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備攜民渡江,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民間文學中都是有的,儘管劉備的仁義有些虛假,但認為他挾持百姓過江是不是過分了?
8
回覆列表
  • 1 # 叟頗永

    首先申明一點,劉備攜民渡江,這只是小說情節,作者賦予劉備仁心,為使人物性格更為飽滿,故在很多情節中都去突出劉備的仁心。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這麼仁義的人,所以很多人會懷疑小說中人物的居心。其實,劉備居心何在?或許只有劉備本人知曉,亦或者只有小說作者心中知曉。

    宅心仁厚,是大義,是滿滿的正能量,也是人性所歸。『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弔三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 2 # 獨舌視界

    其實,我認為劉備攜民或者挾民渡江,都是當時唯一的可行性辦法。為什麼呢?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談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按照史書記載,歷史上的劉備出身微寒,雖有“皇叔”之貴,但以織蓆販履為謀生的皇族歷史上很罕見。然而,正是底層的艱苦生活,讓劉備親身體驗了當時黃巾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影響,尤其是路有凍死骨的悽慘景象。

    劉關張義結金蘭後,本著匡扶大漢、造福黎民的初心,劉備以仁義為本,破黃巾、討董卓、戰曹操……而一無所有的劉備,除了有“皇叔”的頭銜以及兩個結拜的異性兄弟,剩下的只有“仁義”了,因此他才能在漢末收攏了關張趙黃馬五虎大將,以及諸葛亮、龐統、魏延等當世名人悍將。

    可以說,沒有“劉皇叔”稱號的他,僅憑藉忠義為本的救國理想,也必能招攬這麼多的能人志士,畢竟當時人心思漢,誰能拯救大漢,誰就能得民心。想當初,曹操刺殺董卓未遂,就可以名聞天下,這就是當時忠君愛國的人心所向。從這點來看,曹操囚君篡國的行徑並不是很得民心,最起碼與劉備的鋤奸剿賊的忠義相比,民心更偏向於劉備,這也是劉備出逃,十多萬百姓誓死追隨。第二點,那就是曹操集團有屠城的汙點。據新三國劇情介紹,早年間曹操老父被徐州刺史陶謙部下殺害,而曹操不分青紅皂白,借為父報仇之名起兵攻打徐州,即使陶謙披麻戴孝並許諾捉拿殺人兇手,曹操依舊兵臨徐州城,雖得劉備相助,以及呂布的後方襲擾,曹操第一次鯨吞徐州的計劃泡湯。

    但後方漸穩的曹操不忘父仇,在陶謙死後不久就攻佔了徐州城,而且因糧草不足以供養戰俘,竟要屠城,這也成了與曹操作戰的一方尤其是像劉備這樣水火不容的對手,寧死不投降。因此,劉備出逃江夏時,十幾萬百姓寧願背井離鄉,也要跟隨劉備,除了劉備的忠君愛民以外,曹軍的兇狠更是讓百姓心驚膽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跟隨明主逃亡!

  • 3 # 回望一萬年

    劉備心思慎密,重感情是有的,假仁義也是有的,永遠要記的,人性是複雜的,你不能用一種現象,判定一個人的整個人生。

    至於是“攜民渡江”還是“挾民渡江”,這個世上恐怕也只有劉備心裡才知道確切答案。

    又或者說,這兩方面劉備心裡都有些想法。畢竟,一個仁義的人同時也可以有一些自私且陰暗的心理。

    以下一些事例可參考,以籍理解一下這個三國雙雄之一的心理。

    1、《三國志》記載劉備“反覆難養”,說明此人是沒什麼道德底線的,想跟誰混就跟誰混,不想跟張三混馬上就跟李四混了。

    2、劉備接受陶謙的徐州,就是明擺的逢場作戲。說是拗不過大家的意思才領徐州牧那是扯淡。

    3、從新野往江陵撤退的時候,帶了十幾萬百姓,走的很慢。手下建議他放棄百姓先走,他假惺惺地說:成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百姓願意隨我,我安忍棄之?結果被曹操追上,最終還是放棄了百姓跑了。

    4、劉備這個皇叔招牌,是他自己封的,沒人知道真假,他也沒有證據。漢獻帝從來也沒承認過自己有這麼一個皇叔。三國演義中虛構有查過族譜,但正史未見有載。

    5、跟孫權借了荊州的南郡不還,各種藉口推辭,逼得孫權出兵不僅奪回南郡,還殺了關羽,佔領了整個荊州。

    7、奪去了漢中之後,沒有任何漢獻帝的正式任命,就敢自封漢中王。等到漢獻帝讓出了皇位,就迫不及待地宣佈漢獻帝被曹丕害死,自己趕緊稱帝繼承大統。其實漢獻帝活得好好的,劉備死後11年才死。

    注意:劉備摔孩子這事最好不要用來辯論,因為這個事是三國演義裡寫的,正史上沒有記載過這個事。如果對手是個歷史高手,這條會被駁倒的。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三國志 先主傳》的記載來看,劉備不是假仁假義,而是真心仁義,至於劉備在荊州的攜民渡江,恐怕還真不是劉備挾制那些百姓,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三國志 先主傳》說劉備是: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意思是劉備喜歡結交豪俠之士,不少年輕人都爭相歸附,為其所用,這是鄉里的年輕人對待劉備的態度。

    劉備在當平陽國相時,有人看不起劉備,便派出刺客去刺殺劉備,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本郡人劉平瞧不起劉備,以受其管轄為恥,於是派刺客行刺先主,刺客不忍下手,並將自己的來由告知先主,然後離去,劉備就是如此深得人心!這是刺客對待劉備的態度。

    之所以有人瞧不起劉備,無非就是覺得劉備家庭困難嘛,但同樣有人欣賞劉備,比如這個刺客,劉備無論怎麼做,總會有人瞧不起,同時又有人欣賞。

    陶謙為什麼將徐州讓給劉備啊?一是劉備得民心,二是因為劉備能打,有雄心壯志。陶謙僅僅和劉備相識不過2年,就願意將自已一手經營的徐州拱手相讓,說明陶謙是非常看重劉備的,這是同僚對劉備的態度。

    劉備是怎麼對待自已親如兄弟的屬下關羽、張飛的呢?《三國志 關羽傳》是這樣記載的: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劉備與關羽、張飛二人連睡覺都在同一張床上,感情好得如同胞兄弟。那關羽、張飛二人是如何回報劉備的呢?關羽、張飛二人不畏艱險、一生跟隨、不離不棄,這是兄弟及屬下對待劉備的態度。

    好吧,劉備的家底是什麼?劉備的出生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但是他的家庭條件可很是困難的,以織蓆販履為生,這和下層普通百姓有什麼區別嗎?唯一的區別就是出身,可是出身能為劉備帶來什麼呢?除了一個空頭旗號,什麼也沒有。

    劉備沒有硬實力,只能在軟實力上下功夫,劉備以自已的真心仁義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上司、同僚、屬下、百姓等等。人不是傻子,劉備就算再聯盟,靠著假仁假義,能換取這些人的支援嗎?

    劉備自從公元201年投靠劉表,到曹操南征荊州的208年時,劉備已經在荊州待了7年,這7年裡,劉備乾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收買人心,招攬人才,徐庶、諸葛亮等人就是這個時候招攬的。

    曹操南征時,為什麼有這麼多百姓願意跟隨劉備南下啊?有三個原因:

    1、荊州的百姓在劉表及劉備的宣傳下,當然了,這是政治宣傳,並非惡意攻擊,宣傳曹操就是惡魔,專門屠城,況且這事曹操也經常幹,史書都記載了好多次,荊州百姓想活命,當然得跟著劉備走。

    2、劉琮投降,荊州盡歸曹操,有些百姓和士人不願意投降曹操,因此跟著劉備南下。

    3、劉備在荊州待了7年,平時對待百姓是非常平易近人,寬厚待人,深得民心,百姓願意跟著劉備南下。

    劉備帶著數十萬百姓南下江陵,曹操派出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精兵追擊劉備,劉備肯定也得到訊息,知道曹操派出騎兵在追他,但他並沒有放棄數十萬百姓,諸葛亮等人曾經勸劉備放棄百姓,不然會被曹軍追上的,但劉備不肯。

    如果劉備真是假仁假義,犯得上寧願把自已性命也賠上,也要帶著數十萬百姓嗎?要知道劉備是個對危險非常敏銳的政治家,只要察覺到一絲的危險,立即撒開腳丫子逃跑,什麼都不顧的,劉備之前在幾十年的戰爭中,之所以能一直活著,就是因為他的逃命非常及時,連老婆孩子都不要的那種。

    當然了,劉備不放棄數十萬百姓,也有政治上的考慮,在當時的亂世,人是第一生產力,有了人,就能耕種土地,抽取壯丁當兵,就能建立政權,這數十萬百姓可以說是劉備僅有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值得劉備賭上生命危險也要帶著。

    對於百姓來說,他們想的就更簡單了,就是想好好的活著,因此他們覺得劉備就是打不死的小強,跟隨劉備就能活著,但是這些百姓跟著劉備,完全是自願的,並不存在挾制,劉備想挾制也挾制不了啊,當時劉備才多少人馬,還要忙著逃命,還要忙著抵擋曹軍追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百姓跟著劉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奈何長坂一戰,劉備敗了,數十萬百姓都被曹軍俘虜了,包括劉備自已的兩個女兒也被曹軍俘虜了。

    所以說, 並不是劉備挾制百姓,而是雙方自願的,劉備也用不著挾制,因為他還得靠自已的軟實力吸引更的人才和百姓加入自已,不會放棄自已仁義的名聲。

  • 5 # 孤鴻影97094386

    這個瞭解一下諸葛亮北伐就知道了。明明打不過為啥要打?騷擾和劫掠人口。搞明白這點也就明白了劉備當時逃亡為啥帶著百姓了,美化一下說百姓自願跟隨,劉備犧牲速度拼死帶上百姓。真相呢?強迫遷移是必然的。人口一方面是賦稅一方面是兵源。地沒了帶著人到下一個地方還能發展起來,人沒了地也長不糧食來。另外,百姓世代在一個地方生活誰會自願放棄一切?顯而易見的,放棄的不止是房子還有田地,就算地多的是那也要開荒重新來過,誰會放棄一切跟軍隊走?打仗來來往往可能有人被強徵入伍,但是正常都不會對百姓怎樣的,畢竟佔了一個地方也要靠人口去發展,搶殺絕對不是曹操乾的事。所以,小說啥得看看就算了,劉備不但沒有那麼正義,並且其野心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

  • 6 # 寄暇學宮

    劉備攜民渡江,史書中有記載。至於是“攜民渡江”還是“挾民渡江”,沒有確鑿的史料之前,則已不可考。以當時的情況來分析,百姓自願的成份要大一些,最不濟也只是被半裹挾。

    在當時軍閥混戰的狀況下,交戰區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年輕的壯丁被大量強徵入伍,百姓被屠殺和劫掠是很常見的。一場大戰即將發生,百姓們躲避戰亂是很正常的。很有可能,劉備在動員百姓時也宣傳了很多曹操屠城的訊息,從而更加堅定了老百姓跟隨劉備轉移的決心。

    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攜帶大量的百姓渡江,是最佳的選擇。

    大家互相爭來爭去,爭得還是資源。地盤搶來搶去,不是為了片空蕩的土地,而是土地上的人口。土地守不住,就帶走土地上的人口。城池房屋被破壞掉,能夠帶走的資源全部帶走,這就是堅壁清野。曹操的騎兵輕裝追擊,如果無法就地獲得補給,只能停下等候後續大部隊的支援。

    劉備攜帶的大量人口,就是寶貴的資源。兵員損耗,可以從跟隨的百姓中就地補充。需要修建軍事工事時,跟隨的百姓就是最好的勞力。到了新的地盤,有著大量的人口就能迅速地發展起來。

    當時曹操派遣精銳騎兵五千,在後面急急地追趕,一日一夜追了三百多里。(《三國志》語)劉備一行,能夠跑多快?很快就會被曹操的精銳騎兵追到。

    攜帶的人口能不能到達目的地是個未知數,被曹操的騎兵追上充當“人盾”才是真正的作用。這才是劉備攜民渡江的真正目的。有人不明就裡,勸說劉備棄民而去,反而成就了劉備仁義之名。

    劉備攜帶的百姓有十多萬人,糧草物資裝了好幾千輛車,一天只能走十幾裡。(《三國志》語)十多萬的百姓,再加上好幾千輛車的輜重,整個隊伍也能連綿十幾裡。這些人不會阻礙走在前面的劉備等人,他們卻能有效地減緩了曹操騎兵的速度。

    曹操的騎兵追上之後,繳獲了大量的人口和輜重。(《三國志》語)繳獲和安頓這些百姓和輜重,必然又要花費不少時間。

    劉備利用隨行的百姓減緩曹操騎兵的追擊速度,從而使自己能夠順利地擺脫曹軍的追擊。實在無法擺脫曹軍的追擊,也可以混跡於百姓之中,令曹軍無法抓到自己。事實也的確如此,劉備等人雖然被曹軍衝散,最後還是安然無恙的重新聚攏在一起。

    攜民渡江,僅此一例,可見皇叔手段之一斑。劉備能夠從販履織蓆之徒,做到蜀漢的皇帝,絕非偶然。曹操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絕非虛言!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以色列準備摧毀伊朗核設施,是用導彈還是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