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國鋒
-
2 # 廣西東風果蔬
第一, 利用區域特色,發揮當地優勢,促進農民增收。
鄉鎮黨委、政府處在新農村建設第一線,任務繁重。只有對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只有把握區域特色,謀劃當地發展方向。還要充分考慮當地條件,確定發展思路。不好高騖遠,不急於求成。多作調查研究,集思廣益,多聽取廣大農民的建議,找準當地促進農民增收的著力點,發揮當地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和引導農民增收。
第二, 注重經濟發展,找準產業支撐,促進農民增收。
由於農村地域各異,條件不同,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更是各有千秋。各鄉鎮應找準符合當地發展的產業,符合農民意願發展的產業,不可“學樣板、套模式”,更不能“麻雀跟雁飛”。只有找準自己的產業,下大力氣為這些產業做好扶持工作,從基礎設施建設、生產過程管理、市場營銷幾個重點方面做起,讓農民創業有方向,增收有路子,致富有奔頭。
第三, 鼓勵和培育龍頭企業,吸納農村富餘勞力,促進農民增收。
發展農村經濟,各個鄉鎮各有優勢,各不相同。但共同的都需要有龍頭企業的帶動。無論是工業型的鄉鎮,或者是農業種植型的鄉鎮、水產養殖型的鄉鎮,還是蔬菜栽培型的鄉鎮,都離不開企業的帶動。因而,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農村企業的加快發展,拉動了農業產業化,推進了農村工業化,使農民就地轉化為工人。不但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力轉移的問題,而且使他們有了可觀的工資收入,關鍵是促進了農民收入來源的多途徑增長和快速增長。
促進農民增收要落實措施注重實效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農民增收的問題,連續幾年出臺了《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見》,今年又對新農村建設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這些好的政策需要落到實處。我們要把認真落實這些政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我市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貫徹到平常工作之中。
一是最佳化農村經濟發展環境。新農村建設首先要生產發展,生產發展必須加大投入。要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來資本投入農業發展和農村二、三產業。最佳化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市、縣要支援,重點在鄉鎮”。市、縣支援,主要從放寬准入、融通資金方面。重點在鄉鎮,就要依靠鄉鎮黨委、政府引導和激勵農民創業,為農民構築創業載體。有工業優勢的,可整合資源,建設工業集中區,形成企業集聚效應。有種植業優勢的,可引導農民加快土地流轉,形成發展種植業的規模效應。有水產養殖優勢的,可引導成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扭轉過去“光有組織,沒有合作”的現象,形成規模化、合作化的市場效應。
二是注重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農民增收,已經從前幾年的減免增收轉到現在的收益增收,“多予、少取、放活”,現在的重點應該是“放活”了。結合全市農村發展的情況,為了加快農民增收,應該怎樣放活呢?首先,應該從土地經營方式上放活。農村的現行狀況是“家家有田”,但是我們要打破“家家種田”的局面,大力引導土地使用權的流轉,透過簽訂合同,讓種田能手“租賃承包”大面積土地,實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讓更多的勞力從事二、三產業,也就是常說的“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其次,應從金融環境上放活。農民從事二、三產業沒有資本是不行的,而靠農民原來種田的收益是無法辦到的。城市有許多方式的抵押貸款,農村也應創新金融扶持方式,為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緩解資金困難,相信農民也是講信用的,他們會利用有限的資金做出更大的事業。
三是創新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農民增收,也要創新增收途徑。在挖掘當地資源潛力上多下功夫,當塗縣園藝村今年創辦的幾十戶“農家樂”,在當地“桃花節”、鮮桃“採摘節”期間,農民就增加了幾十萬元的收入。佳山鄉、霍里鎮的花卉苗圃業,發展相當迅速,為當地農民增收開闢了新的道路。大公圩的螃蟹從去年開始打入了香港市場,價格得到了成倍增長,養螃蟹的農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博望鎮的機床這幾年來透過拓展國際市場,不僅銷量上升,而且附加值大大增加,企業利潤高了,在廠就業的農民職工收入也隨之增加了。還有許多農民增收的新方法、新途徑等著我們去發現、去開拓。只有農民增收了,農民富裕了,新農村建設的希望就成功了。
-
3 # 李益穠
你這是一個好大的話題只做簡要回答。
先從國家的大戰略來說吧。民以食為天。洪範八政,食為政首。也就是說,國家執政者首要的任務是讓大家都能吃上飯。這個穩定,不僅是農業穩定,更是社會穩定、政局穩定的基礎,我們國家拿出很多資金來補貼種糧人和產糧大縣,劃定耕地紅線,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保護耕地,提升技術。
再從政策的執行層面。中國糧食已經十幾年連續豐收。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庫存大,種糧收益低,這就要進行結構調整,把不適合種糧食的地方減下來,發展其他產業,提高農民收入。
最後還是想從農民自身來說。進城還是大趨勢,但農民都進城了,誰來種糧食?這農業還怎樣能穩定發展?別太擔心,即使中國城市化率達到70%還會有4億多人留在農村,人少了,種植規模就上來了,機械化程度就會提高,收入也會提高。#我的豐收我的節#
-
4 # 廣東媳婦陝西郎
農業農村形勢持續向好,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堅定紮實基礎,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作出很大的貢獻。從長期發展好,農業農村穩定仍然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強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是一項重大又緊迫的任務。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顯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隱定糧食和農業穩定物價、管理至關重要,增加農民收入擴大需要,促進經濟增長意義重大,要在連續6年低增產、增收的基數上,氣候、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情況下,進一步促進農業農村發展,任務艱鉅。我們要在全域性和戰略高度,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下決心、花更大的力氣解決好“三農”問題,克服農業連續豐收後忽視農業、放鬆農業的傾向,要進一步強化農政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確保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加收入。要穩定糧食生產,調整農業,增加緊缺農產品供給。糧食豐收6年,但糧食供求長期緊張狀況並沒有改善,糧食雖然每年產量增加,消費需求也在增長,國家企業庫增加,農戶和加工企業糧食明顯下降,糧食庫存與以前大有不同。必須正確認識糧食供求形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上,大力最佳化品種,努力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全面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儘快形生產能力,大規模開展糧食、棉花、食油高產建立活動,透過大片生產、技術生成、強化服務,全面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大規模開展園藝產品和畜牧、水產養殖標準化建立,標準化技術、規模經營、規範管理,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加大農業政策,對農民種植補貼,增加農用機補貼,對牧業,林業補貼,擴大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市場穩定價格合理水平。三是促進農民就業創業,額外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政策。
-
5 # 新村美景
答一是加大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把“三農”作為投入重點。加大良種補貼力度,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擴大國家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豬肉儲備。抓緊制定鼓勵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範圍和增加險種。
二是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產糧大縣獎勵補助等資金。加快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資金配套。推進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支援優勢產區集中發展大豆、油菜、茶油等油料以及棉花等經濟作物生產。繼續支援生豬、奶業生產。增加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專案投資,繼續實施生豬、牛奶生產補貼扶持政策、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落實村級防疫員補助經費。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健全飼料安全監管體系,強化企業質量安全責任,加快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
三是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加快推進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支援龍頭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案,支援科技人員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技推廣一線工作。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大規模開展中低產田改造,提高高標準農田比重。加強大江大河和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啟動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實行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試點。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等生態重點工程建設,啟動草原、溼地、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長期實行並逐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政策。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3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
回覆列表
(一)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援力度。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重點加強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各種生產要素、資源合理配置,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儘快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透過結構最佳化增收,繼續搞好農產品優勢區域佈局規劃和建設,加大力度支援糧食生產發展,推進農產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互動格局。
(二)大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做大做強特色農業。要分類施策,重點推進,擴大發展觀光農業、設施農業、品牌農業等新興產業,形成規模開發效益。重點以優質商品糧和特色農產品建設為突破口,努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升級。二是要圍繞全市農業生產的區域化佈局,立足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帶建設,推行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三是發展壯大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四是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提高效益為落腳點,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業整體素質。
(三)規範農資市場管理。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了各項補貼和糧食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加大對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出廠價和流通環節的監管調控力度,以進一步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降低生產成本,嚴厲打擊製售偽劣農業生產資料的行為,嚴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成本和市場定價,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切實保護農民利益。有關部門要充分規範監督機制,規範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價格、質量等問題的監管力度,降低農民經營風險和生產成本,同時引導農民多施農家肥。
(四)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對農民的補貼,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將糧食“兩補”資金、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退耕還林補貼資金及其它惠農資金髮放到位。積極、穩妥地搞好結構調整,全面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由外延擴增向最佳化結構,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注重引進優良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五)建立完善物價管理與價格動態調查監測,及時、準確掌握農產品價格變化情況。
(六)組織引導農民搞好秋季農作物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積極應對災害性天氣的影響,積極推廣實用技術,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組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工作,提供優質服務,確保秋季農作物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