首頁>Club>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袁紹大將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官渡之戰最高指揮官,奠定了曹操北方的統一。 一個是前方一個後方,一個政治一個軍事哪個整體來說更厲害呢?
8
回覆列表
  • 1 # 古人事今來用

    荀彧:最讓人稱讚的就是他的仁德,曹操常年在外打仗,將朝廷中的日常事務交給荀彧掌管,荀彧也以仁德行事,在內公平公正選拔人才,在外對曹操直言進諫,不婀娜奉承討好曹操,並在面臨危機情況時,能夠很合適的去應對。具體來看一下荀彧的貢獻有哪些:荀彧為曹操推薦了荀攸、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為曹操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在呂布叛變、官渡之戰等多種危機情況下均出謀劃策,發揮出無可代替的作用。

    荀攸:常年跟隨曹操出征,荀攸出場的第一仗就非常的漂亮,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曹操認為劉備和呂布正在內鬥,此時正是進攻張繡的正好時機,而荀攸出面阻止,認為此時進攻張繡,劉表肯定會因為唇亡齒寒的緣故,會奮力幫助劉表,這就使曹軍處於不利地位,並建議曹操,放緩攻速,等劉表和張繡日久生出間隙,方可一舉拿下他們。而此時曹操擁兵自重,覺得自己能輕而易舉的打敗張繡,所以沒有聽進去荀攸的建議,而結果正是荀攸預測的那樣。曹操大敗,於是又緊急召見荀攸,在荀攸的計謀下,曹操在撤退途中,大敗張繡劉表追兵。荀攸的第二策便替曹操拿下了呂布,在之後燒燬袁紹糧草,大破袁紹軍團士氣,還替曹操收了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諸如此類的事,荀攸做了非常之多。也可算作一位不可代替的人物。

    二人排名問題:

    曹操後來在手下眾多的文人武將中 進行了一次大排名“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別是荀彧荀攸。不容置疑的是他們對曹操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那麼為什麼荀彧會排在荀攸之上呢?因為荀彧不僅出謀劃策,而且兼顧內政,為曹操充當根基的作用,扮演著丞相的角色(荀攸做了很多,而荀彧則做的更多)。

  • 2 # 栗子書生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荀攸年少就很有名氣,被朝廷任為黃門侍郎,他曾與人密謀誅殺董卓不成而被下獄。後來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難行留在了荊州,不久就被曹操請去任軍師。曹操攻打張繡,呂布,袁紹等強敵時,荀攸都在他身邊為他出謀畫策,並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職,一直做到了尚書令。荀攸備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邊。他還與鍾繇是至交,鍾繇為荀攸整理撰寫他設想的12條奇謀妙計,還沒寫完鍾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計就失傳於後世。荀攸死後被追諡為敬侯。

    荀彧和荀攸可以算的上曹操集團前中期非常重要的骨幹,二人雖然是叔侄,但是在曹操集團中完全是兩種型別的骨幹,荀彧擅長內政,而荀攸擅長軍事謀略,曹操很多次外出征戰都是讓荀彧留守後方,負責後勤以及後方穩定,而荀攸則會被曹操帶到身邊出謀劃策。在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的時候,為曹操鎮守後方的正是荀彧,後來呂布在陳宮的幫助下里應外合攻打兗州時,正是因為荀彧的防守才為曹操保住了大本營,而且幾乎每次曹操對外作戰都會放心的讓荀彧為他鎮守大本營並主管出征大軍的所有後勤糧草,這足以看出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有多重,史書也評價荀彧有王佐之才,所以可以看出在戲志才死後,荀彧可以說是曹操最親近,最信任的骨幹。而荀攸基本上參加了三國鼎立前所有曹魏集團的對外戰爭,軍事上對曹操幫助很大,可以算的上是曹操手下非常優秀的作戰參謀,只是因為荀攸個人非常的低調,不如賈詡程煜以及郭嘉那麼出名,但是地位也絕對不低。

    荀彧這個人雖然為曹操下屬,但是心中絕對是忠於漢室,他跟隨曹操,也是覺得曹操是那個時代有能力結束諸侯割據,輔佐漢室重新走向輝煌的人,所以在當時荀彧認為曹操是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不管其他人怎麼說曹操是漢賊,荀彧都一直支援曹操。為了幫助恢復曾經輝煌的漢室,荀彧不遺餘力的幫助曹操,但是後期曹操權力到達頂峰的時候,局面出現了有取代漢室的傾向,荀彧才發現,此時的曹操不再是曾經那個和他志同道合的人,荀彧雖然是曹操下屬,但是心中自己是漢臣的身份從來沒有動搖過,所以才導致了後來荀彧與曹操的不合,而荀彧為了維護漢室的尊嚴,竭力反對曹操加封魏王,曹操對於這個老朋友忠於漢室不支援他也很無奈,最後兩人關係徹底鬧僵後,曹操只能賜死這個陪他創業並功勞赫赫的老夥伴。

    而荀攸則是一名非常純正的軍事幹部,他不過問也不參與曹操集團的政治,就算後來他的叔叔荀彧被賜死,也沒有影響他在曹操集團的地位,而他也依然在曹操手下做好自己的本分,在軍事上繼續為曹操出謀劃策。只能說二人並不是一個型別的人,雖然一樣姓荀,但是荀彧是個有理想有信念的人,當曹操理想信念和他一樣的時候,他們就是一起為理想信念奮鬥的人,當他們兩理想信念不一樣的時候,那他們就會相互站在對方的對立面上,而荀攸則只是一名單純的做事的骨幹,他沒有荀彧那樣的信仰,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 3 # 暮雨夜行歸何處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荀攸和荀彧都是曹操深為倚重的臣子,這兩個一個是曹操的謀主;一個是曹操手下文臣之首。

    要論誰對曹操最重要的話,肯定是荀彧!毫無疑問!

    荀彧是個優秀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在曹操多次征戰四方的時候輔佐守備後方,總理全國政務,供給前方戰事,是曹操的“蕭何”

    而我們也都知道,西漢劉邦拿下天下論功行賞的時候,定下的功勞最大的人是誰啊?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還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兵仙韓信?

    都不是,而是那個一直幫劉邦總理後方的蕭何!

    至於荀彧,他就是曹操的蕭何,那他對於曹操的重要性還用我多說嗎?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與!”

    可見荀彧是“王佐之才”,荀攸當然也很優秀,能在文武齊備的曹操身旁擔任謀主一重要職位,他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說,能被拿來和張良做比較,本來就是一種殊榮,荀攸也很優秀,但是對於一個做大事的主公來說,有個總理國內事物能幫自己切切實實的分擔治國壓力的人,確實很必要!

  • 4 # 小院之觀

    荀彧和荀攸都是曹操的謀主,哪個貢獻更大呢?小院認為,毫無疑問是荀彧。

    荀彧的貢獻,是曹操親自認證的。

    曹操的原話是:

    “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這是從忠誠、謀略、處事等方面曹操的官方評價,將荀彧排在荀攸之上。

    實際表現上,荀彧在初平三年(192年)就跟隨曹操東征,在征討陶謙、張邈、呂布等戰役中都有亮眼表現。

    曹操手下謀士一向很多,荀彧在這一時期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謀主級別的人物,除了實力強悍,沒有其他解釋。

    曹操徵徐州時,張邈,陳宮在後方反叛,兗州兵力空虛,人心思動,如果沒有荀彧穩住陣腳,召來夏侯惇,兗州可能被呂布奪走。

    《三國志·卷十》:興平元年,太祖徵陶謙,任彧留事。會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潛迎呂布。布既至,翅乃使劉翊告彧曰:“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其軍食。”眾疑惑。彧知邈為亂,即勒兵裝置,馳召東郡太守夏侯惇,而兗州諸城皆應布矣。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眾乃定。

    荀彧只是文人,膽色卻一點不差。關雲長單刀赴會是演義的虛構,荀彧在鄄城單騎出見率眾來攻的郭貢併成功說服其退兵卻是史實,擅長移花接木的羅貫中不知是不是把荀彧的故事移植到了關羽頭上。

    豫州刺史郭貢帥眾數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貢求見彧,彧將往。惇等曰:“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與程昱計,使說範、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陶謙死後,曹操想要奪取徐州,但這時兗州還沒有平定,呂布還在鬧騰。這是個戰略選擇題,曹操想選擇徐州,有沒有錯呢,應該也不能說錯,以曹操的實力拿下徐州問題並不大,隨後再征討呂布,也是個戰略選擇,但如果按這條路走,之後會如何發展,還存在著變數,當時和今天都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

    相反地,荀彧的建議是另一條戰略,先平兗州,再平徐州,最終曹操採納了荀彧的策略,歷史證明,這步棋走得很對。

    與荀攸相比,荀彧在戰略方面的眼光要高出一籌。

    以晉文公和劉邦的典故勸說曹操迎奉獻帝,是相當漂亮的一手。

    識人舉賢,郭嘉、司馬懿都是荀彧舉薦的,這倆人的意義,就不多說了。

    官渡之戰前,荀彧就對結果做出了預判:

    “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眾人忌憚的河北文臣武將,在他眼裡蠢如豬牛,最後“皆如彧所策。”

    明面上,荀彧的形象是足智多謀,老成穩重。

    但歸根結底,荀彧最可怕的,是他的洞察力。

    提出意見並不新鮮,作為謀臣,這是他的本職。但能夠讓曹操這樣的人物每次都聽從,而且心服口服,這就有點可怕了。

    即使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官渡之戰,對曹操來說也是一場劣勢明顯的戰役,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成功,可怕的是荀彧的預言竟一一實現,無一落空,洞察力之強無出其右者。

    除了洞察力,還有堅決的執行力。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對峙,軍糧接濟不上,想要退兵,荀彧又以楚漢相爭的典故勸止了他,這才有最後的勝利,否則三國曆史怕是要改寫。

    說完荀彧,再來說說荀攸。

    荀攸也是當時俊傑,客觀來說,他的才能並不在荀彧之下。

    荀攸經常跟隨曹操征戰,所以與荀彧不同,他的身份,更像是作戰參謀長,征討呂布,官渡之戰,他的智謀表現得相當明顯,與荀彧一內一外,各有所長,不相上下。

    曹操說: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之退惡,不退不休。

    也是這個意思。

    荀攸吃虧在投奔曹操的時間晚了一些,到曹操迎獻帝后,才投到賬下,所以之前的事他沒能參與,這時候他已經40歲,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不高,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於57歲時去世。

    相比之下,荀彧在212年已經與曹操決裂,隨後病死(或是被迫服毒自盡),如果荀攸能多活幾年,在隨後的南征孫權和漢中爭奪中或許能有所表現,得以超越荀彧。

    事實上,從曹操的角度看,荀彧最後惹怒了曹操,結局淒涼,而荀攸死後,深受曹操悼念,兩人的待遇是不同的。

    《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三國志》:攸從徵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

    但曹操還是對荀彧的評價超過荀攸,這說明了荀彧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順產後會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