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風雲史
-
2 # 眼鏡見聞
相比較二者的一生就能知道誰更厲害。
李輔國(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間入宮做了太監。後因盡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直逼京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後安撫百姓,安土重遷的百姓們希望太子留下抗擊叛軍。李輔國以國家大義勸說太子留下抗敵,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又勸太子迅速稱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肅宗為人性格懦弱,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託於他。
肅宗取玄宗而代之是戰時的需要。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長安。起初過著無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肅宗與李輔國都怕玄宗復位,因此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對玄宗步步緊逼。初則把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收回大半,僅留下十匹;繼則強令玄宗遷到皇宮內宮,留下幾個老弱病殘之人伺候玄宗;然後又把對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監高力士流放,強令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這樣,徹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淒涼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肅宗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李輔國權勢之大由此可以想見。
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於李輔國,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為了更準確地瞭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於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並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李輔國權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皇帝都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的詔書也需要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李輔國出行時,氣勢之大無與倫比。出於對李輔國囂張權勢的敬畏,宗室貴人也以“五郎”尊之,當時的宰相李揆更稱李輔國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恥李輔國的行為,宗室李峴多次對肅宗陳說李輔國的違例行徑。肅宗雖有所警覺,但在李輔國的操縱下,還是把李峴貶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輔國企圖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舉遭到了宰相蕭華的激烈反對。李輔國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用自己的親信元載取代了蕭華的相位,最終將蕭華逐出京城。
李輔國之所以為所欲為,還得益於與肅宗皇后張氏的勾結。張皇后與李輔國內外相應,控制政權。他們對不利於自己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顯貴都是除之而後快。肅宗的次子建寧王李炎聰明過人,盡心輔佐太子廣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歡心。心胸狹窄的張皇后與李輔國多次在皇帝面前中傷建寧王,誣衊建寧王心懷不滿,準備謀害太子。昏庸的皇帝竟然下詔賜死建寧王。
李輔國與張皇后的狼狽為奸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但兩個都想大權獨攬的人是不可能永遠和平相處的。在肅宗病重期間,李輔國與張皇后終於在決定由誰繼承大寶的問題上發生了尖銳的衝突。李輔國支援太子李豫登基,而張皇后素與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劃越王繼位,以便於自己將來繼續插手政局。張皇后密謀殺掉太子,其陰謀被李輔國的同黨發現,李輔國等首先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衝進皇宮,抓獲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餘人。張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肅宗寢宮,被李輔國抓住。肅宗因受到驚嚇而當天死亡。李輔國趁此混亂時機,將張皇后、越王及參與者一併斬首。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的擁戴下即位,是為唐代宗。
代宗上臺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於實現了他的宰相夢。李輔國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實際上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託付於他。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由於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只得忍氣
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原名李進忠。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隸肅寧(今屬河北)人。出身於市井無賴,後為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佑庇。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奶媽客氏,與之對食。對皇長孫,則極盡諂媚事,引誘其宴遊,甚得其歡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魏升為司禮秉筆太監。 明熹宗是個“木匠天才”,喜歡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魏忠賢總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貫注之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 時東林黨人士吏部尚書趙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對派,於是非東林派憤而結交魏忠賢。1624年,魏忠賢遭到楊漣的彈劾,但倖免於難,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借熊廷弼事件,誣陷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贓之罪,大肆搜捕東林黨人。天啟六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人,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至此,東林黨被閹黨勢力徹底消滅,時東林“累累相接,駢首就誅”。 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極受寵信,被封為“九千歲”,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什麼“五虎”、“五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1627年崇禎帝(思宗朱由檢)登位以後,遭到彈劾,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生於隆慶2年(公元1568年),是河間府肅寧(今河北肅寧縣)人。魏忠賢天生無賴氣質,從小不讀書,不做事,不務正業,但卻十分伶俐,善於拍馬奉承。長大後好酒色,更沉溺於賭博,在賭博場上爭奇鬥氣。有一次,賭輸了,他飽受凌辱,一氣之下,便自行閹割,將老婆改嫁他人,決定走當太監這條“金光大道”,以圖飛黃騰達。 魏忠賢在萬曆17年(公元1589年)被選入宮,到內廷隸屬司禮監掌東廠的太監手下當差。魏忠賢進宮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訪查和熟悉,認真分析形勢,預測時局發展。他判斷幾年後可能是現在的皇長孫朱由校即位,所以魏忠賢竭盡全力接近這位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巴結大太監魏朝。因為魏朝此時和客氏搞得火熱,在皇長孫宮中很受寵愛。魏忠賢透過他的引薦當上了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即專職負責飲食供應。這樣魏忠賢便進了皇長孫朱由校的生活圈子裡。 熹宗朱由校,幼年喪母,由奶媽客氏撫養大。客氏18歲入宮,給朱由校當奶媽。19歲丈夫去世,成了寡婦。朱由校從小由她帶大,因此對她感情極深,長大以後也離不開她。所以,當上皇帝后不到一個月就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同時提拔與客氏有暖昧關係的惜薪司太監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目不識丁,從一個睜眼瞎,佔據了司禮秉筆太監這樣權勢傾國的要職。從此,他便大權在握。 魏忠賢當上秉筆太監後,就利用王體乾和李永貞兩個識字的太監為他效勞。他生性猜忌、殘忍、陰險、毒辣、又和客氏緊密勾結,狼狽為奸,宮中誰也不敢和他作對。王體乾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位在魏忠賢之上,也得服服帖帖地聽從他使喚。天啟3年(公元1623年)魏忠賢兼掌東廠,權力更人,加上有客氏做內援,權勢日益顯赫。 此時,朝中兩大派官僚爭鬥日趨激烈。東林黨派的大臣掌政,把與本派政見不同的朝臣們盡行驅逐。而東林黨又痛斥宦官貴戚等,執政大臣們多上章彈劾客氏和魏忠賢二人,成為閹黨這股邪惡勢力的政敵。為此,魏忠賢處心積慮地要狠狠打擊這批獨掌朝政的人。在客氏不斷唆弄下,熹宗漸漸從任用東林黨人變為寵信宦官近侍。魏忠賢這班閹人得到皇帝信任後,乘機從中弄權,勾結外廷官僚;操縱朝中一切大權。於是,宦官專權的局面再度出現。與東林黨作對的各派官員便紛紛投靠到魏忠賢門下,形成一個強大的潛流向東林黨派的朝臣們衝蕩過來,人們稱其為“閹黨”。閹宦得勢,首輔東林黨人葉向高於天啟4年(公元1624年)被斥辭官。內閣中的其他東林黨人也均遭罷黜。閹黨顧秉廉升為首輔,控制整個內閣。魏忠賢又和錦衣衛都督田爾耕勾結,利用東廠和錦衣衛這兩個特務機構鉗制百官.鎮壓異己。把自己原有的舊黨逐一提拔,把那些剛投靠來的新黨逐一安排,裡裡外外全換了他的人。宮廷中有王體乾、李朝欽等30餘人左右護衛簇擁。朝廷上文臣方面有崔呈秀、田吉等為之出謀劃策,講解起草詔書,時稱“五虎”;武臣方面有田爾耕、許顯純等五個負責捕殺、鎮壓異黨,號為“五彪”。此外,還有所謂“十狗”、“十孩”、“四十孫”的大小爪牙。朝廷中受重用屬魏忠賢一黨的人在社會上大都得到了此類的封號。從朝廷內閣六部直到各地方的總督、巡撫乃至於州縣都是閹黨之人,網路嚴密、盤根錯節,勢焰熏天。 熹宗帝有個嗜好,專愛幹木工活,玩夠了就願擺弄錛鑿斧鋸刨做些個小工的器物。魏忠賢這班閹黨就利用他的這一特性,每逢熹宗興致勃勃地做木工活計時,就拿出一大堆奏章檔案請他審批,故意惹他不耐煩。這時,熹宗便隨口說:“我都知道了,你就看著辦吧。”就這樣,大權便落在魏忠賢手裡,使他自在朝中久掌權柄,恣意胡來。 魏忠賢經常外出炫耀威風。每年幾次出行,乘坐文軒,羽幢青蓋,駕著四匹快馬賓士如飛,神氣十足。身著錦衣玉帶、腳蹬長筒皮靴、佩著利刃的衛士夾著跟在兩邊保護,廚役、優伶、百戲等緊緊相隨,總共數萬人,聲勢浩大,塵埃蔽天。經過之處,一些逢迎拍馬的官員甚至呼他為“九千歲”,魏忠賢高傲地望在車上,連看都懶得看他們一眼。朝中事無鉅細,必須派人飛馳到魏忠賢面前請示,經他認可方能辦理。熹宗雖然近在咫尺,卻無人請裁,真是朝廷上下只知有魏閹,不知有皇帝。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魏忠賢的弟侄親朋一個個青雲直上。其族孫魏良棟、魏鵬翼還是個睡在搖籃裡吃奶的小娃娃,也受封為太子太保、少師。他的從子魏良卿甚至代替天子在南、北郊的祖廟主持祭天地、祭祀帝王的祖廟。難怪天下人都懷疑魏忠賢耍篡奪帝位了。 魏忠賢的胡作非為,引起正直官員的嚴重憤慨,東林黨人為伸張正義對他們進行揭發和鬥爭。天啟4年,副都御史楊漣上疏痛斥魏忠賢的24大罪,大膽地揭發魏忠賢的奸惡,魏忠賢著了慌,向熹宗哭訴,客氏從旁為他辯解,王體乾也極力為他辯護。昏愚的熹宗偏聽偏信,反而下旨痛責楊漣。魏忠賢竟逍遙法外。 魏忠賢遭受這番彈劾後,決心趕盡殺絕。天啟5年(公元1625年)終於興起大獄,首先逮捕東林黨著名領袖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等六人,誣以受賄。楊漣等五人被折磨死於獄中,顧大章自殺。天啟6年(公元1626年)魏忠賢又捕殺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等七人。歷史上稱這兩次大獄受難的東林黨人為“前六君子”、“後七君子”。於是,東林黨成了十惡不赦的罪名,許多往上爬的人,都拼命附和攻擊,以取悅於魏忠賢。 在殘酷鎮壓東林黨的同時,魏忠賢又重翻“梃擊”、“紅丸”、“移宮”三案,修了《王朝要典》,定所謂三案是非。 為了鉗制輿論,魏忠賢又用剿滅東林的名義,拆毀全國所有書院,用以壓制在野東林黨人和士大夫知識分子對時政的議論。 魏忠賢能胡作非為,仰仗的是荒嬉度日、懶於政事、稀裡糊塗的天啟皇帝的撐腰。天啟7年(公元1627年)秋8月,熹宗病死,信王朱由檢入繼帝位,改元崇禎,即為思宗。朱由檢一向熟知魏忠賢的罪惡,同時東林黨人也紛紛上書彈劾,於是,下令把魏忠賢發配鳳陽.後又派人逮捕治罪。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畏罪自殺,結束了他罪大惡極的一生。 魏忠賢本是一個地痞無賴大賭棍,自割陰囊進入宮中進行賭博。一個無才無德、惹事生非的無賴賭徒竟能左右天下,禍國殃民到這種地步,這不能不說是封建專制制度的流弊,頗值人們反思。
回覆列表
都是非凡的人物,但凡到了他們這個地位都會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追求。希望歷史領域的朋友們不要以簡單的歷史判斷來說這個人物就是什麼什麼怎麼樣的。哪怕是秦檜也是曾堅定的反金。何況這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