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經濟危機發生的本質,是人的預期改變。想懂得宏觀經濟,你就要考慮心理預期。這裡面,投資和宏觀經濟學家思想核心是相同的。經濟危機的形式,無非是惡性通脹和衰退。我們一個個看。

    為什麼會出現惡性通脹?

    惡性通脹的本質預期,就是大家覺得貨幣會貶值,而且所有人都一致性預期,貨幣會越來越不值錢。比如本來市場上有1萬元錢,那麼有10個蘋果,也許蘋果100元一個,那麼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可能是1000元,而另外9000元被儲蓄起來了。然後呢?當貨幣增加了一倍,就是中貨幣量20000的時候,蘋果依然只有10個。於是蘋果就開始漲價,你覺得蘋果會增加到200嗎?當然不是,由於大家覺得蘋果更加值錢,所以紛紛減少自己的儲蓄,大家一分錢都不存了。這個時候市場上流通2萬塊錢,10個蘋果,一個蘋果2000。貨幣增加了一倍,你看,由於預期改變,蘋果漲價20倍。所以,危機起於預期。

    為什麼會出現衰退?

    衰退的本質也是預期,就是大家覺得錢會升值,原因也許是錢很難賺,買房炒股都虧錢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屯點現金。又或者老齡化社會,多點繼續防病防災。市場上有1萬塊錢,流通的1000元,10個蘋果一個100元。結果大家都覺得存錢比買蘋果好,覺得未來蘋果會跌。於是買蘋果的人少了,於是9900的錢都被存起來。然後100元買10個蘋果一個蘋果變為10元。老百姓奔走相告。某某某買了蘋果虧大了,所以說,還是要存錢。於是存錢越來越多。也許貨幣政策放鬆。增加了1萬元的貨幣發行,可問題是,由於大家都在儲蓄,都不需要貨幣去投資,這個時候及時利率降到負利率,歐盟和日本還是沒人來貸款。

    什麼樣的經濟才是最穩定的

    生產率提升是經濟的根本,而貨幣保持穩定,是所有央行的目標。這裡,既不要升值,也不要貶值。所以上世紀就有了固定匯率國家。只可惜,索羅斯抓到了這個體系的漏洞,這些國家被迫重新迴歸浮動利率。那麼現在,央行的目標是透過市場調節,穩定匯率在一個區間。

  • 2 # 神經在夜晚跳動

    我不是特別專業,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資本主義社會首要保障的是資本家的利益,不會管工農階層的利益。也就不存在控制兩極分化,不控制貧富差距。二八定律導致大量財富都控制在少數人手裡(資本家手裡),資本家的天性就是壓榨勞動人民,從而獲取更多財富。而大量的工農階層,在壓榨過程中越來越貧窮,財富越來越少,財富少自然沒有能力去消費更多。

    資本家不管再怎麼鋪張浪費,也不可能形成巨大的消費需求,畢竟資本家人數遠小於貧民人數。那麼資本家拼命製造出來的東西就賣不出去了,資本家賣不出去產品也不會免費送給貧民。生產出來的東西不能變成現金,就不能繼續生產,現金流斷裂從而導致破產。這樣的事件大量出現就形成經濟危機。

    當然上述問題更容易發生在以前國際貿易不發達的時期。

  • 3 # 白興長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他們是盲目發展,看到那樣東西掙錢利潤大,一窩蜂齊上,批次生產,功大於求,導制產品積壓,資金不能翻轉,這是很正常先向。不向社會主義那樣有計劃的生產。分工明確,細水常流,商品永不會積壓。

  • 4 # 西格瑪的化學

    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表現出的現象是生產方產品賣不出去,需求方沒錢買,不是需求不夠,生產方賣不出去,導致沒有資本擴大生產,導致經濟倒退。從這個角度看,那就是生產與需求脫節,這種脫節,並非生產過剩,而是需求端的購買力不夠。再進一步推理可以歸根到整個社會的價格體系混亂導致危機,老百姓獲得的回報過低,生產方的成本過高,結果就是售價與老百姓的口袋脫節了,導致想買的買不到,想賣的賣不出去。

    打個比方,一臺空調,賣價300美元,人工成本20美元,材料成本200美元,還有其他成本,如果售價低於300美元,工廠就會發生虧損,這樣的結果就是,人工報酬與商品售價嚴重脫節,賣不出去,但不是需求不足,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經濟危機。

    整體經濟就是無數種單個體因素的綜合,只是互相影響會變得更加複雜,但是道理是一樣的,只是規模不同,整體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遠高於個別產品的價格體系混亂。

    經濟理論講生產過剩,或者需求不足,實際上兩種是相通的,那就是價格體系的問題。

    如果考慮整體經濟各種因素的錯綜複雜影響,其實很難理解經濟的執行,如果用物理解題的”個體法“來解決問題,就可以更清晰明確理解經濟現象。

  • 5 # 小杰80164096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是產能過剩造成的。

    經濟危機是金融家為了掠奪人類財富設計的驚天騙局。

    金融是魔控制人類的黑魔法。

    魔就是負面外星人。

    負面外星人轉生成人類用金融黑魔法掠奪全世界的財富。

  • 6 # 神聖卡瓦格博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市場決定無計劃,

    投入產出週期差。

    過剩方知待調整,

    迴圈往復危機發。

  • 7 # 昌達意博財經課堂

    經濟危機主要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商品滯銷,利潤減少,導致生產(主要是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失業大量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並大批倒閉,生產力和產品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社會經濟陷入癱瘓、混亂和倒退狀態。

    凱恩斯之前的西方經濟學界,人們普遍接受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學派的觀點,即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政府只扮演一個極其簡單的被動的角色——充當“巡夜警察”。凡是在市場經濟機制作用下,依靠市場能夠達到更高效率的事,都不應該讓政府來做。國家機構僅僅執行一些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務,如保護私人財產不被侵犯,但從不直接插手經濟執行。

    然而,歷史的事實證明,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導致了嚴重的財富不均,經濟週期性巨大震盪,社會矛盾尖銳。1929~1933期間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就是自由經濟主義弊端集中爆發的結果。

    因此,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批凱恩斯主義者浮出水面,他們提出,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政府不再僅僅扮演“巡夜警察”的角色,而是要充當一隻“看得見的手”。平衡以及調節經濟執行中出現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在凱恩斯的一本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他透過一則“挖坑”的寓言故事闡述了“凱恩斯主義”的精髓。

    烏托邦國處於一片混亂中,整個社會的經濟處於完全癱瘓的境地,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人們束手無策。這個時候,政府決定興建公共工程,僱傭200人挖坑。僱200人挖坑時,需要發200個鐵鍬;發鐵鍬時,生產鐵鍬的企業開工了,生產鋼鐵的企業也開工了;發鐵鍬時還得給工人發工資,這時食品行業也發動了。透過挖坑,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大坑終於挖好了,政府再僱200人把這個大坑填好,又需要200把鐵鍬……蕭條的市場終於一點點復甦了。經濟恢復後,政府透過稅收,償還了挖坑時發行的債券,一切又恢復如常了。

    相比於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凱恩斯強調政府的作用,認為政府可以協調社會總供需的矛盾,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進行重要的資源協調和產業調整。不過,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陷入了“滯脹”的狀態,無論政府如何揮舞那隻“看得見的手”,經濟總是停滯不前,而物價卻在不斷地上漲。這便是“政府失靈”的狀況。

    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人們認為“兩隻手”應配合運用。因此,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政府幹預的積極方面及其侷限性。

    到了全球化時代,由於國民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一國貨幣危機常常會波及別國,這些貨幣危機有可能演化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經濟學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過高的匯率、經常專案鉅額赤字、出口下降和經濟活動放緩等都是發生貨幣危機的先兆。就實際執行來看,貨幣危機通常由泡沫經濟破滅、銀行呆壞賬增多、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外債過於龐大、財政危機、政治動盪、對政府的不信任等引發。

    1.匯率政策不當

    經濟學家普遍認同這樣一個結論:固定匯率制在國際資本大規模、快速流動的條件下是不可行的。固定匯率制名義上可以降低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貨幣危機常常發生在那些實行固定匯率的國家。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了曾經實施的固定匯率制,比如巴西、哥倫比亞、南韓、俄羅斯、泰國和土耳其等。然而,這些國家大多是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而被迫放棄固定匯率,匯率的調整往往伴隨著自信心的喪失、金融系統的惡化、經濟增長的放慢以及政局的動盪。也有一些國家從固定匯率製成功轉軌到浮動匯率制,如波蘭、以色列、智利和新加坡等。

    2.銀行系統脆弱

    在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東歐國家,貨幣危機的一個可靠先兆是銀行危機。資本不足而又沒有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向國外大肆借款,再貸給國內的的問題專案,由於幣種不相配(銀行借的往往是美元,貸出去的通常是本幣)和期限不相配(銀行借的通常是短期資金,貸出的往往是歷時數年的建設專案),因此積累的呆壞賬越來越多。如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前幾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信貸市場的年增長率均在20%~30%之間,遠遠超過了工商業的增長速度,由此形成的經濟泡沫越來越大,銀行系統也就越發脆弱。

    3.外債負擔沉重

    泰國、阿根廷以及俄羅斯的貨幣危機,與所欠外債規模巨大且結構不合理緊密相關。如俄羅斯從1991~1997年起共吸收外資237.5億美元,但在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只佔30%左右,短期資本投資約70%。在貨幣危機爆發前的1997年10月,外資已掌握了股市交易的60%~70%,國債交易的 30%~40%。1998年7月中旬以後,俄政府財政部發布“8.17聯合宣告”,宣佈“停止1999年底前到期國債的交易和償付”,債市崩潰,直接引發盧布危機。

    4.財政赤字嚴重

    在發生貨幣危機的國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財政赤字問題,赤字越龐大,發生貨幣危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財政危機直接引發債市崩潰,進而導致貨幣危機。

    5.政府信任危機

    民眾及投資者對政府的信任是貨幣穩定的前提,贏得民眾及投資者的支援,是政府有效防範、應對金融危機的基礎。墨西哥比索危機很大一部分歸咎於其政治上的脆弱性,1994年總統候選人被暗殺和恰帕斯州的動亂,使墨西哥社會經濟處於動盪之中。新政府上臺後在經濟政策上的猶豫不決,使外國投資者認為墨西哥可能不會認真對待其政府開支與國際收支問題,信任危機引起金融危機。

    6.經濟基礎薄弱

    強大的製造業、合理的產業結構是防止金融動盪的堅實基礎。產業結構的嚴重缺陷是造成許多國家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如阿根廷一直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20世紀90年代雖然實行了新自由主義改革,但產業結構調整滯後,農牧產品的出口佔總出口的 60%,而製造業出口只佔10%左右。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走低及一些國家增加對阿根廷農產品壁壘之後,阿根廷喪失了競爭優勢,出口受挫。

    7.危機跨國傳播

    由於貿易自由化、區域一體化,特別是資本跨國流動的便利化,一國發生貨幣風潮極易引起鄰近國家的金融市場發生動盪,這在新興市場尤為明顯。泰國之於東亞,俄羅斯之於東歐,墨西哥、巴西之於拉美等反覆印證了這一多米諾骨牌效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可以要《海賊王》裡的惡魔果實,你會要哪一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