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因為你的孩子已經到達了完美的敏感期了!

    根據學前兒童發展的特徵,隨著年齡增長,學前兒童身體和心理變化普遍會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人的發展不是等速的,學前期和青春期是發展的兩大加速期。兒童年齡越小,發展速度就越快,這也是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

    兒童到了1.5歲-2.5歲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他們的個人意志就開始形成。這時兒童就會用“我”“我的”來區別,並透過“不”來展現自我意志突出自我的重要。這時成人如果違揹他們的心意,兒童就會採用大哭,鬧的方式。這時的兒童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不滿意的東西說不,脾氣變壞,非常固執。

    兒童需要有秩序得環境幫助他們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秩序被打破,兒童會感到慌張,透過苦惱來宣洩情緒,兒童從環境中逐步開始建立秩序的同時智力也在建構成,秩序敏感期從1歲開始,3,4歲是發展的關鍵期

    兩歲多的孩子開始進入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很多父母想要讓孩子把壞習慣改掉,實質上知識兒童開始認識自我,形成自我意志希望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長應該理解這個時間段孩子的行為,儘量順從孩子的主張(不是什麼主張都順從,看到壞習慣還是要糾正)

    敏感期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短暫的過程,一但錯過就不可重來,兒童的成長也只有一次。這個階段也是兒童有強烈學習慾望的時間,錯過在日後即使有雙倍付出也不一定能達到之前的效果,因此家長要對兒童進行科學的引導。

    第一:尊重孩子,要注意兒童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兒童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他們應該享有快樂的 童年第二:把握每一個發展階段,瞭解兒童的動作和情緒發展,針對不同時期,為兒童提供不同的幫 助,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第三:為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不同時期兒童的發展需求,為兒童營造不同的學習環境

    第四:給予兒童嘗試和探索的機會。除了尊重和信賴,成人還要給予兒童探索的權利

    第五:足夠寬容,給兒童犯錯的機會,成長需要不斷地嘗試,犯錯也可以磨練人的意志。

  • 2 # 張掖小草

    孩子脾氣大的原因有很多種,寶媽可以具體分析寶寶發脾氣的原因,採取措施,慢慢培養寶寶的好脾氣。

    原因分析

    寶寶脾氣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因素;

    2.家庭環境導致;

    3.身體不舒服,煩躁不安;

    4.遇到不開心的事情;

    5.叛逆期;

    舉措建議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重要,父母平時要和諧相處,為寶寶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2.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和孩子講道理,把孩子作為獨立個人,絕對不能硬碰硬;

    3.在合理的情況下,適當滿足寶寶的需求;

    注意事項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人生必經的必修課,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有足夠的信心,不可以以家長、大人的身份命令孩子等。

  • 3 # 淅爸育兒記

    三歲的寶寶脾氣大,家長們要留心一個細節了。

    通常三歲的寶寶脾氣大,有兩個原因:

    1. 尋求過度關注;

    2. 跟父母爭權奪利,操控父母;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會窮盡一切辦法尋求自己的家庭定位。這兩個原因表面看非常相似,但是判斷錯誤就不好解決,他們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體現在一個細節中:

    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被制止後會稍微停下來;而跟父母爭奪權力操控父母的孩子,被制止後會變本加厲。

    一、尋求過度關注

    舉個例子,大家在看電視,孩子就是非得弄點聲響。媽媽:“寶寶,媽媽要看電視,能不能安靜點呢?”孩子應諾並消停了幾分鐘。可沒一會兒,孩子又重複弄出聲響,此時媽媽生氣了:“你能不能安靜點!說了很多次我在看電視了!”

    孩子認為,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麼我就什麼都不是。他就是在用行動來告訴家長:“快!看我!和我玩!”

    而家長的怒氣,則把孩子逼向了壞脾氣。因為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我用乖巧的方式(不弄聲響了),你就會不理我(只顧看電視),那麼我情願你罵我,起碼你認真的看我了。

    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引起的脾氣,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自身,而不是他的行為。倘若媽媽換一種說法:“寶寶是無聊了嗎?陪媽媽一起看好嗎?你看那個哥哥多有禮貌呀!(引導孩子注意電視內容)”,那麼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二、爭權奪利

    舉個例子,到了睡覺時間,媽媽讓孩子關掉電視,回房間睡覺。可媽媽澡後出來,孩子還是窩在沙發看得嘻嘻哈哈的,“我叫你關了電視!到點睡覺了!”“再看一會兒,這快播完了!”

    又一會兒過去了,孩子仍然沒有關電視的意思。媽媽強制關掉電視,孩子就開始打鬧耍潑。

    通常出現在父母強行制止孩子要求關注的行為後,孩子會決心用權力之爭來擊敗父母,從拒絕父母的正當要求中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中的孩子會覺得,如果順從父母,就是屈服於比自己強大的權力,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感。對有些孩子來說,被比自己強大的權力打敗,讓他們不安,結果他們就會透過所有努力展示自己才有更強大的權力。

    此時再與孩子糾纏下去,就只會陷入孩子的陷阱中。其實媽媽只需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過去和孩子說:“我們該睡覺了,媽媽抱你進去吧!”,而後關掉電視,抱起孩子進房,事情就結束了。

    所以,三歲寶寶脾氣大,到底是哪一個原因,就需要題主進行判斷了。須記得的解決原則是:

    過度關注=>關注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行為;

    權力之爭=>不給孩子爭的機會;

  • 4 # 自由七秒

    孩子三歲脾氣大,其實很普遍,主要是孩子還小,有時候他不能向大人那樣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他才會透過發脾氣去表達。

  • 5 # Mrs孟小丁

    我家大寶4週歲,剛從3週歲的階段過來,所以經驗分析是有3種情況的:

    1、無名火:

    主要還是體質問題,肝火旺,就跟大人一樣,需要調理下身體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情緒就沒那麼大的波動了。一般遇到這個問題,我們家都是做小兒推拿解決;

    2、家庭環境:

    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有人脾氣大,情緒化,愛發脾氣,大人言傳身教,孩子想要性格溫和都很難,像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一起調整情緒,用心養育孩子的過程,本身也是家長審視自我、改正自身缺點的過程;

    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一起成長,用心去觀察,用愛去溝通~

  • 6 # 美華育兒說

    關於寶寶三歲,脾氣大,我覺得可能家長更多的是看到脾氣大這個行為,但是沒有看到冰山以下孩子的感受,想法和信念。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覺察一下寶寶脾氣大的原因。

    1. 看看孩子是否透過發脾氣,引起你的關注。

    分辨的方法是,家長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是煩惱,惱火,擔心的感覺嗎?

    看看自己是否想去提醒孩子,哄勸孩子,或者幫孩子做他能做的事,同時覺得孩子怎麼那麼煩人。

    其實孩子想要表達的是媽媽,多看看我,多陪我玩,多重視我,讓我發揮作用。

    舉個例子: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到了中班的時候突然不願意自己走進幼兒園,

    每到幼兒園門前就哭鬧,我先詢問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排除了在學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之後,

    我把關注點拉回到自己身上,我覺察是否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長,

    因為那段時間正好是我做海報設計量比較多的時候,有時候晚上也需要作圖,

    每天放學都很晚才去接孩子,孩子多次跟我反應:媽媽,你早點來接我啊,你第一個來接我。

    我才醒覺,是自己把太多心思放在了做圖身上,而忽略了孩子,

    包括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腦子裡都是在構想怎麼作圖。

    這不是說透過一兩天孩子就立刻變好,我用了挺多的時間,

    我每天即使有圖還沒有做完,我還是會提早去接孩子。

    週末帶他上完興趣班,興趣班後跟他一起特殊時光,

    每天晚上專注親子閱讀,放下手機,放下做圖的事情,

    同時我把接圖的數量減少下來,真正做到去陪伴孩子。

    終於到了大班的時候,他又再次開心的自己走進學校了。

    2. 看看孩子是否透過跟你爭奪權力,而發脾氣。

    分辨方法同樣是家長要先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是憤怒,受到挑戰,受到威脅,被打敗的感覺嗎?

    家長想要制服孩子,要自己說了算,

    特別如果是超級主觀認知型的孩子,家長越是想要制服孩子,孩子會越反抗,

    因為他們其實是需要尊重,需要自己選擇的權力。

    當我們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的時候,多去尋問孩子的感受,瞭解其想法,那麼孩子會更願意表達自己。

    3. 父母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整理能力。

    三歲的寶寶很多感受自己都不太能表達出來,當他們表達不出來的時候,

    其實是很著急的,而父母又不理解他們的話,他們會更加著急,脾氣會越來越大。

    那麼這個時候父母是比較耐心地去了解孩子,引導孩子,還是自己也會著急起來,而發脾氣罵孩子呢?

    那麼孩子能學到的也會是發脾氣。

    所以榜樣的力量很重要,父母學會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對於緩和孩子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可以透過以上三點來覺察一下原因,切記任何原因都不能著急說立刻,馬上能解決,

    有時候確實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有所改善,只要我們保持正向的信念,一切都不是問題。

  • 7 # 欣燃木木

    導致情緒管理失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安全感缺失、自我意識的萌發,需求得不到合理滿足、嬌慣、過度滿足、心理關心不夠......

  • 8 # 創想慧童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會窮盡一切辦法尋求自己的家庭定位。這兩個原因表面看非常相似,但是判斷錯誤就不好解決,他們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體現在一個細節中。

    舉個例子,大家在看電視,孩子就是非得弄點聲響。媽媽:“寶寶,媽媽要看電視,能不能安靜點呢?”孩子應諾並消停了幾分鐘。

    可沒一會兒,孩子又重複弄出聲響,此時媽媽生氣了:“你能不能安靜點!說了很多次我在看電視了!”

    孩子認為,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麼我就什麼都不是。他就是在用行動來告訴家長:“快!看我!和我玩!”

    以上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六六媽談養育

    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會發現自己同周圍的世界是分離的,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吸氣無聲息地萌發,他們開始脫離父母的掌控,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隨著孩子的自主運用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大,他們身心發展的趨勢迅速上升。當他們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後,他們就開始掙脫父母的的懷抱,憧憬著獨“闖”天下。他們的好奇心也就隨之越發的強烈,他們會根根據自己的偏愛和喜好來決定自己的行動,不願意父母的約束和控制。隨之而來的,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日益增多,他們一刻不停的形成自己,排除他物,大聲地說“不”,告別人“這是我的”,他們堅定不移的堅持著自己的看法。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他們想嘗試很多東西 ,他們反抗著父母和大人的看管,獨立地去“探索”他未知的、大人認為“幼兒不宜”的角落。在我們大人看來他們就是“脾氣大”。

    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我們家長應該做的到:

    第一 用愛和寬容對待孩子的“壞脾氣”、“破壞”行為

    第二 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對孩子的進行正確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愛情的詩句曾經深深打動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