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笑雲
-
2 # 天外來客i
是的很好了 機械智慧化的快速普及 有活幹就不錯了知足吧 現在的人們 不過也不用擔心馬爸爸不會讓大家餓肚皮 以後的生產力能養活100億人口 那個時候要啥有啥就怕吃嘛嘛不香 為啥閒的唄 一星期能有點活幹幹 幸福感滿足感證明你沒吃白飯 嘚瑟吧
-
3 # 追科技的風箏
馬雲所說話的前提。馬雲話的前提是,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高速發展,20年後技術改變世界,機器人和自動機械將會取代很多人類工作,人們自然不用工作那麼長時間,一天工作三四個小時,一週工作4天就可以。馬雲拿自己的農民長輩為例,以前需要工作13個小時,現在只要8個小時。馬雲是樂觀派,認為人工智慧肯定戰勝不了人類,技術會讓人類的生活更好,人們可以空出更多時間享受生活,所以要做好接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準備。劉強東也有類似的看法,未來人工智慧、無人機的廣泛應用,京東快遞員再也不用風吹日曬。未來也有殘酷的一面。因為我們必須要和機器人搶飯碗了。就拿京東為例,16萬京東員工每年要繳納60多億元的保險和公積金,還要有附帶的稅款。相比較而言,機器人不用交五險一金,也不用擔心犯低階錯誤。所以像劉強東這樣的企業管理者,會希望一大波一線員工被智慧機器替代,尤其是貢獻一般、操作重複、可替代性強崗位,是最先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李開復預測,未來15年以內至少有50%的人類崗位要被人工智慧取代。我們屆時在哪裡?將往何處去?今天的穩定都是高風險。在人工智慧不斷衝擊的大形勢下,人們追求穩定工作的期望將越來越難實現,而且處於穩定工作狀態,會面臨來自人工智慧巨大的威脅。以前覺得能考公務員、進國企都是很好的事,現在政府都在推動雲上辦公、智慧化生產,就算是國企,一線很多崗位也被智慧系統取代,真的要不了那麼多人了。我們這些人享受著技術的進步,也面對著技術的取代,今後所謂穩定的工作都是高度競爭多變的工作,適應多變才是穩定的,絕對穩定的活都是機器人幹。今後面對無人公司、無人工廠,我們要獲得崗位,更多的是要靠綜合競爭力,太專可能不行了。馬雲的話要辯證聽,在人工智慧時代的享受生活,一定要讓自己優於人工智慧。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4 # 光芒萬丈34957
馬雲大概是說自己,不是說阿里的員工,996工作制才是阿里員工的標配。
一個真正的好公司,應該是老闆閒的要命,整天在異想天開,並讓手下管理層去做,手下管理層又逼手下員工去實現,搞的公司天怒人怨,沒有時間去內耗,都將老闆當天敵。
馬雲就屬於閒的蛋疼,整天都在異想天開的人,比如開發支付寶,雲計算,大資料,移動支付,全球網上貿易,都是屬於強人所難,逼管理層去做,逼員工去實現,被他們私底下罵的狗血淋頭,才沒時間去互相爭鬥,就好比秦始皇要手下所有人去實現數字萬里長城一樣,屬於暴君行為。
更加讓阿里員工憤恨的是,馬雲提出了讓天下無難做的生意這個口號,比修建萬里長城還難,因為沒有盡頭,這天下就沒有不難做的生意,除非壟斷了全球線上生意,線下生意,才能讓天下無難做的生意。
這就是馬雲高明之處,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停下,朝著永遠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前進,直到自己跑不動了,還要為著那虛無漂渺的目標前進,認為自己可以勝利到達,一代阿里人不行,就兩代阿里人,三代阿里人,四代阿里人,五代阿里人。。。馬雲才定下阿里要成為百年企業。
這點馬雲比劉強東有大智慧,定一個百年大計,讓所有阿里人都向著讓天下無難做的生意目標前進,比劉強東的“正道成功”“只做正品”“奮力拼搏”這種口號來的高明,馬雲定的目標太遠了,幾乎無法實現,劉強東定的目標太小了,很容易實現,就會沒有後勁。
就好比千里馬和狗賽跑,千里馬需要日行千里,狗只需看好家就行了,所以在阿里工作是拼耐力,在京東工作是拼忠誠度,一個需要開疆拓土,一個只需要守住商城就行了。
阿里員工是苦海無邊的苦幹,騰迅員工是沿著別人成功的腳印巧幹,京東員工是跟著劉強東傻幹,所以京東員工最苦最累最沒成就感。
劉強東也很無奈,只能破釜沉舟以身做則,不僅996還997,帶領著江東子弟一往無前,沒有時間停下想京東要成為什麼樣的公司,就只會掄著商城,倉儲,物流三板斧一路過關闖將,只要對手不強就贏了,碰到阿里,蘇寧這樣的對手,劉強東的三板斧就不起作用了,因為對方有十八般武藝,三十六種兵器,而且樣樣精通,不僅武將多,千里馬更多。
如果阿里的員工想每週工作三天,每天工作四小時,就必須比馬雲更能大忽悠,定下讓天下沒有阿里就不行的更宏偉的目標,才能實現每週工作三天,每天工作四小時,其餘時間陪馬雲喝茶,打太極,雲遊四方去傳道。
可中國還有比馬雲更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忽悠的人嗎?
馬雲算是得道的高人,說的只有萬分之一能做到,能做到的百分百不會說,就是讓對手捉摸不透,才能打亂對手的佈局,比如將雲計算說的天花亂墜,讓李宏彥,馬化騰知難而退,其實雲計算並沒有那麼複雜。
只有馬化騰不受干擾,嘴上說不做,私下卻投巨資讓張小龍去做。
就比李宏彥,劉強東懂得馬雲,他倆傻傻地不跟,還拿雲計算當笑話,以為馬雲是大忽悠,其實馬雲已經做出來了,才實行緩兵之計。
-
5 # LeoGo科技
對外國友人說:為什麼要有那麼多工作?我覺得一週工作 3 天,一天工作 4 小時很好了。我們有電,電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晚上可以去唱唱歌,跳跳舞。
馬雲說錯了嗎?我們看看兩者所處的時間段。馬雲說996是福報的時候,在今年4月份,當時他表示的觀點是: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應該996,“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阿里巴巴工作,有豐富的報酬,有十足的待遇,你現在996,實際上是為了年老時候的無憂我不為996辯護,我向奮鬥者致敬。阿里巴巴從來也都提倡,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但是年輕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馬雲連續兩篇文章,關於996的內容,他的意思,不是為996辯護,而且覺得我們應該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奮鬥。我們在說這一次他提到的每週工作12個小時,這是馬斯克和馬雲最近在AI大會上進行了對話。他的前提是,未來二三十年,當人工智慧更為出色的時候,我們人類不需要那麼辛苦的工作,我們需要的是一週工作3天,每天4小時。
在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時候,因為人類的壽命增長,我們需要有更多時間去享受。
那麼,馬雲是不是違背了之前所說的996工作制呢?他所佔的立場不同,在談到996工作制的時候,他面對的是現在的工作者;而說到每週工作12個小時的時候,他面對的是未來的職業者。
當然,我並不認為工作996是正確的,如果為了明天我們不得不去奮鬥,但是當我們失去了健康,失去了陪伴家人,我們年輕時候的奮鬥又是為了什麼?在適當的時候去奮鬥,工作有度,鬆弛有力。
-
6 # 上海迪士尼徐導
這種每週工作三天、每天四小時的說法本身沒問題,只是需要一個重要條件:要成為掌控局勢的戰略引領者。
工作的時間短,不見得工作準備做得少。大量的事前調研、分析、計劃,深入地思考,已成竹在胸,等到做的時候,反而時間很短,效率很高。就像戰爭,戰前準備做了很久、很多,一旦開戰,就速戰速決。
戰略引領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自己要引領戰略。畢竟引領者,不同於落實者。大量實務需要有人親力親為,還需要那些每天忙碌的人。
-
7 # IT老菜鳥
這是馬雲在8月29日,與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展開“雙馬”對話中提到的觀點。如果要分析一個人說話的目的,我們要看看他說這話的語境,不能斷章取義。
馬雲的原話是這樣的:“未來20年裡面,大家壽命會更長,生命科學技術可以讓我們活100年或者120年,甚至祖祖父還在努力地工作,但這不一定是好事。為什麼要有那麼多工作?我覺得一週工作3天,一天工作4小時很好了。”
所以馬雲認為,我們有電,電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晚上可以去唱唱歌,跳跳舞。有了人工智慧之後,人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作為人的樂趣。
那麼就很明白,馬雲這話是在人工智慧大會上講的,針對的是人工智慧的場景。所以馬雲認為人工智慧以後必然會取代一部分人類的工作,人類只要起到人工智慧的管理和監督作用就可以。這是馬雲對未來的暢想。
無論是蒸汽機、還是電力、疑惑是計算機網路,每一次的工業革命,的確消滅了很多的傳統行業的工作,但是這些革命又帶來來更多的工作。因為隨著工業能力的發展,科技也會爆發,科技會帶來更多的未知領域的工作機會。
當然,馬雲這是在暢想人工智慧大行其道後的場景,也是在發表一種感慨,畢竟現在我們的工作太累了。畢竟阿里巴巴在杭州的加班時間,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華為,所以馬雲對員工的生活狀態也是看在了眼裡
但是馬雲畢竟是資本家,馬雲也曾經說過:996是福報,加班是福報。所以,對於當前的生活,馬雲還是認為加班是必須的。而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如果要賺錢,要有很好的生活,還是得好好上班,古語說“不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還是要努力在當下。
-
8 # 肇俊武
“每週工作三天,每天工作四小時”,是對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展望,馬雲說對了。
這種趨勢一旦變成時勢,那就一改"電力″下的工作時間長而為AI下的享受生活時間長,尤其,如馬雲同時預測的,未來的生命科學技術還能讓人活到100~120歲,這意味著AⅠ對各行各業的就業者來說是相當有誘惑力的事,非常值得憧憬。
當然,"34″是未來,未來的就業者才能享受到,當下的就業者還得處在工作時間長的狀態,為AⅠ以及生命科技早點兒來到而奮鬥,甚至得"996″,儘管太累了,更缺少娛樂,人生的樂趣享受得少。
馬雲同時又說"過去100年裡我們一直擔心新的技術會帶走就業機會,實際上我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但是,未來的新技術呢?比如AI,對不起,真就要帶走好多就業機會了。
李開復曾預測,未來15年以內,至少有50%的工作崗位要被人工智慧取代。被取代即被無業。這個50%,都是什麼樣人所在的崗位?大家都知道。
於是,馬雲現在說的"34″就只是另外50%人的"福報″了,所以,"34″聽起來又很冷酷,甚至恐怖,比"996″冷酷、恐怖多了。然而,不必視為洪水猛獸而過於擔憂,實際上應該不至於把無業者怎麼樣,未來的社會一定會有相應的妥善對策,包括儘可能地縮小生活上的差距,讓無業者儘可能多地享受到新技術所帶來的好處。
不過呢,可以肯定,被機器取代即無業的人所得的福報一定是沒有就業者所得的多,閒的時間雖然大大多於就業者,但沒有同樣的經濟實力像馬雲所描繪的那樣"去享受作為人的樂趣″,只好少去中高階娛樂、遊玩、餐飲等消費場所,而去無人超市、無人銀行時會倍感囊中羞澀,進而,社會地位也要低,這就是未來現實的另一面,由AⅠ等新技術的另一面帶來。
"996″之說與"34″之說,語境不同,領域不同,物件不同,距離不同,各自都有樂見和不樂見的,還有1點區別,就是前者不可成勢、後者勢不可擋。
回覆列表
這種每週工作三天、每天四小時的說法本身沒問題,只是需要一個重要條件:要成為掌控局勢的戰略引領者。
工作的時間短,不見得工作準備做得少。大量的事前調研、分析、計劃,深入地思考,已成竹在胸,等到做的時候,反而時間很短,效率很高。就像戰爭,戰前準備做了很久、很多,一旦開戰,就速戰速決。
戰略引領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自己要引領戰略。畢竟引領者,不同於落實者。大量實務需要有人親力親為,還需要那些每天忙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