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語連篇
-
2 # 奚譽賢
呂望即呂尚或作姜尚。西周齊國國君。東海人,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
家貧,釣於渭濱,文王遇之,與語,大悅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
佐文王、武王為計滅商,有大功。武王時尊為師尚父。封於齊,都營丘,為齊之始祖。
至國修政,民多歸之。留周為太師。有徵伐五侯九伯之權。兵書《六韜》傳為所作。
姜尚乃兵家。兵家乃中國商、周、秦、漢時期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為兵家。姜尚就屬先秦以前的兵家學派,所以姜尚乃諸子百家之一兵家無可厚非。
《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周代春秋時期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
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吳子》、 《六韜》、《尉繚子》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
3 # 呂嗣延
這是成立的,姜太公呂尚是周朝開國國師,曾入崑崙山修行四十多年,知識結構比較全面。七十歲下山,又在江湖上混了十年。八十歲遇文王,被拜為西周太師。九十歲輔助武王伐紂,功成封齊,後來又返周輔佐外孫成王和曾外孫康王數十年。在江湖、廟堂和戰場上都有豐富的長期的實踐經驗。著有《六韜》,後世張良就是因為得了此書才這麼牛。後人得其一部分即可成一家之說,所以說姜太公是百家鼻祖沒有問題。
-
4 # 空心藝術字
呂望是諸子百家鼻祖太公概述
太公出生於公元前1134年,卒於公元前1015年,享年119歲。
太公夫人馬氏,生一子、名呂伋,生一女、閨名邑姜,婚配周武王。
《姜太公全書》“韜略鼻祖,百代宗師,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形象高大全的人物,又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歷史人物,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等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作為文藝形象,他在詩賦、小說、戲劇中均有顯著地位,被譽為大智大勇,獨往獨來的英雄。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太公著作及其價值最有影響、意義深遠的太公著作為《六韜》、《三略》。被諸多專家們視為智慧寶庫,有較大的實用性,在今天和未來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是廣泛的實用理論。
《六韜》是指:《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三略》是指:《上略》《中略》《下略》。
太公的藝術形象及其影響以舞臺、影視歌頌姜太公的戲劇有《渡孟津武王伐紂》、《三山關》、《進妲姬》、《渭水河》、《百子圖》、《封神榜》等。明代問世的《封神演義》刊行以來,姜太公成了歷史典故、古代歷史的中心人物,在民間家喻戶曉,世代傳頌,正如清代學者顧家相稱:“三尺童子,皆知姜太公。”可見,姜太公在民間受到尊崇的地位之高,影響之深。
-
5 # 一老沈一
假設真有這個說法的話,也是後人編造出來的。
因為,雖然傳說呂望屬於道家,但並未見其相關著作流傳;且史書記載歸於他名下的著述,絕大多數為漢代託偽。
一記述呂望生平最詳細的,應屬《史記》。
《齊太公世家第二》曰——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日呂尚。
譯成白話是——
太公望呂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擔任過四嶽之官,協助夏禹治理水土立有大功。舜禹時,後人有的被封在呂地,有的被封在申地,姓姜。夏、商兩朝,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成為平民。呂尚是他們的後代。呂尚本姓姜,用他的封地為姓,因此叫作呂尚。
所以,呂尚也叫姜尚,名望。
有人算過,說其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長139歲。
二《史記》說,呂望曾很貧困,年老的時候,借釣魚的機會才見到了周西伯,就是文王。西伯與太公相談後大喜,說:“ 中國先君說過:‘必有聖人來周,週會由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所以,稱其為“太公望”並被尊為太師。他後來也是武王的太師。
太公望協助文王武王,立下了大功。後來被封在齊國。他把齊國治理得也很好。
這些都不必細說了。
“太公博識多學”,這個話司馬遷說過。他還說,太公望足智多謀,善於用兵;有思想,重文采,和武王共同寫了《太誓》。其他的,就是記載太公的具體功績了。
班固寫的《漢書.藝文志》裡,曾收錄太公著作二百三十七篇,歸為道家。
《隋書.經籍志》收錄太公《六韜》五卷,題為周文王師姜望著。
以上這些著述,後人爭議頗大。曾認為皆為漢時託偽之作。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漢簡中,發現了《六韜》殘簡。說明在漢武帝之前,當有此書流行。
《六韜》是一部兵書,如果此書確為呂望所做,似乎他應該屬於兵家,是孫武、孫臏他們的前輩。
三關於先秦諸子百家,是西漢劉歆在《七略》中最早進行歸納總結的。後來,班固的《漢書》作為“諸子略”收入《藝文志》。其稱——
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這是《藝文志》當時收錄的所有著作總數。
其又曰——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怎麼回事呢?
這是說,一百八十九個人,可歸攏為“九流一家”。
九流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剩下的一家是小說家。書中稱其“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也”——不可信,因此“不入流”。
《漢書.藝文志》其實也探討了諸子百家產生的原因,認為,諸子之學,皆出於王官。書中做了具體分析。
胡適曾經十分反對這個說法。上世紀初,專門寫了《諸子不出於王官論》一文。
他的觀點,很類似於漢初劉安的《淮南子.要略》中的觀點,認為,諸子之學,皆出於救時之弊。
至少,諸子產生時間不同,所站立場不同。呂思勉先生說,農家代表“君臣並耕”的原始社會;道家代表反對遊牧侵略的“老死不相往來”思想;墨家代表“尚賢”的夏代思想;儒家、陰陽家是西周的思想;法家是東周的思想,云云。
不管怎麼說,呂望不可能成為這些立場迥異思想的共同鼻祖。
四明代,神魔小說 《封神演義》問世。姜太公,姜子牙是裡面中的主要人物。
書中說,他早年在崑崙山拜玉虛宮元始天尊為師,修行學道四十餘年,然後奉師命下山,輔佐周室。
他下山之初,曾事殷商,但遭妲己陷害,逃至西岐,隱於礄溪,垂釣消磨時光,或是等待被發現。
當時紂王無道,國政荒亂,民生塗炭。
後終被周文王延攬,拜為相。姜子牙幫助周武王伐紂。
經過艱苦戰鬥,終於完成滅紂興周的大業,最後奉命發榜封神,世稱姜太公。
據說,他封於齊後,築臨淄城(今山東淄博)以為國都。他且治國有方,齊曾長期強盛。
《太平御覽》、《搜神記》亦有記載,彼時,呂望已見神化。
-
6 # 俚言
實話實說,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殊途同歸本身沒有錯,不過,把中華古代思想的源頭都歸於姜子牙,是錯誤的。
呂望,即姜尚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了。他老人家釣魚,一根釣竿,一條魚線,連鉤子都不用。鶴髮童顏蓑笠翁一枚,竟然釣上了周武王這條大魚,果然是韜略的化身。這麼說來,他首先,應該是釣魚運動的先驅。
姜太公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自然是功不可沒。他也得到了皇家的褒獎。分封齊國,可以說是異姓王得到封建分封的肇始(之前歷史的記述不詳)。封建,是新興地主階級崛起的標誌,那麼,可不可以說,姜太公是地主的鼻祖呢?
無論如何,研究中國古代歷史,都繞不開姜子牙。不過,把姜太公稱為諸多中華傳統思想的源頭,他老人家如何背得起這麼多的盛名呢?非要如此的話,就一定會把這個神機妙算的姜太公壓垮不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也。
儒家,起源於宗廟祭祀。祈求上蒼,祈禱先祖,都是無比莊嚴之事。此時,禮法不能亂,規矩不能變,否則,就達不到祭祀的效果,甚至會引來災殃。因此,一本正經,克己復禮,就成為了後世儒家的行為準則了。其中,孔子是集大成者,所以,一般認為,孔子是儒家的鼻祖。
道家恬淡無為,隱居江湖。從這一點來看,貌似呂望有道家的氣質。不過,道家是寧肯餓死也不肯出山的,而呂望自始至終是在釣一條大魚。釣魚是假,入世是真。所以,怎麼能說他是道家的鼻祖呢?相對而言,騎青牛西出函谷關的老子,就顯得更加靠譜一些啦。
姜太公,倒是很有縱橫家的特點。一代天驕,縱橫捭闔,無疑是驅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如果沒有智慧,沒有權謀,是沒有資格稱為縱橫家的。姜太公著述《六韜》和《三略》,是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最早的軍事著作,可以稱之為中國最早的兵法。所以,說姜太公是中國最早的軍事家之一,還是名副其實的。
從古至今,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就有一股造神的衝動。孔子成聖,老子成神,呂望成仙。可是,不要忘記,歷史是在無數的先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創造的。現在,回望孔子、老子、呂望,只能把他們看做是一個個偉大的文化符號,而不能再把他們捧上神壇啦。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的魅力,就在於各盡其言、各抒己見。今天的我們,不能再打著姜太公的旗號,宣揚神仙高人的力量啦。因為,從來沒有什麼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
7 # 王建鵬聊易經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呂望,即姜尚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了。他老人家釣魚,一根釣竿,一條魚線,連鉤子都不用。鶴髮童顏蓑笠翁一枚,竟然釣上了周武王這條大魚,果然是韜略的化身。這麼說來,他首先,應該是釣魚運動的先驅。
姜太公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自然是功不可沒。他也得到了皇家的褒獎。分封齊國,可以說是異姓王得到封建分封的肇始(之前歷史的記述不詳)。封建,是新興地主階級崛起的標誌,那麼,可不可以說,姜太公是地主的鼻祖呢?
回覆列表
呂望 ,中國商周之際的軍事家。生卒年不詳。又名尚,姜姓,呂氏,字子牙。俗稱「姜太公」。齊國始祖,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是周滅商的重要籌謀者。周文王採納呂望謀略,卑事商紂,暗中積蓄力量,積極爭取與國,乘隙剪商羽翼,造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奠定了滅商基礎。周武王即位後,尊呂望為師尚父。武王伐紂前,呂望親入商都探察情況,並協助制定乘虛進軍、奔襲商都的作戰方略。商、周牧野之戰,呂望率一部精銳士卒,迅猛衝擊商軍前陣,商軍前陣倒戈,周軍主力乘勢進攻,一舉滅商。周成王親政後,呂望以周朝開國重臣受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史稱呂望有著述,難以憑信。傳世《六韜》,當是戰國至秦漢間人託名呂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