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尚雜談

    有關教育國際化幾點淺薄的意見和建議

    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是改革開放中“開放”的應有之義。從大學國際化,逐步延伸到中學國際化,國內很多國際學校、國際班級相繼開設出來,打造人類教育共同體,成為教育國際化的前行目標。

    1、如何看待教育國際化

    教育國際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國際化的推進,有利於促進中小學校辦學品質提升,培養兼具本土情懷與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有利於完善杭州的高品質教育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當今社會,教育國際化越來越成為發展趨勢,我們現在培養的孩子,將來必定要走向國際社會,今天的基礎教育,必須具有預見性和可持續性。只有重視國際理解教育,構建起與國際理解教育相互聯絡的新機制,才能順應教育國際化的浪潮。

    2、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所謂國際化人才是指具有國際化意識、具有國際一流知識結構,而且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於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高層次人才。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首先,語言基礎要紮實。要具備熟練的聽、說、讀、寫能力。

    其次,要能夠掌握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門訓練人們如何成為好思考者的學問。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一味的接受知識、吸收知識,卻不懂得消化知識、運用知識,沒有獨立辨明或做出判斷的能力,是中國基礎教育最缺乏的一環。

    最後,創新思維不能缺少。從未來發展來看,知識面的精和深一半左右的工種很有可能被人工智慧代替,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廣和博,需要跨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有更多創新產生。

    國際化教育≠只學英語,對於國際化教育,首先需要樹立獨立的人格,和基礎判斷意識才能更好的接受且學習。

    國際化教育≠一定要出國,對於先進成熟的技術,要報以高效學習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最終還是需要以其所學,報效社會的。

    國家是大力扶持教育國際化的指導方針,也就說教育國際化(全球化教育)是趨勢。

    教育的本質是學習,教會你如何高效學習和工作。

    對於時代來說,不斷是學習是必不可缺少的,在日常的生活的需要保持不斷創新的精神。

    總結:教育國際化,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式!!!

  • 2 # 路一直在走徐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孩子的規劃,首先會考慮孩子的三個基本因素很重要,第一,從小發現孩子對於什麼感興趣,來著手來引導孩子學習興趣,第二,通常孩子在學習會遇到困難,要有耐心和孩子並幫助與鼓勵,這樣孩子能夠快速有效的提高學習,第三,對於孩子的愛好,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支援他們對於學習所長,應該還要認真對待,最主要的還是分享與共勉!

  • 3 # 我是老天我愛星

    教育國際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

    中國教育的國際性活動在近二十多年來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教育的國際研究、交流、借鑑與合作已成為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作為一個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的文明古國,一個人口眾多的教育大國,中國有必要在已經取得的教育對外開放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步伐。如何培養孩子教育跟隨國際化教育而不走彎路呢?

    1)培養孩子“探究式學習”

    我們傳統的教育,比較重視知識本身的積累。眾所周知,大部分中國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是很全面的。

    但國際教育,更講究的是探究式的學習。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要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呢?

    因為現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只要拿個手機搜一搜,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有答案。於是,答案本身的價值越來越低,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體現價值。而國際教育,從設計課程開始,正是鼓勵孩子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2)培養孩子更多的獨立行為

    講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我們總是會講一個詞:填鴨式教育。而在國際教育的要求中,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更加鼓勵和尊重人本身的獨立性。

    當一個孩子具備獨立思考、獨立決策的能力,知道自己是什麼、該幹什麼、能幹什麼,那他也能更好地感知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和父母、和同學、和老師等身邊人之間的關係,對更好地認知這個社會也有幫助。

    3)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即:綜合素質能力開發

    在傳統應試教育裡面,人才的選拔標準非常簡單,就是考試分數。而在國際教育中,尤其是北美(美加)的學校,他們對於人才的選拔,是基於全面評估的,也叫綜合評估法。

  • 4 # 浮塵微草

    在當今高科技的時代,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取決於教育的超前程度,人才的前瞻意識。哪個國家在這兩個方面領先,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富於創新能力的人才,哪個國家就能掌握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進而在政治外交上擁有話語權。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讓教育走出本土,放眼世界,汲取世界各國的先進的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進而搶佔世界教育的制高點——使教育國際化。

    什麼是國際化教育?

    百度如下:

    所謂的國際化教育,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激盪,共同促進世界的繁榮和發展。

    教育國際化的內涵

    一是培養孩子的開放思想,提高孩子的認知眼界。沒有開放的思想,就不會主動地吸收全球先進的文化,甚而可能排外。魯迅先生就一再提倡要想進步,“先得拿來”。孩子有了開放態度,才會放眼世界,關注全球,兼收幷蓄。

    二是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我們不得不承認,富有創造力的人與缺乏創造力的人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

    有研究者對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兩組工程師的自我意識作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富有創造力一組的自我意識主要是:創造性的、決定性的、獨特的、新穎的、熱忱的、勤奮的、進取的、卓越的、實用的和自我欣賞的。而缺乏創造力的自我意識是:負責的、誠懇的、可靠的、明晰的、善意 的、穩定的、實際的、和平的、合理的和勤奮的。除了自我意識外,富有創造力的人的個性特徵和行為方式也有明顯的獨特性,例如有預見性、洞察力、好獨立判斷、善於吸取經驗教訓、興趣廣泛、有雄心、不落俗套、倔強、好表現、自信心強、好冒險、有幽默感及反權威等。

    一個在自我意識上有創新之見的人,時時都會想著如何與眾不同,而不同就能領先他人,就能卓爾不群,鶴立雞群。俗語所謂“一招先,吃遍天”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有責任心,才會對自身負責,進而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世界負責,對全人類負責。有擔當意識,才會負出奉獻,才會冒險無畏。責任心和擔當意識具備,才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會敬畏生命,才會有博愛胸襟,才會有大格局。

    四是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人與人要競爭,這個團隊與另一個團隊要競爭,國家與國家之間要競爭,可以說,當今社會中競爭是主旋律,沒有競爭意識的人就是落伍者。落伍於同事,落伍於集體,落伍於社會國家,落伍於時代,何談和國際化教育接軌?

    五是杜絕以分數論英雄。一切看成績,這是目光短淺的典型表現,這樣會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沒有能力,何以競爭?沒有能力,談何競爭?真正讓孩子沉下心來,摒棄功利心,學知識長本領,立足於不敗之地。

    六是共享意識、合作精神。當今時代,雖然競爭無處不在,但共享是競爭的前提,合作是雙贏的必要。因為共享資源才能最大程度地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強大自己,打敗對手;因為合作才能資源共享,才能互利互益,最終雙贏。可見,培養孩子的合作共享意識,是時代所需,是趨勢必要,是全球人類發展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規劃孩子的國際化教育是一種大格局,目光要遠,眼界要寬,胸襟要廣,所謂高瞻遠矚,放眼世界!

  • 5 # 春暖花開003

    我家孩子的好友裡面,應該有十多個國家的人了。不知道外國朋友多,算不算國際化教育?

    我兒子最早認識外國朋友,是小學的時候,他聯網玩一個軍事遊戲,打仗的,好像要編隊的,隊友什麼國家的都有。

    到了高中,他跟我聊他玩的遊戲,說現在有老外冒充華人進華人的隊,他說他們找到了一個分辨是不是華人的方法,就是跟他們講古文,一說古文,老外就原形畢露了。

    大學去了一家外語學校,他去了學生會的國際部。學生會的國際部,就是招呼外國留學生的。有什麼活動,需要外國留學生捧場,他就帶著他的一幫老外朋友去捧場。

    平時上網,他會去國外的網站瀏覽新聞,當然是看英文的新聞了。各國資訊,全球動態,他心裡面也有個大概。這也算有全球視野吧。

    跟他的同學比,我兒子應該算是一個有國際化視野的小朋友了。如果你問我怎麼規劃,我還真不知道。玩聯網遊戲算不算國際化?瀏覽國外的網站算不算國際化?跟老外做朋友算不算國際化?

  • 6 # 冰藍梓梓

    其實在任何一個節點選擇對孩子的未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目前來看,好的國際化教育在國內還是比較稀缺的,雖然還有大量的國際學校在投資建設中,但是目前看整體資源還是供不應求的。因此大家在國內選擇國際化教育的時候,會面對一個供需失衡的競爭。比如在北京的一些好的順義、朝陽、海淀的國際學校,入學都面臨著越來越激勵的競爭。如果涉及到海外留學的,這不僅僅是一個供需失衡的競爭,好的大學、中學都很難申請。但是孩子如果去了以後要真正適應、比較成功,從適應學習到將來踏入社會、比較自信,對孩子綜合實力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1)任何一個溝通都要以英文為基礎,大腦從語句構建、考慮事情都是以英文為輸入輸出,這個如果缺乏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能夠做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2)應該從小培養全英文的思維;(3)提供更多的應用英文的環境,比如常去遊學或國外旅遊等,但是這個很短暫,最好每週都有這樣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從學英語過渡到用英語。

    第二個能力非常重要,針對需要在國際化教育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孩子們的一種基礎能力。構建在全英文基礎之上的學習力的孩子完全可以用英語學習科學、數學、歷史、音樂等任何一個他需要學習的科目,這樣的全英文學習力,是建立在全英文思維的基礎上的。比如本人九十年代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所有的課程都是以全英文授課,我是要把老師講的內容先翻譯成中文,消化後再轉成英文輸出出去,無論是寫還是說,所以這樣的效率是很低的。

    第三種能力叫影響力,表現在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演講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上,這三種能力也是非常核心的,而寫作能力、演講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構建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而團隊合作也是高階能力,這個也是孩子將來去了國外的大學非常需要的能力,同時也是當代孩子比較缺失的能力。

    這些都是我理解的未來孩子國際化教育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希望提出來,讓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提前關注、提前選擇,提前注重以上能力的培養,對孩子未來的國際化教育是有很大幫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晉是司馬家無能?還是因為氣候變冷(小冰期)遊牧民族拼命南下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