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老淪

    首先理想是我們還未得到,與之奮鬥的東西,而信念便是為了實現一些東西,需要的精神,很多人說做人要有理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但是還有一項至關重要那就是信念,二者可以並然。 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恆。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當我們再困難面前想要退卻的時候,想想馬克思的名言吧: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願我們相會之際,都能自豪的談起自己的成功,而不要像那個挖井人一樣,半途而廢無恆心,到頭來空悲切,白了少年頭! 可以理解的是二者都是積極與上的事,無論你多麼意氣風發;無論你多麼足智多謀;無論你花費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沒有理想,就會失去了方向,我們將會迷茫,然後漸漸喪失鬥志,最終埋沒在歷史的硝煙中。唯有堅持遠大的理想,併為之奮鬥,我們才能開創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藍天。

  • 2 # Shon偉

    生活中,我們崇拜的任何一個宗教和社會制度裡都有一個共同點“善”,這就是該信仰的一點,尊敬它的人,就是尊紀守法、尊重親人朋友、注重鄰里和睦相處的生活典範。信仰與理想是成正比的,可以說有信仰的人都有理想,有遠大理想的人都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也是孝順之人,有信仰的人也會成為為之努力付出的人。不孝敬父母師長的人,肯定不會有多高的信仰,為人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自私心重,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態度,聽不進良言相勸。可以說一個人信仰越高,理想越大;理想越大,信仰越高,而信仰和理想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一種良好體現,並不是極端所理解的迷信!因此,我們每個有遠大理想的人,都應該有信仰,這是不用強求、自然而然的思想呈現,哪怕你不崇拜任何與你無關的人,只要孝敬你的父母,大家都尊敬你,這是為人處事最應該做好的事,你就可以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謝謝,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言語不適之處,敬請大家原諒!

  • 3 # 又見知了

    理想和信仰是有區別的,卻常常被混為一談。

    信仰,就是一個人無法主觀放棄和改變的意念,是一種精神力。任何一個精神正常的人都有這種精神力,也就說,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有信仰。只不過,因為信仰這種意念是自己主觀無法控制和改變的,因此,極難自己把自己的信仰概括和表達出來。

    其實,無論你自知或不自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所以,不需要指望或依賴別人來總結概括信仰,然後把自己往裡面裝!

    把自己裝進所謂專家、所謂思想家的所謂理論框架中,都是削足適履。因為,關於信仰,你永遠找不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現成定義。

    為什麼呢? 信仰本身並不複雜,之所以難概括,是因為每個人的信仰各不相同。並不是信仰多麼神秘不可捉摸。

    信仰就是你自始至終都無法主觀放棄的東西! 有的人活著的一生都在追求金錢名利或美女鮮花掌聲。對於貪財好色視之如命的人,如果你企圖剝奪他的這些東西時,他可能與你拼命。實際上,當他生命面臨脅迫時(比如綁架,比如疾病,比如災難,比如失去終身自由),他很可能會寧願放棄這些金錢名利,以換取自由健康平安! 因此,一個人不管多麼貪慕金錢名利鮮花掌聲,只要他可以主觀放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他的信仰。

    抗日戰爭期間,仁人志士面對敵人血淋淋的屠刀威脅和高官厚祿利益誘惑,寧願付出鮮血和生命,也不做亡國奴,不做漢奸。他們心中那個無法磨滅無法放下的執念,才是信仰。

    為什麼?

    因為,在他可選擇的情況下(高官厚祿誘惑),他沒有放棄心中信念,在他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屠刀加身),他也無法放棄心中信念,無法放棄身為華人身為中華兒女傲骨挺立的尊嚴。這種主觀上無法放棄的東西,才算得上信仰。歷史上這種為信仰而死的人傑很多,比如文天祥、陸秀夫、譚嗣同等。

    當然,也有人為了信仰而畜生般地活著。那些寧願畜生般活著也不選擇死的人,他活著的動力和目的就是他的信仰。比如勾踐、孫臏等,他們活著就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和捍衛個人尊嚴。

    相反,有一些人平時口號喊的震天響,一到生死選擇甚至還不到生死抉擇關頭,他就放棄了堅持幾十年的“口號”。這種算信仰嗎?當然不算!這樣的人太多了,每個時代,比比皆是!這些人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他的信仰不是他口中所稱的那個。

    人的一生有很多追求,比如金錢名利俊男美女。而這一切追求,都是為了滿足慾望,比如生欲(活著),食慾(活下去),性慾(避免孤獨),安全欲(安全舒適地活下去)。 慾望者,主觀所盼所求也,隨主觀變化而改變。貪財好色求名牟利的需求都會隨情勢而改變選擇,因此這些慾望不等於信仰。

    那麼,什麼才是信仰呢?如何判斷一個人信仰什麼呢?

    信仰者,思想本源所拜倒仰望並忠實遵從的東西。每個人的信仰就是他根本思想所認定的世界觀和終極真理。甄別一個人的信仰,不在於他說了什麼,也不完全在於他做了什麼,而在於他在可選擇和不可選擇的情況下,他不做什麼。

    我們知道,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唯一一個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源於他對世界的認識和判斷。如果一個人認為孤獨最可怕,親情最重要。那麼,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哪怕犧牲自己,他也會竭力保全他的伴侶或親人,無力捍衛,也不惜殉身隨之。如果一個人認為人格尊嚴最重要,那麼他就會與有損他人格尊嚴的行為和事物不惜搏命,實在無力捍衛,也會自殺而不苟活。 可見,你的信仰就是你個人認定的終極真理,具有唯一性,排他性,不可或缺性。也就說,任何思想健全且清醒的人,任何時候都有信仰;如果信仰發生變化,一定是A被B替代,而不是A、B共存相容,也不會同時缺失,一個信仰都沒有。

    人的信仰是對其世界觀的反映,是由世界觀決定的。因此,改造一個人的信仰,只能從改變世界觀入手。

    什麼是理想呢?

    理,本指紋路,紋理,引申為條理,依據。想法有條理、有依據,就是理性,理智。理想,就是有依據符合條理的想法,是指未發生、未實現但從條理上是可以實現,是有依據有條件實現的一些構想,是符合邏輯的想象。這區別於幻想和夢想。幻想和夢想就是無所顧忌、不需要依據和調理的想象,它們不屬於理想。

    比如,我想飛上天去,像神仙一樣騰雲駕霧,自由翱翔。這叫幻想或夢想。但是,如果是說,我想成為宇航員,遨遊太空,這就是理想。因為,這是符合條理、是有條件有依據可能實現的,是理性的構想。而自由飛翔的神仙,沒有依據去實現,所以只是幻想。

    理想與信仰的區別與關係。

    相傳,在遙遠的遙遠的時代,有一個世世代代生活在巍峨群山中的唐古拉家族。有一天,這家族中有兩兄弟突發奇想,想知道山的那一邊究竟是什麼。於是就去問白髮鶴顏、無所不知的唐古拉爺爺。爺爺告訴他們說,山的那一邊是海,是一望無垠、碧波萬頃的大海。他們的祖先也是從那裡來的。

    兄弟倆從未見過大海,聽爺爺說一望無垠、碧波萬頃,也不知道具體什麼樣,但是更加充滿了嚮往。做夢都想去看一看,想象自己在一望無垠的平坦世界歡舞雀躍,自由飛馳的樣子。

    終於,兄弟倆再也忍不住,又去問唐古拉爺爺:我們想去看大海,可以嗎?爺爺說:可以是可以,但是,路途非常艱難,非常人所能克服。兄弟倆繼續問:如何才能到達?唐古拉爺爺說:從這裡出發,朝著太陽昇起的地方一路往低處走,只要不改變方向,只要永不放棄,就一定能到達大海。兄弟倆聽爺爺這麼一說,於是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去看看大海。

    兄弟倆做了充分的準備就出發了,朝著太陽昇起的方向,一路往低處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道走了多久。

    有時候,走到了很低很低的地方,以為就要到大海了,直到最後走不通了不得不回頭,才發現還在原地打轉。然後,繼續蓄積力量,終於翻過了前方的山頭。

    有時候,前方遇到很高很高的大山,擋住了去路,也擋住了太陽,看不到Sunny,迷失了方向。日復一日,兜兜轉轉,仍在原地。兄弟倆想起爺爺的教導:永不停步,永不放棄,就能到達大海。於是,即便在暗無天日的時候,也沒有停歇,仍不斷探索。有時候向北走了很遠,有時候向南走了很遠,有時候甚至向西倒退了很遠,左轉右繞,始終沒有停步,因為兄弟倆相信:只要不停下,只要往低處走,往東方去,就一定能夠到大海。在這種強烈意識的支撐下,經歷無數挫折和艱險,最後終於繞過大山,才終於又看到了太陽,才又找到了方向,看到了眼前的一馬平川。經歷無數艱難險阻考驗的兄弟倆,更加鬥志昂揚,一路奔騰咆哮,終於到達了大海。

    唐古拉家族為了表彰兩兄弟的英勇和偉績,於是給了兄弟倆具有至高榮譽的名字:黃河和長江。

    在這個故事中,兄弟倆最初想象在海上的歡舞雀躍就是幻想,後來在爺爺的指導和肯定下,清楚知道到達大海是可能實現的,並且進行了準備和實施行動,這時候,達到大海就是理想。而在奔赴大海的過程中,面對各種艱難險阻和挫折倒退,兄弟倆認為,不停步、不放棄就一定能夠成功,這種意念,是一種精神力,這就是信仰。

    這個信仰是基於爺爺對大海在太陽昇起的東方、在最低的地方這個判斷的篤信(也就是兩兄弟的世界觀)。正是因為對大海所處方位的堅定相信,從而不斷在意志上肯定和強化“堅持這個行為就能夠實現目標”的判斷。如果要改變這個判斷,除非有足夠證據證明大海不在那個方位,也就說,世界觀一開始就錯了。好比一個堅定認為神創造了萬物、主宰著世界的人,你是無法讓他不相信神的。如果突然有一天大量的、充分的證據證明,神主宰不了世界、也沒有創造萬物,那麼,這個人的世界觀被改寫,他的信仰才能被改變,被其他東西所代替。

    所以,改變一個人的信仰,只能從改變世界觀入手。也可以說,理想就是對目標的肯定判斷(也即世界觀),信仰就是對實現目標的意志堅持。二者既聯絡,又區別,都統一於世界觀。

  • 4 # 全職媽媽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把理想同信仰混為一談,尤其當我們把自己所設計的理想目標,同時又當成了自己的信仰物件的時候,二者就更是重疊起來了,但其實既然這是兩個概念,不是同一個詞彙,就一定是不同的,也必然存在其不同的深刻理由。

    理想與信仰是客觀存在。是人的世界觀的反映。 無論內容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是客觀現實。 否則就已經不是理想與信仰。

  • 5 # 雲的夢11

    理想,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對未來憧憬,期盼追求,是人們心中美好的願望,是力量的源泉,前進的動力,活著的希望。理想,分短、長期。

    作家雨果說過:理想是旅行的路線,失去了它,只好停止前進了。托爾斯泰: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高爾基:理想,能給天下不幸者以歡樂。黑格爾: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相信理想,所以執著。

    為理想,敢夢想。

  • 6 # 寡人OK

    信仰應該不難能理解為“信”,不是信不信的問題,不存在仰不仰的問題。你覺得對,符合一種精神,就行。那種說信什麼東西,實際上是對人的侮辱。同樣,理想這個詞,也是“往溝裡帶”,那些“我的理想”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東西,就是個找個職業,和升官發財之類,談不上什麼理想。是詞的誤導。這些都不存在,尤其是把自己的卑劣想法偷偷塞進別人的身體內,似乎“所見略同”,其實就是個犯罪分子。首先就要否定什麼“理想”的提法,不要濫用。“我的理想”應該扔垃圾堆。如果有什麼理想,就是特定的場合,特定的課題,如果認為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才稱之為“理想”。它是一種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刺的卡哇伊無限期休戰,又不宣佈賽季報銷,背後的天大秘密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