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務員樹洞

    《人生感悟擷英|道理誰都懂,遇到實際問題卻依然手足無措》

    為什麼我們懂很多道理,卻依然連小事都做不好?相信,這是許多朋友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十分棘手問題,也是一種普遍現象。

    剛剛,還有朋友問到類似的問題。正好得寬餘,手頭不忙。這裡,我就結合自己的經歷體會,詳細說道說道。

    道理大家都懂,卻依然做不好,過不好。我認為,這裡面,主要還是“知行合一”上出了問題,脫了軌,沒結合好。

    “知易行難”!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這個困擾,就像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一個人反駁另外一個人說“你倒是說的容易,但做到多難”。以至於有人說,“知”和“行”隔著十萬八千里。因此,會有人講“知行合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分析了許多成功人士或失敗人士的經驗教訓,發現:有心用心,不懈努力,知易行易;拈輕怕重,淺嘗輒止,知難行難。

    某種程度上,知易行難就是個偽命題,或者說僅僅是一個表象,做不到的本質就是“偽知假知淺知”,導致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你掌握的是真知識還是偽知識,如果是偽知識,就做不到。

    第二,你是淺淺的,泛泛的知道,還是深刻的知道,如果是淺層次的知道,依然做不到。

    第三,你是大腦淺層的知道,還是心靈的體悟,如果僅停留在大腦層次,也很難做到位。

    我可以這樣說,許多人裹足不前,就是摔倒在上面三個原因上,還只停留在“偽知道”或“淺淺的知道”上。可是,對自己今後的改進方向和策略,頭腦中依然還是一團漿糊,再加上思想懶惰、身子懶惰,缺乏實際的行動,進而導致人生困局,“濤聲依舊”,問題依然擺在那,成為了一道過不去的“坎”。

    那麼,再往深層裡開挖,出現“淺知”、“假知”的根子性原因在哪裡呢?我覺得,還是理性思維的層次低,導致的。也就是說,看問題、看現象,容易就事論事表層化,無法透過表象看內裡、抓本質,明察秋毫,入木三分,一針見血。

    理性思維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艱苦點滴的淬礪。經常寫黨政公文材料,其實,就是一種鍛鍊砥礪理性思維的好途徑。但,因為艱辛熬人,許多人望而卻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寫材料、寫新聞的人,思維反映敏捷,對問題總有獨到見解的緣故。另外,當過領導秘書的人,思維反應也特別快,為什麼?人家經常跟在領導身邊,鞍前馬後的服侍,經常把自己當成領導看,見過的世面廣,考慮經歷的事情多,閱歷經驗自然非常豐富,處理問題自然輕鬆自如,套路章法很多了。

    ……

    成績好差,都只是暫時的。我覺得,無所謂。但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要逐步養成。為此,今年暑假,我也沒像過去,買一堆資料,新鮮勁個兩三天,就扔那不管了。就買了一本陝西出版社編的《小學五年級奧數舉一反三》a版(入門級)和一本學而優編的薄薄的語文閱讀理解專項訓練,並在網上報了個一對一英語輔導。從目前效果看,非常不錯。那本數學資料相當好,題目也並不是太難,還配有二維碼動畫及真人教學講解影片,小孩子基本上可以自學,不要我再輔導了。

    透過輔導小孩這件事,我有幾點體會:

    第一,遇事不要慌,先仔細分析研究,搞清摸透情況後再想對策。比如,就拿我女兒來說,她是個慢熱型的,你就不能急,不能一味地打罵責備,而要和風細雨地加以引導,慢慢讓她養成自主學習、科學學習的習慣,上了軌道之後就輕鬆了。

    第二,深度思考,對症下藥。說實話,我是不太贊同小孩子上什麼補習班、啃小草的,但是,苦於沒有這麼多精力,親自輔導。而且,現在的一些輔導班良莠不齊,大多是在圈錢,實際效果並不好,還特貴。如果自己有時間,買兩本經典的輔導書,自己都可以親自家教,一對一輔導,效果還好,還可以節省幾千、甚至幾萬元。

    儘管報了班,我也跟蹤了下女兒的聽課情況,今天就發現了幾個問題,及時指出了:一是上課記筆記速度太慢,還有疏漏;二是下來沒有及時複雜鞏固;三是沒有延伸學習,買了很齊全的輔導資料,不知道比照著深化學習。

    數學重點引導開展多向思維,養成認真書寫、打草稿的習慣。儘量讓其自己去搞懂,自己學會對比分析,爭取把頭腦“開啟”。

    第三,多動腦筋,抓住規律和“竅門”。幹任何事,都是有規律可尋的。你抓住了,就事半功倍;抓不住,就事倍功半。

    其實,我們身邊賺錢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就看你有心用心沒有,就看你能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試錯、去嘗試。

    再回到正題上來,比如,如何培養理性思維的能力?我覺得,也要多學習,多動腦,多研究,多試煉,多總結。

    學什麼?學習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雖然不能複製,但是,可以借鑑;學習人家解決處理棘手問題的思維路徑和方法,為我所用。

    過去,在坐板凳的時候,為了一雪過去被人看不起的恥辱,也為了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我曾經利用業餘時間,從內網和因特網上搜集、整理、學習研究了幾千萬字的關於寫公文材料和如何混機關的兩方面的資料。不學不知道,一看人家的訣竅,自己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儘管如此,剛開始,也遇到前面所說的問題,就是看人家的經驗體會,很懂很受啟迪,但是,一寫,還是寫不好;一碰到具體問題,還是胸中無數、沒有招法。

    怎麼辦?四個字:實踐、總結。不但要看,還要去練,主動去寫,琢磨著去幹,寫了、幹了,再總結。而且,多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請教“野路子”。時間一長,經歷的事情多了,無論成敗與否,經驗教訓自然也總得得多了,當初學習借鑑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腦子“開竅”,思維活躍起來,綜合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當我們真正理解並體悟到“知”和“行”的上述關係,我們就不會有“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感慨了!因為我們會知道,做不到是因為不知道,不知道是因為聽到了看到了知識而沒去踐行。

  • 2 # 素語清淺

    大道理誰都懂,只是能做到的實在不多。紙上談兵誰都會,實戰來臨之時只是在一旁躲避罷了。人越長大接觸的越多,懂的道理自然也變多。可是如果只是懂、只是會說,而做不到身體力行,那麼這些道理不懂也罷。

    說的人永遠體會不到聽者的心情與想法,聽者也感受不到說的人經歷那些事的真實感受,真正經歷時才真實體會到那種感覺。不是所有心境都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真正獲得感悟的是那些對此感到熟悉的人。只有經歷過的人,感受才會深。

    所以懂得道理的人只是經歷頗豐,前方的路還太長,過的好與壞還不能確定。

  • 3 # 王三金的生活剪輯

    道理是客觀存在的,是理性的。人是感性的。

    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好,但是每天晚上卻不捨得放下手機。我們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卻一根接一根抽著。這是生活中孩子都懂得很簡單的道理,但是能做到的人卻不多。因為懂需要一分鐘,要做到需要一輩子。

    “我們懂很多道理,卻過不好生活”。試問真的懂了嗎?最近火的一塌糊塗的“流浪大師”,你覺得他的生活好不好?那你認為好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人生百態,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慾無求。酸甜苦辣鹹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其實吧,道理一文不值,還是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朝目標努力吧!

  • 4 # Luzhanxiao

    我們懂得的道理和過好生活於否,是既有關聯又有區別的概念。道理是為人處事的原則,及做事情、事業及生活中少走彎路的指南。道理讓一個人懂得一些事物內在和外在的關係,以已成敗的原委和過程。從中得知什麼可得、可以放來平衡心理。

    生活是一團麻,有難以梳理的塔墶。生活是物質基礎上的周圍人際環境,應付得體者生活就會好一些,相反,生活就不會怎麼的。

    用道理去生活很難,因為,知道理者具多,行道理者較少。生活是真實面對的日子,道理是講與不講都有存在,並可以繞開生活,生活中的事物情理繞不過道理。道理的翠弱之處,則是若肉強食。正是這個弱點才是過不好生活主要原因!

  • 5 # 我有桃子

    “我們嫻熟於為生活作準備,卻並不擅長於生活。”一行禪師曾在《生命即當下》這樣說過。

    將視線投到我們當下,現在的我們獲得資訊的能力,已經空前的強大。並且隨著網際網路的遍及,人們交際的範圍不再侷限於自己線下的生活。你認識的人可能不再是身邊的朋友,工作上的夥伴,可能還有在線上打遊戲一起認識的網友。

    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我們的資訊渠道與資訊面早已與往日不同。人人都能表達自己的感受的同時,每個人也能夠看到他人的經歷,可能是失敗的也可能是成功的。

    豆瓣圖書的生活圖書分類下,成長類圖書有623764本,勵志類圖書有423915本,心理類圖書有456560本,而這些也可能僅僅是冰山一腳,或許我們不會經常閱讀大塊頭的書籍,那麼我們也可以去搜狗微信搜尋平臺上搜“成長”兩個字,找到的有30277個結果,而這些還沒有包括各式各樣的論壇,從這些動輒上萬的數字就可以看出,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寫著成長的道理,也幾乎每天都有人在閱讀著別人總結出來的所謂的乾貨。可是為什麼我們看似手裡握著一大堆問題,我們卻還是生活的沒有什麼改變呢?

    在我看來,道理大致分為兩類:

    心態類的道理技巧類的道理

    心態類的道理就是指的是人們常常遇到事情所需要思考的道理,包括但不限於一些思考的方法,思考的角度,情緒的調控,看待事物的態度。

    技巧類的道理就是指的是各行各業,人們針對某件事情的處理方法,擁有明確的步驟,明確的方法,經過個人或者集體訓練檢驗後提出能適應大眾。

    題主所說的道理應該更加的偏向於心態類的一些,迴歸到問題之上,為什麼我們懂得這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我們的生活?

    不得不說,人是會受習慣和下意識的情緒所影響的。當我們已經習慣每天早上刷牙,洗臉的時候,我們已經習慣早上很自然的走到洗漱臺的面前。偶爾有一天沒有洗臉刷牙,可能還會有些不自在。

    心態也是這樣,舉個例子,辨別好壞,當你習慣用某種標準去判別好壞的時候,那麼你不會覺得奇怪,反而別人跟你說,你這樣不對,你會覺得說你的人很奇怪。因為經驗和習慣告訴我們,那是對的,那是壞的。

    第二個,就是情緒,而情緒中影響最深遠的又是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往往會使人失去判斷力,當我們開啟社會新聞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一條新聞是當事人因為憤怒而犯下了錯誤。

    習慣和情緒往往在無形之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做一件事情或者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習慣和情緒肯定會蹦出來,操縱著我們的心態。

    拿前段時間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被曝出給學生吃過期的食品,網上的圖片傳的沸沸揚揚,各種訊息漫天飛,感覺事情十分的明朗,就是學校出了問題,一切都是真相,甚至還有人隨時播報事情的最新進展。

    隨著事情有了進一步的進展,真正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監控影片,檢查結果,官方通知,隨著這一個個炸彈炸響,我們才逐漸看清事態本來的樣子。

    為什麼我們過不好人生?原因可能不是在我們所獲得的道理,還有我們身邊所身處的環境,以及自己頑固的下意識所造成的習慣和情緒。

    改變一個人,往往要對他的心靈有足夠的衝擊,才能夠使他記憶深刻,才能夠在他每次都做相似事情的時候,心理都浮現出自己當時選錯的悔恨。

    生活的成長不一定是快樂的,不是坐在家裡看看道理就能改變,真正大的成長,一定是自己曾深陷其中。不是道理推動著生活,而是我們有了生活,才有一套自己的道理。

  • 6 # StriveiAmy

    因為人是一種很奇妙的物種,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智,有情緒,但是很多時候會失去理智,爆發情緒,如果任何事情都用好壞去衡量,都用理智去解決,那我們就不會有這麼豐富的情感了,人生也就不會這麼豐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場所和餐飲場所,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