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大拇指760

    怎樣讀長篇小說?問錯了吧,文筆流暢,佈局巧妙的小說讀起來就像仰臥小舟,漂流山間小溪之中,一路美景撲面,不知不覺間已漂流至海

  • 2 # 時光溯洄者

    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大多沒有時間去讀什麼書。想要閱讀一本長篇小說,我建議是用速讀法。首先看見有關書評,瞭解下內容簡介,如果確定是你喜歡的書,那就慢慢讀吧,一天讀幾章,不要求快細品位,最好用手機把你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

  • 3 # 菩提惡之花

    如此發呆發愣,便有點奢侈。譬如潔癖,圖書館借閱的書喜歡紙頁平整,罕有汙跡。鹿金、吳勞翻譯的艾·巴·辛格的《盧布林的魔術師》,大概寥落在圖書館飄忽塵埃的書架上,顯然除了我之外,閱讀者少之又少。黴味簇新,有誰還會捧著沾滿文字堆積的書,去尋找世界為數不多答案的煩惱呢?

    辛格是美國猶太裔作家,出生於沙皇俄國佔領時期的波蘭,後來諾貝爾文學家授獎詞這樣評價辛格,“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既紮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有時候,地區抑或民族的不幸,孕育了文學的深邃以及諸多延展性,直到德軍佔領華沙前夕,辛格才離開波蘭移民美國。若是說在之後的美國職業經歷成全了他,不如說早期故土屢屢被外族蹂躪淪陷的記憶,使他在民族文化的流淌中化蛹為蝶。

    人生諸多的悲欣交集,像意外一樣難以預料,獨立思索惟其難矣,這就是本來預知結果的一日三餐的庸俗,非要把它說出來,瞬間食之無味了。《盧布林的魔術師》的男主雅夏,儘管為此憂心忡忡,“還是無法擺脫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雅夏會俄文、波蘭語,是個既幸運又倒黴的魔術師,擁有神奇的高空走鋼絲和迅速開鎖的絕技,憑著對猶太民族諸多問題的融會貫通,他活得順風順水,算是地地道道的中產享樂階層。

    男人的愜意往往離不開女人的溫柔,除了家有賢妻,雅夏的女人緣不錯,看起來與為數不少的女人有過複雜的兩性關係,或醜或俊的她們似乎也樂此不疲。直到引起多米羅骨牌倒下的蝴蝶振翅掠過之前,雅夏都以為上帝會永久對他微笑。

    “就算上帝不存在,以上帝的名義所說的那些話也都是至理名言。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誰也不會幸福。”類似從來對那些正襟危坐的君子不以為然一樣,有的人總是用這種模式,俯瞰著為別人操碎了心,他不知道嗎?上帝就算存在,往往都是以抱著膀子冷眼旁觀的模樣出現。

    小說的意義便是雅夏開始的掙扎,以至最後的懺悔,走鋼絲即是。辛格賦予雅夏的靈魂,像極了陀氏的罪與罰。人性中隱藏的惡魔,人之初的善解決不了,放逐與迴歸的問題,宗教也未必就是一味濟世良藥。

    讀書這種乏味私人的事情,常常沒有完全開始就結束了,很快的那種。基本上從臥室到客廳以及衛生間,只要能擺上書籍,不那麼顯眼的地方,觸手可得,都是可以翻閱的書。書籤的作用,僅僅用來裝飾,並不算瀏覽時間的停頓。

    像辛格的長篇,逐字逐句的漫長,超過了圖書館的閱讀期限,告誡自己去續借。看樣不管任何時候,小說家與作家的角色,並不僅僅只是詩人頹廢的狂歡。廣義的說,他們也就是某一類人精神娛樂的提供者。就像辛格的短篇小說總是若隱若現地具有令人痛心,但又不喪失希望的力量。

    恐怕也給自己半途而廢的閱讀,找到了理由。甚至有點羞愧的承認,《尤利西斯》的可怕與複雜,讀不下去的從容,真得如陳丹燕所言有些恥辱,即便費勁地讀完了,絲毫沒有改變留有一撮小鬍子的喬伊斯,炫技般給它天書制高點的地位。

    看樣只能寄希望於未來,攜本書去愛爾蘭的旅行了,把前輩們的文學,狡黠地當成俗世生活指南,那幾乎又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4 # 言情小說書評

    培養語感,好的語感可以很好地讓你快速閱讀完一部長篇名著小說。如果是很重視很珍惜的書,建議放慢速度讀。名著有名著的精髓,慢慢品味,可以悟出很多道理。

  • 5 # 金江19

    應先看一下內容提要,再看一下作品的序跋,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及作者的寫作動機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然後才用心去閱讀,不懂詞語典故可查工具書解決。若是名著,自已讀了一看印像平平,可重讀兩遍甚至三遍。相信每讀一遍印像就會加深一層,逐漸會被作品表達的深逐的思想和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所征服。

  • 6 # danyboy

    這樣的問題也能問出來,那我只好祭出大招了。

    怎麼讀長篇小說呢?有以下很多種方法,供參考使用:

    方法一:

    第一步:先上網,買一本長篇小說;

    第二步:拆開小說的塑封;

    第三步:讀小說的前言和作者介紹;

    第四步:讀小說的序言;

    第五步:讀小說的第一章(回)

    第六步:讀完小說剩下的所有的章(回);

    第六步:讀後記或譯者後記;

    第七步:合上小說。

    方法二:

    第一步:先上網,買一本長篇小說;

    第二步:拆開小說的塑封;

    第三步:在扉頁上寫上:XXX於猴年馬月雞日購於XX網,蓋上自己的藏書章

    第四步:讀小說的前言、作者簡介和序言

    第五步:把小說放在書架上;

    第六步,過半年,把小說從書架上取下來,彈彈灰;

    第七步:在小說的最後一頁寫下:XXX於猴年狗月雞日讀完

    第八步:到豆瓣上搜索該書頁面,打個分,寫個評價:讀了半年才讀完,寫得挺好的,就是文筆有些無聊,主題也不太鮮明。

    方法三:

    第一步:先上網,買一本長篇小說;

    第二步:拆開小說的塑封;

    第三步:夜裡,拿出手機,找出你喜歡的姑娘(小夥兒)的電話,撥打該電話

    第四步:向你喜歡的姑娘(小夥兒)從頭開始讀小說

    第五步:姑娘(小夥兒)願意和你在一起,或是把你當成變態刪掉了你的所有聯絡方式

    第六步:把小說合起來,放到書架上

    方法四:

    第一步:先上網,買一本長篇小說;

    第二步:拆開小說的塑封;

    第三步:撕下小說的封面

    第四步:讀小說的前言和作者簡介,讀完後撕下前言和作者簡介,並扔到垃圾箱裡;

    第五步:讀小說的序言,讀完後撕下序言,並扔到垃圾箱裡;

    第六步:讀小說的第一章(回),每讀完一頁,就撕下這一頁,並扔到垃圾箱裡;

    第七步:讀完小說剩下的章(回),每讀完一頁,就撕下這一頁,並扔到垃圾箱裡;

    第八步:把小說撕完了,小說也就讀完了。

    怎麼樣,以上四種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吧,供你參考啊。

  • 7 # 謙謙卮言

    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在小說閱讀中,這句話似乎並不適用。因為面對同一部小說,一千個讀者所能體會到的故事要遠遠大於一千個。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的,人也不能兩次進入同一部小說。無論讀者還是作者,都在不停地變化與成長,而正是這些變化與成長,使得小說不斷地死去,又不斷地重生。

    那麼,閱讀一部小說的正確姿勢到底是怎樣的?僅僅知道了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就可以了嗎?其實不然。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說道:講述故事的方式和被講述的故事同樣重要。

    《如何閱讀一本小說》對小說這一文體做了詳細解讀,深刻剖析了開篇結尾、人物塑造、行文節奏、敘述風格、遣詞造句等各個環節的規則。它告訴讀者:每一部小說都希望以它們所期待的方式被閱讀。需要注意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口語化,讓人感覺像是身處課堂聽一位閱讀量頗豐的老師在侃侃而談。但考慮到托馬斯·福斯特的資質,他的這種驕傲是可以理解的。但對於道行尚淺的我們,為了避免煩躁和無聊,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提煉資訊是很有必要的。

    01 小說第一頁: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回想一下逛書店的經歷。拿起一本書,我們通常先看一看封面,讀一讀推薦語,瀏覽一下目錄,然後便開始閱讀第一頁。如果第一頁的內容足夠吸引人,我們便願意多駐足一會兒,如果它太平淡無奇,我們一定會立刻拋棄這本書,轉而尋找下一個“獵物”。有一點毋庸置疑,一本小說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從第一頁就能激發讀者的興趣。

    “小說開頭就是邀你入局,參與遊戲。在這個語境下,第一頁與其說是擔保書,不如說是張空頭支票:我這裡有好東西。你會喜歡的。你可以信任我。試一試。”

    第一頁,有時是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就能提供給你閱讀這本小說所需瞭解的一切。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列舉了小說在第一頁想要告訴讀者的18件事:

    “1.文體;2.腔調;3.情緒;4.措辭;5.視角;6.敘述的在場;7.敘述的態度;8.時間框架;9.時間的掌控;10.地點;11.母題;12.主題;13.嘲諷;14。節奏;15.步速;16.期望;17.人物;18.導讀。”

    當然,並不是每一本小說都會在第一頁將這18件事完完全全地呈現。它們只是巧妙地透露一些基本資訊,讓我們渴望知道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02 規則與自由:把套路當做墊腳石

    電視劇中第一次出現車禍、失憶、穿越等劇情,觀眾都會眼前一亮;可當類似的故事無限次上演之後,無論演員顏值多高,視覺畫面多麼震撼,觀眾也不願再為那些老掉牙的套路買賬。小說也是一樣,當你擁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總能在新小說裡看到“老故事”的影子。有人說,當今的小說都是“舊瓶裝新酒”。似乎只要翻開書,就難免被套路。

    這是因為,每種文體都有其固定的寫作法則,小說亦然。小說家們的工作,就是在規則的蒼穹之下,捕捉那些如流星、螢火一般的自由。在《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托馬斯·福斯特提到了22條通用法則(亦可稱之為“套路”),這裡簡單舉3個例子:

    “關於虛構地點的法則:一個虛構作品裡的地點絕不是真的地方,但必須表現得真實。

    角色清晰法則:要理解角色,你必須去了解他們最深的慾望。

    擁擠書桌法則:當一個小說家坐下來開始寫一部小說時,還有上千個其他作家與他共處一室。”

    這些法則,既是套路又是墊腳石。它們的出現,不是為了困住我們,而是為了幫助我們從更高地方,以更全面的視角,來俯視整個故事。

    03 讀者很重要:根本不存在被動閱讀

    關於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有人認為:作者是母雞,而讀者則是品嚐雞蛋的人。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因為它將作者與讀者劃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很顯然,母雞與食客是無法溝通交流的。

    托馬斯·福斯特認為,小說具有協作性質。一部小說的意義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他在書中說:

    “我們在小說家的領地裡和她相遇,但那也是我們的領地。在作者和讀者商議之地,意思和意義得以產生。其結果不僅僅是我們在最大程度上領會了小說,我們也在最大程度上領領會了自己。”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是在向作者搖尾乞憐,討要更多的情節施捨;也不是自作聰明地猜測出結局,將作者玩弄於股掌。我們其實是在與作者進行一種私密的互動,這場互動的最終結果是實現了作者、作品和讀者的“三贏”。

    托馬斯·福斯特的《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不僅全面介紹了閱讀小說的方法,還是一本難得的索引書。從中讀者可以得到兩份書單:一份是著名作家的經典小說,另一份是作者精心蒐集的關於小說批評的推薦書目。二者均值得收藏。閱讀小說,在某種意義上等同於環遊世界。更重要的是,作者通常都會包吃包住。一想到還有那麼多好故事在等待著我們,就感覺無比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說不明白布馮等尤文球員在抗議什麼,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