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北小夥遊天下

    在我們印象中,清朝的政治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遵守祖制、祖訓和家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清朝的建立者滿洲女真最初龍興關外,後來入主中原,仍然保留了許多在關外時的制度、風俗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於遵守祖製成憲,經常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具體表現。比如女真本為遊牧民族,在關外時,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習慣在住所旁直接架起鍋爐,烹飪打來的獵物。後來進了皇宮,滿人也沒有丟掉這個“祭於寢”的祖制,在坤寧宮裡架起大鐵鍋每天用清水煮豬肉。導致在清朝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住所,實際上並不能長期住人,皇后一般都被封到別的宮殿居住。又比如清朝入關後,受漢文化影響,有一部分滿人想透過參加科舉考試來進入仕途。但康熙等幾位皇帝認為,舞文弄墨不符合他們滿人尚武的傳統,也丟掉了老祖宗在白山黑水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清初的政策導向,一直都不鼓勵滿人參加科舉。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們張口閉口都是家法祖制,彷彿他們祖先說的話就是絕對的真理,但很多時候,又把祖制給丟到一旁,對祖先明確立下的規矩視若無睹。如在皇位傳承這一重大問題上,清朝歷代統治者們把制度換了又換,把老祖宗的教誨全都當作了耳旁風。

    一、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八旗共主”制度

    滿洲人正式確立以大清為國號,是在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不過清朝真正的奠基者和開創者,實為皇太極的父親,清太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創立者,自然是有資格立下祖制和家法的人。事實上,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就曾經為這一政權的皇位如何傳承立下過祖訓:“天命七年三月,諭分主八旗貝勒曰:爾八人心謀國,或一人所言有益於國,七人共贊成之,庶幾無失。當擇一有才德、能受諫者,嗣朕登大位。”根據努爾哈赤最初的設想,在他死後令滿洲八旗組成一個聯盟,由八旗旗主推舉選出合適的領導者來繼承皇位。以後每一屆皇帝的產生,都在八旗旗主中選出,不指定某一支作為萬世一系的皇帝。所以皇太極之繼承帝位,並非努爾哈赤生前所決定,而是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因皇太極一人手握兩黃旗,又得到大貝勒代善的支援,勢力最強而被其他旗主“選舉”為了皇位的繼承人。如果說要遵守祖制,那皇太極應該維護好努爾哈赤所設計的這一政治體制,但實際上皇太極登基後卻不斷利用皇權,打壓其他各旗的勢力,瓦解了皇位繼承人從八旗旗主中選舉產生的制度。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傳統的父死子繼模式。

    二、父死子繼制度中皇權的不斷加強

    在皇太極和順治帝兩朝,雖然皇位傳承變成了父死子繼的模式,但繼承人的人選並非皇帝一人可以決定,而是在皇帝去世後或臨終前,由朝中掌握實權的親貴勢力所商討選出。例如順治皇帝登基,就是皇太極去世以後,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等多方勢力相互妥協後的結果。而康熙皇帝雖是順治臨終前所立,但實際上也是孝莊太后以及皇室宗親共同做出的決定,順治只是執行這一決議而已。康熙皇帝幼年登基,深刻體會到了親貴勢力干預立儲的痛苦,那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皇帝都會受到這些勢力的掣肘,無法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康熙能夠坐穩皇位,存在許多主觀和偶然的因素,若非如此,很有可能已經大權旁落成為一個傀儡皇帝。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重蹈覆轍,康熙需要及早為他們鋪平道路,而具體的做法,則是更進一步地學習中原王朝的模式,提前冊立太子,從小培養未來的國君。康熙提前立太子的做法,比之父祖兩代,皇權要更加集中,也有利於皇權更迭之際權力的順利過渡。但是對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制度而言,康熙皇帝也在違背祖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

    三、雍正創立清代特有的“秘密立儲制度”

    康熙為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傾注了許多心血,然而天不遂人願,太子的教育失敗,讓康熙最初的打算落了空,不得不另覓人選繼承皇位。而雍正登基之後,在皇位傳承問題上摒棄了康熙立太子的做法,另起爐灶發明了著名的“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制度與之前的制度相比,其特點在於太子人選也由皇帝自己決定,但並不公開,只將其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中,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等到皇帝去世後才將其公開,將皇帝生前確定的人選立為皇儲。雍正之所以發明這種特殊的立儲制度,很有可能與他自己繼位過程中的程式不夠正當有關。雍正自稱繼承皇位的正當性來源,乃是來自康熙的臨終授命,但這種方式有很多人並不認可。而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則是把此後所有皇帝繼位都弄成臨終授命的形式,或許是為了減少後人對他繼承皇位正當性的質疑。

    後來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沿用秘密立儲制度時,都是說自己按照祖制家法,擇賢而立云云。但實際上他們所遵守的祖制家法,只是雍正發明的新鮮玩意,早已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訂立的祖制家法,甚至連康熙皇帝設計的祖制家法都不是了。

    到了晚清時期,咸豐皇帝只有一子,而同治皇帝甚至沒有誕下子嗣,沒有合法的繼承人來繼承大清皇位,雍正發明的秘密立儲制度再不合時宜,清朝的皇位傳承又回到了清代初年親貴共議的老路上,光緒和宣統兩人被選擇從外藩迎立,慈禧太后都從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而正如康熙曾經所擔心的,以這種方式選出來的皇帝,若沒有一定的際遇,很容易成為被人操控的傀儡。而事實上光緒和宣統也從未掌握實權,在風雨飄搖的清末之世,見證了大清王朝走向覆滅的道路。總的來說,清朝歷代統治者們雖然極力宣揚他們如何遵守祖制,而實際上還是會根據形勢變化以及自身的政治利益,去修改既有的規則。所謂的祖制家法,在他們眼裡也只是可選擇性執行的一種工具,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而損及自身利益時,便棄之如敝屣了。

  • 2 # 孤鵬雲

    首先回答清朝皇位傳承的幾個階段,除了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清朝其他11帝繼位

    大致分三類:

    1.王公大臣共同商議推舉(皇太極、順治)

    清朝初年還保留原始的政治思想,君主生前不立太子,死後是王公大臣商議推舉中合適的君主,皇太極和順治都是這樣的方式繼位,特別是順治繼位體現的是政治妥協思想。

    2.先皇指定接班人(康熙到同治)

    這一類是皇帝死後,根據先皇遺詔來確立繼位之君。雍正為了接班順利還特意發明了“秘密立儲”制度。乾隆在生前禪讓給兒子嘉慶也大致歸於此類。值得推敲的是道光皇帝的繼位似乎稍有疑點。

    3.他人指定法(光緒、宣統)

    同治帝和光緒帝死的時候都沒有子嗣,正常的父死子繼已經不再適用,這時候是最高統治者慈禧指派的光緒和宣統分別繼位,當然這個指派是相對合乎禮法的。

    清朝和歷代王朝一樣是遵循祖制的,不過作為少數民族建立起的王朝,它的政治制度從建國時就很不完善,尤其是皇位繼承這個關乎王朝命運的關鍵問題,女真傳統思想是有多個兒子的情況,年長的兒子單獨分出去,幼子繼承父母的財產。在清朝初年的努兒哈赤似乎也是這樣想法從而想傳位小兒子多爾袞,可往往事與願違。在之後的每一次皇位交替都是伴隨著激烈的爭鬥,如康熙朝的“九子奪嫡”案件、咸豐和恭親王在道光朝的爭鬥、辛酉政變等。可以說清朝的皇位傳承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兇險性。

    明朝是立長子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所以皇位繼承大多過渡平穩。而清朝沒有這樣的觀念,所以為了最高權力的爭鬥往往是很激烈的,這時候祖制、骨肉親情都被拋到腦後,所有的事件歸根到底一句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 3 # 張啟文16

    清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既儲存有滿族本身發展的特點,同時又要照顧到對全國統治的需要。所以其初期的皇位繼承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原有的軍事民主會議制的痕跡。如順治繼位是由各親王、貝勒、文武大臣會議決定的。

    康熙繼位

    是順治在特殊情況下,用遺詔的形式確定的。雍正廢除以嫡長子製為前提預立皇太子的制度,改行密建皇儲的制度。而關於皇位繼承有不同的形式,具列如下:

    皇帝制度中第一要緊者就是皇位繼承問題。皇位繼承製度,是封建專制的皇統得以延續的保證,對皇帝制度得以延續二千多年起著重要作用。經過歷史的演變與發展,中國古代皇儲繼位制度形成幾種形式,即嫡長子制、兄終弟及制、立子殺母制、密建皇儲制。

  • 4 # 蔣語堂

    清朝強調的遵守祖制是指的王朝的組織架構(含部門設定、權力分工)、地方治理等遵循漢族統治王朝—明朝制定的既定規矩,因為滿族(女真)長期被拒之東北,瞬間掌權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九州大地,文化認同和思想統治上必須採取謙讓學習的態度。

    皇位傳承製度一改再改的原因,個人認為:

    其一:作為長期以征戰和遊牧為主色的滿族人尚武,在皇位傳承製度上自努爾哈赤逝世後,皇太極登位即以聲望、戰功和權貴作為最後取勝的籌碼,有此祖訓則清朝歷代均在皇位傳承上出現諸多不確定因素,甚至康熙曾多次廢立太子、光緒無子可立等局面,因此清朝前期繼承皇位主要側重於聲望、戰功和權貴,而中後期則是迫於多種複雜情境交織下達成某種平衡而產生新皇。

    其二:當前一朝皇帝勵精圖治、英明幹練身體情況較好時,後一代的皇子往往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也較多。當前一朝皇帝碌碌無為,身體不適時則後一代皇子更弱。

    其三:清朝到了中後期皇帝皇后的聯姻大都是現代社會所稱的“親上加親”,越往後期皇家子嗣繁衍越發衰落,基因上不強大也是造成中後期獨苗或無子可立局面的重要原因。

    其四:權族之爭較之歷朝歷代均顯激烈,也是皇位傳承製度一改再改的原因之一。

  • 5 # 曹老師xixi

    這是因為從“沒辦法”到“有辦法”再到“沒辦法”的一個變化階段,實際上清朝在皇位繼承製度上總體算是穩定,還算是嚴格恪守祖制。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民主選舉”,二是秘密立儲、三是直接指定。

    一、“民主選舉”

    這個階段,我稱為“民主選舉”,一般稱為汗位推選制,這個階段確定繼承人的方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君主和幾個擁有實權的王爺在一起,先推薦幾個候選人,然後在舉手表決,最後票最多的那個人繼承,這個制度以皇太極繼位為代表,眾王在多個實力相互制衡的作用下,相互妥協產生的君王。

    看起來好像這種方式挺好的,但是在古代哪有君主願意這樣選擇自己的繼承人呢?產生這個皇位制度的原因,是由於滿清女真發源的原因造成的,女真原是部落政權,打仗也是家族式的,因此領袖(君王)和王爺的權力是相當的,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選舉制度可以講的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秘密立儲

    實際上在“民主選舉”和秘密立儲之間還有過一個過渡階段,就是類似明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前期在皇太極的改革下,各王爺的權力已經名存實亡,因此傳統的“民主選舉”的意義已經不存在了,以康熙繼位為代表,由於清朝這個時期剛入主中原,各項制度還未健全,因此在皇位繼承上,沿襲明朝的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弊端很多,因此在康熙坐穩江山後,對皇位繼承製度進行了完善,在不斷的摸索中,探索出了秘密立儲制,因此康熙朝實際上對於皇位繼承製度存在摸索階段,所以出現了最為嚴重了皇位爭奪事件。

    三、直接指定

    康熙稱為清聖祖,因此康熙朝定下的一些制度可以稱的上是祖訓,康熙往後歷代的皇帝也是嚴格的遵守著這個祖訓,直到咸豐,因為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所以沒有必要再秘密立儲,直接指定是沒有辦法,所以咸豐算不上是違背祖訓,而再往後同治無子,光緒無子,再加上此時已經是慈禧當權了,無論是同治還是光緒又或者是後來的溥儀是沒有權利的,所以綜合起來,直接指定雖然存在慈禧的私心,但也是沒有辦法。

    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獨樹一幟,具有一定開創性,使得歷次皇位交接的相對平穩,但也直接皇權越來越集中,阻礙社會轉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喝粥是不是會血糖高,體重增長快?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