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在與邏輯

    關於“太后下嫁”的事情,正史上少有記載。

    孝莊太后是一位傑出的滿族女性政治家,曾輔佐順治、康熙兩朝帝王 。而在傳說中“下嫁”的物件就是當時權傾朝野的攝政王睿親王多爾袞。

    關於“太后下嫁”的事情,正史上少有記載。當時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於抬寫皇上處,一併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正史對此事雖然語焉不詳。

    清史學者孟森認為“下嫁”一事絕不存在。學者陳捷先則認為從滿文的檔案來看,親屬稱謂必然置於人名之前,在人名後加上親屬稱謂可能是類似官職的美稱。

    明清史專家鄭天挺則就蓋有順治印璽文書來看,認為上面的“叔父攝政父王”,是一種對地位崇高之人的尊稱,而不是真實親屬關係的證明。胡適等對此案則保持懷疑態度。有學者從民俗和民族史角度給出瞭解釋: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在漢化和封建化的過程當中都有不少原始習俗保留下來。滿族入關以前的社會性質雖已由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過渡,但仍舊保留了不少女真人的原始習俗。用這個觀點來看待“太后下嫁”,即便是真實發生過,也不足為奇了。

  • 2 # 有得觀史

    為了與蒙古建立穩定的聯盟,滿蒙聯姻成為大清的一大國策。皇太極娶了科爾沁蒙古部落的三位女子。這三位女子都是博爾濟吉特氏,哲哲,海蘭珠,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就是莊妃,順治皇帝的生母,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皇太極有皇后一位,大妃四位,哲哲是莊妃的姑姑,皇太極的皇后,海蘭珠是莊妃的姐姐,皇太極四大妃子之首。莊妃是皇太極四大妃子中最後一名。

    滿蒙聯姻,後代當了汗王或者皇帝,滿蒙聯合效果才最明顯。哲哲皇后為皇太極生了三個女兒。為了生兒子,皇太極又娶了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先生了兩個女兒,還是沒有兒子,皇太極又娶了海蘭珠。皇太極娶海蘭珠時,她已經26歲,在古代早已過了婚嫁年齡,有人說海蘭珠嫁過人,嫁給皇太極是再婚,就這樣也沒耽誤她成為皇太極最寵愛的人。

    海蘭珠長得特別漂亮,比哲哲和布木布泰都漂亮得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皇太極也不例外。海蘭珠是三個博爾濟吉特氏中最溫柔的一個,馳騁沙場的皇太極最需要的就是溫柔鄉。更重要的是,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不久就生了一個兒子,為滿蒙聯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皇太極對海蘭珠的寵愛是發自內心的,海蘭珠後嫁給皇太極,地位卻比莊妃高。莊妃後來為皇太極生了一個兒,也就是福臨,後來的順治皇帝,但莊妃的地位也沒有因此而抬高,海蘭珠的兒子死了皇太極對她的愛不減,海蘭珠因喪子傷心而死,皇太極悲痛至極。

    布木布泰之所以封莊妃是因為她端莊大方,性格堅毅。她不受皇太極寵愛也正是這種性格不合皇太極的口味。呲詫風雲的皇太極喜歡的是柔美賢惠型的海蘭珠。

    多爾袞比莊妃大不到一歲,莊妃嫁給皇太極時才十二歲,皇太極在疆場拼殺時,多爾袞和莊妃這個小嫂子兩個小孩在一起玩呢。他們是草原少數民族,沒有漢族的男女授受不親,兩個孩子青梅竹馬,難免產生情感。

    歷史上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不休,都因證據不足始終沒有定論,不過豫有得堅定的認為太后下嫁是真事兒,而且孝莊與多爾袞是有真感情的,孝莊和皇太極的感情不深,這是他不願與皇太極合葬的根本所在,他想同多爾袞合葬,可是多爾袞被他的兒子順治皇帝挫骨揚灰,沒有了陵墓,無處合葬。

    孝莊和多爾袞演繹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堪比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生不能在一起,死了可以在一起。孝莊和多爾袞,衝破種種枷鎖,生前在一起了,但是死後卻被永遠地分開。多麼高低的地位,多大的權力,在世俗面前也是渺小的,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這就是現實。他們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哪個更悽美?您在心中給一個答案吧!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3 # 史無止境

    孝莊文皇后,即歷史上的孝莊皇后,清代太宗皇太極妃。清朝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輔佐了兩位君。孝莊皇后一生歷經清初三朝,在清朝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後,孝莊皇后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即順治帝。就在順治帝登基的過程中,在民間出現了關於孝莊皇后下嫁給小叔子“攝政王”多爾的說法,成為清朝歷史上的一大疑案。歷史上孝莊文皇后真的下嫁多爾袞了嗎?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呢?在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些歷史上的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是科爾沁蒙古貝勒寨桑的二女兒。科爾沁蒙古是最早歸順後金政權的蒙古部落之一,寨桑為了鞏固科爾沁蒙古和後金之間的聯盟關係,於是透過聯姻的手段將自己的妹妹和女兒先後嫁給了後金的貴族,而年輕慧美的布木布泰就成了合適的人選。

    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當時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嫁給了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做側福晉,當時皇太極已經33歲了。而在十一年前,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已經嫁給皇太極為正房大福晉。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盛京(今遼寧瀋陽)稱帝,即清太宗。皇太極在分封五官后妃時,將布木布泰封為莊妃。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皇太極恩寵的宸妃生的皇八子不幸天折了。巧合的是,在兩天之後,莊妃就為皇太極生下了皇九子福臨,這給處在悲痛中的皇太極以極大的安慰。而這個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戎馬一生的皇太極暴病身亡。

    然而他生前沒有立下遺囑,指定誰來繼承皇位,於是朝中頓時出現了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很快就形成了以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為首的兩派勢力。

    此時的睿親王多爾袞與肅親王豪格各自手握重兵,雙方有著自己的擁護者,他們之間互相猜忌,情況十分危急,雙方如果爆發衝突,誰也沒有贏的把握,建國之初的清朝處在危難時期。最後,在由親王和大臣參加的會議上,多爾袞拒絕了那些擁護者自己的人的推舉,戲劇性地宣佈由皇太極第九子年幼的福臨繼位,由他本人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左右輔政,共管八旗事務”。

    多爾袞的這一決定使支援豪格的大臣無話可說,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清朝一旦崩潰的危機竟以福臨的即位而輕輕化解了,從而避免了清王朝內部的分裂與自相殘殺。於是,不滿6歲的福臨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登上了皇位,改年號為順治。他的母親莊妃被尊為“聖母皇太后”。順治帝即位時不滿6歲,攝政王多爾袞、皇太后孝莊遂成為人們關注的物件,特別是兩人之間的關係引起諸多遐想和猜測,生髮出無數版本的傳聞和野史。其共同話題,是成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攝政王”。在民間,關於“太后下嫁攝政王”的說法流傳更廣,清末刊行的明朝遺臣張煌言所著的《蒼水詩集》,其中《建夷宮詞》有一首是影射太后下嫁,詩文是這樣寫的: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詩文中的慈寧宮指的是皇太后的居處,春官指的是禮部官員。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慈寧宮裡張燈結綵,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禮部昨天呈進了預先擬定的禮節儀式,這是為了迎接太后的結婚典禮。《蒼水詩集》刊行後“太后下嫁”的事情好像得到了證實。因為張煌言作這首詩時的時間大約是在順治六七年間,當時清宮內有兩位太后,一位是正宮孝端文皇后,當時已年近50歲,而此時的多爾袞只有30多歲,顯然不是她;另一位就是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后,她比多爾袞小兩歲,兩人年齡相當,因此詩中所說的太后下嫁,也就只能是孝莊皇后了。然而這畢竟只是詩歌吟詠不能作為史證的,只能是一種推測。清朝滅亡以後,民國教育部在清理禮部檔案的時候在存檔中發現歷科殿試策文中有“皇父攝政王”的字樣,而且與“皇上”同格抬寫;後來在清理大庫紅本(皇帝御批之件)檔案時,發現順治四年(1647年)以後內外奏疏上有“皇父”之稱,這與蔣良騏《東華錄》記載的順治五年(1648年)詔封皇叔父為皇父攝政王、順治八年(1651年)追論多爾袞的罪狀詔中“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等語句相對應,加上當時孝莊死後選擇不和皇太極葬在一起,而是在關內獨葬,所以許多人據此認為“太后下嫁攝政王”確有其事。

    一些史學家卻不同意這個說法,他們認為張煌言屬於明朝遺臣,對清廷是懷有成見的,他所作的詩詞不能作為歷史根據。

    清朝時皇帝和皇后分葬在兩地的情況並不鮮見。如果真有“太后下嫁攝政王”這件事,那麼當時的私人著述中應該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刊行,然而除了張煌言的詩詞之外,沒有哪一本著述中記載了可以印證“太后”下嫁攝政王的史料,所以關於“太后下嫁攝政王”的事件,很有可能是當時的南明政權間的傳聞而已。

    然而有人認為此事發生的可能性極大。這是因為多爾死時,順治帝下令以皇帝的規格來安葬他,並追諡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升祔太廟。這種待遇,除了皇帝本人,只有以旁支入繼大統的皇帝的生父才能如此享用,如果僅僅是作為皇叔或者是輔政大臣來講,多爾袞是難獲得這等榮耀的,所以有人說孝莊下嫁多爾袞一事很有可能發生。然而就在順治帝追封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後過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有人告發多爾袞生前曾密謀篡奪帝位,而且得到了許多貝勒和大臣的響應,他們群起而攻擊。於是,剛剛親政的順治皇帝下令將多爾袞削去爵位,撤出宗廟,開除宗室名分,沒收家產,平毀陵墓。多爾袞一下子從巔峰跌到了谷底。如果太后真的下嫁給了多爾袞,那麼在多爾袞死後屍骨未寒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人出來陷害他的。另外,如果多爾袞真的娶了孝莊為妻,那麼他就成了順治皇帝的繼父。順治帝如此對待多爾袞,那就意味著他承認自己曾經認賊作父了。此外,在當時北韓的《李朝實錄》當中沒有任何有關“太后下嫁”的記錄。假如太后下嫁多爾袞是公開的,清政府是會給北韓下詔書的。即使這件事是秘密進行的,每年北韓使節都會好幾次向北京進貢,他們肯定也會得知這件事。所以幾十年來,不少學者都認為“太后下嫁”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然而在沒有真實確鑿的證據下,關於太后下嫁的疑案處在爭論之中。也許隨著新史料的不斷髮現,這個歷史疑案終究會大白於天下。

  • 4 # 蟻史為諫

    孝莊是否受寵,太后是否下嫁在歷史上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迷。所謂磚家學者也只是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進行猜測,他們的猜測似乎都很有道理;區別在於我們想相信哪種說法,或者說我們更願意相信哪種猜測。孝莊是蒙古科爾沁部落之女,名布木布泰。1613年出生,1625年嫁給皇太極為側福晉;1636年皇太極稱帝,三年後生下皇子福臨。

    古代女子一般情況只要身體發育成熟就可以生兒育女,孝莊12歲嫁給皇太極直到24歲才生小孩,這應該就是人們說的“不受寵”。從這方面說她的確不受寵,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24歲已經是大齡了。

    真實情況是否受寵,只有當事人才能知曉;我們確實不能回到過去去了解情況。過了六年皇太極駕崩在了南征的路上;孝莊成為了寡婦。

    皇太極駕崩以後,最高權利的爭奪成為短期的重點;矛盾集中在大皇子豪格與多爾袞之間。他們手中各有兵權,滿清八旗中各有站隊。如果雙方繼續激烈的鬥爭,有可能導致八旗分裂政權解體。

    多爾袞與孝莊之間應該是達成了某種協議,最後多爾袞支援皇子福臨做皇帝;拉攏正黃旗與鑲黃旗的支援打敗豪格。

    孝莊在政治上無條件支援多爾袞,雙方利益最大化。孝莊穩住了多爾袞,又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皇帝。

    多爾袞為什麼會從眾多的皇子之中選擇福臨,這必定是孝莊的功勞;至於孝莊是否下嫁多爾袞,歷史上沒有記載。

    作為滿族來說兄終弟及是正常的風俗習慣,但在漢族是無法容忍的。在少數民族統治漢族的時期,為了穩定統治他們有可能隱瞞這一事實。

  • 5 # 蒼白筆中的小丑

    太后下嫁的真相有很多種說法。

    一是: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想報恩。因為自從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完全有能力繼承大統,但是他選擇了年幼的福臨登上皇位,自己當攝政王。之後更是為了大清江山親率大軍揮戈南下,打敗李自成,佔領北京城,迎請順治帝移駕北京,成為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天子。

    第二種:多爾袞與孝莊太后早有私情,太后下嫁是順其自然。孝莊太后與多爾袞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孝莊嫁給了皇太極後,心裡一直惦記多爾袞,皇太極去世後,兩人便順其自然的在一起了。

    第三種:孝莊太后為了保住兒子福臨的皇位而被迫下嫁給多爾袞。雖說兩人有私情,但是皇太極去世後,孝莊想垂簾聽政,又怕宗室中人反對,便與多爾袞協商好她管內政,多爾袞當攝政王輔政。但是清軍入關後多爾袞大權獨攬,直逼順治帝。孝莊為了能鞏固住福臨的皇位,便被迫下嫁與多爾袞,保住順治的皇位。

  • 6 # 浪淘沙84055

    這個問題似乎只能用哲學原理去詮釋,即否定之否定。因為如果大明王朝不滅亡的話,便不會有清王朝的興起,而沒有清王朝的興起,自然也就不會有清王朝晚期的那種局面了。

    當然,明王朝作為封建王朝,雖然已經出現了某種資本主義的萌芽,比如鄭和下西洋,但從根本上講,明王朝是註定要滅亡的,只不過早一點、晚一點而已。至於其滅亡時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連勝,直升西部第五,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