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children
-
2 # 之媽說育兒
現如今,科學家們也並沒有研究出,可以治癒自閉症的特效藥。因此自閉症的,康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它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靠著科學的干預訓練,以及一點一滴的積累。
目前市面上,針對自閉症的方法層出不窮。但是其中最基礎也最有用的方法還是aba。雖然很多人提出了關於abb的缺點,但是不得不說aba目前還是治療自閉症最有效的方法。其他的很多方法都是在aba的基礎上改編髮展起來的。因此如果家長們真正的想要了解自閉症孩子的干預方法,那就要認真先從aba學起。
說起aba,就不得不提它的操作方法dtt了。dtt是aba的具體的操作方法。如果想要學會,叫自閉症孩子,那麼就要熟悉掌握dtt的操作流程。"指令、輔助、反應、結果、停頓",這5大要素是dtt的操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學會如何正確的使用這五個要素,學會去將這個操作流程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這樣也就能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幫助孩子提升了。
當然教自閉症孩子,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記得泛化。由於自閉症孩子,行為比較刻板,因此他們通常會透過機械記憶來記住你所教授的一些內容,但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只有透過不斷的泛化,和應用,才能夠讓孩子,真正的理解這些內容併為己所用。
-
3 # 大話精神
現今對於孤獨症的治療效果很不理想,而且很多被診斷為孤獨症的兒童由於問題比較嚴重,常常並沒有得到充分的治療。
一些典型的、具有循證的康復治療方法包括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以促進人際關係為基礎的方法(包括地板時光療法和人際關係發展干預療法,RDI),此類療法以ToM理論為基礎。還有圖片交換交流系統(PECS)、孤獨症以及相關障礙兒童治療教育課程(TEACCH)。
據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007):
1、一旦確診為ASD,應當儘早進行干預;
2、給病兒提供合適水平和針對性的學習至少每週25個小時,全年12個月不間斷;
3、小班化和小組學習,保證師生1對1的學習時間;
4、對病兒父母和家庭提供特殊訓練;
5、設定ASD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活動,且ASD兒童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
6、評估和記錄每一位病兒的進展(我個人喜歡繪製以ASD兒童康復訓練目標完成為基準的折線圖),適時調整干預方案;
7、提供高度結構化、規則性、伴有視覺提示的環境;
8、指導病兒學習適應新環境新設施的技巧並且維持學習技能;
9、課程內容:針對語言和交流的課程;社交技能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用有效的方法減少不當行為;傳統學校技能教育與培訓。
-
4 # SUM電影
孩子孤獨症,不理會大人,有時候還會喃喃自語,很明顯這是自閉症的核心症狀-社交障礙引起的。
不理會大人,自言自語,語言方面也存在著障礙,有的孩子喜歡說一些和場景環境無關的話語,有的孩子喜歡“鸚鵡學舌”,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注意干預方式和技巧。
之所以自言自語,是因為某一天某一個場景給孩子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孩子喜歡重複,並且來提示暗示自己。這個時候你可以給予孩子積極的迴應,並且讓孩子來主導談話的內容,比如孩子說“爺爺走了”,那你就可以迴應“是的,爺爺走的那天你在做什麼,你愛爺爺嗎?",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也能被理解。
關於孩子不理會大人的問題,自閉症的核心障礙也是需要漸漸干預提高的,一般來說,孩子都存在著刻板的行為問題,比如很多孩子喜歡一個人玩玩具,那是因為孩子的刻板行為造成的,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強化物的干預,比如在孩子玩積木的時候,我們拿走一個,直到孩子願意跟我們交談,能表達出完整的需求的時候,我們再給到他。
持續不斷的干預是提高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最好方法,我們應該掌握行為干預療法,注重將理論變為實操經驗的干預方法,注重分解式教學,相信,提高就在每天的努力之中!
-
5 # 壓力山大大潘
好好談談,如果能讓婆婆明白什麼是孤獨症那是最好的。儘量讓家人明白,如果家裡人不一致對孩子以後的康復訓練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雖說是輕度,不及時有效的干預,最後結果也未必是輕。
如果實在是怎麼也溝通不了,那就看孩子到底是誰說的算了,畢竟孤獨症的干預是伴隨終身的,越大確實越不容易干預。
我身邊有跟您相似的,孩子3歲孤獨症譜系障礙,媽媽想去幹預,結果爺爺奶奶爸爸全不同意,然後就開始頻繁的換幼兒園,聽不進去他人勸說,然後還不給媽媽經濟支援,那位媽媽也不能辭職,奶奶白天帶孩子,說自己能教,結果一年時間非但沒進步還有倒退跡象,今年那位媽媽說了不讓干預就離婚,這才走上正規。每個人碰到這事的態度都不盡相同,也不好說誰對誰錯,站的立場不同罷了,只是耽誤的只有孩子。
-
6 # 雲彩教養筆記
孩子獨症,父母怎麼辦?
如果是確診為輕微的孤獨症,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干預變好的。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媽媽有這種想辭職在家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我們更要了解如何去幹預,也不一定非辭職這一條路可走。
之前,我們班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在小班時,就被診為輕微的孤獨症(又稱自閉症)。
因為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特別是媽媽,在孩子一個多月就去上班了,中午回來餵奶的那種,把孩子交給老人,結果奶奶腿腳不方便,不愛帶孩子出去玩,時間長了了就成這種孤獨症。
當媽媽的得知診斷結果,就為孩子做了很多的工作,陪孩子玩,付出了很多,現在孩子上大班了,跟正常的孩子沒有太大的差異,變化很大。所以父母的重視和付出是關鍵。
什麼是孤獨症?孤獨症,也稱自閉症,是一種較嚴重的發育性障礙。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李奧·坎納首次採用“自閉症”來描述有極度退縮行為,對他人漠不關心的病症。
1978年,美國兒童及成人孤獨症學會顧問委員會將孤獨症定義為起病原因在三十個月以前的行為綜合症。
並認為為孤獨症兒童有以下四個基杰特徵:
第一,發育速度和順序異常;
第二,對任何一種感覺刺激的反應異常;
第三,言語、語言認識及非語言性交流異常;
第四,與人、物和事的聯絡異
目前人們對孤獨症尚沒有統一的概念,人們主要從臨床表現上來認識它。
總的來說,孤獨症主要表現為:
1.社交困難。孤獨症兒童缺乏與他人交往的願望與能力,對外界刺激無動於衷,表現出極度退縮的行為。
2.言語發展遲緩,語言刻板,奇異難懂。
3.刻板或儀式性行為。
孤獨症的發病原因對於孤獨症的發病原因,歸納起來,有 可以三種觀點,即“心因論”觀點、“身因論”觀點和“社會環境因素影響。
心因論”觀點認為, 孤獨障礙是由於母子互動不足,以及孩子對這種缺乏 建設性親子關係的極端消極反應所致。
身因論”觀點認為:孤獨症的產生源於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 變、機能障礙、感覺器官機能失調及生化因素。
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影響論”觀點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孤獨症的產生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兒童缺乏與外界的溝通,過多或過分的負強化對那些性格內向的兒童來說,極易成為孤獨行為的誘發因素。
孤獨症如何幹預呢?1.提供支援性、接納性環境首 孤獨症兒童最大的問題是交流障礙。他們不願交流,也不會交流。
在教育過程中,應儘量為兒童提供最大限度的可接納環境,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不要讓孩子產生懼怕和挫折體驗。
在剛剛開始時還要對孩子的所有行為,包括各種破壞行為或攻擊性行為給予充滿愛意的和可接納的反應。
孤獨症兒童會因為這種支援性環境而逐步建立起自信,並能夠積極面對自我。
一旦孤獨症兒童開始接納世界,傾向於把自身以外的東西看做是支援性的和沒有威脅的,他們就容易放棄其防禦行為。
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參與孩子的各種活動,而不管這種活動是否具有建設性,從而提高孤獨症兒童對他人的反應水平。
2.培養語言溝通能力。語言溝通障礙是孤獨症兒童面臨的又一巨大困難。
在教育與矯治過程中,首先要引發兒童的溝通意向,幫助兒童擴充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其次要選擇輔助的溝通方式。溝通並不僅僅依靠語言,與孤獨症兒童的溝通還可以透過身體動作、手勢、情景活動圖片等多種方式進行。
對孤獨症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一定要使用語言,而是首先要溝通。
最後要教會兒童有關的社會性會話的知識和技巧,幫助兒童逐步學會有效的溝通。
3.感統訓練。孤獨症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感知覺機能及感知—運動機能方面的障礙。
感知覺統合訓練,可以促進其綜合運用感官接受和處理外界資訊能力的發展。
在教育干預過程中,教育者應儘量為兒童提供近體表感受器的刺激,鼓勵兒童反覆觸控玩具、教具,從而發展其感覺能力,激發其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動機;
還需要為兒童提供一些動作方面的訓練,如跑、跳、球類活動、體操等,使其獲得手眼協調、跑跳以及平衡的多種技能技巧,從而提高其身體知覺和運動協調能力。
4.體驗性認知學習。面對於已經產生交流願望的孤獨症兒童,可以進行體驗性認知學習訓練。
所謂體驗性認知學習,就是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對兒童正在體驗和從事的活動進行命名和學習。
例如:當兒童上下揮攻擊 動手臂時,教他認識“上”和“下”的概念;當他擺弄玩具時,教他給這種 玩具命名,認識玩具的形狀、顏色、特徵等
-
7 # 優加學院姜老師
如何治療兒童孤獨症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對孩子的能力進行評估。透過評估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目前能力有哪些,而孩子又缺失了哪些能力,透過對孩子的評估來了解孩子的能力。
在評估之後,我們需要針對孩子缺失的能力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因為一個訓練計劃是不可以用在所有的小朋友身上的,孩子們的程度和缺失的能力是不一樣的。給小朋友制定完屬於他自己的計劃之後,需要去進行訓練。
而在訓練中也需要根據小朋友現有的能力和發展階段去進行訓練。針對孤獨症的訓練,我們比較常用的是ABA的訓練方法。這個方法是透過科學詢證的針對自閉症的一種干預方式。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被廣泛使用。
回覆列表
針對自閉症,教育和訓練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目的是促進患兒語言發育,提高社會交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所以,持續有效的干預才是最好的措施。
針對你說的孩子不理會大人、自言自語的問題,這正是自閉症的核心障礙--社交障礙的表現。之前看過一本書,裡面講到自閉症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普通孩子是有很大不同的,普通人的記憶儲存方式是用很多的點連成線再到面,而自閉症兒童則是很多分散的點,在生活中,他們會經常性的拿出記憶中的一個“點”來試圖找回最初的回憶,所以會經常出現自言自語或者無關話語較多的現象。
在對孩子的干預和引導過程中,我們要營造一個主題對話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透過圍繞一個主題來設定相關的話題和溝通內容,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孩子社交和語言方面的能力,如果有一天孩子能夠對情景應答如流,且減少無關話語,那麼我們的干預也會上一個臺階。
所以,不要試圖去阻止,而要去引導,去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