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意如

    沈佺期有一首名作,名為《獨不見》,又名《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就著喬知之的事,也可以說一說。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風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這首詩畫面感很強,單獨讀起來,只是一篇典雅的,寫少婦思夫的詩篇,言辭足夠美麗,情感足夠動人,結合喬知之的經歷讀起來,卻別有一番思量。

    咫尺天涯,他的窈娘,已成了別家藏嬌的少婦,而他,就似這塞北征人,山長水遠,不能相見。

    沈佺期的這首詩,應是寫在窈娘被強奪之前,是普通的唱和之作,襲用了樂府舊題,沒有什麼暗示的意思,只是我想,喬知之和窈娘分離之後,再想起這首詩,會不會另有感觸在心。

    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先說詩名,和“員外”一樣,“補闕”是官名,從七品上的一個小官,喬知之的職責和杜甫的“拾遺”差不多,都是給皇帝提意見的。設此官職的意義在於提醒大臣要勇於給皇帝進諫找茬,“官卑責重”更容易激發大家當官的責任心。諫不諫在你,這個也沒有績效考核,都是憑自己良心。

    “補闕”也好,“拾遺”也好,都是容易得罪人的官職,還容易被人當槍使,屬於高危職業。諫得好一舉成名,朝野鹹知,諫的不好,隨時倒黴。

    像杜甫始這種終懷揣著一顆忠君愛民之心,要“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的人,還沒在肅宗朝站穩腳跟,就忙著諫諫諫。諫到肅宗怒了,一紙“墨制”打發他回家。當然也有很多佞臣,位居三公,身居相位,身為御史也一樣裝聾作啞,曲意奉承。人和人總是不同的。

    “盧家少婦”是指代富貴之家,成雙的燕子令思婦想起丈夫不在身邊。“獨不見”是樂府題,用來暗指思婦吟唱或聽到的歌曲。“流黃”是黃色的絹,指代思婦欲寄出的寒衣。

    沈佺期的詩才絕對要好過宋之問,他的很多樂府詩都寫得情致委婉,辭境皆佳。這首《獨不見》是他樂府詩的代表作,已經具備七律的格局。音律和諧、端嚴大氣、華美之中深情含蓄。

    如宇文所安所說,唐代很多名詩往往如此,傳記和軼事的背景使詩歌變得有趣而動人。沒有這些記載,這些詩只表示單純的感傷。

  • 2 # 清逸塵埃

    請允許我皮一下,在下推薦蘇東坡一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哈哈哈×n

  • 3 # 湯圓走走日常生活記錄

    我覺得畫面感最強的詩句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詩出自白居易的《憶江南》。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一直很喜歡這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畫面感極強,意境優美,場面壯闊,詩句讀完腦海裡面就會浮現一幅春日江南江邊迷人的美景。太陽出來了,Sunny照射在江面上,江邊的鮮花燦爛怒放,紅豔似火,江水碧綠如同藍草一樣亮眼。

    一紅一綠相互映襯,形成強烈對比,色彩豐富鮮明,紅勝火的江花象徵著生機勃勃的生命力量。還有日出後的Sunny,光線直射,既剛強又透著溫暖。

    春天是擺脫嚴寒,擺脫困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端,是美好的開始。生命的復甦,奮進的啟程,迷人的不僅是景色,還有新生的希望和不朽的生機,久違的Sunny溫暖沉寂了一冬的心。美於自然,美於視野,美於心。

  • 4 # 好玩的國學

    詩歌是意境的藝術,特別是中國的詩歌。從《詩經》開始,中國古典詩詞經常借意象傳情達意,一方面豐富了古典詩詞的抒情表達空間,另一方面也無限地拓展了古典詩詞的審美空間。這些詩歌中所呈現的意境,有的雄偉壯闊,絢麗纖細;有的悲涼悽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更為重要的是,意境中包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這就是意境的魅力所在。

    我認為,畫面感最強的,是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用雨,來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我們知道,在不同的年紀,看不同的事物,總有不同的感受。

    年少的時候,青春正好,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連雨都為青春而歌唱。在歌樓上,少年遠望,纏綿的雨水。而樓內,有歌姬歌唱,有美女紅袖添香。這就是青春時期的雨,它是那麼溫柔和浪漫。因此,我們可以把少年時期的雨,看成一個溫柔美麗歌喉婉轉的姑娘,在他們的身上,有青春和荷爾蒙的氣息。

    人到中年萬事休啊。中年,已經走過了人生的大半,好多事情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也經歷了人生的種種漂泊。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濛濛細雨,如訴如泣,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這些帶有悲涼氣息的意境和意象,充分襯托了詞人悲涼無奈孤獨寂寞的情緒。這些情緒,蘊藏在這些意境中,我們閉上眼睛就能想象的到,這就是畫面感!

    人到暮年,一切都已經定格,人生的可能性和選擇已經很少了。這個時候,是壯懷激烈還是心靜如水?很顯然,暮年的人的眼裡,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一切的燦爛都已經歸於平靜。青春易逝,歌聲遙遠。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這就是畫面感,你閉上眼睛就能體味到的悲涼,這就是畫面感給你帶來的審美體驗!

  • 5 # 三人隨筆

    看見這個問題,我知道的各首詩詞都轉了起來:“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畫面感強,那就是一讀詩詞,讀者腦海裡馬上就會顯示出詩詞所表達的畫面出來。

    中國古詩詞經典作品實在太多,畫面感強的詩詞也是浩如煙海,估計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

    仔細想想,畫面感最強的詩詞還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一句。

    這是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一句,之所以覺得這句詩畫面感最強,原因有以下幾點:

    (這是啟功先生的字,在網上找的)

    一、畫面立體感強。有天上的明月,地上的松石,有遠處的松樹,有近處的清泉;

    二、畫面景深感強。有背景中灑下的點點月光和松樹淡淡的身影,有畫面中突出的石上流動的清泉;

    三、畫面動靜結合。有靜止的月亮、樹和石頭,有不停流動的清泉。

    四、畫面明暗結合。有明亮的月光,清澈的泉水,有暗處的松樹,更遠處的森林。

    四、畫面意境迷人。這個不用多說了,短短十個字,卻勾畫出了令人著迷的畫面。

  • 6 # 詩箋釋

    看到題目,大抵感情詩便是最令人心頭一動,畫面最強的的一類詩了。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句筆者認為畫面感最強的一句詩,便是宋代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的“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是的,這是一首悼亡詞,而其體現的作者的情感則是最深最真,不盡綿綿,血淚字字。

    宋詞與唐詩相比,最外觀的差別便是唐詩有律詩絕句,而宋詞則長短句結合,更有一種韻味。所以,讀起來宋詞,許多時候往來倡和更有感覺。

    下面談談此詞的畫面感,該詞上闕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思念,下闕則寫夢境中對亡妻的真切深情。

    作此詞時,蘇軾與原配妻子王弗已經相隔了“十年生死”。在此處,蘇軾便用了幾個短句體現了二人的情真意篤——“不思量,自難忘”,縱使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以相忘。

    作者接下來便用了數詞來表示那情之綿長深沉,“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即使你的墳塋離我千里,你我二人已經生死兩別十年,但你依然在我心裡,我只能遙想孤墳,卻無處向你傾訴內心的孤獨淒涼。

    “十年生死”、“千里孤墳”將二人的深情道的感人肺腑,令人動情。

    一“孤墳”,雖然很淒涼,但卻是表現詞人感情的最具畫面感的詞句。

    你不在,只有孤墳,而我從此只有一人,無處話淒涼。

    到這裡,迴轉一下,不知大家有沒有想到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 7 # 伊澤瑞哲

    不是詩的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彷彿看到一個孤獨的身影在枇杷樹下,結合自己曾經錯過的東西,有些蕭瑟的感覺

  • 8 # 抱庸詩書

    糾正樓主一下:其實古人的詩詞作品,往往都是虛實相間的,即景生情是常態,凡是五官所能感見的,都是寫實部分,但凡寫實的都會有畫面感。所以,我認為你應該問哪一首古詩詞畫面感強。

    推薦一首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給你,我認為這首詞是畫面感很強的。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 9 # 昨夜夢神州

    飛花入眼簾,情起當時戀。

    那日風和麗,兩心長相依。

    汝若不關己,藐我不自知。

    笑那長流水,形影怎堪離。

    ――《她之戀》

  • 10 # 愛占卜的人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奶粉看配方主要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