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孚鑑
-
2 # 勇戰王聊歷史
三姓家奴指的是呂布有一個生父,兩個義父,丁原和董卓都是他的義父。而不是說換了兩個主公。按照這個標準的話,只有呂布一人,在三國時期可以稱為“三姓家奴”。
但是,三國時期,連續換兩次乃至以上主公的武將,卻是大有人在。我下面總結下三國時期有那些武將可以說是“三姓家奴”。
首先,我就不黑劉備了。他投靠過很多諸侯,但是從來不稱那些諸侯為主公的。他都是作為獨立的勢力依附於這些諸侯。
1,于禁,最初由鮑信招募。後來,鮑信迎曹操領兗州牧,于禁也就歸了曹操。關羽襲擊襄樊,于禁和龐德戰敗,于禁投降關羽。後來,東吳偷襲荊州以後,關羽戰敗,于禁又回到曹魏。不久,羞憤而死。
2,孟達,本來是劉璋的屬下,後來降了劉備。因為在襄樊之戰時,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後來,又想反叛曹魏,被殺。
3,龐德,原來是馬騰和馬超父子手下戰將。後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張魯。曹操平定漢中以後,龐德隨眾投降。但是,龐德最後不降關羽,還是比于禁有骨氣的。
4,姜維,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投降了諸葛亮。後來,鄧艾和鍾會伐蜀,姜維又投降曹魏。
-
3 # 小奔說史
三姓家奴的出處來自於《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先後認丁原、董卓為義父,因此被張飛罵作“三姓家奴”。(這是羅貫中的文學創作,因為真實歷史中的呂布與丁原並非父子關係)
中國傳統價值觀強調忠義,所以“三姓家奴”往往用於諷刺那些反覆無常,不忠不義,認賊做父的人。歷史上朝代變換最混亂,最考驗忠義的莫過於明朝滅亡的1644年,僅僅就在上半年,北京居然前後換了三個主人:崇禎、李自成、多爾袞(順治)。
從1644年開始,無數大小漢奸粉墨登場,先是為大明高官,隨後又恬不知恥的投降李自成,接著清兵入關,又投降滿清。
他們可以說都是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這些人後來大部分都被編入了《貳臣傳》、《逆臣傳》。
比如吳三桂,一度投降李自成,後又投降滿清,最後又興兵造反。
但是我今天想要重點說說山西大同總兵姜瓖,他的哥哥姜讓是榆林總兵,弟弟姜瑄為山西陽和副總兵。可以說是受明朝大恩,但是姜家卻對不起大明。
姜瓖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最為典型的忘恩負義,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
大同是北京的西大門,作為京城的屏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明朝在這裡不僅設立了巡撫,還有總兵駐軍。但是在李自成進軍北京的途中,姜瓖卻主動獻城投降。緊接著,宣府總兵王承胤也把降表送給了李自成,然後昌平、居庸關守將也跟著投降。
就這樣,北京徹底失去屏障,大順軍順利殺到北京城下,崇禎因此殉國,明亡。
但是隨著李自成戰敗,姜瓖又再次投降滿清。李自成退出山西后,他率人將大順軍將領柯天相和張黑臉殺死。《清史稿》上記載:“故明大同總兵姜瓖斬賊首柯天相,獻大同來降”。
可是到了1648年11月,姜瓖因為感覺自己沒有得到想象中的犒賞,再次叛清宣佈復明。
問題是當初能保大明,你不保,現在大明亡了,卻來複明,除了禍害大同全城百姓陪葬,還有什麼意義嗎?
大同城破後,根據多爾袞的屠城命令,除了投降的楊振威600多名官兵及家屬外,“官吏兵民盡行誅之”。
值得一說的是,在滿清優勢兵力的重重圍困和調來紅衣大炮強攻下,姜瓖居然守衛大同長達八個月。
如果他幾年前能夠拿出這份敬業態度抵抗李自成的話,大明何至於亡呢?
歷史沒有假設,三姓家奴姜瓖被釘在恥辱柱上卻是不爭的事實。
-
4 # 歷史簡單說
我就只說三國時期的先後效力了幾個勢力的人吧。
呂布呂布最開始是幷州刺史丁原的手下,後來被董卓重金給收買,所以就殺了丁原投降了董卓。後來又因為與董卓有了矛盾,就與王允聯合起了,刺殺了董卓。
李傕郭汜攻入長安之後,呂布逃離了長安,就投奔了袁紹,後來離開了袁紹,被陳宮與張邈迎接入了兗州,被曹操打敗之後,投奔了徐州的劉備,趁劉備與袁術大戰,就襲取了徐州,劉備就和曹操合作,攻打呂布,呂布投降了曹操,但是被殺身亡。
賈詡賈詡一開始是董卓的手下,後來成為董卓的女婿牛輔的手下,後來又勸李傕郭汜攻打長安,又成了郭李的手下,後來又離開投奔了段煨,又後來投奔了張繡,之後勸張繡投降了,曹操,也就成為了曹操的謀臣了。
張遼張遼最開始是丁原的手下,丁原派他去洛陽城,後來又到了何進的手下,幫何募兵,何進死之後,就成為了董卓的部下,董卓死之後,就成了呂布的部下,當任騎都尉。
後來呂布投降之後,張遼也投降了,也就成了曹操的手下,之後成了曹魏的五子良將。
張郃張郃最開始是冀州牧韓馥的手下,後來袁紹從韓馥那裡奪取了冀州,張郃就投了袁紹的門下,之後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率軍偷襲了烏巢,袁紹派張郃高覽攻擊曹軍營城,攻不下來,最後就投降了曹操,最後也成為了五子良將。
龐德龐德最開始是馬超的部下,後來隨馬超投奔了漢中的張魯,後來跟著張魯投降了曹操。在樊城之戰的時候,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誓死不降,最終戰死。
于禁于禁最開始是鮑信的部將,鮑信迎曹操入主兗州,就跟了曹操,樊城之戰的時候,投奔了關羽,呂蒙拿下了荊州之後,被帶至東吳,後來又被送回了魏國。
-
5 # 南寧麵條菌
說到三姓家奴,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呂布。但是今天講的這位他可比呂布牛多了。他叫劉牢之。關於他的出生年月已經無據可考。只知道他死於公元402年
劉牢之出身軍事世家,從爺爺劉義輩起就是帶兵打仗的。爺爺曾經在晉武帝司馬炎就官拜北地太守和雁門太守。劉牢之的父親叫做劉建,據說非常有將才,官職做到了徵虜將軍。北地太守和雁門太守。劉牢之的父親叫做劉建,據說非常有將才,官職做到了徵虜將軍。軍人世家出身的孩子,只有在戰爭年代才能擁有自己的舞臺。很榮幸!劉牢之等到了。
公元383年,野心勃勃的符堅想一舉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發動了侵略戰爭。東晉名相開府招兵,劉牢之投奔至名將謝玄麾下,參加北府兵任參軍一職。北府兵作為一隻北方流浪而來的隊伍從來只認強者。劉牢之用自己的勇猛和戰功贏得了這隻軍隊的信任。淝水之戰時,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前秦大將梁成,苻堅失敗之後,劉牢之率領軍隊貢獻了譙郡;因為他戰功赫赫被任命為龍驤將軍、彭城內史,賜封武岡縣男。在謝玄離開後成為了北府兵的實際領導人。
而在東晉計程車族眼裡,他劉牢之甚至整個北府兵都只是一群看家護院的狗。北方如果有入侵就開門放狗好了。這些流浪狗直接給根骨頭就安靜了。北府兵作為一隻流浪的隊伍似乎也覺得這沒什麼不妥,有口飯吃就行。於是北府兵參加了整個東晉一百多年的所有戰鬥。每個戰爭結束之後都會帶著戰利品滾回京口。也就是這樣一隻豬狗不如的隊伍最終埋葬了風雨飄搖的東晉朝廷。這個掘墓人就是東晉的那些士族們。
劉牢之背叛的第一個人叫王恭,太原士族王氏後裔。王恭初任佐著作郎,但他及後因為官小而不能彰顯其才能和志向而稱病辭官。後又任秘書丞,將要轉任中書郎時父親王蘊去世而無法受命。服喪後,先後任吏部郎、建威將軍、丹楊尹、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後來與執政的司馬道子寵子王國寶關係齷蹉。孝武帝擔心日後二人今後反目影響國家穩定。讓王恭、郗恢等人出外作外藩。太元十五年(390年),王恭擔任都督兗、青、冀、幽、並、徐及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前將軍,兗、青二州刺史,假節,鎮守京口。按當時的說法就看狗的門倌。
六年之後,作為中間調停人的孝武帝去世,司馬道子和王國寶執政,他們的矛盾正式爆發。王國寶打算找個理由招王恭入朝,然後伏兵殺之。王恭也想帶兵入健康來個清君側。結果因故未能成行。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王恭不想等下去了,直接找到自己盟友荊州刺史殷仲堪一起起兵討伐王國寶。最終王國寶被殺第一次王恭起兵取得了漂亮的戰果。而司馬道子在經歷過這場叛亂之後,也決定任用心腹執掌外蕃州鎮。結果這項政策惹怒了當時的軍區大佬們。他們公推王恭為盟主起兵反對司馬道子。正在司馬道子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他的兒子看出了王恭的軟肋。命廬江太守高素策反劉牢之,並許以事成後以王恭位號授予劉牢之。當時王恭參軍何澹之將此情報告訴王恭,但王恭以何、劉二人有仇隙而沒有相信,但卻設酒宴款待劉牢之,當眾拜其為兄,並將手下精兵都交給劉牢之,以其為前鋒。但當劉牢之到竹裡後,劉牢之殺死帳下督顏延並投降朝廷,並命兒子劉敬宣和東莞太守高雅之進攻王恭。當時王恭正在出城打算閱兵,就被劉敬宣截擊,部眾潰敗。王恭打算返回城內時又發現城門已被高雅之關上,唯有騎馬逃奔曲阿,但又因不習慣騎馬而令大腿內側長了瘡,碰巧遇著故吏殷確,以船打算送王恭到桓玄那裡。到長塘湖時,因被人告發而被捕。被殺前曾經說過自己的失敗是太容易相信別人。這句話當時傳到司馬父子耳朵裡的時候,只是呵呵一笑。他們沒想到這句話在幾年之後就應驗了。
經過三年的戰爭整合,當年參與叛亂的軍鎮大鱷都已經被消滅。朝廷在沾沾自喜之後突然發現自己身旁已經站著兩個大鱷。西邊的桓玄和北邊的劉牢之。司馬元顯還想用當年對付王恭一樣的方法去吸引西邊和北邊的兩條鱷魚打起來。只是他沒想過,自己所代表的朝廷已經變成了體弱多病的老頭。養狗的人最終被兩條狗活活咬死。解決掉司馬父子劉牢之也看得出來,下一個要被解決的人是自己。然而一個人當狗久了,再咬向主人的時候內心還是害怕的。心大膽小、裹足不前,最終連自己賴以起家的北府兵都離他而去。他就像悲涼的前代狼王,背叛了主人、背叛了隊伍、最後被全世界背叛。最後只好一條白綾解決自己的一生。
-
6 # 每日知識分享
如果大家沒記錯的話,三姓家奴是張飛在呂布背信奪城之後的唾罵之語。
原因在於:呂布原有生父,呂為一姓;後父亡,在丁原帳下充當虎衛,並任其為父,精心輔助,丁為二姓;後受計於李儒,以寶馬赤兔、美人貂蟬、驃騎虎衛受降於董卓,為示忠心,稱其為義父,故董為其三姓。後為“社稷大計”,手刃董卓。
因為其為苟生而背信棄義,甘於人下,所以張飛罵他是家奴,像奴才般沒有氣節。不過呂布乃三國第一猛將,他的做法或許並不一定是最壞的。曹操曾說,袁紹大兵壓境,孤尚不能自保,況他人乎?也就是說丈夫能屈伸,氣節要用頭腦。就此看來,曹操真乃梟雄也!
-
7 # 使用者夏天的風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姓家奴還真不少,我人概歸類了一下應該有東漢未年的呂布、南北朝時期北魏/南梁的候景、唐未/五代的朱溫、明未清初的吳三桂,在民國時代就更多了尤其是馮玉祥及其他手下的將領們。
回覆列表
三姓家奴,大家熟悉的呂布就是三姓家奴的代表。為人反覆,見利而忘義。
呂布本是丁原的義子,但是後來在董卓帶兵進京之後,欲廢立皇帝。丁原覺得董卓無理,於是兩人發生矛盾。
本來董卓當時就想除去丁原,但是看到呂布在丁原身後威風凜凜的戰著,就沒有動手。
之後聽到呂布曉勇,就想得到呂布,於是就送呂布禮物,並收呂布為義子。呂布看到有利可圖,沒多久就把自己原來的義父丁原殺死。
後來董卓亂政,司徒王允有對呂布實行美人計,反間計,連環計。最後呂布又把這個義父董卓殺了。
呂布,本姓呂。後拜丁原,董卓為父。三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