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忠誠心理
-
2 # 理性思維999
極端心態是一種不良的牴觸情緒,自控不住或會引起消極、暴躁、憤怒,甚至暴力的危機。
極端心態不屬於先天範圍,是人生長的環境造成人心理上的壓抑而逐漸形成的態勢。
極端心態不可取,長期發展下去,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交往,易會給自己、家庭、社會帶來不安寧的因素。
有極端心態的人一般不張揚,自己也不知道,更不會認可,只有在他(她)涉及到某些事情時或會突如其來,在言談舉止上暴露其內在。
消除極端心態不是朝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本人有自我改變意識,需要家庭、友人一點點開導和轉化完成。同時,也離不開環境和身邊人的改變。
-
3 # 似水流年12
極端心態和不極端心態如何鑑別恐怕就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特別是當你自身就具有極端心態的時候,你能分辨得出什麼是極端心態,什麼不是極端心態嗎?倘若分辨尚且困難,那怎麼還能改變得了呢?所以你這麼提出這個問題,很顯然就是一個極端心態的表現。
-
4 # 小破孩科普
極端情緒在我看來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貧乏的知識,狹隘的眼界,經驗的缺乏。都會使的一個人過於自大,片面的認為,這樣肯定是對的,這樣肯定是錯的。會形成這種不符合唯物辯證的的錯誤結論。
要想消除這種情緒
我只想說,當你經歷的多了,你就會明白過去的自己是多麼的無知,想想都會找的那種。就像我一樣,曾經深信不疑決定誓死不屈的東西,現在早已忘的一乾二淨。
-
5 # 十月的蘇格拉底
極端心態不可取。
無論做事極端或者心態極端都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危害和麻煩。
我上大學時一個晚上,凌晨一點多接到一個同學的電話。他是外地人,本地沒有親屬和家人,告訴我他在醫院。我趕去醫院。
他就因為女朋友和他分手,當著女孩的面猛喝了幾口殺蟲劑藥水。幸虧送醫及時,洗胃又輸藥搶救了過來。
女孩差點崩潰,到現在都有陰影,三十過了依然沒結婚。
而這個男同學,雖然被救了過來,卻因為藥劑落下了終身後遺症,視力殘疾和右手神經不能正常自控。
現在社會新聞中因為極端性格導致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可見其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危害極大。
怎麼才能改掉極端性格呢?
研究相關的文獻得出結論,每個人個性中的核心特質都很難改變,但如果後天透過行為矯正、自我認知、制定恰當目標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基本可以做到在關鍵場合駕馭自己個性中的黑暗面。
這種駕馭不是要你摒棄某一部分性格(事實上也是做不到的),而是需要你有意識地管理並最佳化它們。
你可以去做一整套的心理測評,同時也請你的家人,朋友,同學坦誠評價一下你的為人處事有那些時候那些事例是比較極端的。收集好反饋,你透過行為來調整自己,你要警醒督促自己讓自己保持在合適的一個狀態。
著名的心理學家普瑞姆茲克說:“如果你找到讓你犯錯的特質,改變相應的行為,並根據批評意見不斷調整,就可以有效提升聲譽,進而推動事業的發展。”
-
6 # 小小琦兒
極端,說明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專一,不會變通,自己認為問題只有一種答案,到達終點只有一條道,並不會讓自己的思維變寬,這樣的人變得極端,跟從小的成長環境和從小的思維方式有關係,而且大人也不去做指引,就會越來越單一,自己長大獨立時,遇到朋友和另一半時就要做出正確的建議,多幾次的經驗,他就會慢慢的改變,一開始肯定很難,但是當他/她發現,並不是唯一時,他就能理解了,就不會極端了
-
7 # 辰非同學
還是看怎麼個極端了吧。如果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那說明你是想改變的。想改變就得找到根本原因,是周圍環境影響的你還是自己本身心理上的問題,都得要知道才能對症下藥啊。有時候極端可能就只是想堅持自己的原則,那就無所謂好壞我覺得。就自己呢得要有一個認知,不是人家覺得極端那就是這樣了。
-
8 # 流浪語貓
“極端”是指事物發展的端點狀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未動,情報先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仗不瞭解敵情,離失敗也就不遠了——想要改掉極端心態,先要了解極端心態。
我從產生原因、心理特徵及解決建議三個方面簡單說一下。
一、產生原因1、成長環境
童年時家庭複雜、管教方式的不恰當或突如其來的巨大陰影,例如有嚴重的戀父/戀母情節、被管教太嚴就會形成極端叛逆或者內向、新聞中一些男性罪犯經過採訪後發現其童年時遭遇了性侵等,成長環境的缺陷會在個人價值觀形成時期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是負作用;
2、性格因素
長時間、高頻率的保持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就會處於失控的邊緣,繼而對人的行為造成影響——當一個人長期處於易怒狀態,會更容易產生打砸、自殘等極端行為,“今天上房、明天揭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3、後天環境
生活中有異常人的持續高壓、受到周遭的排擠、重大變故、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的發生,這些在後天發展環境中所遇到的問題,嚴重者往往會改變甚至扭曲一個人的心理。
從馬加爵到柳永哲,從不顧一切到萎靡不振,這種新聞到身邊的例子不勝其數,侯耀文先生曾評論其徒弟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睚眥必報,逢懟必回,有人只道郭在初得勢時所表現的種種“弊端”,卻常常忘了他當年那句“我願意給你當狗,你不要。”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4、宗教信仰
漠視生命、堅決抵制某種事物...某些宗教團體的教義也會使人帶有極端性,如漫畫《火影忍者》中的飛段迷戀殘害別人,在他的價值觀中,這些無辜者都是其“奉獻給神的祭品。”
日本當年的武士道文化,所謂戰敗就要剖腹以敬天皇,便也帶有如此色彩;
5、特殊時期
青春期、孕期及孕後、月經期、更年期等身體生理、心理狀態產生變化的突然性或不可控性,會引起的強烈的敏感、不安以及安全感的缺乏,平常本來不算什麼的事情在這種時期容易被無限放大,嚴重時對人精神層面具有一定的摧殘效果,繼而容易對極端心態的出現產生引導性。
二、心理特徵1、具有相對豐富的人生閱歷
有人說極端心態的人往往是因為缺乏人生閱歷,這句話對,也不對。順風順水的人就很難產生極端心態,能產生的人相比這種人往往更具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如上文所述——正因為他們具有這種非普遍而又累積到一定程度的閱歷,才會導致心態的失衡與難以改變。
簡言之,具有極端心態的人不是沒有閱歷,而是沒有正確的引導、領悟自己的閱歷;
2、觀點的偏執性
一句話概括就是“Ta就那樣,我就這樣。”對自身閱歷及周遭見聞缺乏正向引導與領悟,也在一定程度上拒絕客觀存在的現實性——我就是覺得一定會讓她回心轉意,我就是覺得只有把東西砸的稀爛才會解氣,我就是覺得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就是這麼個廢人——極端心態的人把所有的“就是”都當作理所應當,偏偏自己還接受得心安理得;
3、強烈的控制慾
這種控制慾體現在兩方面,即對他人強烈的控制慾以及對自己的強烈的控制慾,前者較好理解,後者則主要體現在拒絕別人的好意並認為對方是要介入自己,甚至讓自己順從,簡單講就是這話從我嘴裡說出來的我能接受,但從你嘴裡說出來的我就不愛聽——小到拒絕別人對自己不良習慣的建議,大到認為對方的一切做法都是妄圖改變自己併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你可以照顧我的“起居”,但不要干擾我的“作息”,這其實屬於一定程度上的被迫害妄想症;
4、隱蔽的極度敏感
高度潔癖或自卑、覺得誰都不懂甚至是不配懂自己等,比起這些特點透過外在表現出來,更可怕的是在看似正常的面具下,有一顆極度敏感的心。
折磨別人的人,往往都先折磨自己。
三、解決建議首先重中之重的是,我們都很難輕易地改變一個人,包括自己,這種改變的發生只有透過長期潛移默化的方式去逐漸影響極端心態者,萬事都有一個過程,正如極端心態也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一樣。
1、小題大做嗎——先判斷自己是否具有極端心態
鎖好的門一定要反覆檢查,別人無心的一句話會困擾自己好幾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有輕微的極端性,但當你自己或者身邊人在思想、話語或行為上保持了多方面或統一、高頻率的極端性時,要先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不是遠離,以保持自身相對冷靜的思考而不是率先做出了某種衝動的決定或者行為,否則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又會發生,這會讓你無暇他顧並疲於奔命,最終使疊加的後果把你及身邊人推向更加麻煩的境地;
2、板蕩識忠臣——先確定自我解決的可行性
可以在涉及人性底線的事情上,換位思考自己能極端到什麼程度——當你發現你確信生活一片黑暗或者控制不住的想要傷害人時,請立即與一位心理醫生保持密切接觸,在醫生的建議下展開更具有針對性的治療;
3、木桶效應1——從找到最短的那塊板入手
根據極端心態者的主要特徵表現與人生閱歷,找到病根,以進行針對性治理。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例如:
對思想消極的創業失敗者在告訴他確實足夠努力的基礎上,找一個在其心中具有威信的人告訴他失敗的原因並帶動其進行反思總結;
對極度敏感的成長環境不健全者就要從其生活中找一個他較為信賴或依賴的人(親人中的哥哥姐姐、樂觀Sunny的朋友、工作中的上司或老資歷等)對其工作生活進行積極溝通指導並定期結伴遠行,看看山海,透過精神物質兩方面疏導其心理。
我有個朋友因為家庭原因,對事物看法較為極端,並時長出現“移情作用”,即總覺得別人也是跟他一樣的想法,或者一有什麼事就會上升到各自家庭。
後來我經常帶她和我家裡的哥哥姐姐或者長輩一起吃飯聚會,透過這群人的熱鬧錶現潛移默化的讓她感受到正常家庭(著重說明,這裡的正常對應的並非單親家庭,事實上全世界的離婚率居高不下,也沒有看到從中走出的都是極端的人,單親家庭的孩子並不應該自覺低人一頭)的溫暖,當我終於看到她的笑容日漸增多並與我家人打成一片,心中忽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安慰。
4、木桶效應2——找到最長的那塊板
找出造成極端心態的原因中所佔比重最大的那一個,即弄清楚主要原因是什麼——如果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明明一切正常,卻因為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而產生了極端心態,那麼不要創業失敗即是主因,這時便沒有必要死拽著家庭出身不放。
有時候方向偏離,反而適得其反。
5、位置不同,眼界不同——從培養格局開始
誠如前文所言郭德綱先生,伴隨他從年輕時寸土不讓到如今雲淡風輕的,正是他從相聲巨匠到一代宗師的成長曆程——如果感覺自己看問題時所處的位置和角度怎麼都是個極端,那麼便嘗試跳出當前所能接觸到的層面,在山腳的走到山腰,山腰的走到山頂,山頂的也試著感受下一望無際的原野——換個位置,換個角度,去接觸更多層次的人,看看不一樣的風景。
多注重自己擅長的方面,培養自信;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增加閱歷;多參加些公益活動,領略下大美與大愛;多與身邊人結伴出行,感受集體與天地;多與積極堅毅的人在一起,感受正能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在生活擁抱你之前,先學會張開雙臂。
等等等等
達者不語怪力亂神,而胸中包羅永珍,自有浩蕩乾坤。
回覆列表
首先認可自己的極端,接受自己,不要逼著自己去改變。認識到自己的極端,找到根源。這有可能和自己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有關,也有可能是發生的一些事造成的。找到原因,自己也許會有所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