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鶴青山

    明之所以能滅元,一是元氣數已盡;二是朱元璋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三是元末漢族將星璀璨。

    一、元朝氣數已盡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拒絕漢文化;拒絕民族融合;官員貪汙腐敗嚴重。元朝皇帝大多不理國政,貪圖享受,腐化至極,經臣勾心鬥角,欺上瞞下,朝廷橫徵暴斂,經濟越來越衰,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特別元朝中期頻繁更換皇帝,僅在25年中(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統元年))就更換了36個皇帝,更加造成時局動盪不穩。

    而且元朝在戰略上麻木不仁,未進行有組織的反攻。當中原地區各地的農民組織起來,舉行起義,大反元朝時,朝廷仍在內部紛爭,爾虞我詐,沉醉於酒色,耳不聞外界之動亂,更沒有料到起義軍會進而埋沒元朝。

    正因如此,元朝才快速的走向滅亡之路。被明朝滅也是歷史的選擇,而不是明朝創造了歷史。

    二、朱元璋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朱元璋一生成功,有三個大關節點:一是離開江淮,渡江攻佔南京,開闢新的根據地,創造了獨立稱雄的基礎;二是東征西討,次序正確地分別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三是南略北伐,穩紮穩打地消滅北元。在三個大關節點中又各具體部署了若干戰役,無論是通盤計劃或具體戰役,誰者宜先,誰者宜後,諸者輕,誰者重,朱元璋都能精確地做出計算,做到知己知彼,用力不分,有條不紊,穩操勝券。

    別人都急不可待地稱王,只有他謹守朱升向他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計策,力求把自己的聲勢降到最低,不引起元政府的注意,靜悄悄擴充實力。

    三、元末漢族將星璀璨

    經歷過宋朝的羸弱後,歷史總算在元末眷顧了漢族。單單這一時期的漢族名將都數不勝數。

    徐達;統軍西進,北伐滅元。屢次統率大軍轉戰南北疆場,功勞很大卻從不驕傲自滿,被朱元璋贊為“萬里長城”。封中山王。開國武將第一功臣。不管誰來都是第一,放在整個中華五千年都是穩居前十。

    常遇春;和徐達一起被譽為大明開國雙壁,著名“萬人斬”。明朝第一猛先鋒。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傅友德;被徐常光芒掩蓋下的一代名將,一生未嘗一敗。於鄱陽湖射死陳友諒,於四川殺退蜀國象兵,於塞北七戰七勝。

    湯和;從軍資歷比朱元璋還深,水戰陸戰軍功都多。迫降方國珍,俘獲陳友定,克重慶,迫四川腹地夏政權首領明升出降。籌劃抗倭守備方略。

    李文忠,朱元璋的親外甥,攻城速度講的就是一個快字,

    藍玉,徐達和常遇春沒有做完的事,藍玉做到了,捕魚兒海滅亡北元。大明朝悍將的代表人物!

    朱文正,曾任朱元璋軍事集團“大都督”,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擋陳友諒65萬大軍三個月。

    馮勝,曾經在徐達和常遇春老去之後橫掃北元,朵顏三位就是他建立的,建國前軍功很多,東進時軍功僅次於常遇春,隨徐達北征時一路攻城奪地,勢如破竹。1370年從徐達出西安,破擴廓帖木兒等。

    鄧愈;十七歲就領兵抗元,破金陵(南京),平西藏。 朱元璋評價鄧愈說:“東征西討,嚐盡辛苦,鎮守八州,有功無過。”“器量宏偉,沉毅簡重,謙恭慎密,奉公守法,臨大敵而不懼,有大功而不矜……不獨有將略之雄,兼有君子之行,宜乎為國元勳,光輔帝業。”

    沐英,討吐蕃,西略川藏,封西平侯。1378年拜徵西將軍,討西番。後總陝西兵出塞,擒元國公脫火赤。不久跟隨大將軍北征。後又與藍玉跟從傅友德進軍雲南,擒元梁王,攻克大理,分兵收服“諸蠻”,留鎮滇中。將火器發揮到極致,首創“三行陣法”,後來歐洲也開發了類似的“三段擊”。

    有了這些天選之人的幫助,加上朱元璋的戰略眼光,元朝才這麼快被趕回草原放羊。明初也是中國歷史上,武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日天開啟全力模式,9記三分繼續追趕著哈登,剩下3場比賽庫裡能反超哈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