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山陶唐
-
2 # 夫百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小明。 對於這個問題要從多個方面來分析。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句話: 軍事鬥爭永遠都是政治鬥爭的最終表現形式。也沒有單純的軍事鬥爭這一說。因此對於薩爾滸之戰要從多個方面來分析才比較客觀。包括當時雙方的政治環境、將領配置、糧草供應、軍事配置等等都有關係。
政治環境上:
當時明帝國的官僚體制已經進入末期,最大的弊端賞罰不公已經滲透入體制的方方面面。比如江西道御史薛貞曾說,“賞罰不明故人不效死”。貪汙腐敗叢生。而後金政權剛剛誕生,雖然有其野蠻落後的一面,但其高效和賞罰分明卻遠超明帝國。再加上政治清明,機構高效運轉。顯然明帝國無法與之相比。
將領配置:
明朝方面將這一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大將楊鎬,並任其為遼東經略。楊鎬對這場戰役所採用的基本戰略為:分兵四路,合圍赫圖阿拉。在這其中,以山海關總兵杜松為主力,率領兩萬五千人朝赫圖阿拉城西面正面進攻;遼東總兵李如柏(李成梁之子)率領兩萬五千人由南面進攻;具有“晚明第一猛將”之稱的總兵劉綎率領一萬五千人與李氏北韓方面派來支援的一萬三千餘人會和,朝東面進攻;總兵馬林則統兵一萬五千人與海西女真中的葉赫部所派來支援的一萬人會和,由北面進攻。楊鎬作為這場戰役的經略則親自坐鎮瀋陽,負責幕後指揮工作。
而後金這面則是有努爾哈赤親自指揮。下面則是有五大將和他的兒子們。就軍事能力而言明朝這個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努爾哈赤的對手。
糧草供應:對於明朝而言這一仗能湊齊這面多人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這一仗真是舉全國之力來打。如果打不贏那就是明朝破產了。對於糧草也就是僅僅能夠供應也不是很多。畢竟當時全國災害嚴重。而後金這方面就不用擔心了,一個是人口少,再就是剛剛統一了整個女真剛剛是兵強馬壯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的軍事部署上,後金採取任你八面來,我只一路去。明朝呢,杜松的冒進而導致明軍對騎兵的最強利器——車營落在了後面,並被渾河阻擋無法參戰。“車營槍炮以渾河水勢深急,擁渡不前”。待到戰時不利之時,葉赫援軍和李如柏的部隊都選擇了主動撤退。相比之下,八旗軍八旗作為一隻新部隊正是銳意進取之時,在令行禁止方面做得非常好,其軍士剽悍驍勇,部隊建制嚴明戰鬥力標準相對統一,“奴之步兵極精,分合有法”。
-
3 # 曹老師xixi
首先要糾正問題標題中的存在的錯誤。
錯誤一,明末時期的火器的威力並不比弓箭威力強,反而弓箭的精度威力以及天氣適應性遠高於火器。
錯誤二,後金軍隊同樣擁有火器軍團,明朝軍隊並非全員裝備火器。
因此薩爾滸之戰的勝敗與誰用的火器誰用的弓箭無關。薩爾滸之戰明軍的失敗主要是一下四個原因。一是軍隊實力,二是國家經濟,三是指揮失誤,四是無能主帥。下面我逐個講一下。
一、軍隊實力
薩爾滸之戰明軍號稱大軍50萬,實際為11萬,但就是11萬數量也遠高於後金防守了5萬軍隊,但是後金軍隊能征慣戰,當時就有評價:“女真滿萬天下無敵”的說法,說明後金軍隊的戰鬥力在明末確實強大,再對比明朝軍隊真是百萬雄師嗎?士氣低落,貪汙腐敗,裝備殘舊,就不講火器裝備了,連最基本的刀甲甚至都缺乏不足,加上明朝軍隊特殊種田自養免稅的制度,雖然如同明太祖朱元璋所述“養兵百萬,不廢百姓一粒糧米”,但到了明中後期,難免出現軍隊缺乏訓練的情況,據監軍隨軍記錄記載“士兵如農”,這樣類似農民一般的11萬人,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呢?
二、國家經濟
薩爾滸之戰的時間點,已經是明朝國力衰落的階段了,打仗就是打錢打糧,而明朝國庫早已被萬曆三大徵用光,這是時候國家最最重要的是與民修息,目前明朝的經濟根本無法支援這樣大規模的作戰,加上萬歷年間明朝皇族20萬人寄生,例如山西一省光是撥給皇族王公的年俸祿就是山西當年財政收入的兩倍,國家只得靠增加稅收、賣官和降薪等方式勉強來支撐國家經濟,何談又要支援邊關打仗?久而久之,不僅前線士兵心態不穩,國內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三、指揮失誤
萬曆年間,明朝的兵部尚書長期空缺,無人坐鎮對國家如此重要的部門,實屬歷代罕見。皇帝不早朝,兵部不運作,前線打仗全靠朝廷大太監和各地監軍太監來瞎指揮,太監有什麼本事,心態扭曲禍國殃民,在軍事戰術上更是一竅不通,臨陣磨槍,到跟前了才安排黃嘉善上任兵部尚書,黃嘉善是誰,飽讀經史,文彩優雅,對於他的軍事能力歷史褒貶不一,但肯定的是薩爾滸之戰指揮錯了,11萬人四路出擊,四路兵將相互不熟悉,戰場沒有配合,各自為戰,而後金就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5天之內明軍三路覆滅,一路逃跑,逃跑的那一路也在途中潰散,明朝11萬人全軍覆沒。
四、無能主帥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任何時候都是不變的真理,明朝任命的主帥是惡跡累累,臭名昭著的楊鎬,這樣的人明朝居然讓他擔任遼東巡撫,總領遼東戰事,這樣的庸人,統領軍隊就是一禍害,對比後金努爾哈赤兄弟人人都是軍事人才,明朝怎能不敗?
明朝名稱徐光啟,早早預見了明朝將領的平庸士兵的荒廢,上書朝廷如不勵精,遼東必失,果不其然被他言中,明朝的敗敗在君昏國衰,就是人數裝備超過後金,明朝也是必敗的。
-
4 # 倫敦上空的噴火
首先是“薩爾滸之戰“不是薩爾滬。至於後金為什麼能在薩爾滸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明軍,主要原因有如下四條:
一:明軍情報不明,後金方面有情報優勢
二:明軍分兵數路,後金軍集中兵力,形成區域性優勢打殲滅戰
三:明軍裝備低劣,後金軍裝備精良
四:明軍行動緩慢,後金軍兵貴神速
以下逐條分析
一:情報方面
努爾哈赤在戰前就透過商人間諜哨騎等方式打探清楚了明軍各項情報,明軍的主將 兵力 出擊方向 出發日期,連哪知部隊從瀋陽哪個城門出去努爾哈赤都知道,瞭解了明軍的動向努爾哈赤也判斷出杜松軍是五路明軍裡威脅最大的。最先消滅杜松部,打出優勢和主動。
反觀明軍這邊不但對後金的各項情況都不明瞭,連五路大軍之間的情報聯絡也不通暢。杜松馬林二軍被後金軍消滅了,劉綎都不知道。後金軍派人假冒杜松軍的軍使者,向劉綎通報了”杜松軍已經逼近赫圖阿拉“這個假情報”,就騙的劉挺放鬆警惕急行軍進入了後金軍的包圍圈。後金軍耳聰目明,明軍眼瞎耳聾,自然是後金軍佔優勢。
二:分兵問題
薩爾滸一戰明軍人數為八萬八千名,還有一萬餘名北韓援軍,總計兵力在十萬上下,後金這邊總兵力在四萬人。雖然總人數是明軍佔優,但楊鎬兵分五路,分散了優勢兵力。而努爾哈赤只在南路佈置五百名士兵防禦,其餘全軍集體出動,造成了區域性兵力優勢。每一路明軍都要面對兩倍以上的後金軍,以多凌寡自然是後金軍佔優勢。
三:裝備問題
一般都認為明軍裝備精良,後金軍裝備落後,實則不然。薩爾滸之戰時明軍在裝備上相較後金軍只有火器裝備較多這一樣優勢,在冷兵器方面反倒是後金軍佔盡優勢。
戰後徐光啟總結薩爾滸明軍戰敗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 後金軍刀槍盔甲皆是極其精良,明軍盔甲刀槍都是破爛貨。
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我兵盔甲,無如略彷赫連氏之制,而即于軍中製造,既皆荒鐵,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誰能抵敵?
奴賊盔甲面具,極是精堅。所用長槍飛槍透甲箭,極是鋒利。 ——徐光啟集
雖然在明軍擁有更多的火器,但是也多是一些三眼銃 佛朗基之類的老式火器,而且施放非法,往往後金軍一出現在視野裡就拼命施放火器,等後金軍衝到跟前時,又忙於填裝,近距離搏戰自然是有堅固盔甲,鋒利刀槍的後金軍佔優勢了。
四:兵貴神速
後金軍在內線作戰,又多是騎兵所以行軍速度非常的快,殲滅杜松軍後,第二天就消滅馬林軍,第三天就打垮劉綎軍,嚇得李如柏軍不戰自退。後金軍這邊行軍如此神速 ,明軍除了杜松軍外 都是慢吞吞行軍,劉綎軍一度一天只走十五里路(按解放軍的標準 一小時不到就走完了)。 以快打慢,後金軍又是一大優勢。
結論:薩爾滸之戰後金軍 在情報 區域性兵力 冷兵器 速度 四個方面都有絕對優勢,自然是必勝之道,不是明軍有幾桿破爛三眼銃可以挽回的。 -
5 # 凌煙閣論史
戰術戰役的細節,有不少答主都詳細地說了。我這裡要說的是:下降與上升、士氣和具體戰法。
一、大明國運下降與後金國運上升每個王朝的中後期,都陷於內部腐敗、武備鬆弛的境地,如遼、宋、金等,在新生力量面前簡直就像是以朽木迎鋼鐵。
軍事方面的腐敗主要是虛報兵員吃空餉、軍隊訓練嚴重下降、武器裝備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些情況平時看不出來,可是一拿到戰場上,那真是立刻要命的事情。
1115年,遼國面對崛起的金,在護步答崗發生了一場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金兵2萬對遼兵70萬。結果是遼軍大敗而逃。史書載,遼兵潰不成軍,金軍在其中縱馬來回穿梭殺戮,遼軍死者綿延百餘里。
1130年,宋金之間的富平之戰,金軍仍然是2萬,宋軍20萬(一說18萬)被金軍一舉擊敗。
一個在急速下降,內部腐化,一個迅速上升,龍精虎猛。這種碰撞,結果早已可以猜到。
(金軍騎兵,中原步兵根本無法抵擋)
二、後金具體戰法:士氣旺盛,野蠻生猛我們來看看史書記載的八旗兵在戰場上的具體戰法
八旗兵戰法一般如下:
八旗兵率先出動的部隊是敢死隊,叫“阿哈”,由奴隸組成;以消耗敵軍體力以及尋找敵軍陣法的突破點。
在阿哈試探出敵軍虛實之後,八旗則開始驅動“披甲人”出戰,披甲人穿戴雙重甲,騎雙馬衝前,人和馬都身披厚甲,且人被固定在馬上,就算陣亡,人馬依然往前衝去。
再之後則是負責監督的旗丁,稱為“銳兵”。一旦前方的阿哈和披甲人後退,此時銳兵就是督戰隊,直接砍殺逃兵。而只要阿哈和披甲人擾亂了敵方的陣法,此時銳兵就是主戰部隊,開始乘勢攻擊,擴大戰果。
(後金輕騎兵與重甲騎兵)
這種敢死隊擾敵、重甲騎兵衝鋒的戰法,在中原王朝末期的腐敗的、缺少訓練的、軍械不整的、鬆懈的軍隊看來,就像死神來了一樣,根本無法抵擋。
當時戰場上中原士兵面對後金重甲騎兵的心理感受,可以參考二戰早期德國裝甲軍群配合吼叫的斯圖卡轟炸機的戰術,受侵略國計程車兵在戰場上被大大地震懾,戰鬥力也基本喪失殆盡。
結語:國運是存在的,國運來了擋都擋不住。而用“氣數已盡”來形容墮落下降的王朝是恰當的,不僅是他的統治者,連他的一切政治、軍事力量都被這個詞籠罩,無法逃脫。
(完)
回覆列表
薩爾滸兵分四路攻打赫圖阿拉,其中李如柏未戰而退。另三支部隊,杜松恰逢大霧,火器基本沒用上。馬林倒是擺了個品字形的犄角塹壕陣,但是由於裝填速度和恐懼心理等原因,火器的優勢也沒能發揮。劉綎是四路中最強的,但是因為遭到突擊,排成一字形的隊伍瞬間散亂,火器基本沒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