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
2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說話晚,親戚朋友,說這是“貴人語遲”,真的是這樣嗎?
若水醫生
古話確實有“水深則流遲,人貴則語遲”。但從今天的科學觀點來看,這只是一種說辭,你就當安慰聽聽即可,切不可當真。
因為真正說話晚的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沒有很好的教孩子說話。
孩子的溝通技能在嬰兒期尚未開口說話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你早期的語言干預,將直接影響他將來閱讀、寫作、學習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首先,必須認識和孩子說話的重要性。
在0-3歲,孩子的大腦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而你和他的交流,能夠促進大腦的發育。
有研究表明,對於比較健談的家長來說,要比那些不怎麼健談的家長,在孩子最初的3年裡,多說大約3000萬個詞。
此外說更多的話,對孩子的大腦形成更多的刺激,而學習閱讀和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這些大量詞彙量的。
因此,不停得跟寶寶說話,能給孩子構建豐富的詞彙庫,這對他的認知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不僅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其次,學習和孩子說話的技巧。
作為父母,可能你是靦腆、文靜的性格,會覺得面對孩子不知道說什麼。
亦或是你本身很健談,是朋友們的開心果,總有說不完的話,但唯獨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那麼重點來了,下面這些和寶寶說話的技巧,正是你所需要的!
1.任何時候開始給孩子讀書都是有效的方法。
閱讀能夠帶給他更多的詞彙量,可以從最簡單的紙板書、卡片書開始,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增加故事的長度。那種能夠反覆閱讀的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都對語言學習有幫助。帶孩子到附近的圖書館或者書店,有利於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如果他對於書中的某個內容比較感興趣,可以由此多說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男孩子比較喜歡車,那麼就可以說更過關於車的事情,並重復的嘮叨的說給他聽,並鼓勵他模仿你說的。
2.利用好音樂和遊戲,對於孩子的語言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你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的兒歌,和他一起反覆唱,那些重複的句子,他很快就行流利表達了,再配上動作,寶貝會玩兒很嗨的。平日裡玩的識別身體部位的遊戲,“你的耳朵在哪裡?”“這是你的嘴巴嗎?”,大一些的孩子還可以玩兒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做飯、看醫生等場景,在遊戲中,如果沒聽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複一遍,這些遊戲都很值得推薦。
3.做什麼說什麼。
因為嬰兒也是可以理解我們說話的,所以,孩子餓了哭泣的時候,你可以說“孩子是不是餓了呀?媽媽來給孩子餵奶”;
當你做飯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先切生菜、西紅柿,最後是脆脆的胡蘿蔔”;
如果抱他到外面玩兒,也可以把看到的東西指給他,並告訴他名稱。比如看到了汽車,小鳥,你可以說“我看到一輛汽車,一群小鳥”,“汽車嘀嘀嘀”“小鳥嘰嘰嘰”。
總之,不管你做什麼,看到什麼,都可以告訴孩子,讓他接觸更多的詞彙。
不要在意別人說,當了媽之後,就變的嘮嘮叨叨,沒做父母不會懂,為了寶貝的語言發育,不嘮叨可不行。
4.手口一致,指著你說的物體,便於孩子理解。
由於孩子的視野有限,你如果只把看到的東西告訴他,他可能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比如,看到汽車,手要指著汽車,或者用孩子的手指,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說的物體上,然後說出名稱,這樣效果遠比單說,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
5.提倡採用正常的詞語和句子--吃飯、穿鞋子。
你要學習說“媽媽語”,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句子要簡單,並配上誇張的表情。
比如說吃飯,可以放慢我們說話的速度“chi--fan”,並把嘴巴張大,作出誇張的面部表情,這樣來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並學會說話。
6.孩子說出簡單詞語,媽媽學習將其擴充套件為句子。
因為透過對孩子短語的不斷擴充套件,能夠不斷豐富他的詞彙量,待到下次的時候,可能做出更加詳細的描述。
比如,孩子看到汽車時會說“汽車”,媽媽可以回答“你說的對,這是一輛紅色的汽車”。
還可以透過重複加上擴充套件的方式進行,比如孩子說“很美的花”,你說“是啊,是一朵美麗的花,花是鮮豔的紅色,它聞起來也不錯,你想不想聞一聞?”
7.學習選擇式的親子提問。
隨著孩子長大,你要學習如何詢問孩子一些問題。避免問“是不是”或“要不要”來詢問,而是採用選擇式的親子提問。
8.嘗試耐心等待孩子給你反饋。
鼓勵孩子參與到對話當中,你可以透過一邊說話一邊做手勢,讓孩子理解之間的關係。
比如當孩子指著蘋果的時候,我們理解他的意思,知道他想吃蘋果了,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迴應他“你想要什麼?”然後等一會兒,給孩子一個反應的時間,有時候他會回答“蘋果”,有時候不回答,那麼,說“你想要什麼?蘋果嗎?好的,我們來吃蘋果。”
這樣的行為,可以鼓勵孩子來參與對話。另外,當有人向孩子問話的時候,你也要等待他自己來回答,不要代替他說,給他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
最後,什麼時候需要向醫生求助?
有些情況屬於發育遲緩,常見的原因有口腔損傷,比如舌繫帶短,聽力問題,比如耳部感染影響聽力等等。
當你覺得有問題時,請向兒科醫生諮詢,及時幫助你發現問題。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家長肯定都會關心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說話說得好不好?”。如果孩子說得不太好,家長就會有點著急了:“我已經很重視教孩子說話了,但不論怎麼教,孩子還是不喜歡開口!”
這確實提示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方法對不對,是不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認知。因為認知是語言發展的基礎。
啥叫認知?並不是認識和知道,而是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感知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很多家長跟孩子說話,都喜歡用提問法,老是問孩子:“這是什麼啊?你做什麼了啊?”這其實是很不科學的方式。孩子即便回答了,也像是完成任務交卷一樣,不想再接著說話了。
那比較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是描述法。比如孩子在搭積木,你就蹲在孩子旁邊給他描述這個過程:“寶貝,你搭了一個加油站,你又搭了一座橋……”說著說著,你還可以稍微停頓一下,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跟你搭話了,說:“這不是橋,這是房子。”
描述法才是激發孩子語言的好方法,相比提問法,描述法讓你和孩子之間的地位更加平等,你一句,他一句,是個對話交流的氛圍,而且
你們交流的話題,還是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他很有興趣,才會願意說更多的話。
其實孩子3歲以前,對語言的引導最主要的就是興趣培養,只要有興趣,能力一般都不會差。
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中跟孩子多描述,還可以
和孩子做語言遊戲、跟孩子唱兒歌、給孩子讀繪本。很多育兒專家、達人們建議過這樣的方法,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確實是有促進作用的。
可是,照樣有家長們跟我抱怨說:遊戲也做了、兒歌也唱了、繪本也讀了,沒用!孩子根本不喜歡這些!還是不愛說話!
別急別急啊,這些方法沒用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孩子覺得不好玩,沒興趣。
我非常理解家長,尤其是覺得自家孩子說話沒有別人家孩子說得好的家長,之所以跟孩子玩語言遊戲、唱兒歌,不就是想讓孩子多說話、說好一些嗎?這樣一來,心裡就免不了有點著急,跟孩子玩語言遊戲的時候,與其說是“玩”,還不如說是“訓練”。心裡特別期待孩子說出好多話來,要是沒說就很失望:“我好不容易學來的方法,怎麼還是沒用”?
可是家長的期待要是這麼明顯,就差寫在臉上了,孩子能感覺不到嗎?這就不是遊戲,而是壓力,孩子對此沒有自信,就不會產生好奇心和興趣感,孩子不會喜歡這個遊戲,遊戲自然也就沒有效果。
而且,在做遊戲、唱兒歌的時候,很多大人,其實已經不太會玩了。我們這代人,小時候老被我們的父母教育“好好讀書,別就知道玩”,覺得玩是件不好的事情,弄得我們長大了都不會玩兒了,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現在得重新學“玩”
語言遊戲怎麼做更好玩?就說跟孩子唱兒歌吧,並不是用音響放給孩子聽就行了。
第一、你最好跟孩子一起唱。
孩子看到你的嘴型、聽著最熟悉的爸爸媽媽的聲音,才願意模仿你。
第二、不僅要唱,還要唱的有趣。
比如唱“小老鼠上燈臺,嘰裡咕嚕滾下來 ‘啪’!”這一句歌詞,每次你唱到“啪”的時候你就抱著孩子一起滾到地上,多來幾次之後,再要說“啪”之前,你可以故意空一拍,等等孩子,孩子正玩得興起,很可能就會跟著你說“啪”!之後媽媽再慢慢提升難度,和孩子一起說“滾下來,啪”!“嘰裡咕嚕滾下來,啪”!每次說到“啪”,你們都倒在地上,這多有趣兒啊,這樣的玩法,孩子不止願意聽、願意玩,更願意說了。
第三、別讓其他的玩具搶走了媽媽的“風頭”
當然,為了媽媽和孩子一起玩的遊戲更有趣,還要注意,別讓其它的東西搶走了你的風頭。比如家裡如果玩具太多,那就要收拾好,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平時還要注意,別讓孩子看太多電視、玩Ipad 遊戲,這些電子產品對孩子的鼓勵級別太過高階,現實遊戲很難比擬,如果孩子玩這樣的電子產品太多,你和孩子之間玩的親子游戲,就不會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