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怎麼覺得是給商家多了一個收入渠道呢?
4
回覆列表
  • 1 # 燕趙都市報

    到2018年6月1日,有著“限塑令”之稱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落地整整十年。從2008年6月1日起,政策出臺實施之初,全國各大城市的賣場、超市、商鋪掀起棄用塑膠袋、改用布袋或紙袋的環保浪潮,從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到倡導環保理念,“限塑令”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然而,十年之“癢”,“限塑令”威力不再,似已名存實亡。人們的用塑習慣根深蒂固,市面上塑膠袋使用以及隨之而生的白色汙染大有捲土重來之勢。加之遭遇近年來電商行業飛速發展,外賣包裝中,塑膠袋、一次性餐盒普遍使用等一系列不可迴避的問題,都在讓“限塑令”遭逢尷尬……

    商場、超市塑膠袋基本收費

    在石家莊三家不同的大型連鎖超市收銀臺前,收銀員都會習慣性地詢問顧客要不要塑膠袋。記者在其中一家超市收銀臺前觀察20分鐘,發現12位顧客中,有10位都選擇需要塑膠袋。收銀員也會習慣性地告知顧客塑膠袋的價格,一般中號塑膠袋0.2元,大號塑膠袋0.3元。塑膠袋上有明確標識,中號可承重5公斤,大號可承重7公斤,厚度均大於等於0.025毫米,且有執行標準、規格、環保提示、生產單位等內容。

    來來往往的顧客中,偶有老年人自備布袋購物。記者採訪了其中一位阿姨,她向記者展示的購物袋是一款白酒的外包裝袋。之所以自備布袋而非購買塑膠袋,這位阿姨坦言,就是為了省錢。記者隨機向幾位從超市出來的顧客詢問對使用塑膠袋的看法,答案無外乎是“已經習慣收費塑膠袋”“用塑膠袋還是方便”“沒有自帶購物袋的習慣”等。而且,顧客普遍認為,塑膠袋一般還能二次利用作為垃圾袋使用。

    在一些商場店鋪,大部分服裝店等購物店的包裝袋為紙袋,少數為塑膠袋,塑膠袋上多有“用100%可降解環保材料,可以先氧化後生物降解”等字樣,有的還標有“積極致力於環境保護工作”之類的口號。

    小賣部菜市場塑膠袋普遍免費

    “限塑令”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但現實是,大多數菜市場、小賣部、街邊攤等場所,塑膠袋幾乎都是免費提供,且塑膠袋上大都沒有任何規定的標識。

    “前幾年剛說不讓免費給塑膠袋,我們也曾試著收一毛兩毛,但是顧客可不買賬,要麼討價還價,要不然乾脆不在我家買了。”一商販說,一捆100個的塑膠袋才幾元錢,與其賺這麼點薄利,還不如多拉攏幾位顧客。關於塑膠袋使用的相關政策規定,商販均表示不以為然,“大家都在用,你不用,那還怎麼做生意?”

    外賣、快遞或成塑膠袋剛需

    近年來,電商飛速發展,曾有調查指出,國內幾大外賣平臺的日訂單量在2000萬份左右,用掉的塑膠袋足以覆蓋168個足球場。

    經常訂外賣的消費者也都瞭解,看起來上檔次的外賣包裝有紙盒,而且會在包裝上體現環保理念。但大多數外賣包裝較為簡陋,通常會盛放在一次性餐盒中,外面再套塑膠袋。消費者用餐後,餐盒和塑膠袋也會一併扔掉。

    快遞行業某業內人士也坦言,“一次性包裝的成本低,這種塑膠袋在快遞行業中佔主流。”消費者對於這種情況也是見怪不怪。至於快遞使用的塑膠袋,通常不會再次使用,而是直接被丟進垃圾桶。

    用塑積習難改 能否變限為禁

    “限塑令”出臺至今已十年,在接受記者隨機採訪時,有受訪者表示,塑膠袋是剛需,廉價又方便,因而塑膠袋使用量大幅度回潮的現象可以理解。而使用塑膠袋從無償到有償,雖然經歷了短暫的適應期,但每個一毛、兩毛甚至五毛的塑膠袋,在消費支出中完全夠不上消費同感,很難起到限制作用。

    另外,大眾的“用塑習慣”之所以難以扭轉,歸根到底還是目前沒有很好的替代品。有受訪者表示,“布袋要隨身攜帶,不方便;紙袋不結實;一些環保袋,也不知道是否真的環保,價格又高。”

    絕大多數市民非常清楚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但在生活中,與給自己提供的便利相比,塑膠袋帶來的汙染,在更多的消費者心中就成了次要考慮的問題。

    面對“限塑令”遭逢的尷尬局面,有法律界人士建議,“要麼就完全禁止使用塑膠製品,提高其‘法律地位’。”雖然禁塑似乎太過嚴厲,大眾一時也未必能夠接受和適應,“但人和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在‘限塑’問題上,只有不留情面,掐斷源頭,才能讓政策達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廢舊塑膠應加強回收利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教授劉建國曾提出,市面上很多所謂環保塑膠袋,其實也並非真正環保。他經過調查發現,大量標有“可降解”標識的塑膠袋,其實是降解材料和不可降解材料混雜在一起的產物。出廠後,就加價搖身變成了環保塑膠袋,這其中還蘊藏巨大商機。對消費者來說,也只是滿足了環保的心理需求,併為滿足這一心理需求多花了一些錢而已。

    除了生產和流通環節,“限塑”在廢舊塑膠製品的回收利用上,也要發揮作用。

    河北地質大學環境學院的苗志加老師表示,中國目前對塑膠垃圾的處理主要還是填埋、焚燒和回收利用。常規填埋技術雖然操作簡單,但侵佔大量土地,而且塑膠在自然條件下降解需要很長時間,它混在土壤中,影響土壤的透氣性,影響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焚燒技術雖然可實現白色汙染減量化,但易釋放大量有害物質。

    從塑膠材料本身講,它屬於石油化工的下游產品。對於每年大量產生的廢舊塑膠,如果不採取積極的迴圈利用措施,將對日益緊缺的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造成巨大的浪費。

    其實,與其他材料相比,塑膠很容易進行反覆利用。如果實現廢舊塑膠的迴圈利用,不僅能有效防止其對環境的汙染,還可以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負荷,節約土地成本,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算是一種標本兼治更為環保的處理方式。

    “限塑”效果,要看公眾感受

    放眼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早就意識到廢舊塑膠製品等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也紛紛出臺“限塑”或“禁塑”規定,透過法律約束用塑行為。

    中國“限塑令”對塑膠袋生產限制、使用制度、監督檢查以及回收利用都有一定要求。在“限塑令”釋出之初,全國3萬多家生產企業減少了一半左右,市面上尤其是質量較差的超薄塑膠袋難覓蹤跡。但菜市場、小賣部等卻始終是“限塑”盲區,鮮見企業或個人因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製品被查處的案例。

    時值國家重拳整治汙染,不少社會學者提出,治理白色汙染也要與時俱進,從源頭上堵住白色垃圾的生產和流通,進一步擴大立法範圍、細化“限塑”內容、明確處罰標準和加大處罰力度;在政策執行中,透過環保、質檢、工商等多部門聯動,加強對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監管等。

    其實,在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官網就已開設了名為“我為塑膠垃圾汙染防治建言獻策”的專欄,邀請全社會圍繞不同領域塑膠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和建議。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也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發改委準備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膠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

    但無論如何,限塑效果是最重要的,這就要讓公眾感受到,它既是環保舉措,又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如何讓限塑政策更接地氣、更可行、更見效,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 2 # 大洋網

    2007年底,《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規定,從2008年6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並將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此後,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內的塑膠購物袋均明碼標價,單獨收費。

    不少超市內塑膠袋依舊使用頻繁

    10年過去了,“限塑令”效果如何呢?記者走訪市場瞭解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一次性塑膠製品仍隨處可見,塑膠袋在超市、餐飲和農貿市場上依然使用頻繁,電商、快遞、外賣中的塑膠包裝用量快速上升。有市民表示,塑膠袋一直還在用,只是“限塑令”前塑膠袋免費,現在要花錢買塑膠袋。“十年來,買塑膠袋花的錢還真不少!”

    大多市民不吝於多花兩三角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大型商場、超市,限塑令能夠得到較好執行,但自帶購物袋、不使用塑膠袋的顧客仍是少數,大多數人不吝於多花兩三角錢買塑膠袋購物。而在菜市場、臨街小商鋪、街邊小攤點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膠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在很多農貿市場上,記者發現小攤販仍免費為消費者提供塑膠袋。

    消費者坦言不習慣備購物袋

    對此,前段時間,相關機構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4%的受訪者感覺人們的“限塑”意識比以前有所提高,37.6%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提高。在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上,77.0%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的行動跟不上意識。落實“限塑令”,68.9%的受訪者希望監管部門真抓嚴管,40.6%的受訪者呼籲人們養成自備購物袋的好習慣。

    其實,“限塑令”剛出臺那段時間,很多商場和超市都對塑膠袋收費。人們也更多地認識到了塑膠製品對環境的汙染。身邊很多家庭塑膠袋二次利用的習慣就是那時候養成的。然而,隨著政策出臺的熱度過去,人們的“限塑”意識在慢慢變弱,“買購物袋通常都只花幾角錢,感覺不痛不癢,很多人後來乾脆不自備購物袋了”。而且有的人對塑膠製品帶來的危害不是很瞭解,對於“限塑”就沒那麼重視,這導致“限塑令”落實得不夠好。

    商家沒動力減少使用塑膠袋

    另外,有環保人士表示,“限塑令”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價格槓桿提高大眾環保意識,而10年來,物價增長數倍,塑膠袋仍很便宜,這種價格並沒有發揮到槓桿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數塑膠袋的批發價格每個僅為幾分錢,均遠低於超市、商場收取的費用。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這些商家減少使用塑膠袋的動力不足。

    塑膠袋用起來方便,暫時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這也使得“限塑令”難以奏效。與此同時,一次性塑膠用品在外賣、網購、快遞行業被廣泛使用,讓“限塑令”面臨新的挑戰。國家郵政局釋出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6年,中國快遞業消耗塑膠袋從82.68億個增至約147億個。據公開資料,國內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2000萬左右,而1單至少使用一個塑膠袋。這些產業近年來飛速發展,使得“限塑令”大打折扣。

    “限塑令”為何難收效

    “目前的‘限塑令’僅僅是在消費端加收費用,這是不夠的。”對於“限塑令”遭遇的尷尬,有業內人士表示,應該在政策制度和執行層面,建立起一個從塑膠袋生產、銷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態鏈,用更多元的市場手段,在最大限度降低社會成本的前提下,控制白色汙染。

    對於“收費槓桿”失靈,還有人提議,不妨將“限塑令”改為“禁塑令”,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但也有觀點認為,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膠製品具有巨大需求,這源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單純依靠“限”與“禁”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應該從學校教育、公共宣傳入手,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施行10年,“限塑令”並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看來已經到了迫切需要修訂、重新思考如何治理白色汙染的時候了。

  • 3 # 農夫牛老哥

    除了商家增加了收入,沒有任何作用,限塑主要最需要的是發明一種可以代替塑膠袋的東西,還需要提高人的環保意識,不然沒有多大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感覺現在的NBA球星沒有以前厲害了,這是事實還是隻是我們的一種懷舊錶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