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明倫
武俠小說的春天在哪裡,是一個未知的。因為現階段的老師,家長都反對小孩看打打殺殺的書,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現代社會依靠的先進科技,高尚文化情操來組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
3 # 踏歌走馬
我一直覺得武俠會煥發第二春,雖然現在武俠比較沒落,但是一直不曾消失。
武俠可以說是八九十年代前的人的一種情節,讓他們讀現在這些網路小說,仙俠玄幻之類的,他們估計讀不下去。
武俠之所以沒落還是因為網文所謂的快餐文化,一天幾千字上萬字的更新,對於傳統武俠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傳統武俠,那些精品的,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斟酌的,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哪像現在的網路小說,一目十行,甚至一目一頁,各種小白流水,索然無味。
武俠會有二春,是區別於傳統武俠的,傳統武俠的格局現在來看比較小,以後的武俠格局會變得越來越大,裡面的功夫境界也會越來越高。
以後的武俠小說我覺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江湖武俠,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這樣的武俠以武入道,相比傳統武俠多了一點神話色彩。
第二種武俠是以國家歷史戰爭切入,以江湖武俠參與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戰爭,這種型別的武俠小說格局會更龐大,也可能會更精彩。
不過想寫好武俠小說,肯定不能像網路仙俠之類的小說一樣,一天多少字的更新,武俠小說可能你幾天都寫不出什麼東西,但是幾天後,可能會連續寫幾天。
武俠小說的邏輯思維相比其他小說會更嚴謹,語句用詞也更豐富精彩,這就需要沉下心去想,去寫。
其實武俠小說最重要的我覺得是不能脫離人間,一定是要寫的是人間的事,如果寫到天上,那就不是武俠了,就變成仙俠了,這算是一個很明顯的區分了。
有很多作者覺得不寫天上地下感覺少了什麼,其實寫是可以寫,但是隻能以講故事的方式寫,比如做夢,傳說之類的,書裡的現實中不能有天上地下的真實情節,不然就變味了。
還是很期待有人可以用心寫一些精品武俠,引領出新時代的武俠小說。
-
4 # 地理科堂
武俠小說是中國舊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型別,多以俠客和義士為主人公,描寫他們身懷絕技、見義勇為和叛逆造反行為。
中國最早出現的長篇武俠小說為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後世武俠小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傳統武俠、浪子異俠、歷史武俠、諧趣武俠、奇幻修真、現代修真,但從武俠小說的狹義層次上來說就只指傳統武俠、浪子異俠、歷史武俠、諧趣武俠這四類。
武俠小說最具代表的四位大師,第一位金庸。代三表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第二位古龍。代表作:絕代雙驕,英雄無淚,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蕭十一郎》、 《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第三位梁羽生。代表作::《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第四位溫瑞安。代表作:《四大名捕》、《逆水寒》、《少年無情》等。
隨著時間流逝,前面三位武俠大家的逝去,江湖已遠,武林安太 武俠小說的鼎盛時期已成為過去,後人再想超越已不可能!
-
5 # 胡整一鍋出
武俠小說正在春天裡,何談第二春?
研究武俠小說的春天,得先知道武俠小說的歷史。一般的說法是源自史記刺客列傳,這個說法很扯淡。史記畢竟是歷史,雖然中國史書多有文學色彩,但也不應該與真正的文學相提並論,無外乎武俠小說作者或者理論者為自己貼金罷了。因為武俠小說在絕大多數時候是無法登堂入室的,謀個好出身自然顯得自己高大上一點,跟祖上富過一個意思。
中國古代文學主體是詩詞和散文,小說一直是不入流的。在唐以前,一些俠義故事都零散的記錄在一個作品集裡,非常短小,例如著名的搜神記。
唐傳奇中終於出現了俠義故事,世人皆知的崑崙奴,紅線女,都是帶有武俠性質的作品。但讀過這兩部作品的就應該知道,崑崙奴還好,紅線女飛天遁地,更接近仙俠,但這個時候沒有統一叫法。宋代也就有一些傳奇,不再贅述。但宋代出現了說書人,說書人對後世武俠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元代雜劇最著名,也不怎麼玩小說。
明清小說的高峰終於到來了,大家最熟知四大名著都是用說書人口吻講述故事,以他們為代表的長篇小說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武俠痕跡。明清流傳小說無數,還有各類野史,類似於武俠小說的故事常常出現。插一句,比如著名的五大名著金瓶梅,分兩個版本,一個就叫金瓶梅,一個叫金瓶梅詞話,詞話開篇的故事從武松打虎開始,一直到打完西門慶進入另一個故事,這一段我覺得比水滸傳還要精彩,很像武俠小說得意思。
另外,以西遊記為代表又出現了神魔小說。這時武俠,仙俠,神魔的概念依然含混不清。再插一句,後世濟公傳被劃為神魔小說,但濟公傳十幾部,作者不同,其實這分為出世和入世。通俗文學得劃分一直不那麼嚴謹。
到了清末民初,時事混亂,戰爭連綿,但是文學藝術環境卻非常寬鬆,戲劇,曲藝發展很快,這時武俠迎來第一個高峰,誕生了一大批作品,如三俠劍,雍正劍俠圖,還有幾俠幾義之類的公案小說,都是評書藝人所創。但評書玩得終究是口活,和純文字的作品還是有較大差別。因此評書大多文學性不強,故事老套,無外乎武林人士為清官辦事,平山滅寨之類的。這類小說應該歸為公案小說,但武俠內容已經十分明顯。
民國時期還有一個利好,就是武風很盛,正所謂尚武精神。
同時,媒體的發展,為武俠提供很好得土壤。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趙煥亭,鄭正因,王度廬,白羽等武俠名家藉由報紙連載橫空出世,武俠小說迎來第一個高峰。這些人文學功底深厚,有些人自身就會武術,對武林事一清二楚,幫派,武林秘聞,黑話信手拈來,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當然時局動盪,人心不穩,武俠也麻痺了很多人的神經,暫時忘卻現實中的苦難,這也是後來武俠被稱之為有毒的原因吧。
這時武俠小說已經成型,擺脫了清官的束縛,以個人,或者幫派門戶為主角,講述懲惡揚善的故事,從此武林的正義與世俗,官府開始劃分開來,武林有武林的規矩,俠客有俠客的準則,不禁令人為之神往。可以說另闢天地,再創乾坤了。
這時武俠小說沒有細分,比如平江不肖生的兩部代表作,俠義英雄傳就寫實,以王五和霍元甲為主角,講述很多武林豪俠的故事,據說很多真人真事。而江湖奇俠傳則千里之外取人首級了。還珠樓主更為代表,分為出世武俠和入世武俠,作品之間互有關聯,世界觀龐大,奇思妙想,引人入勝。
此時武俠小說雖影響力巨大,但武俠作品不被正統文學界認可,作者大多為生計而寫,迫於無奈,甚至有作者引以為恥,令人唏噓。
49年以後,武俠在港臺又颳起旋風,這時金古梁溫登場,武俠小說終於迎來巔峰。這段歷史和人物世人皆知,不再贅述。
其實到八十年代港臺武俠已經開始衰落了,大多數經典作品都出自八十年代之前,後期黃易續命,是個案,暫且不提也罷。
恰恰此時,內地環境復甦,大量武俠作品引入,人們一時飢渴難耐視若珍寶,八十九十兩個十年,武俠小說北上另開一朵鮮花,盜版雖然可恨,但推動了武俠小說的發展和普及。
2000年以後武俠小說迎來低谷,隨後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武俠小說一脈,仙俠,玄幻又迎來高峰,一直到現在這類作品依然有眾多讀者。
從古至今梳理一遍即可知,武俠從未消失,從歷史記錄,到夾縫中的小故事,到唐宋傳奇,明清小說,從小故事,發展為話本,詞話,公案小說,神魔小說,到武俠,仙俠,玄幻,修真,武俠小說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形式不同,方法不同,但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精神一直都在。儘管這類作品一直沒有登堂入室,但他得精神與民族是契合的。因此,我以為,武俠小說正以另一個面目走在春天裡。
-
6 # 九思品文
武俠小說有沒有第二春,和問恐怖小說有沒有第二春的問題非常相似,武俠只是一個寫作題材。
金庸大神寫它之前,古代已經有其他俠客小說了,只是金庸,古龍等大神將它發揚光大,完整的建設出了數個世界。
現在寫武俠的人少了,只是因為,金庸大神他們建設的世界已經很完整了,現在寫武俠的人,無法跳出這個圈。加上玄幻、言情當道,看這些書籍的人多,所以寫的人就多了。還是有很多喜歡武俠小說的人再寫,只是能跳出大神畫下的圈的人寥寥無幾人,所以就沒有引起大的風浪。
但是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寫這個題材的,如同恐怖小說,科幻小說永遠有市場一樣,沒有過時的題材,只有被同化的思路。
-
7 # 天上有顆小星星608
現在的武俠已經改變了很多,因為社會需要,所謂的快餐,無敵流,很多很多,過去的武俠,很有味道,感覺就是我們所有的武俠心目中的經典。
-
8 # 使用者3963227110272
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故事。武俠小說是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是透過對古代武俠的塑造反應出當代的人物精神和社會事件。武俠小說是上一個世紀的產物,它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娛樂性都很不錯。到了本世紀,武俠小說衍化成了玄幻小說。玄幻小說文學性很差,粗糙且低端,但同樣反應出人們的精神世界,社會生活壓力大,甚至產生逃避思想,所以玄幻小說成了減壓小說。
武俠小說的形式也許不再。當有一天社會需要的話?武俠小說就會以新的形式內容重新崛起。
-
9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七零後與八零後是自幼讀武俠小說長大的,可是如今人到中年,忙單位,忙事業,忙生意,忙孩子,加上現代的娛樂方式多種多樣,肯好好花時間讀武俠小說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八十年去租書店租一摞子武俠小說讀通宵的時代很懷念,可惜黃鶴一去不返,第二春我也希望有,但是確實是很難。現在的孩子很少象我們幾十年前那樣精讀武俠作品,對每個書中人物瞭如指掌。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只看過武俠電視劇,其實電視劇比較原著膚淺太多了。
回覆列表
就現實來講,應該很難。
並不是懷疑小說作者寫不出好的小說,但是在當前的大格局下,好的武俠小說也會被迫變壞。
一、篇幅
目前的小說市場趨勢,篇幅較短的武俠小說活不下去。
以金庸先生著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為例,只有100萬字多一點。而以現在小說市場的格局,最短者也要120萬字。
一部小說裡有1/6的廢話,你覺得那玩意能看嗎?
如果再抻長呢?現代的大形勢,就如同把一個下午家晚上發生的《雷雨》故事抻成電視連續劇一樣。過去有人把《雷雨》抻成20集,但是現在市場要求你50集起步,150集~200集才屬正常。
這麼個兌水法,不是“酒裡有水”,而是“水裡有酒”,質量可想而知。
二、內容
現在的讀者,不客氣地說,全都沒什麼內涵。早10年20年,那時的讀者是被名著養大的,現在的讀者是被泡菜養大的。
讀者已經不習慣看故事進展,而是隻關注他希望看到的特定橋段。一部正常的武俠小說裡不可能有那麼多特定橋段,若有,必是垃圾。
換句話說,讀者慣於處於無視邏輯的角度下讀小說,但是正常的作者不能這麼寫。不正常的作者當然可以這樣寫,但是寫出來的東西,那就不叫個東西。為特定人群服務的小說,註定不能成為經典,何來“春”?
三、輿論
作者才是弱勢群體,而且還要屈從於收入,因此受到出版商和讀者的雙重打壓。出版商這邊還好辦,但是讀者這玩意兒,能拿他怎麼辦?
現在最常見的是,歪解、曲解、過度解讀現象。讀者並不以讀故事為樂,心裡不肯承認作者,總是時時刻刻想要彰顯自己比作者還牛。
這樣的情況,就算有精品,也是無法得到公正的認可的。
——武俠小說,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