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甘肅高考志願幫
-
2 # 後天囈語
今年高考財經類高校錄取分數普遍下降,是不是財經類院校熱度在下降?
從今年各省公佈的高校錄取投檔線來看,最讓人意外的是財經類高校錄取分數普遍跳水,特別是“兩財一貿”同樣也成為中等分數撿漏的高校。
今年財經類院校錄取分數下降,不能代表財經類院校熱度下降。財經類院校是文理兼收的專業,可能對理科生影響不大,對於就業機會,本來就不多文科生,財經類院校,文科就業機會最多,選擇財經類院校讀書,還是文科生的重要選擇。
當然今年財經類院校,錄取分數普遍跳水,讓人視乎感覺,財經類院校熱度下降,今年財經類院校的錄取分數線下降,是有很多外部原因造成的,我們不能依靠一年的資料,就能證明財經類院校熱度降低。
網路媒體專家的資料分析,讓考生對財經類院校持謹慎懷疑態度。每一年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網路媒體和專家都會指導考生如何填報志願,由於近年來財經類院校熱度居高不下,填報志願專家給出來的錄取分數資料,讓部分高分考生謹慎,害怕自己被財經類院校錄取,專業被調劑。
財經類院校,不是所以的專業都是財經類,考生根據專家給出來的資料分析,自己的分數有可能被調劑,如果被調劑,還不如選擇普通高校就業機會比較多的專業。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考生由單純追熱門,轉向理智。
財經類專業畢業生,收入水平沒有達到預期,理科考生轉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的計算機專業。由於華為事件,暴露了我們在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境,有能力的企業開始把研發放到第一位,計算機類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理科生選擇計算機類專業,未來可能比財經類專業更有發展機會。
虛擬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期,證券業,銀行業也沒有過去讓人羨慕,工作壓力增加,最重要的是財經類院校的大規模招生,人才需求量遠遠低於招生量,供過於求。
財經類就業像複合型發展,單純的財經類畢業生,在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大資料計算方面,同樣的條件,和從理科轉型過來的財經類研究生有差距,也許財經類專業面臨轉型的過程。 -
3 # 小剛哥說教育
今年高招財經院校遭冷遇,看似偶然,其實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說偶然,是因為每年都有個別看似不錯的院校和專業在某個省(直轄市)招生的時候,招不滿人,只好從非志願考生中找高分調劑。這也不僅僅是財經專業,中國農大今年在陝西招生就遇到類似情況,本來是國字號的211,結果過一本線就能上。
說是必然,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使然。
1.高校專業設立和人才培養本身具有滯後性,社會上缺某方面人才了,缺口很大的時候,才會引起高校關注,擴招、增設專業,財經類也是如此,改革開放後,私營民營企業增加,金融快速發展,帶來了財經類人才的缺乏,所以上世紀90年代,包括2000之後,很多高校設立財經專業,很多財經學院升為本科大學。走到今天,已經是財經類畢業生過剩。
2.就業形勢不好,家長和考生用腳投票。現在金融類行業,到處是雷、是坑,老百姓對金融行業不信任;金融行業從業者不再是白領的象徵,淪為基金、信託、保險、銀行營銷人員,處處拉親戚朋友辦業務,還有很多畢業大學生稀裡糊塗辦業務衝業績,結果平臺暴雷後鋃鐺入獄的。
3.中國金融開始向外資全面放開,外資佔比將不再受限制,這將對國家金融主權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衝擊,瞭解國際國內形勢的家長,自然不會建議孩子再學財經專業了。
以上。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4 # 天馬行空139506551
熱過頭了,自然就會下降。前幾年財經類大學熱得不得了,高考錄取分數線此好多985,211學校的分數都高,可是學生畢業後工作也不好找,工資也不高。於是在今年就沒有太多的人報名了。再一個就是往年分數線太高,也嚇倒了一些考生不敢報名了,所以分數線就澤下來了。
-
5 # LaoHuang188
最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某某財經院校在某省錄取分數“大跌”之類的話題。彷彿一夜之間“財經類院校跌落神壇”!
比如在考生第一大省河南,上海財經大學的投檔線比去年下降78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最低錄取分數下降121分,包括其他一些地方財經大學,今年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第一,錄取分數不宜做直接比較。如果今年題容易了,分數線自然上漲,如果難了,分數線自然會下降。
從“兩財一貿”近三年在河南、山東、廣東、山西等地的最低投檔線來看,2018年投檔線較2017年,普遍呈不同程度上漲的趨勢;而今年,除上財、對外經貿在河南文理投檔線都降幅較大外,“兩財一貿”在其餘省份投檔線的降幅與之前一年的升幅差異沒有特別大,部分甚至還高於2017年投檔線水平。
第二,各個省市多所高校,都陸續合併了本科批次,一二本合併。中財、上財以及各地財經院校也都曾經任性地發展了一些自己並不擅長的專業,可能本來就是在二本招生,這些專業錄取分低也是必然。
第三,個別學校在一些地方招生人數少,出現大起大落是必然的,不宜只比對去年的情況。
第四,出現投檔線“跳水”這種情況的主要是理科分數線,文科雖然也有,但不明顯。
但是,總體而言,財經、金融類學校與專業錄取分數下降,顯然是一個大趨勢。而這種趨勢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大勢。尤其自2017年底銀監會啟動新政,掀起一場監管風暴,基本宣告了以金融、銀行業為代表的行業黃金時期結束。
毫無疑問,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來,是中國金融業最為黃金的時期,其平均薪酬遠遠高於其他行業,更有人將其形容為“搶錢時代”。與此相關,工商管理類、經濟類等專業大紅大紫,可謂是“狀元收割機”。
近年,清華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不再是經管學院與五道口金融學院,而是計算機,這和以前相比,變化比較明顯。過去校內財經類院系錄取分數遙遙領先於其他院系的情況開始緩解。
財經類院校錄取分數的回落,首先反映的是該行業的一個階段趨勢,這本身也是一種社會進步。30年河東,30年河西,每個社會發展階段都有某個特殊的行業紅利期。
比如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加工廠”,西方企業大舉進入中國,急缺懂外語、懂經濟貿易的人才。在這個特殊時期,國內精通外語的人本就少,精通外語和經濟的外貿人才那就是香餑餑。於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就成了中國最著名的明星學校,90年代前後,尤其是90年代,文科狀元雲集(當時所謂的狀元都是省級,不像現在,連縣上第一名也經常被稱作狀元)。我記得有一年,全國一半的文科狀元都去了對外經貿,北大、人大等著名高校只能瓜分剩下的。這在現在幾乎不能想象。
隨著改革開放水平的提高,中國企業開始走上世界經濟的主流舞臺,英語成為一個人才的基本技能配置,對外經貿大學就開始衰落了,雖然其錄取分數仍然在一流高校之列,但已遠遠無法和北大、清華相比了。
還有一個現實是,如今在很多銀行,新畢業的學生80%都需要在一線做櫃員服務或者做營業廳銷售,待遇也大幅度下降,這和過去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著就業滿意度的下降,金融與相關專業不再受熱捧也在情理之中。
同時,金融銀行業對人才專業結構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20年前,金融銀行業需求更多的是金融財會專業人才,但伴隨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銀行、AI技術等科技手段在銀行業開始廣泛應用,減少了對一線櫃員和一線營銷人員的需求,對技術開發人員、維護人員、產品開發人員的需求快速增加,人才需求逐漸轉變為計算機、數學、統計等理工科人才。
在2018年招商銀行的年度財報會議上,據招商銀行董事長披露,過去一年招商銀行引進的大學生中,超過50%的人專業是計算機、數學、統計等理工科專業,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只佔少部分。不僅是招商銀行,其他銀行也類似,興業銀行的數字幾乎一模一樣。
這可能顛覆了大家傳統上的認知和觀念,如今即便是金融銀行業本身,也更青睞計算機、數學等理工科人才,而不再是傳統財經類主流專業人才了。換句話說,若你想進入金融銀行業,恰恰更宜選擇計算機、數學等有優勢的高校與專業,而不是財經類專業。
此外,在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強調通識教育的今天,學校出身的意義越來越大於專業,門檻越來越高,一塊985高校的牌子可能更重要,比如未來領導幹部的儲備制度選調生,幾乎只限定於有限的部分985高校。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對狹義專業的追求,轉而追求學校出身,尤其是發達地區的985,而不再是專門的財經類學校,這也成為一個趨勢。
中財、上財等財經類院校錄取分數下降,本身也是社會成熟進步的一個標誌,是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的趨勢使然,就如當年對外經貿大學橫掃北大一樣。
但毫無疑問,金融與銀行、證券等行業仍然會是成熟社會的主流行業,也仍然會吸引最優秀的人才,這些不會因為財經類院校分數下降而改變,變的只是我們選擇的方式與類別而已。
回覆列表
2019年的高考是全國財經類院校走“滑鐵盧”的年份。不管是河南、河北、山東,還是江西、廣東,財經類院校的整體投檔分數和位次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這其中是有成績不理想,從而對財經類院校報考採用謹慎的態度考慮的結果。同時也不可否認的是財經類院校從2018年開始已經有逐步下滑的趨勢和苗頭了:
第一、財經熱在全國範圍內的降溫是主要原因。從2008年之後,由於國家4萬億投資的拉動,全國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都進入了一個躺著賺錢的高峰期。從而使得從2010年開始,財經類院校的錄取分數和位次就進入了一個持續走高的區間,使得財經類院校分數逐年走高。而從2017年以後,特別是國家金融去槓桿這一個政策的實施,各個銀行的裁員已經成為一個常態。這直接導致了財經類高校的就業情況日漸疲軟,逐漸開始不符合人們心中的預期。這是財經類院校報考熱度降溫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二、各財經類高校的不理性擴張是另一原因。正因為2010年以來財經類院校過熱,從而導致財經類院校普遍開始擴大招生規模,逐步開始將自己改變為一個綜合性院校。由於財經類院校的特殊性,他的專業應該是比較專業性和針對性的,但是為了擴大招生規模,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各院校盲目的增加了一些跟自己主要專業不相關的一些專業。將自己包裝為一個綜合性大學。這直接導致了一些高分的學生進入了一些諸如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等一些專業。也影響了這幾年嚴重財經類院校的招生聲譽和質量。
第三、國家政策影響開始顯現是重要原因。隨著國家“2025計劃”的提出,以及“新工科”的有序推行和國家脫虛入實政策的顯現。財經類院校作為遊離餘這個大政策之外的行業,這一系列政策的影響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了。雖然我們常說“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但歸根到底財經類行業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實體經濟才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這一點在中美貿易戰中已經充分得到體現。
第四、學生的擇校觀念的轉變是推動因素。現在開始進入各類學校的都是00後的一代。00後一代更多的是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不去追求學校的名頭有多大?更多的是追求自己在大學中能不能學到一個符合自己興趣的專業?更多的是考慮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財經類院校實事求是的講,本科階段真的學不到什麼東西,也直接影響了財經類院校報考分數和位次。
總體而言,財經類院校遇冷從去年已經有所展現,今年只是一個集中的爆發而已。相信財經類院校的錄取分數和位次會從一個高點逐年的迴歸到一個合理和理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