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乾貨精選

    地產行業不景氣,很多房企裁員,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縮減成本。

    一方面,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需求量大,中國的地產行業又都是高槓杆運作,很多企業的負債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當下金融監管越來越嚴格,銀行、信託等各種地產融資途徑受限,而“住房不炒”,房價低迷,購房者買漲不買跌,持續觀望,銷售量下降,資金回籠速度降低,最終導致地產企業獲得資金越來越難,資金鍊越來越緊張,只能裁減人員,收縮規模,降低運營成本。

    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時期,規模迅速擴張,員工數量快速增長,但是,當下地產行業步入低谷,且依目前情況來看,會是較長時間的持續蕭條期,企業已經沒有大量的用工需求,人員冗餘只會徒增成本,因此,地產企業會瘦身,裁減部分對企業發展價值不大的員工,以度過寒冬期。

  • 2 # 財經者思

    7月11日(明天)9點,綠城將在杭州召開管理者大會。而據網傳訊息,此次會議後綠城將調整人員架構,簡化審批流程、提高績效,或將裁員15%~25%!

    要知道,早在2018年7月1日,綠城已經歷過一次大規模的架構調整,精簡管理團隊人員!而此次剛滿一年,又再次傳出綠城裁員的訊息,而且比例高達20%,這不得不引發很多人對於房企大幅度裁員的猜測!

    房地產黃金時代過去,業績下滑、或是裁員的真正原因

    我們先來看看綠城往年的資料:

    2018年全年,綠城累計銷售面積約812萬㎡,銷售金額約1564億元,同比增長月6.9%,這一資料比2017年(58.4%)、2016年(28.4%)明顯回落!

    2018年的財報顯示,綠城股東應占利潤僅為10.03億元,同比下降54.2%(2017年為21.9億元)。

    2019年7月5日,綠城釋出上半年營運資料顯示,截止6月30日,累計銷售面積403萬㎡,銷售金額約743億元!僅是2018年銷售額(1564億元)的47.5%,是否能與去年持平,都未可知!

    相比於綠城而言,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萬科和恆大的銷量分別為3934.9億元、3349.3億元和2815.4億元。

    由上面的幾個資料對比,可以看出,綠城不僅處於中國房企的第二梯隊,且近兩年發展步伐明顯減緩,甚至還略有倒退!

    最後,我們再臆測一下,綠城中國共有5446名僱員(2017年底),人力資源成本為19.31億元。按此資料預測,裁員20%,則減少僱員1089名,光這一項,每年就可降低約3.86億人力成本呢!

  • 3 # 不執著財經

    今天(7月11日)9點,綠城將在杭州召開管理者大會。而據網媒透露,此次會議後綠城將調整人員架構,簡化審批流程、提高績效,或將裁員15%-20%。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的大躍進時代已經過去,2000年以來,近20年的房地產高歌猛進,現在已經結束了,房企該裁員時還得裁。

    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底,綠城中國共有5446名員工,人力資源成本接近20個億。按此資料推算,裁員20%,則減少員工1089名,僅這一項,每年可降低約3.86億人力成本。未來綠城還有可能會透過瘦身,裁減部分對企業發展價值不大的員工,以度過現在的寒冬期。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綠城連續二年大幅度的裁員呢?首先,雖然全國各地房價沒有降多少,但是現在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持續觀望者開始增多,這就導致綠城的銷售量大幅下滑。2018年全年,綠城累計銷售面積約812萬㎡,銷售金額約1564億元,同比增長月6.9%,這一資料比2017年(58.4%)、2016年(28.4%)明顯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綠城釋出上半年營運資料顯示,截止6月30日,累計銷售面積403萬㎡,銷售金額約743億元!僅是2018年銷售額(1564億元)的47.5%,是否能與去年持平,都未可知!這意味著,綠城並不是業績增長放緩的問題,而是業績連續放緩後,今年業績有可能出現負增長,甚至倒退的問題。

    再者,綠城這兩年業績下滑已成大趨勢,相比於綠城而言,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萬科和恆大的銷量分別為3934.9億元、3349.3億元和2815.4億元。而綠城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只有743億元,已經淪為第二梯隊,而且這兩年發展步伐緩慢。此外,綠城業績下滑也很歷害,2018年財年報顯示,利潤僅有10.3億元,同比下降54.2%(2017年為21.9億元)。

    最後,由於金融監管越來越嚴格,銀行、債券、信託等各種地產融資途徑受限,為了能夠順利融資,綠城只能透過減員增效,來確保資金鍊安全。目前很多房企的負債率都在80%以上,綠城的負債率更是超過100%上限水平。所以,透過減員增效,節省流動資金,償還債務,這樣才能更好的打通低成本融資渠道。

    綠城大規模裁員,或將開啟國內房企的裁員潮。實際上,由於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週期,未來房企的業績都會出現下滑趨勢,所以,很多房企才叫嚷著要轉型,要去房地產化。對於綠城來說,在業績增速放緩、利潤也大幅下滑、負債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透過裁員能夠減少支出,這樣可以確保流動性安全。在房地產處於高速發展期時,規模迅速擴張,員工資料快速增長,而在行業降溫期,企業裁掉大量人員,進行瘦身,這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 4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綠地或裁員15%到20%,從2019年開始房企大幅度裁員的序幕就拉開了,為什麼呢?

    首先,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隨著炒房時代的結束,面對到處都蓋滿房子的全國各地城市,繼續再大量蓋房子的時代結束了,接下來中國蓋房子數量會開始減少,既然房地產是過剩的,蓋房子的數量要減少,房地產企業裁員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其次,隨著炒房時代的結束,中國房地產行業簡單粗暴的炒房炒地的商業模式也結束了。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面臨轉型升級,萬科喊“活下來”是看到了房地產企業不轉型升級就不可能活下來。恆大造汽車目的是為了恆大轉型升級。筆者給許多房地產企業做過培訓,也給一些房地產企業當過金融顧問,是最早提出房地產企業必須轉型升級的專家之一,也是唯一建立了金融地產商業模式的金融專家,經過筆者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只有向金融地產轉型才是唯一的出路。金融地產就是透過幫助地區打造產業叢集來實現房地產的轉型升級,目前筆者正在幫兩家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向金融地產轉型升級。

    其三,面對房地產行業供大於求的現狀,面對炒房時代的結束,未來房地產行業必然會大量裁員,綠地裁員15%到20%,只是開始。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 5 # 菩提fei0598

    綠城裁員,是房企的一個縮影,什麼縮影?就是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自從“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調之後,“因城施策”和政策的週期性波動明顯加大和頻繁。類似過去經濟不行就依賴房地產,經濟好轉就打壓房地產的環境雖然依舊存在,但是從融資成本和土地價格,以及市場剛需消耗等角度看,地產的黃金時代結束了,進入了“白銀時代”

    所謂的“白銀時代”就是奢望暴利和輕鬆賺錢的日子結束了。應該說,前三十年,儘管房地產開發商並不是房地產經濟最大的獲益者,但是,房地產企業透過與地方高度融合,政商結合,以及透過關係拿到低價地,好地段,透過高杆槓,從而獲取暴利,是一個常態,這個常態維持特二十年以上的時間。

    而如今,最大的改變是融資便利性和融資成本,目前,以泰禾為例,最終的海外美元債的票面利率是15%!!!為什麼不在國內融資?最終的光大信託5000億信託暫停,是融資政策和融資條件收緊的最好註解。而房地產企業大舉透過發美元債融資,其未來潛伏著償還流動性風險。國內融資持續收緊,美元債存在流動性風險,無疑扼殺了房企內在的融資渠道。

    作為地方政府,是房地產和城鎮化最大的獲益者,他們因為地方債發行受到的監管越來越嚴,導致的未來土地財政方向上繼續以前的粗放模式難以維繫。

    因此,房地產開發商,類似萬科,早在18年就進行了收縮戰略,最著名的就是“活下去”的標語。而如今綠城才開始收縮,說明行業的警惕和保持資產負債率降低,為了流動性而持續收縮,是一個常態,比如泰禾,持續十幾筆資產賣給世貿,也是為了中短期流動性管理和縮減債務的一個無奈之舉。

    裁員,意味著擴張的結束,收縮的開始和持續。

  • 6 # JUUL師太

    房企每次較為重大的人事變動,一般是出於幾大方面:

    第一,企業現金流吃緊,融資不暢,這也是很多人想看到的。目前除了幾大巨頭,大部分房企在政策收緊的大環境下,融資現狀是這樣的:

    1,大債主銀行那邊有抽貸或斷貸的風險。以前都是拿土地或專案去抵押貸款,但政策下達,這種低成本貸款越來越少;

    2,新的資產新規後,很多投資機構都不能給房地產做融資,比如拿收益部分進行包裝和融資的難度在不斷增加,部分可融資的信託近期又被喊停;

    3,最有錢的險資,比如華夏、國泰等國企背景的,賬戶三萬億的錢,但明令禁止你拿去給房企,只能用在基建、環保等等專案;

    4,剩下的渠道無非發企業債,境外融資發美元債等等…這部分一般都是基於專案拿地需求的,難度在於企業或專案收益預期不夠,認購達不到需求,或者以高收益換購買力度,這就給企業埋下新的流動性負債壓力;

    5,高利率的資金,證券公司授信,甚至借過橋資金,資金成本在12個到20多個,雖然比高利貸低,但差不多就要抽走地產大部分利潤了。

    6,民間融資。排名幾十強的房企不到萬不得已很少這麼幹。民間融資正常利率極其高,或許有好朋友好心借你,那就是搭上一個大人情是要還的。當年福建某房企差點活不下去,老闆只能跑回莆田鄉下挨家挨戶借錢,幾十萬都借,也只有這情況才發生。

    你說像平安、大國企、投資機構也很有錢,平安還是華夏幸福和旭輝的股東不是麼。那你得先知道,現在平安信託或部分仍有錢的投資機構只借錢給top10甚至top5的房企,其他人也就吃點邊邊角角。

    不過這也證明房地產重資產的模式總給他們最後一步退路,手上有地有專案,靠賣賣賣總能吃一段時間。

    第二,人事調整意味著企業內部的重大轉變,或是經營方向調整,或是高層變動。綠城從宋衛平時代到現在,已經走向了輕資產模式:

    有錢但沒名氣的房企手上有地,但自己蓋房子想賣高價賣不出來,就跟綠城合作,讓綠城給它做之後的全套流程,包括建設、拿證、營銷、物業等等,最後房子冠綠城的頭銜,房子溢價,兩家利潤一分雙方哈皮。

    再或者是綠城和某房企都看好某塊地,兩人一合計覺得可以合作,房企出錢拿地,綠城做後期。畢竟綠城打出了名號,大家都覺得綠城的房子質量靠譜、物業優秀,賣貴點也能接受 就成了綠城能輕資產的重要品牌價值。

    走這種路線,就意味著綠城內部以前傳統房企的人事鋪排需要進行大量調整,結構就衝著未來的經營規劃去,每一顆釘子都要釘在最合理的地方。

    舉個例子,最近各地政府都變聰明瞭,不再拍賣純住宅用地,招拍掛上來就要求你有做綜合體的資質。很多房企逼於無奈,開始千萬薪酬找區域的商業地產老總,那企業內部商業地產的勢力肯定會起來,相對應的人事變動也會出現。

  • 7 # 正經的定南人

    今年疫情那麼嚴重,不單單是房企大幅度裁員很多公司都倒閉了或者大量裁員,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薪資壓縮的也很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LOL中,高分段玩家比低分段玩家更喜歡投降,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