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評中語
-
2 # 花滿樓231175214
作為歐洲大國,法國再也沒有了戴高樂這類的偉大政治家了,有私心的法國基本上淪為了美國佬的走狗跟班,甘心為美國火中取栗任美國驅使,幹著費力不討好的蠢事,就難民潮就可以看出來對歐美國家造成的傷害
-
3 # 西紅柿炒土豆燉蘑菇
雖然對這位新任總統不是很瞭解,但是可以知道他為了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打擊了邪惡勢力,以美英法為首的這些國家的普世價值觀得到世界認可,帶領世界各國走向和平
-
4 # 好人有好夢
我認為法國不是美國的馬前卒,美國發起貿易戰,法國第一個反抗。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法國第一個反對。法國一直就是海灣國家,歐盟的領頭羊。這個時候介入敘利亞戰爭是不可能的。但參加敘利亞的重建少不了法國。
-
5 # 一線天
估計是雄性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原因吧,法國年輕總統馬克龍是個雄心勃勃、不安分的政治家。法國多年來的這麼些總統,在國際舞臺上,都沒有像馬克龍這麼跳綻,這麼愛出風頭,甚至敢在太歲爺美華人頭上動土。上次就在特朗普制裁土耳其時,馬克龍公然給埃爾多安套近乎,想讓法國的影響趁勢進入到土耳其,這等於是公開對美華人說"不"。再就是,與美英意願背道而馳,親自出席俄羅斯世界盃的決賽,打了盟友們的臉。這次又極其活躍高調地摻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弄劍舞棒,搞得比美國還積極,好像國際上的大事少了他這盤法國菜就成不了席似的。馬克龍的心思,世人都清楚。他無非就是想重振昔日法蘭西帝國的威風,提高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威望和影響,不甘心於在美華人的膝下當個小跟班。但是現在馬克龍還離不開美國的勢力,需要借用美國的威嚴,搞狐假虎威,為自己某利。當然了,如果馬克龍在美華人面前把小動作做得過頭了,損害了美國的利益,那就是作死,最終就是個死。
-
6 # 西貝遊天下
得意忘形,恥高氣揚的馬克龍成了法國總統,他撮合了美英德法四國對敘利亞的空中打擊!事後他對媒體說:我跟普京不相上下,我們在敘利亞都幹了同一件事情!俄羅斯網友譏笑說:等你長大啦,就成了普京!還有網友說:我想笑,只想笑…《世界》報這樣調侃馬克龍:一個乳臭末乾的小夥子,利用憲法的權利,終於穿上了戎裝!馬克龍還向美國發話:你們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應長期的待在敘利亞!美華人說:我們將很快撤出敘利亞,促進敘利亞的人權和自由,是盟友們共同的責任!這話等於是打了馬克龍的臉!
馬克龍的臉為什麼有這麼厚呢?這是由於法國在歐洲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在歐洲主要大國中,英國是美國的父輩,德國是美國的龜孫子,只有法國是追求獨立自主,平衡外交的國家!法國時常在美俄中等世界大國中玩平衡外交,玩得風聲火起,成了各大國爭相拉攏的物件,這進一步加大了法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法華人深諳此道,獲益非淺,並且樂此不疲!
問題是,美華人挑動了敘利亞的危機,歐洲人成了敘利亞難民危機的受害者,歐豬三國不懂嗎?其實歐洲人也為這件事煩惱過,並且鬧出了許多矛盾,但英華人是美華人的同謀,德華人是美華人的附庸,法華人則不是美華人的對手,這注定了歐洲在面對美國霸權的時候無能為力!
有人說,歐洲人怒對敘利亞是因為懼怕俄羅斯的勢力進一步強大,也有人說,歐洲是為了爭奪輸歐石油線路的走向,我認為,這些問題兼而有之,但最主要的是由於美國的話語權!美國的霸權有三大支柱,美元,美軍,民主政治!美華人把民主自由和人權作為普世價值,早已深耕於西方世界,這成為美國統領西方的最大抓手,也成了美華人維護霸權的秘密武器!雖然歐洲國家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有所不同,但只要美華人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歐洲人就會去捧場,這幾乎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當初歐洲聯盟的興起,就是為了制衡美國的霸權,但歐元的成型才真正威脅到了美元霸權!美國搞亂歐洲和搞亂歐洲周邊,於其說是在與俄羅斯對著幹(其實俄羅斯早就不是美華人的對手),不如說給歐洲拆臺!歐洲人不知道嗎?前不久德國總理默克爾,支援俄敘聯軍對恐怖分子動武,沒有幾天,德國的國防部長就發出了對敘利亞動武的聲音,可見美華人對民主政治玩的多麼爐火純青!歐洲其實是一個分裂的歐洲!美華人玩殘了歐洲,下一次就會回到亞洲的對手中國這裡!華人絕不不能輕敵呀!
-
7 # 使用者71656050627
如果你經常關注歐洲事態,你必然知曉,法國恰恰是北約、歐盟中“對抗”美國,獨斷專行行為最“烈”的國家。敘利亞跟北非阿爾及利亞一樣,早先是法國殖民地,至今法國在敘利亞民間仍有一定影響力。其實法國及歐洲國家,甚至比美國更關心敘利亞走勢,美中國產油汽還大量出口,而大數歐州國家沒美國那條件,法、德等歐洲國家長期依賴俄羅斯供應天然氣,迫使很多問題上不得不向俄羅斯開軟擋。要改變這種現狀,不再受制於事實上的對手俄羅斯,必須暢通中東油氣源,敘利亞恰恰是中東通往歐洲樞紐。你說法國是作為美國跟屁蟲往敘利亞而來,還是為自已利益而來。
美國希望巴沙爾下臺,只要保住庫爾德佔領區,巴沙爾不下臺也無仿,正好跟伊朗一起做為美國平衡中東阿拉伯世界的籌碼,光倒賣軍火就能賺不少錢。法國則渴望巴沙爾滅亡,然後組建一個親西方的敘利亞新政府,最後讓敘利亞親西方政權收回俄羅斯軍事基地,一了百了,順暢的油氣通道就此打通,再不受俄羅斯鉗制。謝邀!
-
8 # hapyrainf
上屆法國總統就讓人失望,沒有了特立獨行驕傲的法國,只剩下美國小跟班的印象。一旦發現自己的利益有和美國大哥一致的地方馬上跳的比誰都高,遮羞布都不要了,法國有能力去敘利亞找回當年的殖民宗主國地位嗎?別再說為了敘利亞人民了,敘利亞人民已經被你們的民主人權搞殘廢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把姿態放低,安心搞好國內的改革和經濟發展,向德國學習,做好國內產業,一樣引領世界潮流。
-
9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有人說在敘利亞戰爭中,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直扮演著不光彩的“馬前卒”的角色!個人認為這樣的話語太過頭了,馬克龍作為法國總統,他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在為法國的利益在服務,他個人不應受到過分的指責。
法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按理說應該是世界一流大國才對,可是該國國力卻始終只是世界二流國家水準。之所以有今天的國際聲望與國際地位,多虧了戴高樂總統及後來的繼任者們的審時度勢的傑出才能。
然而時至今日,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崛起,法國的實力在當今世界的權重比已大幅下降,國家相對實力大不如惜。所以法國的國際迴旋空間被大幅壓縮,可以說在當今世界,法國的選擇餘地極為有限,除了緊跟美國老大和順從德國以外,別無他法。
這也就意味著馬克龍總統沒有選擇,只能替美國和德國幹髒活丶累活。依靠法美同盟保住世界大國的虛榮,依靠法德軸心,鞏固在歐盟的領袖級別的地位。
可以說馬克龍所作所為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是個敬業的總統,就連俄敘等國也沒對他有過多指責,世人對他也應多理解一些,不要過於責難,因為他也是職責所在!
-
10 # 老馬歸來
一個老殖民主義者的做派,儘管現在是破落貴族了仍然不忘抓住任何機會刷存在感,掠奪的本性難移,沒力量單幹跟著大哥搞搞群毆,分一杯殘羹冷炙也心甘情願。所以對於殖民者來說無所謂光彩不光彩。
回覆列表
的確,近期馬克龍在敘利亞局勢中異常活躍,不僅向敘利亞境內庫爾德武裝控制區派遣了特種部隊,而且還直接參與了4月中旬美國主導的對敘利亞政府的打擊行動。
近日馬克龍更是直接表示:
未來讓巴沙爾在手中留下權利是一個糟糕的錯誤。雖然法國無權任命敘利亞未來的領導人,但確保敘利亞人民能夠做到這一點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利益所在。法國已經準備好了進一步打擊敘利亞的裝備,以應對大馬士革使用化武的行為。只要敘利亞被證實疑似使用了新的化武,那我們就會繼續進行軍事打擊。顯然馬克龍這段話裡面盡是老牌帝國的傲慢,同時,其也明確的指出了兩點,1.只要敘利亞政府疑似使用了化武,不需要深入調查,美國將開啟打擊行動。2.法國力圖顛覆巴沙爾政府的立場任然沒有改變。
1.逐鹿敘利亞,法國的未雨綢繆。從表面上看馬克龍對敘利亞的介入有著兩層背景,一是試圖擴大法國在敘利亞乃至敘利亞東岸的影響力,這種目的既有作為前敘利亞宗主國的歷史情節,也有基於當下法國特立獨行的外交政策。二是法國試圖透過在敘利亞問題上和美國亦步亦趨,進而為何法國和美國的盟友關係。
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能源安全。實質上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除了地緣之爭外,更重要的是能源通道之爭。敘利亞是整個中東能源走向歐洲的戰略樞紐,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都以敘利亞為基石規劃了各自通向歐洲的能源通道。
伊朗規劃的什葉派能源通道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及東海岸,這一條石油線路又俄羅斯支援,者也被認為是伊朗和俄羅斯正式締結盟友關係的標誌。沙特等海灣國家規劃的遜尼派能源通道是塔卡爾—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歐洲,這條線路的支持者是美國。顯然,這兩條能源通道之爭即是遜尼派和什葉派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之爭,也是美國和俄羅斯在中東的地緣,能源,主導權之爭。敘利亞之所以禍起蕭牆,危機爆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其選擇了同是什葉派政權的伊朗、伊拉克能源線路,持續了八年的敘利亞危機,本質上就是這場能源通道之爭。
在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初,法國及歐盟是倒向遜尼派的,因為當時伊朗正在遭遇歐盟和美國以及聯合國框架下的制裁,而歐洲能源被掐在俄羅斯手中,一旦伊朗和西方國家危機爆發,伊朗像自己一直在宣稱的那樣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斬斷能源通道,同時俄羅斯為了側面支援伊朗,卡住通向歐洲的天然氣命脈,歐洲將陷入能源危機,在伊朗問題上勢必得退步。所以打破俄羅斯和伊朗對歐洲的能源束縛是迫在眉睫的。
隨後由於局勢的變化,歐盟能源多元化戰略開始實施,南方能源走廊開始實施,一定程度減少了對俄羅斯的依賴,另一方面隨著伊朗核協議的簽訂,伊朗開始積極融入國家社會,同時俄羅斯也搶得先機介入了敘利亞局勢,西方國家在敘利亞的優勢逐漸消失,歐盟更是被敘利亞難民問題所苦惱,差點四分五裂。於是法國及歐盟開始有意退出敘利亞局勢,試圖讓敘利亞恢復穩定。所以能看到在2016年到2018年年初這段期間內,法國及歐盟減少了對敘利亞的關注。
但美國撕毀伊朗核協議,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導致伊朗問題再次成了中東的焦點問題。伊朗開始重新走向了最初抗衡西方國家和美國的路線。顯然這次美國圍困遏制伊朗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整個問題又重新回到了最初危險的邊緣。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牌再次被伊朗拿出,同時俄羅斯和伊朗的同盟更加穩固,一旦伊朗和美國之間的衝突全面爆發,作為盟友的法國和歐洲國家勢必將選擇與美國同進退,這是伊朗和俄羅斯遏止歐洲的牌將再次祭出,歐洲任然會被卡脖子,尤其是黑海五國簽訂了黑海協議,意味著歐盟好不容易繞開俄羅斯搭建的第二條能源管道有很大機率被俄羅斯控制。所以被逼到牆角的法國只好再次出山,干涉敘利亞局勢,支援遜尼派能源管道,以解自身困境。
近日一向對戰爭特別謹慎的德國,也開始站出來表態或將介入敘利亞,而法德兩國,乃歐盟的兩家馬車,其一同出山,代表的是歐盟意志。所以說白了在敘利亞問題上,法國並非扮演美國馬前卒的身份,而是被迫再次捲入,隨後試圖力挽狂瀾,建立一個符合歐盟利益的敘利亞。
尾聲:透過前文所述,也就能明白為何法國會支援庫爾德武裝了。因為無論是對美國而言,還是對歐盟而言,控制庫爾德武裝佔據區,然後讓遜尼派管道透過河東庫爾德武裝控制區進入土耳其,繞開巴沙爾政府控制區,是一條折中的辦法。也是一旦無法在河西地區翻牌後,所保留的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