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楚風說歷史
-
2 # 純鈞LHGR
歷史上的大理國,其國君段素隆、段素真、段壽輝、段正明、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段智興、段智祥都曾出家為僧,可謂歷朝歷代皇族中的奇葩。
大理國曆史上就很崇信佛教。那些被逼退位的,出價是為了保住性命,當然也有一部分愛好佛學的原因,至於那些禪位的,就是真的崇尚佛教理論。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出家之後,生活並不苦。
與現在大家較為熟悉的顯宗紅教不同,大理所崇尚的是阿吒力教。
注:我誤把當時大理所信奉的宗教說成是南傳大般,多謝網友“南詔風月”的指正。
南傳佛教注重的是解脫之道,性寂論,簡單但並不是很準確的說就是把人身上不符合“無為法”的東西寂滅掉,不停的寂滅,最後就解脫清靜莊嚴寶了。密宗阿吒力教跟南傳佛教類似,講的是“正行”。據說阿吒力源於贊陀崛多,也就是善無畏、金剛智那一流並存的,以總持陀羅尼為典,以阿嵯耶觀音和Suparna為相,發展出來的這麼一派。
這可以看作是心理開導,很適合大理那些被逼退位的和沒什麼本事硬被趕鴨子上架的君主們。
另外,南傳上座部佛教保持原始佛教傳統,雖說嚴守教義,但那只是針對信仰理論而已。南傳佛教剛開始興起的時候,並不太講究什麼清規戒律,除了某些太出格的事情不可以做,實際上對信眾並沒有過多的限制。所謂“上座”,就是指僧團的領導層,聯絡到印度存在的階級制度,他們是很享福的那一類人。所以,大理諸王們與其說是出家,不如說他們是找了個藉口去養老、享清福。
面對大理國的亂攤子,出家不僅可以名正言順逃避開這些事,還能享享清福,甚至還有保命的作用,這,可能是諸王最好的選擇了。
-
3 # 猴格大人
如果皇帝大權在握,美酒婦人在手,相信沒幾個願意主動退位出家為僧的。
大理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皇帝主動退位呢?因為大理國本來就是一個傀儡王朝,就沒有幾個掌握實權的皇帝,只有政治的失意者才黯然神傷去出家為僧。
第一個出家的是第二任皇帝段思英,很明顯,這娃是被親叔叔段思良廢掉的,不得不出家崇聖寺。
廢侄自立的段思良以及接下來的三四任皇帝還是大權在握的君主,但是,世家中的高氏也不著痕跡的隱隱成為諸世家的領頭羊。
第二位出家的就是第八任皇帝段素隆,他勾結高家逼迫伯父段素廉廢棄自己的阿統太子,立段素隆為繼承人,但是好景不長,段素隆並沒有做多久皇帝,就也被逼出家了,這也算是大理的好傳統,政治的失敗者全出家去。
再之後的段素貞、段素興、段思廉、段壽輝、段正明已經無力高家,任人宰割,大家全體不樂為帝出家去鳥。
高升泰自己稱帝過足了皇帝癮後又把皇位還給段家,就是後理的段正淳。
後理八任皇帝有三個出家的,分別是段正淳、段正嚴【就是那個段譽】、段正興父子祖孫。不管你多賢明多有志向,沒有權利說什麼都沒用。高氏家族世代為國相,掌握大權,賞罰皆出高氏,來進貢的都是先拜見高相爺、高國主,大家都知道段家就是個花架子傀儡。
大理國的重要府郡都被高家的子弟世襲分封,從地方到中央,都是高家的人。段家皇室只能在高家的內鬥夾縫中生存,高家支援誰誰就是皇帝,高家逾城派成了國相,觀音派支援的皇帝就得下臺,逾城派被觀音派佔上風了,那他支援的皇帝就滾蛋,可憐段氏遠沒有金庸小說裡活得瀟灑威風,只能在史書中留下一句不樂為帝出家為僧啊。
-
4 # 德厚致遠
說起大理國,不由想起火把節的傳說,傳說唐初的雲南境內,本有六個部落稱為六詔,而最南端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邏閣為了攻滅其他五詔,設宴松明樓,邀請五詔詔主前來祭祖聚會,想乘機將他們一網打盡。鄧賧詔主的妻子白潔(慈善)夫人機敏聰慧,預感到這是一個陰謀,勸說其丈夫不要去參加。當勸說無效時,只好將自己的鐵手鐲戴在丈夫的手上,以求護身。後來,皮邏閣果然將五詔詔主燒死在松明樓。白潔夫人驚聞夫君罹難,急切地帶上兵馬,持火把星夜趕到蒙舍。她用雙手掏火灰,直至鮮血直流,才找到鐵手鐲,辨認出丈夫的屍體。皮邏閣見白潔夫人如此美貌、機智,就企圖納她為妃。白潔夫人將自己的丈夫安葬之後,跳入洱海,保持了名節。火燒松明樓這一天,就成為富有紀念意義的“火把節”,時在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五。以紀念火燒松明樓的歷史故事和勇敢聰慧的白潔夫人。而松明樓上一把火,贏來南詔千秋業。皮邏閣統一洱海地區,建立南詔,唐玄宗賜封皮邏閣為雲南王。
到了公元937年通海節度段思平聯合貴族高方滅南詔(後經楊幹貞建大義寧國取代)建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因舉國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地區。公元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國號為‘’大中‘’,翌年高升泰在死後歸政於段正淳,史稱後理。宋太祖趙匡胤南征,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國得以保全。公元1253年,大蒙古國忽必烈徵雲南,滅大理國,後建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原大理國王段氏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大理國皇帝主動退位,一是天性使然。大理國從建國初就尊崇佛教,段思平建國後,仍以佛教為國教,開科取士也以和尚讀儒書者應考,官吏也多從釋儒中選任,大理國王有的就不樂為帝,不愛國事,以清淨養性、學佛修心為主,自覺禪位為僧,這段素隆就是,禪位侄子段素真,後來段素真禪位孫子段素興。
大理國皇帝出家為僧,一是逼迫所至。段氏大理國的建立,一開始就藉助高氏貴族勢力,建國後,雖少外患,卻內亂不斷,每次平亂,都無奈仰仗高氏出兵滅之,至是高氏益盛,權力益重,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門,高氏攫取權柄,權傾朝野,王室實力削弱,促成段氏統治危機,淪為傀儡。搞得段氏皇帝疑懼害怕,忐忑不安只好避位求存,出家做了和尚。這段壽輝,段正明,段正淳等都是。
-
5 # 源稚生
大理, 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
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事實上,自大理中期以來,高氏家族就把持了大理的權利,大理君主有名無實。
於是,崇尚佛教的大理帝王,在暮年時就主動出家退位為僧。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
首先,自段思聰時期,迅速膨脹起來的高氏已經取代董氏,成為朝政大權的實際控制者。之後,段素廉、段素隆、段素貞諸朝均以高氏為相,高氏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政治集團。高氏擁有實力,大理帝王有名無實,歷代大理帝王想改變這個現狀都沒有成功,有點洩氣的大理帝王於是就專心信佛;
其次,帝王和權利都是人人嚮往的,但是也要有命享受才行,為了活命,大理帝王不得不到了暮年就退位為僧;
最後,這也與大理信佛的情況相符,作為一個信佛的國家,帝王信佛,佛教主張對他們來說也有影響,使得他們有這種想法。於是就造成了很多帝王暮年退位為僧的現象
-
6 # 陽臺花飛落
謝謝邀請。看標題上的關鍵詞,皇帝主動出家為僧?我擦還不至一個大理的帝王們心胸這麼寬廣,真是歷代帝王的楷模,相比那些為了皇權弒父殺兄的人心裡的有多傷心啊,如果那些拼死拼活的為了皇位機關算盡,甚至死了都沒成功的人,如果活著估計會發出感慨“你們真乃聖人啊”。
皮一下很開心,在歷史上皇帝退位一般分兩種,常見的就是被動的傳位比如唐高宗李淵,剛打下天下位置還沒捂熱就被兒子逼著禪位了。還有一種是主動禪位的例如乾隆皇帝,雖然是自己主動不幹了可是等到真的死了才徹底的撒手,權利的誘惑真的很難放手。
大理是一個多民族政權國家,地方不大國力一般,在那個年代弱就是被欺負的理由,隨時都有滅國的風險,這是在外的原因。內部高家專權,段氏皇帝除了前幾位基本都是傀儡,不管朝政會被廢除,太精明能幹也會被弄死,總之皇帝就跟個玩具似的看你不順眼就可以直接廢了,所以大多數都是在皇位上試試手如果可以就努力把權利收回來,不行的話趕緊撤退,再說那是的大理全民信仰佛教,和尚的地位普遍很高,相比之下如果收不回權利還不如做個自在的和尚,所以不是大理皇帝有做和尚的傳統,在生與死之間明顯都會選擇生,而且只是放下一個名頭(傀儡沒有什麼權利)換來更好的生活,更大的自由,何樂而不為呢?跟劉嬋的樂不思蜀異曲同工。
天龍八部之王語嫣
-
7 # 地球百科君
937年,正是五代十國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段思平不堪忍受被壓迫,奮起一搏,滅了楊幹貞的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重新統一了南詔,管轄雲南全省及四川、貴州南部,緬甸、寮國、越南北部地區。
1094年,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帝,建立大中國。大理國到此暫時滅亡了一下,史稱前理。但是高升泰一直遭到雲南其他部落的反對,再加上高升泰命不長,兩年後就病逝,臨終前迫於壓力讓其子高泰明把皇位還給段氏家族的段正淳,但高泰明其實還是實際掌權者。因此大理國在滅亡兩年後得以復國,史稱後理。
1252年,蒙古帝國命忽必烈出兵,遠征大理,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滅亡了大理國。1274年設立雲南行省,從此大理國所管轄的全部領土都歸中央。
前理和後理都各自存在157年,三百餘年的時間共有22位皇帝,其中有11位皇帝最終都出家為僧,這其中有8位是主動禪讓的,包括大名鼎鼎的段正淳,還有段正嚴(就是段譽的原型)。
為什麼大理國的皇帝都喜歡出家當和尚呢?因為大理國信仰佛教,佛教在當地特別盛行,已經成為傳統。並且大理國的政權被高氏家族掌控,在權力鬥爭中皇帝力不從心,只好選擇禪位,禪位之後出家為僧就沒有性命之憂。所以,對他們來說,出家是一條好的歸路。
回覆列表
大理國是歷史上西南地區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大理國定都羊苴咩城,相當於今天的洱海一帶,大理國崇信佛教,很多大理皇帝晚年都退位為僧。像大家熟悉的《天龍八部》中的段正明,晚年退位為僧,傳位給了段正淳,還有《射鵰英雄傳》中的一燈大師段智興,因為瑛姑的事也看破紅塵出家為僧。當然這都是電視劇小說中說的,其實現實中這些人退位為僧的原因肯定不是這樣。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皇帝沒有大權,都是傀儡皇帝,當之無趣,退位為僧。大理國開國皇帝是段思平,原來是南詔國的節度使,後來起兵稱帝。建立了大理國,時間相當於中原的五代時期。一開始大理國的政權是被段氏掌握的,後來傳到了段思廉時,就被相國高氏掌握了大權。之後,高氏一直大權在握,可以廢立皇帝。所以很多大理的皇帝都沒有實權,還有可能被殺,當這樣的皇帝有什麼意思,很多當一段時間就退位為僧了。這應該是主要原因。
第二,大理國崇信佛教,所以皇帝退位為僧。像大理國第一個退位為僧的段素隆,就是因為不樂意為帝,崇信佛教的原因。還有像我們的一燈大師段智興也很崇信佛教,大修佛寺,建了六十多個寺院,大理國是小國,折騰不起,國力消耗很大,民眾怨聲載道。而且大理的僧人也可以透過科舉考試做官,整個大理也都比較信奉佛教,所以皇帝退位為僧也不奇怪了。
第三,內憂外困,迴天乏力,心灰意冷。相信大家都知道《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確實也有此人,他在位時間很長,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愛民用賢,對外和大宋建立和平的外交關係。可是他勵精圖治了四十年,還是不能挽回高氏專權的局面,最後心灰意冷,退位為僧。
總之,大理國皇帝退位為僧的原因很多,當然不是什麼傳統,主要的原因就這兩個,退位可以保命,還可以專研自己喜歡的佛法,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