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小胖子

    說一個我前同事的愛情故事吧。

    她25歲的時候,跟戀愛了九個月的男友,領了證。

    兩個人都是很上進的人,婚後兩個人一起打拼,一起賺錢、貸款、買房,一起考單位職稱,跳槽,存錢。平常在家,老公負責家務,她負責管錢,真正的“男主內女主外”。

    結婚四年間,兩人不曾吵過架,日子過得雖不是轟轟烈烈,但是也是有滋有味。他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房貸車貸的,有錢的時候兩個人就開開心心地去各地旅遊,四處玩耍,各種買買買,據說婚後四年兩人去了半個中國。

    當然,他們也有經濟拮据的時候。有一年丈夫家裡出了點事,父親生病住院了,需要動手術,需要花一大筆錢,丈夫心力交瘁,她看著他,二話不說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交到丈夫手上。

    最後,人救回來了,但是小家庭經濟崩潰了,小兩口那年冬天一起相依,在家裡喝粥喝了一個冬天,只買了一件89的衛衣還有一件200的羽絨就過年了。

    今年他們準備生孩子了,小兩口且商量且準備著,滿心歡喜的期待娃的到來。

    這是我身邊聽過的,唯一一個稱得上幸福的婚姻故事,兩人相依相守,一起進步,一起度過愛情的難關,在這個茫茫塵世,有你有我,我們在一起,這是愛情。

    END.

  • 2 # 帶一本書去孤島

    我覺得青年時期讀過這些書的人,對待愛情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蔚藍。《少年維特》《簡愛》《茶花女》《冰島漁夫》。

  • 3 # 獨吟獨笑

    印象最為深刻的短篇愛情小說就是張愛玲的《多少恨》。在她數量很多的短篇故事裡邊,最最喜歡這篇,因為看完覺得有遺憾,有悵然,還有絲絲希望。

    張愛玲著作很多,這篇很不起眼,是她在電影《不了情》湮滅之後,不甘心下改寫的一個故事。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悲劇。

    一個是年輕貌美受過新式教育的家庭女教師,一個是成功的新潮商人。一個溫柔賢淑、受過教育又思想新潮,一個事業有成長相帥氣又有鈔票。

    兩個人結識於偶遇,彼此漸生愛慕。只不過相遇的時間不對,男主已婚,老式包辦婚姻,沒有幸福,妻子在老家獨居。男主宗豫的女兒小蠻可愛又叛逆,唯獨到了女主家茵當她家庭教師的時候,開始被她的溫柔感化,走上正軌。

    家茵的父親早年拋妻棄子另結新歡,他好吃懶做經濟拮据,想要靠女兒的婚姻來謀些錢財;宗豫的原配病入膏肓,沒有愛的婚姻不光困著宗豫,也困著她,她對家茵說,既然跟了宗豫,她不計較,只要家茵勸宗豫別離婚,她願意退居鄉下,別的不管。本來只是單純談了一場戀愛的家茵,被這樣說深覺受辱,畢竟民國時期,不太開放,自由戀愛已經算是新潮。家茵的父親勸她,結婚不結婚不重要,結了婚男人就會後悔,就不再愛了。企圖透過歪理邪說讓家茵繼續留在宗豫身邊,好讓他攀上“搖錢樹”。

    擺在家茵面前的問題,愛重要還是一紙婚書重要?或者說,自尊已被喪失掉還要不要繼續這段愛?家茵思慮過後做出決定,勇敢離開。在宗豫跟她憧憬新生活的時候,她跟宗豫告別,說自己要回鄉下嫁給表哥。實則是到廈門另尋生活。

    家茵走後,宗豫來到她生活過的小屋,看到她留下的小物件,半截蠟燭、破香水瓶子、枯萎的花朵,他開窗,天空灰濛濛,汽笛從遠處傳來,讓他心痛落淚。

    當時看完一直覺得故事還沒有完,總是幻想,在後來的某一天,當宗豫恢復單身,走在廈門的街上,說不準就跟家茵意外相逢,然後續上這一段緣。

  • 4 # 暗香舒袖
    這個世間從不缺少愛情故事,無論是否經典,只要是生動的,真摯的,都是美麗的。愛情是毒藥,毒藥也喝。這一點,法國作家杜拉斯絕對是個愛情痴,把愛情揮灑得淋漓盡致。《廣島之戀》裡,女人把愛連骨帶肉一起嚼進肚子裡,捂著靈魂囈語:“你害了我,你對我真好。我有時間,我求你了,吞噬我吧。把我弄的變形,直至醜陋不堪。你為什麼不這樣?“飢餓的愛情原來竟是這麼的觸目驚心。她問他:“你的妻子,她長得怎麼樣?”他回答:“很美,我是個跟妻子在一起過的很幸福的男人。”她亦很平靜:“我也是個跟丈夫在一起過的很幸福的女人。”沒有忌妒和抱怨,愛的理性且寬容,這種愛,純粹的近乎失真,和其他無關,和情有關。記得在銀行門口等車,一對夫妻,約莫四十來歲。女人手裡捧著一束百合花,舉到男人面前,聞聞,香不?沒你香!男人順勢摟過女人,在她面頰親了一下。女人在眾人注目禮中羞澀,難為情,驚呼:“人都看呢!”男人神情淡定:“我就是愛你,才不管呢!”

    第一次身臨其境,這真實直觀香豔的場景,尤如看一場微電影,無需廣告造勢就噱頭十足,絕對震憾。我欣賞這男人的勇敢和直白,不裝不掩飾,真實到目空一切。這愛情,放在現實中,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卻又直抵人心。後來我想,亦或是愛情本就是勇敢的吧,它會牽著你勇往直前。

    那些經得起時間打磨的愛情故事,從未老去。

  • 5 # 月半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時間跳入大腦的就是——裘山山的短篇愛情小說《八月蝴蝶黃》。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卻有一種古典、含蓄的美,哀而不傷卻一直縈繞心頭。

     

    已知天命的秋園回到小城探望自己十多歲時的老師韋老師,三十七年前的回憶一起湧來。具體情節不一一贅述,感慨中會有涉及。

     

    對這篇小說的感概有三點:

     

    一、生命短暫而愛情脆弱,如蝴蝶般。秋園十七歲離開小城回到省城,考上大學、畢業、結婚、生子、離婚,“被生活推著向前”,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回到小城,帶著惶惑的心情找到韋老師,與韋老師度過了十多天平靜而恬淡的生活,下定決心要突破可能來自兒女、世俗的阻礙(其實更多來自於內心)與韋老師一起在小城生活,照顧他,但韋老師卻突然撒手而去,故事戛然而止。當生命不復存在,愛情便無處可以承載。有趣的是,莊子曾經“曉夢迷蝴蝶”,而梁祝殉情後也化成兩隻蝴蝶。蝴蝶,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一直都表達著生與死的轉化,真實與虛幻的不可捉摸,正如生命、正如愛情。

     

    二、真正相愛的人卻常常錯失愛情。韋老師答應了秋園的姨媽自己不會娶秋園,就一直遵守了承諾,拒絕了秋園“要永遠在一起”的請求,雖然後來偷偷跑到省城去看望秋園,但因“覺得自己太老了”而黯然神傷、離去。秋園在困難的歲月裡也曾想向韋老師寫信哭訴不幸,但卻因怕連累韋老師而作罷。兩個人就此錯過三十餘年。

     

    三、真正的愛情無關慾望,更多是溫暖與保護。韋老師看到因買不到白雪公主文具盒而哭泣的秋園,馬上把買給自己女兒的文具盒送給了她(韋老師的女兒此時剛剛出生);韋老師給因不適應小城氣候而面板過敏的秋園洗艾草水;韋老師薰陶下秋園喜歡上了文學並拿到了獎項,後來從事的都是相關的工作;秋園像小大人一樣照顧韋老師的女兒,並請求姨媽幫忙照顧韋老師的女兒,以便妻子去世的韋老師能夠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秋園細心照顧生病的韋老師並請求“永遠在一起”。這些,更多是愛護、疼惜、陪伴、依靠、溫暖;而這些保護與溫暖,在關鍵時刻,秋園的丈夫都沒有給她。

     

    另外,個人很喜歡小說的倒敘與插敘手法,以及傳遞出的那種恬淡的田園風情和濃濃的生活氣息——小城、老街、坐在門口掐藤藤菜的老太太、濛濛細雨、溼潤的泥土、牆角的絲瓜、小院裡的菊花、翩翩而至的兩隻蝴蝶。這些,都是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場景。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6 # 丟了帆的小船

    依稀記得《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韓湘景主編的書中有一句“飽滿的愛情能讓兩個人活得酣暢淋漓”,它讓我印象深刻。

    愛情是美好的,讓所有的人沉醉迷戀,愛情卻也是痛苦的,常常讓人寢食難安。會有很多問題困擾戀愛中的人,比如:為什麼自己愛上新的面孔,總有舊愛的影子?為什麼蹦深愛的人婚後竟變成另一個人?為什麼失戀後會自殺,自殘活不下去?愛情的甜蜜似乎總是那麼短暫又膚淺,痛苦卻深刻而長久。

    尋愛途中,你愛的是和“理想的模子”接近的人。

    我們常常以為:一份愛情美好還是痛苦,在於運氣好壞,是否碰上了對的那個人。但事實上,我們會愛上誰,並不是毫無道理的,每個人頭腦中都有一個理想中完美愛人的模板。

    一些談過幾次戀愛的人,後來總結時發現,愛過的新面孔中總是有舊愛的影子,他們愛過的人似乎總有一些共同之處。這同樣是因為,我們選擇愛人時其實都是在照著理想中的模子選擇最接近的那個人。

    這個完美愛人模板的形成與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是我們幼年依戀、少年夢想、青春渴望中混雜著的依附、叛逆與激情,慢慢在內心建構的一個理想的模子,我們總是在用這個模板去衡量現實中遇到的人。

    26歲的小芳愛上了30歲的阿文,小芳愛阿文的高大、聰明、率真和勤奮,內心像孩子一樣的純真,同時他有事業心,能夠專注地做一件事。但是小芳愛上的阿文只是她眼中的阿文,這時她眼中的阿文符合自己內心中完美愛人的形象。其實,真實的阿文還有更多她不瞭解的另一面,她愛的只是阿文的一部分。小芳和阿文結婚5年後,他們頻繁發生爭吵,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幸福美滿。在小芳眼中,那個婚前深愛的阿文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不喜歡做家務、很邋過、對自己的父母不夠孝順……她哭著大聲控訴:“我今天才知道你是這樣一個男人,你騙了我這麼多年!

    小芳覺得阿文變了,事實上很多太太婚後也有過類似於小芳的控訴,但是真的是阿文變了嗎?阿文的父母、同事、同學和朋友都沒有這個感覺,他們覺得阿文一直就是這樣。

    其實阿文身上的這些“改變”婚前就有,只不過被小芳忽略了,她眼中只有她認為的那些“優點”。可是婚後長時間的相處,讓小芳漸漸發現了這些她不愛的“缺點”,並且這些“缺點”和“理想的模子”背離。這些小芳不愛的“缺點”慢慢替代了原來她愛的那些美好的部分,這時他們的婚煙陷入危機,最終以離婚收場。

    所以,我們愛上誰並不重要,不可能有一個人與我們理想中的模板一模一樣,每一段愛情都會有失望的痛苦。

    有一句話說:少男少女的愛像是在愛父母,需要的是關心年輕人的愛像是愛自己,渴望認同成年人的愛才是愛別人,有著奉獻與寬容。李子勳認為,有許多成年人的愛其實也是在愛自己,他可能生活在一種戀愛的幻覺中。

    只有當我們從戀愛的幻覺中走出來,去接納眼前的那個人,而不是自己心中的模板時,真正的愛才會產生。

    當然,愛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我們要培養自己愛的能力,當事情不那麼如意、當愛人讓我們失望的時候,還能夠愛。

    20年前李子勳讀過一篇叫《渡口》的文章。文章講的是兩個相愛的人分別在兩個相隔200多里的縣城教書。眼看假期到了兩個人約好在甲城相見。耐不了苦苦的相思與寂寞,男友提前兩天從甲城出發到乙域去,滿心希望給乙城的女友一個驚喜。而女友呢,也許是心心相通,早早結東了教學工作,千求萬求讓校長多準了兩天假,提前兩天從乙城出發匆匆趕往甲城,滿心希望給甲城的男友一個驚喜。

    一路上他和她都在想象著,這多出的兩天將會如何快樂地在一起度過……但是陰差陽錯,他們在中途的一個渡口擦肩而過兩個主人公並不知道,他們自己朝著一個註定會失落的前方趕著路。但兩個人的精神世界卻是豐盈的,因為這一路中,他們的內心都盛滿了愛。縱使不能如期見面,卻還是能在對方的努力中,看到更多的愛與在乎。

    李子勳說這篇文章裡有一個很深的哲理。愛情就像是《渡口》裡的兩個人,他們深愛著對方,都在為對方著想,但卻在自己的心路上行進。

    兩條心路會不會相交,相交後會不會分離,誰也說不清。愛是內心的事,你感覺愛了,是你內心有愛。你感覺不到愛,是你內心沒有愛,或者你內心沒有感受愛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越、H6、RX5、GS4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