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鐵錘妹看世界

    最近接觸了一位朋友,他跟我抱怨他的父親管他太嚴。

    從小就嚴格要求他,從學習到生活,從身體到心靈。

    如今他大學快要畢業了,他父親居然要求跟他一起去面試。

    我心裡默默為他感到悲哀。

    但是並不適宜多說什麼,因為我在他面前展現的形象決定我不能就這個問題多談。

    但是我很想談一下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就,因為我恰好是個成功解決這種問題的案例。

    我覺得我還是能說幾句心得體會的。

    我的父母也是那種控制慾很強的人。

    其實我覺得我父母那個年代的人大多數都這樣。

    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一定要嚴格要求,讓他成才。

    把全部的精力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不強才怪了。

    這種嚴酷的控制慾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在他的心靈打下了深厚的烙印。

    讓他習慣於被控制,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不自覺的去容忍別人控制自己。

    讓心靈終其一生都在束縛之中。

    這個聽起來挺恐怖的,其實就在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中。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敢打破現有的生活框架,沉浸在一個又一個的死迴圈中碌碌一生。

    這不能說全都怪罪於父母的控制慾,但是絕對是因為父母在他們心中打下的基礎。

    我很幸運,我從小都不服於父母的壓迫,至少心靈從未曾完全屈服。

    所以當我有機會掙脫時,我才能以自由的心靈來規劃自己的未來。

    說實話,我的不屈服表現在我從小一次又一次的任性吵鬧,這種方式給我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了很多的傷害。所以我現在一直覺得那是個錯誤的方法。並且這個方法實際上並沒人任何實質上的作用,你只會被父母貼上一層層不成熟的標籤,然後用更嚴苛的方式來管教你。

    對付父母,你不應該用任何稍重的形式,不能用任何語言行為去打擊他們。對於生養我們的人,不能使用任何過激的形式。

    所以現在提出的解題思路,是我近幾年來用的根治方法。可能大多數人就是無意間使用的這個方法拜託了父母的控制,但是沒有具體的想過。

    具體形容就是。

    做超出他們預期的但是會讓他們覺得很對的事。

    通俗易懂的話就是,讓父母覺得不明覺厲。

    比如你現在在上大學,你學著父母安排的專業,並且得知自己未來要接受父母安排的工作。

    你想擺脫。

    你就去學你喜歡的東西。

    告訴父母你只是興趣,然後大量接觸你學習的東西的資訊,並且無意間透露給父母,讓他們知道你自己學的東西也是個挺有前途的東西。

    經過你大學幾年潛移默化的薰陶,同時你喜歡的東西已經學出點成績。

    然後告訴父母,你想去從事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幾年期間,你每天努力學習的身影在他們眼裡就是成熟了的表現,並且還能自己選擇學習一些東西讓他們覺得你有了自主選擇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是長期影響的結果,他們已經忘記了以前是怎麼習慣性的去控制你。

    你幾年的努力,就可以為你的人生提供另一個選項,你自己製造的選項。

    並且不必冒著跟父母鬧僵的代價。

    我相信有很多對自己未來有規劃的朋友就是無意間用這種方法擺脫了父母的控制。

    但是還有一些人,已經被多年的控制壓迫的不能主動尋求自己的未來了,我現在告訴你,你還是有機會過自己想過的人生的。

    有的朋友說,我就是不想學習了,才想擺脫父母的控制。

    那這位朋友,很遺憾你在父母的逼迫中產生了厭學情緒。

    你有兩個選擇,要麼轉變觀念,從為他人而學,變成為自己而學。要麼順從父母,過既定的人生,你已經失去了選擇未來的基本能力。

    還有朋友說,你這方法只適合大學生啊,那其他人呢?

    是的,不過如果你參加了工作,也可以用這招,應該更容易些。

    如果是高中以下的,我覺得就沒必要了,首先你是否在父母的控制之中過的都是同樣的生活,就是每天上課學習。第二,這種高密度的生活完全沒有什麼施展的餘地。還有,講道理這一招,幾乎是沒用的。如果是很開明的父母一般就不會有很強的控制慾。

    我的這種方法其實是有侷限性的,因為有控制慾的父母也分很多種,但是我分析過,這是符合大多數家庭情況的。

    有控制慾的父母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人生過的不算如意或者很平凡,想要望子成龍的。

    另一種是自己人生過的很成功,強大的虛榮心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很成功的。

    講道理,第二種我只在電視中看過,我大體上認為,教育能力是和文化水平成正比的,越優秀的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越成功的。

    但是凡是總有例外,對於第二種父母我想你如果能做到超出父母預期的事應該也是有用的,不過很難。不過對第二種父母一般會有另一種方式,就是講道理,如果他們很成功,那他們有可能是有控制慾的父母中很稀有的能講道理的人。只要你能用真情打動,有很大機率能拜託控制的。

    更多的有控制慾的父母應該是第一種,畢竟平凡人還是佔大多數,這種父母,要麼文化水平不高,要麼思想比較死板。

    接受過大量現代社會資訊的我們,應該還是挺容易套路成功他們的。

    嗯,這種方式就是一種套路。

    對父母既不能使用過激的言論,又不好在大事上騙他們,那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套路。

    對於套路自己的父母不要有心裡負擔,有些父母的思想已經不適合快速發展的現代了。如果我們不自己尋求改變,可能會被父母拉著,淹沒在世界發展的浪潮中。

    父母的本願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有機會自己選擇,一定要努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未來。

    想要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前提是你自己選得的人生是一條能養活你自己的路。

    拜託了父母的控制,就意味著你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 2 # 壹瓶青年

    控制慾強的父母比比皆是,不要說中國了,國外也有很多,這是由父母的觀念和性格決定的,而我們往往無法扭轉他們的觀念和性格。小時候我們唯唯諾諾,長大了就想盡辦法擺脫。這裡有一個“擺脫”地比較成功的例子,也是時下熱銷的故事。

    從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觀點和方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年度暢銷書、豆瓣評分8.9的書中給出了作者塔拉擺脫父母控制的答案:我要與家庭教育決裂

    思想與身體的雙重“被虐”

    女主人公塔拉的父親拒絕政府的一切,她和兄弟姐妹十幾歲了,生病不去醫院,而且從未上學,對他們實施強有力的控制手段。父親經營一座垃圾廢料場,母親是草藥師,她的童年是殘垣斷壁、廢銅爛鐵,還有父親臆想的世界末日。她的精神被父親的宗教控制著,思想被無法上學束縛著,見識被不讓出遠門控制著,身體精力被日復一日的廢料場的工作控制著。

    讓塔拉決定與原生家庭斷裂的直接刺激是來自哥哥肖恩的虐待。一個女孩子,只要不聽話,就被哥哥把腦袋按進馬桶,被哥哥拽著頭髮在眾目睽睽下拖行,而她在沒有“開悟”之前,對此的認識都是“我的錯”,可是現在她越來越覺得,是“哥哥的錯”。這讓我想起了家庭暴力、正在接受PUA的女性的感受,或許也要像塔拉一樣,“堅信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不是別人的思想中。”

    “開悟”的感覺很好

    直到她長大一些,開始下山唱歌、開始戀愛、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時,她才發現,世界很大,很不同。

    她才知道“猶太人大屠殺”是什麼意思,之前以為“大屠殺”只是死幾個人。她才知道“黑鬼”的稱呼在歷史上意味著什麼,所以當她再次被施虐狂哥哥稱為“黑鬼”時,她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察覺到她開始對周遭的一切產生質疑

    我開始了一段覺醒之路,對哥哥,對父親,以及對我自己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我已覺察出我們是如何被別人給予我們的傳統所塑造。

    我曾一千次被叫黑鬼,以前我笑過,現在我笑不出來了。這不再是一種玩笑,而是一個訊號,一個穿越時間的召喚,得到的迴應是一種越來越堅定的信念。

    這就是一種“開悟”的感覺。禪語中,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說明了控制型父母給予的教育,就是孩子一開始接受的。孩子是一張白紙,首先在上面畫畫的是父母。父母告訴他,何是山水,她就覺得,這是山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說明了“開悟”的重要性。無論是透過教育、經歷還是修行,我們看待事物有了新的角度,有了對自己的控制。

    擺脫控制、獲得自由的兩種方式

    十六歲,她選擇了偷偷學習,考取大學,然後脫離家庭。

    因為原生家庭的桎梏,她一時半會無法適應社會生活。她不知道在宿舍住要輪流打掃衛生、她不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她談戀愛時總覺得自己是“妓女”。這裡經歷了她與原生家庭最痛苦的撕裂。在學校,她努力表現得像個常人,讀書、做研究、和同學朋友開心聚會,一回家,她又變成了“廢料場女孩”,父親的專制和哥哥的淫威,還有母親的軟弱無能,她都只能接受。

    她其實也沒有想到很好的解決辦法。最終,在戀人、教會、朋友的幫助下,她做出了兩個決定,

    一是“經濟獨立”,不再為父親的廢料場工作,靠自己打工賺取學費,爭取助學金,這樣可以不受父親的控制。

    我做了根管治療,買了課本,付了房租。我原以為那筆錢(助學金)是用來控制我的,但它卻讓我信守了自己的承諾:平生第一次,當我說再也不會為父親工作時,我相信了。

    這其實也是我們的首選方案,當你想擺脫什麼時,這兩種方案都非常的奏效。

    結局

    結局是什麼呢?

    她一方面獲得了世俗意義的成功,成為了當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作家。

    另一方面,她試圖與家庭和解。畢竟,爸爸媽媽雖然是控制狂,但依然愛她。

    與家庭教育決裂是什麼體驗?沒有辦法,但必須要做。

    頓悟、逃離、愧疚、忍痛、欣喜、平靜、和解,走出一條無人之路。這就是塔拉,也是我們。

  • 3 # 趙敏8879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挺難解決的。我曾經跟我媽說,我說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有我的生活。我媽說連我都是他的。我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我知道,我不可能你去說服他。我也不能跟他吵。有時候孩子和父母吵架。不管是哪一方的錯。孩子總是受到指責的那一方。動不動就是不孝順啊。白眼狼啊之類的。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小事順他們的意,重要的事情自己做決定。哪怕是偷偷去做。他們認為你應該聽他們的,這點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自己失去了自己做決定的勇氣和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3歲寶寶該吃多少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