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羌韻飛雪
-
2 # 隱者有言
我覺得收下後,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學生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當事學生的案例。規定是為了杜絕變相的受賄,但是,人與人之間,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那份感情不是靠理性來解決的。張弛有度,才是有煙火味的生活和教育。
我說一個我上高中的時候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吧。
那年我高二,也是因為我那個同學調皮,上課不怎麼聽講,當時我還跟那位同學前後桌,也比較熟悉,班主任老師找了家長到學校,那天早晨我正好碰到班主任跟他媽媽還有我那個同學在學校裡面的小亭子立面談話,我那同學的媽媽當時手裡面就用一個籃子裡面裝了一些東西,上面蓋了一塊布。後來我才知道是雞蛋。是的,就是雞蛋。家裡自己養的雞蛋。後來我聽同學說班主任推卻了好幾次,還是收下了。
但班主任過了一個星期,在給我們上班會的時候,提到了這件事情。但沒有提到我那個同學的名字,當時同學們也不知道,因為沒人看到。班主任說的時候,眼裡也是含著淚水的,我看到我那個同學也一直在偷偷的掉眼淚。
有時候,在農村勞作的父母,真沒進過城幾次,他們沒多少文化,他們對老師是很尊重的。拿著自家種的馬鈴薯送給老師,其實心底裡面是一種很淳樸的思想,也沒有人際交往方面的認識,包括我們也是,由於認知的遮蔽,農民以為皇帝用的是金鋤頭,吃飯用的是金飯碗。
你可以跟學生講,這是你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辛辛苦苦一滴滴汗水種出來的,作為老師,按照規定是不該收取的,但是我不能辜負了你父母對你的期待,以及對我有信心把你教育好的期待。
我想學生聽到你的教育,會有所改變吧。教育處處是智慧,收了家人的東西,可以折算成相應的錢給學生買兩本書。我想作為老師自己心理上也不至於感覺不舒服。
如果拒絕,家長的熱情會受到打擊,這些自家種的東西,不是高金額的禮物,也不是家長特意花錢買的。
-
3 # 傾聽花開
那麼多的回答,有說收的有說不可收的。
說收的,都是從維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出發,從有利於教育但並沒有一點貪小便宜之類的想法。大多數勸收的意見,還要回贈家長更高價值的禮物。
但我要說,這禮物,還真不能收。
一、於法於紀,拒收家長的禮物是必須的。禮物雖小,情意甚重。但禮物雖小,影響也大。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最首要的也是最關鍵的是,一旦收下,這顯然違反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會違反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有關禁令。
有些教育上的禁令,不是可以變通的,比如收受家長的禮物。因為,一旦開了這樣的變通口子,法律與禁令將成為笑話。
收下這禮物,也許維護了家長小小的尊嚴和感情,卻把黨紀國守踩在腳下。有人會說,一袋土豆,又不是什麼大東西,有什麼受賄可言。可是,哪個受賄不是從小恩小惠開始的?
二、公眾場合收受家長禮物,會帶來惡劣影響有的回答已經提到了,這是在辦公室,其他老師看到了,會怎麼想?
如果有學生看到了,學生心裡會怎麼想?就算你教師事後回贈他更厚重的禮物,學生會知道嗎?即使知道了,你也能逃脫收禮的嫌疑嗎?會給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什麼影響?
學校門衛、保安看到了會怎麼想?群眾看到了會怎麼想?難道,你回贈的禮物也會廣而告之?
如果再有人來告個狀什麼的,發個貼什麼的,這學校這教師,不就完蛋了嗎?
如果以後造成更多陪他讓模仿,學習,讓人覺得這個學校的老師都是會家長禮物的,社會風氣不就是這樣帶壞的嗎?
事情的處理,表現上哪怕看起來多麼的出於公心,善意,但如果它會帶來惡劣的影響的話,這樣的做法還可取嗎?
三、恰當地處理方式考驗教師智慧收下禮物不好,不收也不好!
這土豆還真是燙手的東西,非常考驗教師的智慧。
教師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職業,他承擔的是教書育人的事,社會和公眾對教師的道德修養,要遠比其他人更高。
因此,我以為,作為教師,在學校裡遇到這樣的事,還是要拒絕。但拒絕有技巧,不是生硬地拒絕,不要傷了家長的心。在尊重和理解家長熱情的前提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家長自己主動撤回禮物,才是上上策。
更好的方式是,哪怕拒絕了家長的禮物,事後,也可以買點學校用品如書之類的,贈送給孩子,並寫上鼓勵的話。
-
4 # 清風醉竹
首先,我也是一名教師,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我經常帶新生一年級學生,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是堅決不收的,後來我改變了,改成什麼樣了呢?我給你說一下,其實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第一,我帶新生一年級,家長把孩子送到一個新學校,會有各種擔心,各種顧慮,有幾個或者更少,但是會有,有家長就會送禮物給老師,希望老師能多照顧下自己的孩子,你如果不收,家長會不放心,會想其他方法再送,你如果收了,就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所以我會這樣做:
1.我先會安慰家長,讓家長放心,然後告訴家長我不收這個禮物,回家讓孩子給老師展示下孩子的才藝送給老師吧,一幅畫或者一個舞蹈視訊,告訴家長,這樣孩子會很高興的。我發現這樣做很多家長都樂於接受。
2.實在推脫不掉,拉拉扯扯同事們看到也不好,我會先收下,等孩子放學,我會放到孩子書包,讓孩子帶回家,同時給家長寫個卡片,寫幾句讓家長放心孩子的話。
第二點。有時候會教到同事家的孩子,同事也是老師,有時會到辦公室帶些美事,這個時候就不同對待了,我會和辦公室的同事們一起分享,注意要分享!
-
5 # 朗月寒雪
前幾天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好像是學生家長殺了兩隻雞要送給老師,老師如果不接受的話,就不讓孩子上學了。
約談學生家長,家長覺得空著手不好意思,從家裡捎點土特產給老師,非常真實,非常生活化。
面對著學生家長帶來的這袋馬鈴薯(又名土豆)該不該收呢?可能有很多老師覺得不好辦。
收下吧,怕擔責;不收吧,怕有礙家長的盛情。
在這裡,我的建議是:
一袋馬鈴薯不至於上綱上線記得多年前網上爆料:有個家長給老師發了個紅包,老師接收以後,卻成了這個家長舉報老師的證據。
不否認,逢年過節接受學生家長財物的老師並不鮮見,這種情況在低學段表現的更明顯。
但是題主提到的這袋馬鈴薯和這些有所不同。
在家長看來,老師約談自己談話,無論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都能證明老師在自家孩子身上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應該表示感謝。
對於農村的家長來說,能夠表達謝意的主要是農產品,“自己地裡種的,不值幾個錢”是他們常說的一句話。
面對這袋不值錢的土豆,老師如果堅持原則,堅辭不受的話,家長可能覺得老師對土豆看不上眼,心裡一下覺得很愧疚。
因此,我建議越是不值錢的“禮物”,作為老師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高高興興地收下便是了,家長心裡會覺得舒服一些,畢竟老師沒有嫌棄。
一袋馬鈴薯雖然不值錢,但廉潔的底線不能碰一袋馬鈴薯值幾十元錢,雖然不昂貴,但畢竟是家長送的禮物,上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的教師行為規範還是要遵守的。
退一萬步說,要是被哪個愛惹事的人知道了某個老師收了家長的一袋馬鈴薯,一個舉報電話或者一封舉報信送到紀檢部門或者教育部門,一頓批評教育是少不了的。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更為了堅守廉潔從教的底線,這袋馬鈴薯不能白收下:
如果直接送學習用品給這名學生的話,方式可能顯得有些生硬,學生也覺得不好接受。當發現這名孩子取得進步以後,把他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是因為他的進步而得到的獎品。
或者把這袋土豆交到學校,說明情況,由學校對這袋土豆做出處理。
-
6 #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我覺得不應該收。教師因為自己的學生,然後跟家長去談話,那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是為了學生能有一個好的前程。
如果自己收的那一袋馬鈴薯,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在別人認為自己原談家長就是為了收取相應的報酬。再說了受賄都是從最基礎的不起眼的東西開始的,
所以我們應該杜絕第一次接受別人的東西。那麼以後就可以拒絕很多人,但是如果你看第一次不拒絕都是一些不起眼的東西,那麼時間多了必然也成為受賄。
而且你這樣做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學生心目中認為老師就是不純潔的。有貪汙腐敗的現象,認為自己即使不好好學習,哪怕送一袋馬鈴薯就可以擺平事情。
這樣其實是給學生一個不好的印象,也是給他們起一個不好的帶頭作用。因此我覺得教室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不拿家長的一針一線。不要認為一袋馬鈴薯不值幾個錢就不在意的收下。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這樣的,哪怕你手裡有一點點權利都應該謹言慎行,因為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會害了你,也可能害了別人,尤其是對於老師來說。
你的一個小小的善意可能卻成為學生心目中不可磨滅的壞印象。所以說廉潔自律應該從自身做起,而不是誇誇其談或者喊口號。廉潔自律應該從小事做起,而不是不在意這些所謂的小事。
-
7 # 酸性沼澤小軟泥怪
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班上一名學生在校內多次抽菸和違紀,已經到達留校察看處分了,按規定需要當面告知家長,如果再次違紀就要受到開除處分。
當時是中午,學生的媽媽到學校後打電話聯絡我,剛好是午飯時間,我就電話裡讓他媽媽和兒子先去食堂吃飯,飯後到辦公室談。
等我吃完飯後快1點了。走到學校大門口,發現他媽媽站在門邊,手裡一個黑色塑料袋,見到我過來後侷促不安地打招呼。我問她她兒子呢,她說她也不知道,不接她電話,問她吃飯沒有她說沒吃,我說帶她去吃飯,怎麼也不肯,就帶到辦公室去談論學生的情況。說到如果再受處分就要被開除的時候,他媽媽急得都快哭了,但是一直在說謝謝學校還願意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
我打通學生電話後讓他也過來辦公室,看著學生在他媽媽面前也吊兒郎當的樣子,真的是特別生氣,我問他怎麼不帶他媽媽去吃飯,他還狡辯說不敢帶家長去學校食堂,以為學校不允許學生以外的人去學生食堂。當時太生氣了,我們學校離市區坐公交40分鐘左右,他家裡是周邊農村的,他媽媽過來肯定倒了一兩個小時的車。誒,多的也不贅述了。
學生的事就不多說了,單說那袋核桃,我真的很後悔沒有收下……
-
8 # 語文阿里之門
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中,一袋馬鈴薯也登上大雅之堂“客串”了一回禮品,多數人看來,這禮物也太“樸實”太另類了吧?
我們大多忘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大多忘了人與人之間還有一種樸素真實的情感。
讓我們來還原一下場景。
某農村小學,地處偏僻,生活水平較低。孩子在學校惹了禍,老師一早打電話讓到學校。家長生性樸實,心裡緊張,想到老師那裡通融一下;家境貧困,不知給老師送點啥好,想想馬鈴薯倒是自家種的,沒有施過農藥化肥,想想現在的人們喜歡純綠色無汙染蔬菜,就給老師送一袋吧。於是,憨厚的家長就和馬鈴薯先生一起來到了學校。
老師尷尬乎?感動乎?
【老師直接拒絕了馬鈴薯】
老師可能是這樣想的:馬鈴薯雖然算不上禮品,但收下了對自身形象不好。再說價值真心不高,倒落個收受禮品的壞名聲,根本不划算。
還可能是這樣想的:馬鈴薯先生,你是來搞笑的吧?一袋馬鈴薯就想讓我“滿足”,你也太小瞧人了吧?大庭廣眾之下這樣做,是來給我難堪嗎?
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家長辛苦不容易,馬鈴薯也是實心實意,但這不能收,違反職業規範。
【老師收下了馬鈴薯】
老師可能是這樣想的:馬鈴薯也不是什麼貴重東西,我如果不收,家長肯定心裡說看不起他,還可能認為我會把他的孩子怎樣怎樣。再說大庭廣眾之下,也不算是收受禮物吧。唉,還是收了算了吧。
家長可能是這樣想的:誰說老師不收禮,馬鈴薯都收下了,嗯,這老師,真是啥都收啊。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就好。下次再要有這樣的事,我給他送棵白菜來。
家長自然不肯收錢,老師一再執意下收下了。
很簡單,你不收下,會傷害了家長的心意,他會認為你看不起他的禮物,會認為你不會把他孩子的事放在以上,他會有N種想法。
這是個很微妙的事,雖然馬鈴薯沒多大價值,但是畢竟是借禮物之名而來。特別是在目前師風師德抓得很嚴的背景下,就會有可能造成個人形象受損。
我當年因為礙於情面,收下了一位農村家長的幾十個雞蛋,後來,卻被他在背後說風涼話,真是悔之莫及。
做人須謹慎。畢竟要是“栽”在雞蛋或土豆上面,實在是太尷尬了。
-
9 # 教師老李
一、政策有規定
教師不能收受家長禮物這是相關政策明確規定,雖不能定性為貪汙受賄,但是嚴重性和那個差不多,行業有行業的規範,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拿了就違規,就會受到相應的處分,現在教育有關部門正愁著抓不到把柄,萬一被捅出去老師的這一輩子就白乾了,吃不了兜著走,開除倒不至於但是,名聲完了。
以前,在招生會上,有的家長看到老師比較辛苦,就順手遞給老師一瓶礦泉水,老師也沒太在意,本身也口渴,就拿過來了,這一幕被有心的家長拍到了,並且發給了教育局。最後,老師因為這一瓶礦泉水被處分了,你說冤不冤?
所以,當老師的雖然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該注意還得注意為好。
二、場所不合適辦公室是老師辦公的地方,是學生問問題的地方,來來往往都是學生老師,家長拎著一袋子馬鈴薯不說太扎眼,被人看到了也不是個事。
當然,有的朋友會說,這樣的家長太不會辦事了,送禮都不會送。話不能這麼說,很多老實巴交的農民兄弟,就是大老遠來一趟,也沒有多麼大的想法,一定要送老師什麼,就是一點心意。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就是從農村來的,給我捎了一些小米和地瓜,我實在不忍心再拒絕,家長非常固執,最後我收下了,但是我也回贈了幾盒茶葉給這位家長,算是禮尚往來。
是不是不在辦公室就可以收下了呢?當然不是,我說了這是性質的問題,雖然在辦公室太扎眼,但是在別的地方也不行,如果真的遇到像我這樣的在辦公室之外,實在拒絕不了的情況,我認為只要不是那種非常貴重,也缺是對方家長的心意可以收下。
不要誤會,我認為收下後有兩種方式處理:
1、轉交給孩子
孩子在校上課比較辛苦,家長來開家長會,或者看看孩子,老師也可以假家長之名把收到的禮物轉給孩子,就說是家長給孩子捎的。
2、交換禮物
就像我做的那樣,實在不好意思拒絕家長的熱情,老師可以暫且收下,然後再交換一點禮物,當然,這裡不要讓家長感覺到太貴,那樣他也不好意思的。
-
10 # 媽咪老師
辦公室約談一位學生家長,家長來的時候提了一袋子自家種的馬鈴薯,該不該接受?
我認為:收,還是不收,得看家長的目的和家長的心態。
中國傳統比較講究禮節,到別人家拜訪一般都不會空著手。這位家長也許就是出於禮節,提了一袋自家種的馬鈴薯向老師表達謝意。禮物並不貴重,而且是自己勞動所得,如果教師拒絕,反而有可能引起家長多心。
再說如果家長存著一顆“送禮”的心,又怎會堂而皇之送到辦公室?
面對他們的心意,大方收下,也許更能建立良好關係。
我曾經遇到一位孩子,是其他班中途轉入我班的。轉班原因是奶奶一時衝動,和老師發生爭吵。吵完以後又後悔,擔心老師會“報復”她的孫子,所以申請轉班。
孩子轉入我班以後,奶奶似乎依然緊張。坦白說我也不喜歡和老師發生爭吵的家長,也許我的態度確實也有點問題。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奶奶突然提了幾個蘿蔔送給我們,說是自家地裡種的,送給我們嘗一嘗。
我突然體諒了奶奶那顆擔憂的心,推託了一番就收下了。
收下以後,明顯感覺奶奶放鬆了許多。
還有一次,有個男孩老是欺負我班一個特別弱小的女生,強的他卻不敢惹。奶奶總是不以為然,我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
有一天,這位奶奶拿了兩塊雨花石送給我們,並告訴我們物品是多麼美好。她的目的我們當然清楚,肯定拒絕,可她偷偷放在茶櫃上,她走後我們才發現。
發現以後,我們沒動,就擺放在那裡。第二天我們將雨花石還給了她,奶奶氣呼呼地離開了。
第二學期,男孩轉學。
總之,家長的善意可以收下;如果帶有其他目的,就要慎重考慮了。
回覆列表
樓主提的問題在廣大農村地區其實非常普遍。我自幼在農村長大,現在工作的阿壩師範學院周邊也是農村,農民朋友質樸善良,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求老師辦事,僅僅是出於一個善良的動機。但紀善良歸善良,律歸紀律。樓主的問題其實我曾經經歷過,我的做法非常簡單:
當年有學生上學報到出了點狀況,我看家長老實巴交的,一籌莫展乾著急,就主動提供了一些幫助。沒過多久,家長說是過來看孩子給我帶了一些雞蛋,其實我倒認為是專程來感謝的,沒有收。我告訴他背上山去太辛苦了,這麼好的土雞蛋不愁賣,就在學校門口擺個地攤賣掉,還給保安打了招呼不要攆他走。後來家長說殺年豬請我上山體驗,我沒去。家長又託人給我帶了一隻大公雞,我請帶的人把錢帶回去了,就當我買了。這位家長的心意我是能夠領略到的,質樸就更不用說了,但我也有我的原則。
樓主說的是土豆,不是雞蛋,價值低,也沉重,我個人認為揹回去的確不合適,如果山高路遠甚至還很不合適。收下又違反紀律,也不見得有機會在校門口擺攤,但是老師買下來,或者家長走後讓孩子把錢帶回去還是可以的,類似的做法我也的確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