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logan大設計

    這是小球時代造成的後果,也是籃球進步的現象。如今NBA重進攻輕防守,不提倡身體接觸。沒了防守,進攻很流暢,但又偏向於三分,得分比較輕鬆,看起來就覺得不是很厲害,比較少高難度進球,觀賞性比較低。

    時代不同,籃球的打法也產生了變化,到底以前的球星厲害還是現役的球星厲害,這個沒有最準確的答案。問題在於,現役球星在高強度的防守上,能不能適應。

  • 2 # 大海與星辰

    並不是這樣的,NBA發展70餘年間,經歷了不同的時代與時期。現在聯盟中小球大行其道,講究三分與防守,所以優秀的3D球員總是受歡迎(參考克萊湯普森),華麗的三分與優秀的技術動作,有資料表明,中距離是最低效的得分方式,這就是火箭勇士便擯棄了中距離,核心代表就是詹姆斯哈登寧願在三分線外浪投,也不願意投兩分。。以前斷言跳投大隊不可能奪得總冠軍,而勇士的橫空出世,改變了這種看法,於是聯盟之中紛紛效仿。從而減少了內線中一刀一槍磨陣地,肌肉碰撞大大減少。而回顧湖人ok組合的成功,94.95火箭的兩連冠,無一不是像奧尼爾,奧拉朱旺這種內線大殺器,在禁區裡面翻江倒海,而三分就僅僅是像一種輔助。所以並不是球星的問題,是時代的趨勢。當庫裡一次一次看似輕巧的投中超遠三分,而在錄影中看著幫主,AI用超高的籃球技巧與個人能力僅僅拿到2分。身為看客心中不免有落差。今年雄鹿隊的字母哥便在投籃上吃盡了苦頭,與綠凱的前兩場便被霍福德限制,你大三步跨進來,我就關門,擺明了就是欺負你不會投籃,三分的重要性便在這個時代不言而喻了。我們無法評說各個時代球員的強大與否,但我們知道他們都是劃時代的球星,是改變時代的球星。從前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 3 # 聖火情節

    現在年輕的球迷很多都是看年輕一輩的球星打球的,比如像杜蘭特、庫裡、湯普森、威少、哈登、歐文······等等。總感覺現在的NBA聯盟裡面的籃球對抗程度比不上十幾年前,現在NBA已經沒有了十幾年前的對抗強度。

    喬丹當年被微笑刺客伊塞亞托馬斯的活塞按在地上摩擦的時代,新星的喬丹幾乎憑一己之力帶公牛進季後賽,但是那時候的以伊塞亞托馬斯為首的壞孩子軍團活塞,在季後賽對喬丹的防守可以說是連防帶打,喬幫主那時候還沒有皮蓬和羅德曼,連續三年被壞孩子軍團的活塞吊打。

    那時候的正是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感覺喬丹的時代NBA打球的強度真的厲害,到處都是巨星,NBA歷史巨星最多的一代。公牛王朝的時候,公牛三巨頭大戰猶他雙煞的爵士是多麼令人激動回味的比賽,那種強度,那種身體的對抗。

    本華萊士的打球風格也是強硬的無比,就連阿泰斯特也被大本嚇退,看過阿泰斯特的防守都知道阿泰防人真的是讓人慾哭無淚。但是在和大本的對抗中,阿泰都處在下風,大本的風格就像他的爆炸頭一樣爆炸。阿泰斯特防守皮爾斯防得褲子都脫了的那一幕,至今歷歷在目。

    看狼王加內特的比賽也會讓人覺得當年的森林狼的狼王是真的熱血,對抗都是直面防守,陣地戰,面對面的深度對抗,所以說看狼王的比賽也是一種力量的美。

    現在的NBA聯盟裡面的戰術都變成了小球戰術,以三分球、外線為核心,快速,跑轟戰術,真正的身體對抗比以前少了很多。像現在是庫裡、湯普森的勇士就是這樣的戰術核心,而且現在聯盟裡很多球隊都在學。不能說現在的比賽不好看,但是和十幾年前,二十年前真的是不一樣了。

    三分球是最好追分的進攻武器,同時也是最有效率的得分手段,早期NBA引進的時候,它並不受歡迎,大多數球員都還是以禁區及中距離得分為主,戰術配置也以兩分球作為核心,尤其在那個“得中鋒者得天下”的時代,只要隊伍中有不錯的長人,進攻時一定都是先把球往禁區塞給他。相信有在持續關注NBA的朋友,一定都不難發覺三分球似乎已經成為球隊是否強盛的重要環節,甚至變成球隊主要得分的進攻手段。

    90年代,當時每支球隊的平均三分球出手次數幾乎都只停留在個位數,到了2017-2018賽季,直接暴漲成30多次以上,上季的休士頓火箭甚至還一舉突破40次。早期的NBA聯盟,除非真的是有明顯意圖,亦或動作誇張至極(比如把整個人都往下扯的那種),裁判才會響哨,到了現在,在球員保護意識逐漸增長下,吹判尺度也跟著嚴謹、變窄,只要稍微有一點肢體碰觸,迎來的可能就是數不盡的「嗶嗶聲」。當年效力達拉斯小牛(現譯獨行俠)的名人堂控衛賈森·基德就曾說過:“當我剛進入聯盟時,你還能用手來稍微控制一下對手,跟持球者有一些比較激烈的對抗。但現在只要你一碰對手就是犯規,這讓速度快的球員享有額外的優勢。”

    以往的NBA,球員進攻基本上都是從裡到外,並搭配各種戰術及小組配合之後,完成一次漂亮的進攻,這當中可能會有激烈的身體碰撞,可能會有得分不高的情況。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有些球迷喜歡熱血激烈的禁區對抗,有些球迷則喜歡頻頻入網的三分煙火秀,不管如何,不難發現NBA的球風從以前到現在比起來確實相差甚大,而你又最喜歡哪一派的打法呢?不妨在留言處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吧!

  • 4 # 柚子馬努

    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平心而論,當下的NBA確實沒有2000年左右的好看了!

    中鋒位置的模糊

    當下的小球時代,5號位已經模糊了,甚至沒有都行,即使有5號位,大半都是在內線幹髒活累活,至於背身單打?早就沒有這一概念了,沒有了陣地戰,比賽的節奏加快,往往眨眼間就一兩個回合,這樣的比賽有種吃快餐的感覺,一場比賽下來,很難讓你有什麼記憶深刻的鏡頭!

    小球時代的發展風向

    小球時代崇尚進攻,而這種進攻和傳統的打法有著千差萬別,迅速推進,然後三分,這是比賽的大節奏,尤其是二次進攻改為14秒之後,球的轉換更快,沒有了身體對抗,你來我往,比分蹭蹭的漲,動輒一場比賽下來都接近兩百七八十分,觀賞性大打折扣!

    三分時代的來臨

    以前的NBA是得內線者得天下,如今的NBA是得射手者得天下,在內線死鑿半天才得兩分,別人在外線隨手一扔就是三分,這種得分方式得簡單化已經是時下的主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最接近比賽的真諦,把球送進籃筐,得更多的分,這不就是想要得結果嗎?只不過過程不一樣而已!

    懷舊是因為最初接觸的籃球不一樣

    如果早些年NBA就是小球打法,各種三分和中遠距離,而如今講求的是各種籃下肉搏、單打,是不是又有點接受不了呢?懷舊是因為,最早接觸的NBA打法已經深入人心,與現在的比賽格格不入,內心多少有點隔閡!

    就如同近兩年的小球迷,剛接觸瞭解NBA,一直看的是小球風,如果,你給他看以前比賽的錄影,你會發現,他們也接受不了,只能說一代籃球影響一代人,作為老球迷接受不了當下的比賽風格是正常心理!

    最後想說一句:現在有些球星個人技術真的很粗糙,如果生在2000年左右,估計連首發都不一定夠格~

  • 5 # 智浩體育

    並不是懷舊,

    NBA在2005年之後就崇敬進攻,修改了很多規則,球員得分難度大幅度下降,這時NBA的觀賞度才有所好轉,票房才得以回升,

    現在的NBA是小球時代,主推速度,以前的肉博戰更是少之又少,當防守強度上來之後,球員得分的難度也得以上升,但是擁有吹罰的尺度,才讓如今的NBA和以前的NBA相比,球員的防守像修女一樣,造犯規盛行,對犯規後喋喋不休,這就是如今NBA的通病,

    90年代的NBA,球員被犯規的尺度那是相當地大,托馬斯上籃打破腦袋,縫了四十多針,喬丹被肘子打到面部,賽後鼻血流不止,羅賓遜在卡位時被肘擊,被打到太陽穴,隨即倒地,五分鐘內心臟跳動時有時無,這就是當年NBA的防守尺度,在如今金錢至上的聯盟,已經看不到純粹的籃球了,

    NBA已經不是當年的NBA,

    江湖已經不再是那個江湖,

  • 6 # 諸葛穎明

    不請自來

    這些年來,nba 規則變了不少,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賞性。但是真正讓大家懷念以前的原因,是“距離產生美”。就像是鋼鐵俠如果是你的親人,你可能覺得他也只是個普通人;但是在別人眼裡,他就是個無所不能的英雄。

  • 7 # 阿倫寫字的地方

    我們經常能看到像皮蓬、巴克利等名宿時常抱怨現在的籃球強度不如以前,現在的巨星成色也是大不如前。除了他們外,我們平常也會經常談論這個話題,而且似乎大家的觀點都很一致,那就是現在的籃球沒有以前好看了,更懷念以前的球星。為什麼大家會更加認同以前的球星,我的認為是無非以下兩點原因。

    對新時代NBA的不接受

    球迷對新時代的不接受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不接受如今籃球的打法,二是不接受如今的抱團風氣。這兩個方面都會讓人們對現在的球星產生反感,故而更懷念以前的球星。

    如今的籃球倡導“小球戰術”,每支球隊都更加註重快節奏,投三分。這樣下去球迷們所期待的扣籃表演、肢體碰撞、變向過人之類的場面就會比以前少很多,大家都只是注重投三分。這也不奇怪為什麼球迷們懷念“四大分衛”,懷念滑翔機、喬丹、大衛羅賓遜、艾弗森等球員。

    而且以前的NBA是一人一城,每支球隊基本都只有一名巨星或者沒有,而現在,球星扎堆現象頻繁出現,導致NBA再也沒有之前的懸念了,所以球迷們對自己心中的超級巨星也漸漸的看得淡了,覺得這些巨星比不上從前了。

    長期受人耳濡目染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現在的巨星成色不如以前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受到別人的耳濡目染。其實,八九十年代的NBA很少有人真正有條件去收看,那種激情對抗的場面也未必會有現在激烈,但是卻總有人瘋狂吹遠古神獸而貶低現在的巨星,我認為的確是非常不好的。而且他們會把自己的見解傳達給別人,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會形成這樣的直覺,那就是,現在的巨星已經大不如前了!

    其實,江山代有人才出,每一個時代都會湧現一批巨星給球迷帶來精彩的表現,我們只需要盡情欣賞就好,不要抱著比較的心理,這才是籃球的初衷!

  • 8 # 閒人老三428

    不要老說現在進步多少,想一想夢之隊當年勝各隊40十,現在美國籃球隊能做到嗎?別人進步大?NBA現在球員不是很牛逼嗎?天賦高嗎?比遠古強嗎?現在真的是缺少遠古球員的血性和職業精神,球迷要看的是精彩刺激對抗強烈的比賽,不是來看投籃比賽的

  • 9 # 使用者8623590580426

    別的東西太多,不想多說了,有一點是最明顯的:現在的規則比以前的松太多。

    聯盟歷史上有多次修改規則,為了麥肯擴大了三秒區,為了張伯倫再次擴大,增設三分線,反孤立法則,惡意犯規(後改為違體犯規),合理衝撞區,防守三秒,禁止伸手擋人,允許多走一步。

    可以說,直到98年之前,只有一條算是真正對進攻球員有利的:惡意犯規。除此之外,擴大進攻三秒區,反孤立(實際為拉開限制單打)等等,都是意在限制球員的個人發揮。更遑論在當年,走步、翻腕吹得極嚴的時代,聯盟頂級的球員都不得不用小心翼翼的動作來運球,以致於不少年輕球迷看了過去的比賽錄影,一致認為“技術粗糙”或者“基本功差勁”。

    如今的NBA,隨便運球,只要華麗翻腕容忍,規則三步走四步,規則四步走五、六步,為了比賽流暢甚至可以公然走步,投不準球就把身體往對方身上一靠、球往空中一扔,靜待上罰球線。反觀防守端,不準伸手,不準身體接觸,大個禁止待三秒區,每支球隊都試圖瘋狂地扔三分…………

    OK,你想說現在厲害了,我也不高興過多反駁,那只是口水仗。

    但一句我已經說過多年的話,不想再讓我重複:馬戲團,永遠不要試圖和競技體育相比,那是個荒誕不經的笑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寶寶的臍帶繞頸三圈,是不是要做剖腹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