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融見聞錄

    商譽並不是一種典型的資產,因為不像其他資產,你不能把它賣給別人,你不能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它或者提供服務。

    因此,會計標準對商譽要求相當嚴格——例如,你需要每年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好吧,但是如何每年測試商譽減值呢?

    我經常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儘管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規定了商譽減值的廣泛規則,但要理解其背後的邏輯並非易事。

    商譽是什麼?

    在我們解釋如何測試商譽減值之前,您需要了解商譽是什麼。

    標準IFRS 3對商譽的定義:商譽是“一項資產,代表在商業組合中獲得的其他未單獨標識和單獨確認的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效益”(IFRS 3,附錄a)。

    假設一個投資者以1200萬的價格購買某家公司100%的股票。收購之日,本公司淨資產(或公允價值)為1000萬。

    正如你所看到的,投資者“多付了”——他比公司的公允價值多支付了200萬。

    他為什麼要那麼做?

    也許投資者認為一定有某種“隱藏”的價值,某種他願意為之付出的額外價值。

    也許他認為這種投資的“超額支付”會在未來帶來更多的回報或利潤。

    因此,投資者對“超額支付”的解釋並不像對“損失”或損益中的某些費用那樣。

    相反,投資者將其視為商譽——一種單獨的無形資產。

    為什麼會有商譽減值

    以前,IFRS要求你攤銷商譽,但現在不是了!

    你不攤銷商譽。

    相反,您需要每年對其進行減值測試,就像標準的IAS 36資產減值要求的那樣。

    為什麼會這樣?

    好吧,如果一個投資者願意支付比他得到的更多的錢,那麼他可能相信,即使在投資者支付了溢價(或商譽)之後,新業務也會產生足夠的利潤,提供令人滿意的回報。

    但是,這是真的嗎?

    你的新投資真的能產生足夠的回報嗎?值得嗎?你的賬戶裡是不是誇大了?

    你的商譽年度減值測試會給你答案。

    簡要說一下商譽減值基礎知識:

    您需要比較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公允價值較高,處置成本和使用價值較低)。當賬面金額大於可收回金額時,需要確認減值損失。

    通常情況下,不可能對個別資產進行減值測試,例如,當該資產本身不產生任何現金流,而你又無法確定其公允價值時。

    在這種情況下,您需要測試現金產生單元(CGU)——產生現金流入的最小可識別資產組,它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來自其他資產或資產組的現金流入。如果你的CGU受損,那麼你將減值損失分配到各個資產。

    如何測試商譽減值

    請記住這個:

    你不能將商譽單獨作為一項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原因是你無法計算商譽的可收回金額。

    為什麼?

    因為,商譽不是一種可以單獨出售給別人的資產——沒有公允價值。

    而且,你不能真正估計商譽的使用價值,因為商譽不會給公司帶來任何東西,它只是自收購以來一直存在。

    換句話說,商譽是一種特定的資產,它本身不產生任何現金流,獨立於其他資產。無論有無商譽,你的企業都可能產生相同的收入/支出,不是嗎?

    相反,你需要把它的減值測試當作某種商業估值測試來考察,而不是商譽減值測試。

    將此轉換為會計語言:您需要將現金產生單位的賬面價值(包括商譽)與其可收回金額(公允價值較高,處置成本和使用價值較低)進行比較。

    減值會影響一些用於評估公司價值的比率,從而影響市場對相關公司的看法。當資產的公允價值或產生現金的能力下降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減損費用作為費用記入損益賬戶。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減值金額。這會降低公司的淨資產或賬面價值。在收取費用的那一年,淨利潤也受到不利影響。

    對於投資者來說

    這幫助投資者準確瞭解公司資產的價值。假設這是一個一次性案例,它會清理賬目,提高資產回報率(RoA)、股本回報率(RoE)和資本使用回報率(RoCE)等比率。由於股東權益下降,債務權益比上升。但以現金流為基礎的比率仍未受到影響。

    RoA顯示了管理人員如何有效地使用資產。它是用年度收益除以資產來計算的。RoE衡量盈利能力的方法是揭示一家公司用股東投入的資金創造了多少利潤,而RoCE則用來衡量企業從資產和負債中獲得的收益的價值。

    將商譽等無形資產計入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可信的資訊。

    該費用影響利潤,進而影響每股收益。然而,如果資產的價值在未來上升,在某些情況下,費用可能會逆轉。

    可能引發減值的因素包括資產市值的大幅下跌,以及公司所處的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的不利變化;市場回報率或市值的變動;資產報廢或者損壞;資產使用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以及低於預期的資產表現。

    減損費用通常反映資產價值的下降或表現比預期差。

    減值支出是不利經營狀況的一個指標。對該股的影響將取決於根據管理層披露的資訊,市場是否已經將低迷因素考慮在內。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對該股造成不利影響。

  • 2 # 搞根雞毛

    可以這樣通俗的理解:假如你有一個淨資產400萬的企業,有人出400萬想收購你的企業,你也許不會賣掉,這時收購方為了打動你,出價800萬收,實際溢價400萬完成收購,為了做賬溢價部分直接記入商譽部分!因此去年很多企業計提商譽損失!

  • 3 # 惠眾財

    商譽通常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這是由於企業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是由於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多種原因,與同行企業比較,可以獲得超額利潤。例如,貴州茅臺,它具有比同行業其他白酒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商譽。但是貴州茅臺的報表上是沒有商譽的,只有當別的企業收購它時才會在收購企業的合併報表上體現商譽。因此,會計報表上的商譽,是指企業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併購過程中產生的、其收購價格高於被收購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那部分差額。

    那麼,商譽減值是怎麼回事呢?

    企業進行併購,一般會對被併購企業進行審計評估,得出一個公允價值,然後以此為基礎進行談判。被併購企業當然不會心甘情願以公允價值將自己出售,心想你上市公司是財神爺,我一定要賣一個好價錢。但上市公司也不能胡亂出一個高價買呀,必須要有依據啊;於是被收購企業的股東就說,我這個企業未來如何賺錢,業績會持續增長,等等。但空口無憑,必須立字為據,於是就有了一個被收購企業股東的業績承諾,並簽訂對賭協議,這樣就成交了。到這裡,雙方都皆大歡喜,大功告成。

    然而,劇情往往會出現驚人的反轉。併購完成一年後(或者二年後、三年後),原來說好的賺大錢的企業突然不賺錢甚至虧損了!怎麼辦呢?計提商譽減值唄!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假如一個被收購企業的公允價值是1億元,最終收購價是3億元(假如能夠賣到3億元的依據是被收購企業股東承諾每年能實現淨利6000萬元,即收購方5年可收回投資),那麼體現在收購企業報表上的商譽就是2億元。一年後利潤假如只有1000萬元,那說明這個被收購企業不值3億元,商譽也不值2億元,這樣就要計提商譽減值。於是乎,一個又一個的上市公司便開始了計提商譽減值的接力賽。

    商譽減值對股價影響如何?那還能如何呀?高臺跳水唄!大家看一看最近計提商譽減值的那些股票表現吧,簡直比世界跳水冠軍的動作還漂亮!不知道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目前作何感想?

  • 4 # 基金經理COCO

    我是一名私募基金經理,管理大幾億的股票資產,做了個影片給您解釋什麼是商譽及如何避免商譽減值踩雷。商譽減值的話股價必定大跌,希望可以幫到您。

  • 5 # 私募排排網

    公司商譽是怎麼形成的?

    商譽的官方解釋是指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的資本化價值。白話點講就是,預期能讓我明年掙得錢比今年掙得多的能力,把這種能力具體價值化,就是商譽。

    會計界有句老話“無併購,不商譽”。沒錯,商譽的形成都源自於企業之間的併購過程,商譽是收購方給予估值溢價而產生的會計專案,即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時,合併成本大於標的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假設某上市A公司打算併購B公司,B公司是一個只有50萬資產的公司,也就是說它的公允價值是50萬。但是B公司發展前景不錯,不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詩和遠方,沒辦法,A上市公司要收購B公司的話,必須得拿出100萬。合併報表之後,為了保持資產負債表的兩邊平衡,A上市公司溢價併購多出來的50萬在會計準則裡就叫做商譽。

    商譽對公司發展的影響?

    在A股市場公司併購案例中,普遍都是溢價併購,企業併購得公司越多,久而久之累計的商譽也會越高。過高的商譽對公司發展又有哪些影響?

    商譽是一項資產,與別的資產一樣,都需要公司花費財務成本購買或花費時間物力財力生產出來。可是它又與別的資產有所區別,其他資產都有各自的用途,無形資產比如軟體可以使用,存貨資產可以用來生產成產品,但商譽卻派不了任何用場。

    可是商譽一旦做減值起來,直接減損公司淨利潤,嚴重毀損公司價值和公司業績,而且商譽減值不得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所以連所得稅都抵扣不了。再舉個例子吧,市場上有一個的古董,人們普遍認為只有50塊,這時你花了100塊買下來,如果哪天你發現這古董就是一個贗品,你多花了50塊錢(商譽)還得從你自個腰包(淨利潤)里扣除,連稅都不能抵。但是這件古董是真的話,那麼你就屬於投資成功,收入(利潤)也噌噌噌的往上漲了。

    總體來說公司商譽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不併購其他優質公司業務很難發展壯大,併購過多又存在一定風險。A股市場上就有不少因為商譽減值而發生的案例,以某公司為例,公司此前預計2015年利潤總額為1.13億元,但在年報披露時公司利潤總額為-2.6億元。公司利潤由盈轉虧的原因之一正是計提了2.7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極大的影響公司當期利潤總額。

    商譽減值、商譽攤銷又有什麼區別?

    根據現有的會計準則,商譽一直存在於公司報表資產專案中,為了確保商譽的價值還在,公司每年要至少進行一次減值測試,如果確認發生了減值,則需要計提減值準備。也就是說,商譽只有在確認併購方投資失敗的時候,才計入損失,一旦出現損失,就會影響淨利潤。

    那麼計提減值的標準是如何取決的,企業怎樣才算投資失敗呢?很多併購標的和原股東都會提供業績承諾,以提高併購方案的稽核透過率。往往口頭的承諾與現實總有差距,一旦業績承諾到期,發現許諾落空,這時上市公司就屬於投資失敗,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商譽減值損失得以確認之後,直接從盈利中扣除。

    而商譽攤銷則是將商譽當做待攤費用來處理,採用攤銷的方式將商譽每年從公司的利潤里扣除。比如排排君收購了一家奶茶店,奶茶店資產10萬,排排君花了15萬收購下來,多花的5萬元商譽,打算用5年時間進行攤銷的話,那麼每年就得從排排君的利潤中扣除1萬元,直至商譽攤銷結束。

    說的直白點,減值和攤銷兩種處理商譽的方式就類似緩刑和立即執行的區別。

  • 6 # 黑油山老K

    原本是個中性詞,但在中國變成了轉移上市公司資金的一種手法,上市企業超高價買入一公司,編造一堆遠期美好的騙局,兩三年後發一公告,聲稱投資失敗,此資產剝離上市公司。財富合法順利轉移的目的達到

  • 7 # 李李十八密

    商譽的存在就是,就是把一個不值錢的公司透過講幾個故事包裝成高科技的公司,高價賣給了散戶,然後由收購的公司完成利益輸送,輸送完畢後,大股東就減持和辭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愛情,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感慨頗多的短篇和經典小故事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