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聞熱點

    竇天章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

    在《竇娥冤》中,竇天章的出場次數並不算多。然而,在整個劇情的發展過程中,竇天章卻是一個 靈魂 人物。

    竇天章是竇娥悲劇的開啟者,也是她冤屈得以昭雪的平反者,更是竇娥倫理道德觀念形成和處事方式最重要的影響者。竇天章是作者予以肯定的人物,劇中描寫竇娥一生的悲慘遭遇,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凸現竇天章的意義,以此彰顯作者深層意識中所認同的倫理道德的最終勝利。

    一、竇娥悲劇的開啟者和平反者

    竇娥一生是不幸的,3歲喪母,7歲別父,17歲守寡,20歲被殺,在這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中,7歲別父是竇娥悲苦命運中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竇天章因為無力償還高利貸和缺乏上京趕考的盤纏,情不得己地用女兒抵債。由此開啟了竇娥的悲劇命運。

    作為封建文人的代表,竇天章飽有學問但生活窮窘,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借助於高利貸,又逢中年喪妻,父女二人相依為命。蔡婆婆多次要求用竇娥抵債,竇天章始終沒有答應。然而一個對封建文人極具誘惑的機會春閨的到來,使這位父親痛下決心,決定用女兒換取自己的前程。對於出身社會下層的知識分子來說, 金榜題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高衡量砝碼,是他們改變自身命運和實現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徑。面對功名的利誘,竇天章割捨了親情。

    在封建社會,因為經濟上的窮困而被迫賣兒鬻女的事情時有發生,那些被賣掉的兒女大都會遭受很大的折磨,尤其被賣作童養媳的,刻薄的婆婆通常都會使用殘忍的手段來馴化小媳婦。對於這一點,竇天章心裡非常清楚,所以在分別時刻。竇天章苦苦地央求蔡婆婆善待女兒,淳淳地告誡女兒要順從蔡婆婆。 竇天章捨棄女兒的做法法,客觀上拉開了竇娥悲劇的序幕。

    值得深思的是竇天章不僅是竇娥悲劇的開啟者,同時又是悲劇的終結者,這樣的情節安排蘊含什麼樣的意義呢?首先在於形象的完整。在楔子中,竇天章捨棄了女兒去參加科舉考試,最終獲得了功名,十六年之後,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為女兒平反冤屈,這樣就塑造了一個完整的形象;其次表現了封建的倫理道德。 與其說本戲是一出刑律的冤案,不如說它是一出道德的冤案 ,這一點尤為重要,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可是長時間卻未能引起官員的關注,是竇天章最終為女兒平反了冤屈,維護和支援了竇娥所堅守的道德理念。

    在竇娥向父親訴說冤情時,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地發展,而是充滿了曲折。竇天章和女兒鬼魂相會是在分別十六年之後,他並沒有表達應有的父女親情,反倒傾瀉了大量的教化語言,這既不符合生活情理,也不符合舞臺表演的效果要求,但是和竇天章的封建文士的道德修養相切合,點明瞭竇娥不惜用生命維護的正是父親所教化的封建倫理道德。竇天章這個形象將竇娥悲劇命運的原因全面、清晰地表現了出來。也就是說, 竇娥冤 戲曲的高潮部分並不是竇娥臨刑前所發出的三樁誓願,也不是竇娥死後三樁誓願的實現,而是在竇天章替竇娥伸張冤屈的部分,這也是作者塑造竇天章這個形象的意義所在。

    二、貞節觀念形成的影響者

    竇娥具有剛、柔的雙重性格,雖然對周圍的環境逆來順受,但在關鍵時刻又會表現出剛強和貞節的一面。面對 情 和 理 、 孝 和 節 的衝突,竇娥抑制了 情 ,一定程度上放鬆了 孝 ,義無反顧地選擇了 理 和 節 ,甚至為了維護自己 貞節 不惜一死。

    竇娥的抗爭精神一直被後人所讚許,她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抗爭精神到底來自何方?元代社會少數民族的統治促使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正統文化有所鬆懈, 浙間婦女,雖有婦在,亦如無夫,有子亦如無子,非禮處事,習以成風, 竇娥冤 劇中的蔡婆婆的再嫁觀念是和這種社會大風氣一致的。因此,竇娥堅持封建婦女倫理道德觀念主要是深受其父竇天章的影響。

    竇娥出生於書香門第,雖然和竇天章一起生活只有七年,然而這一段生活卻給她封建婦女道德觀念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在 竇娥冤 劇中,竇天章的出場只有兩處,但對竇娥的影響卻是異常重要的。在楔子裡,父女相別時,竇天章諄諄告誡女兒要順從蔡婆婆,而這簡短的告誡蘊含著他平日裡的道德教育,這些在竇娥幼小的心靈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她日後處理 情 與 理 、 孝 與 節 的衝突起了指導性的作用。

    竇天章對於竇娥的深度影響在最後一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我當初將你嫁與他家呵,要你三從四德:三從者,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今三從四德全無,劃地犯了十惡大罪。我竇家三輩無犯法之男,五世無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沒祖宗世德,又連累我的清名 ,見面之後,沒有十六年父女骨肉分離重逢的喜悅,衝口而出的盡是維護封建社會倫理道德的訓斥。

    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竇娥之所以不惜以死為代價堅守貞操,是出於對父親諄諄告誡的遵從,也是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規範要求,即竇天章所說的 三從 。父親用竇娥交換功名前程,竇娥無言地順從,這是 在家從父 的表現:竇家五代沒有再婚的女子,這是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在竇家的具體表現,竇娥失去了丈夫,只能選擇做一個節婦;丈夫早亡,又沒有子嗣,竇娥把對丈夫的順從,全部轉化為對婆婆孝順,在刑堂上體恤蔡婆婆,自己屈招罪名,在被押赴刑場的路上,因為怕傷害蔡婆婆,故意要繞著走,甚至在冤屈昭雪之時,也未曾忘記委託竇天章替自己照看婆婆,這是為了履行 四德 中的 事公姑 ;在公堂上,竇娥強忍嚴刑拷打,堅持自己的清白,是為了保持竇家三世無犯法之男的清白家風。竇天章對竇娥訓斥的話語正是他早期道德教化的具體內容,而竇娥寧死堅守的道德理念也是父親諄諄教導的忠實體現,由此可見,在竇娥倫理道德的形成過程中,竇天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編者按

    竇天章是竇娥悲劇命運的開啟者,他的教化是竇娥處理予盾衝突的標準,最終又是使竇娥冤情得以昭雪者,作為社會倫理的判斷者和維護者,作者關漢卿在作品中正面肯定了竇天章這個形象。竇娥冤屈的平反,表面上看,是竇娥堅持抗爭而取勝,實質上卻是以竇天章為代表的倫理道德的最終勝利,這正是關漢卿塑造竇天章形象的意義所指。

  • 2 # 神舟六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竇天章是竇娥的父親。竇娥幼時母親便離她而去,父親是個窮書生,為了上京趕考把竇娥賣給了蔡婆子家當童養媳,沒過二年丈夫就得病死了,竇娥與蔡婆婆相依為命。

    後來張驢兒為了霸佔竇娥欲下毒害死蔡婆婆,結果陰差陽錯地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誣告是竇娥下毒害死了張老頭,官府受賄後把竇娥判處死刑後被斬。臨刑之前竇娥許下三大誓言:一腔鮮血上白練;六月下大雪;楚州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

    竇天章上京趕考竟然考中後做了大官,巡按楚州發現當地大早三年,夜晚女兒魂魄現形,告知父親天大冤情,結果竇天章重新審理案情,判處張驢兒死刑,貪贓枉法的官員也受到了懲罰。

    關於竇天章這個人物,看似圓滿,化身正義,其實是當時社會讀書人的悲哀。寧賣女得盤纏也要上京趕考,考中做官後三年來未回鄉尋找自己的女兒,冷酷無情枉為人父。

  • 3 # 國粹繁榮絢麗日

    《竇娥冤》是中國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一部著名劇作,它透過貧女子竇娥無端的含冤受屈和她的反抗、控訴、揭露封建社會官場的黑暗,嚴竣殘酷和貪贓枉法,使好人蒙冤受屈,壞人逍遙法外的萬惡不平世道。

    此劇情概述:元代,蔡昌宗赴考,傭婦張氏子驢兒隨往,中途,驢兒推昌宗入水,歸稱昌宗病死,企圖強佔蔡妻竇娥,蔡母驚痛成病,思食羊肚湯,驢兒放毒欲害死之,誤被驢兒母所食,驢兒借屍訛詐。因縣官嚴刑逼問蔡母,竇娥不忍,挺身自承兇手,被判斬刑。時值六月,行刑日,忽天降大雪。巡按得知,平反冤獄。

    在戲曲中基本遵循關漢卿元雜劇的戲路並加以整理改編,括京劇在內及各地方劇種均有演出。劇本異同,劇情彰顯蒼涼、委婉、哀怨與悲壯氣氛和竇娥內心的憤懣與痛楚;唱腔設計高昂激越給人以撕心裂肺蕩氣迴腸之感,低迴悲愴處又給人同情、憐憫的思緒。該劇戲曲軼名有《六月雪》、《斬竇娥》、《羊肚湯》、《金鎖記》等。在京劇中原只演“探監”、“法場”兩析,後恢復竇娥被斬情節。其它劇種加有“公堂屈招”、“行刑哭街”、“法場鳴冤”和“託兆陳冤”等場次情節。

    那麼竇天章又是何許人也?在戲曲劇目中其出場次數不多,但也是貫穿全劇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角色之一。竇天章乃是一位窮困書生,為清還借貸將幼女竇娥(乳名端雲)抵給蔡家婆婆做童養媳。於是入京師趕考,後科場中第榮任官職。離家十六載後尋找失散愛女,又官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提刑,官名。是宋代淳化二年置,全稱提點刑獄官。省稱“提刑”,即掌察所轄獄訟及舉刺的官吏。)可謂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他職能隨處審閱囚牢訟卷,地訪巡察濫官汙吏。

    戲曲《竇娥冤》中除主要刻劃主人公竇娥對封建社會無比痛恨的冤相難報外,在唱腔中也淋漓快暢地表達了竇娥對歹徒張驢兒的當堂行賄、貪官酷吏楚州知府桃杌公然受賄“權錢交易”的罪惡及對黑暗腐朽官場的呻吟和吶喊,反抗與控訴。

    劇情中“竇天章”人物雖在竇娥屈死三年後“託兆陳冤”中竇娥父女的人與鬼魂相見,從審舊案為女申冤召雪,也亦是各劇種、劇目慣用的演藝手法,雖稍有不夠自然貼切和不足,但總的演出效果是成功的。

    正是:上天~天無路,入地~地無門。晴天夏日《六月雪》,感天動地《 竇娥冤》。

  • 4 # 黃梅戲楠楠

    在戲曲《竇娥冤》中,竇天章的戲份不多,但是,在整個劇情的發展過程中,竇天章卻是一個關鍵的人物。竇娥命運中從生到死,以及冤屈昭雪都和竇天章直接關連。他影響了竇娥在面臨情和理,貞和孝的抉擇時,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在《竇娥冤》這部戲裡,人們大多關注了竇娥的人物形象,而對竇天章關注不夠。縱觀全劇,竇天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作用和意義不容忽視。他是竇娥悲慘命運的開啟者,又是竇娥冤屈昭雪的平反者,更是竇娥倫理道德觀念形成和處事方式的影響者。

    竇娥三歲喪母,七歲離別父親,十七歲守寡,二十歲被殺害。其中七歲離別父親是其悲慘命運的開始。竇天章因無力償還高利貸,缺乏上京趕考的盤纏,情不得已的用女兒抵債。他中年喪妻,為了生計,藉助於高利貸,為了自已的命運前程,使他痛下決心,割捨了親情,從此竇娥被推入了火坑,直至被殺害。

    值得深思的是竇天章又是悲劇的平反者,他捨棄女兒參加科舉考試,取得了功名,十六年後,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為女兒平反冤屈。與其說這曲戲是一出刑律的冤案,倒不如說它是一出道德的冤案。竇娥冤屈感天動地,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可未能引起官員的關注,是竇天章為女兒平反了冤屈,維護和支援了竇娥所堅守的道德理念。

    竇娥是剛柔並濟的雙重性格,雖然對周圍環境的歷來受順,但在關鍵時刻又表現出剛強和貞節的一面。竇娥堅持封建婦女倫理道德觀念,主要是深受其父竇天章的影響。她出生於書香門第,雖然和父親一起生活只有七年,然而這一段生活卻給她封建婦女道德觀念的形誠奠定了重要基礎。竇天章諄諄告誡女兒要順從蔡婆婆,這告誡蘊含著他平時的道德教育,在竇娥幼小的心靈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她日後處理情與理,孝與節的衝實起了指導性的作用。

    總之,竇天章是竇娥悲劇命運的開啟者,他的教化是竇娥處理矛盾衝突的標準,最終又是竇娥冤情的昭雪者,作為社會倫理的判斷者和維護者,戲曲中肯定了竇天章的形象。竇娥冤屈的平反,表面看是竇娥堅持抗爭而取勝,實質上卻是以竇天章為代表的倫理道德的最終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俄羅斯不會聽從美國,為了維護《中導條約》而銷燬自己的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