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歷史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無數的偶然性都指向一個必然性。回到問題本身來說,秦國從商鞅變法後就註定了天下統一於秦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長平之戰如果秦趙打成平手,然手六國合攻秦國,那麼歷史的走向還是華夏統一於秦國,再無二途。

    一、秦國統一天下的歷史必然性

    俗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戰國五百年,天下諸侯相征伐,人民疲於征戰,士子渴望統一。魏國有統一天下能力,但是三代而衰,再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齊國有統一天下的理想,但是缺乏天下意識,偏安一隅;楚國有統一天下的實力,但是變法不徹底,又跟中原有隔閡;趙國有統一天下的軍隊,但是長平大戰失敗了。只有秦國從商鞅變法後,各代國君都以統一天下為已任,明君賢臣一代又一代,實力快速上升,到後期可以以一敵七。秦國有統一天下的實力與決心,統一從來都是以武力為後盾的。

    舊不勝新,新的制度總是可以最終戰勝舊制度的。秦國的變法深徹,號稱“事無鉅細,皆有法式”,內容囊括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習俗等方方面面;秦國的變法持久,秦孝公及其之後的六代君主都堅持商鞅新政,變法時間長達兩百年。變法後的秦國是一個全新的法治郡縣制中央集權國家,而六國仍然是半新半舊的人治分封制郡縣制並存的國家。因此秦國在制度上有優勢,他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代表先進的治國理念。

    二、六國抗秦失敗的必然性

    大家總以為六國合在一起就能打敗秦國,但是六個十歲小孩一定打不過一名二十歲的精壯士兵;六個二十歲的精壯士兵一定打不過一名全幅武裝的特種兵;六個各懷鬼胎的特種兵一定打不贏一名心懷壯志狼牙偵察兵!

    散六不敵混一,病弱不敵壯漢。因此六國多次合縱擊秦,但是勝少敗多。長平之戰後,六國合縱攻秦,把秦國函谷關外的領土全部收復了,然後打到函谷關後都自行退兵了。呂不韋當政時期,五國合縱攻秦,都快打到咸陽了,最終還是兵敗如山倒,被秦國反擊而敗。

    因此六國合縱抗秦從理論上可以抗住秦國甚至消滅秦國,但是實踐表明合縱抗秦是失敗的。項 羽在鉅鹿之戰中,以一軍之力死戰秦軍,居然戰而勝之,其它諸侯引兵觀望,莫不驚歎!因此打鐵要自身硬,依靠別人的力量去打擊一個強敵,勝利的可能很小。

  • 2 # 謀士說

    歷史從來沒有假設,不過假設性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其實戰國後期,在軍事實力上,只有趙國能與秦國匹敵,當然如果秦國在長平之戰被打敗,歷史很可能被改寫。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秦國的君主一個比一個強,而且沒有昏庸的君主,而其它六國都是安於現狀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即便秦國在長平之戰戰敗,那麼還可能扭轉乾坤。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長平之戰秦國也沒有一下滅掉趙國,而是過了很多年。按理說,六國聯合還可以將秦國推翻。但是,沒有一國可以輕舉妄動,說明當時都怕秦國。即便是戰敗,影響力也還在。當時秦國和一些國家締結了聯盟,比如齊國。即便是秦國戰敗,國家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也能力挽狂瀾。只是統一六國的時間估計會推遲,但是最終還是會被秦國統一。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六國當中再出一個比秦王還厲害的人。比如再出一個趙武靈王這樣的人。但是,六國的君主都是泛泛之輩,當時兩個強大的齊國和楚國本可以和秦國抗衡,但是都被昏庸的國君給毀掉了聯盟抗秦的機會。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首領昏庸導致的結果。縱觀六國,誰還能與秦國抗衡,即便秦國沒有贏得長平之戰,趙國也損失得差不多了。趙國要想成為霸主,就看趙國的君主有沒有哪個魄力,很可惜,趙國沒有。趙武靈王死後,趙國沒有第二個君主有那個魄力和野心來抗衡秦國。

    不過話說回來,秦國不僅僅是強大,在人才和經濟方面都強於其他國家。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老話:六國當中沒有比秦始皇更有魄力的君主,所以要跟秦國鬥,齊國還要出現一個齊威王,楚國還要出現一個楚莊王,趙國還要出現一個趙武靈王,魏國還要出現一個魏武侯,這幾個國家的君主除非在同一時代一起抵抗秦國,不然。即便秦國沒有贏得長平之戰,以後也會在英明的君主領導下東山再起,再次統一六國。

  • 3 # 使用者94738516596

    題主最終想問的應該就是六國有沒有可能滅掉秦國吧。只能說很難。

    首先長平之戰,趙國確實很難取勝,不論是從軍事力量還是經濟能力來說,秦國實力都在趙國之上。

    其次就是長平之戰即使趙國取勝,趙國也對秦國沒有任何的威脅。而且秦國不會像趙國敗的這麼慘,秦國戰敗最多就是退守河西,歸還魏國河東之地,南韓上黨,已經趙國上郡等地。不會對秦國本土產生多大的影響,邯鄲之戰秦國戰敗之後確實也是這麼做的。而且秦國還有天險函谷關。

    然後就是六國,滅六國者六國也。何解?意思很明確,真正滅六國的還是他們自己,人與人之間都一樣,更何況是國與國之間。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重,當然這個是放在任何時代都一樣的。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朋友。所以六國之間本來就不團結。只要秦國稍微用計,六國聯盟也就不攻自破了。

    而如果真的如題主所說六國能夠齊心抗秦的話,那隻能有人統一了山東六國,然後再滅秦,不然是不可能的。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一樣,隋朝末年討伐楊廣還是一樣。到近代的歷史之中都還是一樣,各個勢力之間根本是無法調和齊心的。

    如果在長平之戰之前能夠齊心抗秦,也許還有機會。但是在這之後,即使六國齊心抗秦也很難了,這時候各個國家能拿的出手的軍隊也就在一二十萬之間,這還是楚國這樣的大國,像韓燕這些小國自保都很難了。

    而且秦國統一是必然的,歷史都是朝著先進的方向發展的,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已經慢慢走上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可是其他國家還在奴隸社會制度中徘徊。這個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 4 # 書劍漂零

    齊心抗秦,

    秦就滅不掉六國了,問題主要不是他們齊不了心嗎,韓趙魏三家要是能齊心,秦能不能滅掉這三國還有疑問,何況六國

  • 5 # 待盡易世樊花

    假如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未敗,秦國未贏,那麼結果最有可能是雙方和解,各自退兵長平之戰如果以和平退兵為主,此時秦趙兩國在長平之戰長達三年的對峙已經讓雙方耗盡錢糧,國力都已經大打折扣

    首先趙國,在未損兵折將的情況下,國力已經空虛,需要進行很長一個恢復期,短時間內不會有較大的動作

    而秦國,在歷史上,長平之戰中秦國也損失了二十萬秦軍部隊。長平三年的鏖戰也讓秦國好不到哪裡去,但就在損失如此之大的情況下,第二年就發起了秦趙戰爭。只能說此時的秦國已經太過強大,秦國關中地帶被稱為天下第一糧倉,在秦孝公時期就已經被開發。後來秦國將巴蜀拿下後,疆土進一步擴大。而巴蜀地帶更是土地肥沃,並且盛產精鹽,秦國拿下巴蜀後,此地馬上成為秦國乃至天下第一糧倉,這兩個地方在農耕時代就是最大的財富,國力也可以在短期能得到迅速的補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句話用在這裡怕是再合適不過了面對第二次秦趙戰爭,趙國無力對抗只得抽調邊境的部隊回援都城邯鄲。那麼秦國在未有兵力損失的情況下,會放過趙國嗎?

    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假如秦趙長平之戰和解,秦國反而會更加重視趙國這個對手。長平之戰沒將趙國打殘,後續肯定會用各種方法來對付趙國。而趙國也將被秦國視為第一對手,陰裡陽裡的都會想法子照顧趙國

    而秦國從秦孝公起就將縱橫數用的惟妙惟肖,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縱橫數已經被秦國用到了極致。那麼如果長平之戰和解後,秦國怕是會在聯合各國來打壓攻打趙國。比如聯脅迫韓魏,或者聯合燕齊夾擊一起攻打趙國,無論什麼情況發生,趙國都是吃不消的

    而至於六國合力攻秦,沒有太大的可能

    首先古人沒有通往古今的能力,戰國時是不知道將來會被秦國統一六國,所以暫時只會將秦國視為一個強悍的對手

    其次是趙國,在秦趙長平之戰中,五國不救或者不幫任何一方有很大原因也是畏懼趙國,巴不得拼個你死我活,讓秦趙兩敗俱傷,自己從中漁利

    再是秦趙兩國國情,雖然兩國都是國力強勢,但趙國的變革並不徹底,而且對文人相當不重視。一個國家光注重武將的國家建制是不完整的,外表看似強悍,內部矛盾卻也不少

    而秦國從秦孝公開始,對人才的引進相當的重視。體制相對而言較為完整,武將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晉升需要用實打實的軍功。而文官,只要有才能,不論出生,不論國籍,馬上啟用

    所以就算長平之戰趙國未敗,秦國未勝,趙國接下來的路也不好走,衰敗也只是時間問題,這是大勢所趨。當然也不排除出現其他的狀況,比如李牧早些回到邯鄲統兵,並且大量引進各華人才,秦趙結局也不一定

  • 6 # 軍師狗頭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未敗,秦國未贏,此後六國齊心抗秦,歷史會怎樣?首要提問中的核心在於,齊心抗秦。不管趙國是否在長平之戰中失敗,只要六國真能齊心抗秦,那麼秦統一的步伐會延緩許多年,前提是秦國能保持世代明君。從整個秦國史來看,不是很難。秦國史上出現過多位雄韜大略,力挽狂瀾的君主。

    但是,就算秦國從上到下眾志成城,軍民同心。要面對真正實施且完全齊心的六國的合縱之策也是招架不住的。這一點,在距長平之戰幾十年後滅國排序中可以窺探一二。當時秦廷先打誰後打誰的意見上是有分歧的。有部分原因就是秦國也害怕打錯,至少不想增添風險。

    所以,只考慮內部因素的話,不管趙國是否失敗,只要六國齊心,秦國則難以招架。但統一結果不會變,只是時間會延長,但是假設就是有變數,所以也有可能換個國家來統一。

    在回到問題上,從內部看完看外部。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或者是延緩了統一時間。那麼歷史就更為複雜了。因為你不統一卻並不妨礙別人統一,至少在當時,中原沒能阻止草原的統一。草原在冒頓的統一之後,空前強大。強大的匈奴帝國來到中原,那麼此時的中原就會常提的“合縱“情景,形成七對一的局面。為什麼會說是七對一的局面而不是分裂的中原諸侯國與匈奴一對一呢?題主可以看看距離我們最近的中日戰爭就知道,華人在外族入侵時,會主動性選擇團結,雖然不長久。所以在以戰為生的戰國時期,就算有人屈服,其結果也是七對一的局面。但是打不打過,就留給題主自行想象或者具體分析了。

  • 7 # 奇葩中的戰鬥葩21192043

    很簡單,秦軍必受重大損失,秦國有亡國之危。

    秦國在長平打敗趙國,將趙國從有實力考慮滅秦的軍國主義強國打成戰國弱雞僅僅就這一仗而已。而這種國力極速衰退的趙國在其他國家不太緊密的配合下就取得邯鄲保衛戰勝利併合縱伐秦,甚至讓強秦退出函谷關以外大片土地。

    如果秦軍在長平失利,基本就是六十萬大軍片甲不歸。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趙國在被殺45萬完敗的情況下尚且在反擊過程中陣斬25-30萬秦軍(歷史記載秦軍傷亡過半),如果失敗加上趙國強大的騎兵軍團(估計有3-5萬騎)的追擊能力再殺20萬估計也不是不可能。而秦國巔峰期總兵力不超過80萬(參考王翦滅楚60萬為傾國之兵的記載)而且秦昭王在支援長平戰場沿線徵召所有15歲以上男子參軍併為關中全體升爵一級的辦法,能看出秦國也是精疲力竭了。

    綜上所述,秦國如果在用盡力氣的長平之戰不能完敗趙國的話,極有可能重蹈齊國滅宋覆轍,也就是楚魏韓燕趙五個國家看到秦國衰弱,迅速集結合縱軍,攻破函谷關攻略秦地,秦國甚至可能失去關中谷地這塊核心區域(畢竟五國合縱軍打到過蕞之地,最後一戰敗北而已)。秦國最後可能不會就此覆亡,但是河東,三川,河西,上郡甚至巴蜀等郡被瓜分則是很有可能的,一旦變成傷筋動骨的大敗,秦國就不能翻身了。畢竟被打進隴西大山裡的秦人沒有耕戰制度得基礎,商鞅變法的成果也會東流,秦國必然變成比燕國還弱的弱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用的,好吃的國貨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