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784375354

    建文修的太祖實錄,朱棣看了大為惱火。命謝縉重修,解縉是個實事求是的傢伙,不願太多造假,藉故,讓紀綱殺瞭解縉。又怕紀綱洩密,用一個造反的藉口殺了紀綱!紀綱,一條狗,只一條,有什麼能力造反?解口!

  • 2 # 二曲人

    解縉的確是曠世奇才,文才好、識人準,本應善終,但貿然參與皇家家事,遂致不得善終。朱棣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是承祖制;但皇二子朱高煦隨朱棣靖難,數救聖駕,而且果敢類朱棣,加之靖難功臣推舉,朱棣又有立朱高煦為皇太子之心。朱棣就此事問解縉,解縉竟直言: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不宜易動。這還不夠,又加上一句:“好聖孫”!其實這是解縉投其所好的話,在此之前,朱棣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誇講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對自己的這位長孫疼愛有加。這時,出此三字,是把後朱棣的兩代皇帝都定了,可謂字字無價。然而,太聰明,則反受其咎了。朱高煦早在父親周圍安插了親信,解縉的話,很快為朱高煦所知,便伺機報復。朱棣欣賞解縉,但不是聽從解縉,而解縉文人自負,竟然以為朱棣無條件接受自己意見,屢次言及皇太子廢立之事,朱棣惱怒,認為解縉在替他拿主意,便對解縉失去了信任。朱高煦趁機拿解縉向外傳播與皇上對話說事(傳播宮中禁語),朱棣更惱,便貶解縉出京。永樂八年,解縉回京奏事,皇上北征,他就順道晉謁了皇太子。這下又被朱高煦奏了個“伺機私謁皇太子,無人臣禮”。朱棣大怒,下令逮捕監禁解縉。永樂十三年,錦衣衛給朱棣上囚犯名冊。朱棣看到有解縉的名字,就抬頭問錦衣衛統領紀綱:“解縉還在人世?”紀綱回去後,就命人用酒把解縉灌醉,拉到雪地裡,給身上堆雪,活活凍死。

    解縉之死,死於文人自負。文人不同於謀士,謀士謀人謀己,而文人有謀人之明無謀己之明。三國時謀士賈詡面對曹操立王子之問的表現,是解縉如何也學不到的。

  • 3 # 冷眸m

    對於解縉這個人怎麼說呢,才華很大,但是又比較恃才傲物,解縉是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但是他對做官沒有任何的政治頭腦,指責別的部門翫忽職守,還因為李善長被朱元璋給處死了,他還上書替李善長喊冤,把朱元璋給氣的,然後朱元璋就讓解縉他爹帶回去了,十年不能當官。

    再後來朱元璋死了,解縉去弔喪,但是由於沒有到朱元璋規定的十年期限,就把他發配了,所以說解縉這個人沒有政治頭腦。再後來永樂時期,擔任永樂大典的編篡,解縉還牽扯到立太子的事件中了,引起朱棣很不高興。朱棣出征未返,解縉又私自會見太子,朱棣知道後更加憤怒,就讓紀綱把他給抓了,放在雪地裡凍死了。

    解縉的死只怪他自己政治敏感不行。

  • 4 # 探尋歷史奧秘

    題主說的是解縉吧,解縉是明朝的一位奇才,和徐謂、楊慎一同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他從小就是神童,七歲時便會寫文章,十歲時可背誦千言的文章,並且終身不忘。士九歲時便中進士,登進士第,授庶吉士,讀中秘,並當上了翰林學士,還曾受到了朱元璋與朱棣的賞識,還主編了《永樂大典》。然而這位奇才的仕途卻不太順利,最後竟遭奸人陷害,被扔到雪地裡活活凍死,這是為什麼呢?

    解縉

    原因有二:

    第一:為人耿直,什麼都敢說,得罪了不少人

    朱元璋

    解縉這位奇才智商雖高,但情商約等於零,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朱元璋對其本非常器重,曾對解縉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可是,解縉頭腦簡單,一聽此言信以為真,便寫了一篇萬言書《大皰西封事》,對朱元璋大加批抨,認為朱元璋定法太嚴,只見殺奸臣而不賞忠臣,還說他任用小人,致使賢者退避,甚至連朱元璋讀什麼書都要批抨,朱元璋表面上大加讚賞,可心裡對解縉非常厭惡。情商為零的解縉以為朱元璋很喜歡就又呈上《太平十策》,弄得朱元璋哭笑不得。

    解縉曾指責兵部僚屬翫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書誣告,朱元璋就坡下驢,讓解縉滾蛋――貶他為江西道監察御史。可解縉死性不改,李善長死時解縉上書為其喊冤,這可讓朱元璋忍不了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解縉只好隨父迴歸吉水待了八年。

    後來朱棣在立太子問題上徵求解縉的意見,解縉直言:“好皇孫”,意思是立長子朱高熾,朱棣聽了他的。這下可好,把朱高煦給得罪了。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乘機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太子不受寵,反而朱高煦太受隆寵,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於是上疏勸阻朱棣,朱棣大怒,認為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後來解縉入京奏事,恰逢朱棣北征未歸,解縉無奈,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遂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後來朱棣授意錦衣衛將解縉處死,遂被扔到雪地裡凍死。

    性格耿直是解縉被殺的原因之一,他的頭腦簡單,有什麼就說什麼,對於形勢沒有判斷,得罪人無數。

    第二:沒遇到好人

    歷史上直言敢諫的官不少,可不是誰都能遇上李世民的。解縉就屬於此類,遇上了朱元璋和朱棣這倆硬茬,他倆可不像李世民似的,能忍受下屬的批抨和指點。在大臣中,解縉也沒遇上幾個好鳥:

    李至剛,此人人品極差,因解縉說其人品差,故恨上了解縉,解縉被貶到廣西,臨行前,李至剛因誣解縉,致使解縉改貶交趾(今越南)。

    朱高煦,也不是個好人,自幼兇蠻,不讀書,建文帝時偷了徐輝祖心愛的寶馬,渡江返回北平。在歸途中,朱高煦殺死不少官民,還在涿州擊殺驛丞。平日裡對大臣也不尊重。後來因沒當上太子懷恨在心,對朱高熾與解縉施加報復,致使解縉冤死。後來朱高熾即位,十個日後死了,太子朱瞻基回京城即位,朱高煦半路劫殺,未成功,朱瞻基即位後朱高煦又造反,失敗後朱瞻基念骨肉之情,留其一命。朱膽基去看望他,朱高煦竟伸腿將皇帝拌倒,最終被活活燒死。

  • 5 # 尋根拜祖

    此人叫解縉,人稱神童。在明成祖朱棣的暗示下,被錦衣衛紀綱灌醉後,埋到雪堆裡活活凍死了。解縉曠世奇才,一度受到朱元璋和朱棣的喜愛,成為皇帝身邊大紅人。與他的才華相對應的是,解縉的情商極低,不諳官場規則,不懂帝王心術,屢屢大放厥詞。結果四處樹敵,又時時冒犯皇權,落得身死家敗。

    解縉之才

    解縉是歷史上有名的“神童”之一,襁褓中學字,五歲學詩,七歲能文,十二歲就能通解《四書》、《五經》,十八歲鄉試高中解元,十九歲中進士。

    解縉寫文章,下筆如有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往往一日數千字。後人稱他的文章“雅勁奇古”,現存作品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還主持編撰了《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永樂大典》。

    解縉還是個有名的書法家,他的作品深受後世名家及清皇室的追捧。

    明代思想家焦竑說:“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才學類比奇才東方朔,但解縉的遠見卓識,要遠在東方朔之上。

    明仁宗朱高熾,曾經有一句評語:“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也驗證瞭解縉的政治視野,具有相當的前瞻性。

    既有文學之才,又有政治眼光的解縉,如何踏上了死亡的征途呢?

    解縉的自我迷失:自視其高

    解縉對於自己的才氣,是相當的驕傲,甚至自負,曾以美玉自比。民間傳說中,有很多關於解縉賣弄才華,戲弄權貴的橋段,雖有附會成分,但跟解縉的性格是吻合的。

    如果這種自負,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倒也不算什麼,畢竟貨真價實的才華放在那裡,是騾子是馬,高下立現。但解縉把這種自負帶進了官場,就很搞笑了,甚至很幼稚。古代進官場要靠寫文章,官場能不能混得好,跟寫文章沒多大關係,解縉顯然思考錯位了。

    在自負的心態下,解縉甚至做出過對上司不敬的舉動,最後還是朱元璋替他打了圓場。可以說,解縉學問高,修養低,才能高,境界低。

    解縉的同僚之道:自覺其大

    解縉的自負,體現在跟同僚的關係上就是自高自大,瞅著誰都覺得難以入目。曾經有一次,朱棣讓他評價朝中大臣,他毫不客氣地挨個點評了一遍,而且評語很尖銳,甚至刻薄。

    比如他評價禮部侍郎李志剛,他是解縉少有的好友,解縉當著朱棣的面評價李志剛“不端”。不能說解縉的說錯了,但當著皇帝的面,挨個如此批判一遍,實在太自大,太沒有輕重了。其實如果要說“不端”,靖難之役後,解縉不也帶頭從朱允炆的忠臣,變身朱棣的孝子了嗎?

    這種高人一等的無端挑釁,讓解縉在朝中很孤立,而且備受排擠,他也因此,被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代皇帝貶謫,其背後都有政敵的影子。

    解縉的君臣之道:自感其親

    解縉一生最大的錯,就是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把皇帝的信任太當真,主動捲入皇家骨肉之爭,觸動了皇帝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李善長案件發生後,不知死活的解縉,曾經給朱元璋上疏,替李善長辯解,言辭非常激烈。按朱元璋的風格,早就把他順帶剮了,估計朱元璋愛惜其才,沒有治他得罪,只是免瞭解縉的職。為此朱元璋還對解縉的父親解釋:這孩子缺少涵養,容易受到攻擊,讓他回家好好修煉修煉,十年後再出來當官也不晚。

    與其說這是朱元璋對解縉的懲罰,還不如說是對他的保護,朱元璋深知,以解縉的修為,想不被人弄死,那得多幸運啊?

    朱棣即位後,也很“信任”解縉,說過一句讓解縉足夠翹一輩子尾巴的話:我一天都離不開解縉!朱元璋拿解縉當兒子,朱棣拿解縉當心腹,解縉飄飄然了,介入了儲君之爭。

    自古儲君之爭,明智的大臣都會遠遠躲避,解縉是主動介入。當然,如果自己有那個豪賭的本領,也不失為一條邀寵的好路子,問題是,解縉本就是政治白痴,這就無異於自己把自己架到火爐上。

    不過,解縉的才學確實不一般,他一句“好聖孫”,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妙,促使朱棣最終下定決心,投了朱高熾一票。無疑,朱高煦恨死了解縉。

    解縉之死

    雖然朱棣聽從瞭解縉的勸諫,立了朱高熾,但同時,解縉留給朱棣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此人經常離間皇家骨肉!皇帝也是人,也有親情,解縉無意間,成了他們父子間“感情債”的債務人。

    不久,解縉被朱棣貶謫交趾。其實這就是一個明顯的訊號,你解縉在皇帝心目中已經沒有價值,甚至是厭惡的物件。

    導火索發生在解縉進京彙報工作,恰巧朱棣不在京,他就向太子朱高熾彙報了工作,彙報完就回交趾了。

    本來這事不算啥,皇帝不在,太子監國,有工作向太子彙報也是正常程式。但解縉忘了他為什麼被貶謫交趾,朱棣分明對解縉明目張膽,加入太子陣營強烈不滿了!果然,當朱高煦一個小報告到朱棣那裡,朱棣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將解縉抓捕入獄。

    解縉竟然在監獄中一呆就是四五年,直到某天,錦衣衛向朱棣呈交囚犯名冊,朱棣一眼看見了解縉的名字,輕飄飄地說了句:解縉還活著吶!

    紀綱一聽明白了,回到牢房,辦了桌酒席,讓解縉喝得伶仃大醉。紀綱讓人將爛醉如泥的解縉抬到室外,埋進雪堆,活活凍死!

    對這段歷史,後人有多種猜測,有人說是紀綱誤解了朱棣,朱棣是隨口一說,並沒有真想殺解縉,也有說朱棣就是暗示紀綱除掉解縉。但不管怎麼說,我覺得解縉早晚也是這個結果。

    仔細想想,解縉就是把自己的才華用錯了地方,以文學之才,投身自己不擅長的政治,還自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皇帝的信任,實際上又加重瞭解縉的自負,讓他向深淵滑進的速度更快。如此看來,解縉的境界,遠遠不如逍遙一生的東方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生活中一個不受別人待見的人,不會察言觀色的人,要怎麼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