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心的作者
-
2 # 子墨子
喜歡魏武帝曹操。其餘二人,劉備工於心計、老謀深算,本人不喜歡。孫權前期知人善用,後期嗜殺成性,也不喜歡。
現在大部分人說曹操是奸臣,多半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但《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必須要刺激大眾的感情,迎合大眾的口味,還要得到上峰的許可。從《三國演義》流行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可以看出《三國演義》是極其成功的。
但大眾透過《三國演義》對曹操的誤解越深,只能證明我們社會的文化程度就越低。因為他們不求甚解,不識英雄,只會跟著人云亦云。不信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心為國、志向遠大曹操二十歲被舉孝廉,做了頓丘縣令。當時壯志滿懷的曹操說:“我現在不是有什麼名聲的人,怕給當世的人看輕了,所以要努力做一個好縣令。”他縣令做的不錯,隨後又做了濟南相。濟南相做的也頗有政績,卻得罪了不少權貴,曹操怕招致家禍,於是辭官回鄉。
後來曹操被朝廷重新啟用,做了洛陽北部尉,但是他愛得罪權貴的毛病卻還是沒好,沒多久就得罪了宦官。不過,危機很快被化解,曹操又做了典軍校尉。他這個時候依然壯志滿懷,他說希望自己將來死後墓碑可以寫上“漢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這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曹操一心為國,抱負遠大可見一斑。董卓之亂時,曹操看著袁紹帶領的討董聯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於是就帶著自己的幾千人孤軍對抗董卓,這又是何等的氣魄!這比那些沽名釣譽明哲保身的各路諸侯不知道高出多少。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謬誤很多人說曹操的成功離不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何等的笑話。
之前董卓、張楊、董承都挾了天子,他們怎麼沒有命令諸侯呢?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後,也沒見有哪個人因為皇帝的原因來投靠曹操,也沒見哪個人不惜性命的來營救漢獻帝,沒有,一個都沒有。若不是曹操有雄厚的實力,他就是挾了玉皇大帝又有什麼用?
袁紹、劉備和孫權明知道曹操手裡有皇帝還和曹操對抗,明顯就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皇帝在他們嘴裡不過是一個託詞,一個實現自己利益的藉口罷了。
所謂皇帝,在事實上卻有可利用之處,野心家們都還是要利用他的,倘若當時漢獻帝在實力最大的袁紹手裡,又能活多久呢?
這裡需要提一個人,此人名叫董昭,原來是袁紹的謀臣,後來去幫助曹操,把漢獻帝迎往許昌的時候,董昭出力最大。董昭不是曹操的謀臣,卻盡心盡力的幫曹操。為何?那是因為在大亂之世,像董昭這樣顧大局的人總希望大局安定。而想要大局安定,非要在有實力的人中選一個最成氣候的人去幫助他。
這就是英雄自古以來能得人扶助的原因。後世的王陽明曾說過一句話“莫要看輕了豪傑,能做一番大事業的人,總有一段真摯的精神在內。”所以天下事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斷不像寫小說的人說的那樣幼稚,盡是些蠅營狗苟的小手段。
後來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大,官位也越來越大,直到做了魏王,一群人又坐不住了。嚷嚷著曹操要篡漢,但曹操終其一生並沒有這樣做,至於身後事,曹操做不了主的。
直白坦蕩的大英雄有人詬病曹操的手腕毒辣,滅董承、殺伏後。各位,朝堂上的鬥爭雖然不是戰爭,其性質與戰爭沒有什麼區別,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曹操需要對付的全是些貪婪、強橫、狡詐的人,沒有手段難道坐以待斃?宋朝的包拯如果不是那些貪官汙吏更加的狡猾,又如何做的了青天大老爺?所以,在群狼之中就沒有必要惺惺作態,把自己裝扮成人畜無害的樣子給誰看?
有人說曹操應該把兵權交給漢獻帝,說這話的人絕對是不負責任的。武人是認首領的,就像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一樣,一旦兵權交給漢獻帝,漢獻帝有多大的把握控制住這些文臣武將?不用想,過不了多久就會跟桓靈二帝那時候一樣,要麼被外戚控制,要麼被宦官控制,朝廷會重新變得烏煙瘴氣,分崩離析。
關於這個問題曹操曾經回答過,他說一旦離了兵權,不僅曹氏家族會被人謀害,整個國家都會有災難。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說的是實話,至少曹操活著的時候,沒人稱王,也沒人稱帝。
曹操擔心丟了兵權會讓曹氏家族被人謀害,試問歷來的英雄有幾人說的如此直白?大部分不都是說為了正義、為了人民嗎?要知道,天底下唯心底光明的人,說話能夠坦白。遮遮掩掩,把自己塑造的完美無瑕,修飾的毫無瑕疵,這種人我們反而需要注意的。
喜歡曹操的坦蕩,喜歡他的真性情,喜歡他的《觀滄海》。
結尾:呂思勉的評語呂思勉是我最喜歡的近代歷史大家之一,他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我就用他的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尾。
“封建時代,是有其黑暗面,也有其光明面的。其光明面安在呢?公忠體國的文臣,捨死忘生的武士,就是其代表。這兩種美德,魏武帝和諸葛武侯,都是全備了的。他們都是文武全才。兩漢之世,正是封建主義的尾聲,得這兩位大人物以結束封建時代,真是封建時代的光榮了。” -
3 # 有真理才有真相
不是有成就的人都可以稱為英雄。 誰給我們平常老百姓安定的生活,我們老百姓就稱讚誰。我們這群弱小的平頭百姓,最怕過那種整日裡都是提心吊膽的日子。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曹操為了自己的私怨,為了他那個貪婪成性的父親,殘害了那麼多手無寸鐵的無辜生命,僅憑這一點就該下十八層地獄,只有逗逼,傻瓜,二百五才會崇拜這樣的賊子。
至於孫權,關羽給的評價恰到點子:江東鼠輩。誰會去喜歡這種不知進取,一心只盯著盟友的玩意兒?
由於三國演義的誤導,現在有一部分人看不起劉備,甚至以逗逼門主易中天為首,副門主樑宏達更是大肆宣揚不要實際的宣傳二逼理論,一副不把劉備打下十八局層就不罷休的姿態。然而真理永遠不會顛覆,無論是誰,只能是虛偽一時,絕不可能能夠虛偽一輩子;關羽,諸葛亮,趙雲的英雄也絕不可能會被矇騙一輩子
-
4 # 荊山線上
三國時期,孫權、劉備、曹操都是當世英雄。然,三人長短優劣,又眾說不一。若是從三人一生的文治武功及功過是非來分析比較,我更加喜歡曹操。
一、孫權,字仲謀(182年——252年),是繼承父兄孫堅、孫策的家底,依長江天塹為屏障稱霸江南是一位守成的君王。其知人善任,偏安一隅,能在保持疆域的情況下,向中國南方擴張。所以連曹操都很欣賞孫權,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其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優柔寡斷、反覆無常,以致引起臣子黨爭,朝局不穩,為吳國滅亡埋下隱患。史學家蔡東藩稱其:“孫權承父兄遺業,任才尚計,史謂其有勾踐遺風,乃內寵相尋,晚年益憒,廢長立幼,亂本巳成”
二、劉備,字玄德(161年——223年),乃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他禮賢下土,知人善用,寬以待人,廣有“仁德之君”美譽。所以,劉備打著皇族旗號四處籠絡人心,招兵買馬,不斷壯大實力。西晉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劉備道:“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至公,古今之盛軌出。”
但是劉備晚年義氣用事,為報關羽被殺之仇,不聽諸葛亮、趙雲等眾臣勸阻,一意孤行,親率十萬大軍遠征東吳。夷陵一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六百里損兵折將全軍潰敗,幾萬蜀漢官兵毀於一旦,自己也躲在白帝城惱羞棄世。
三、曹操,字孟德(155年——220年)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東漢末年拔亂反正的一代梟雄。透過曹操一生的幾個方面,可以使我們全面客觀的認識曹操。
一是曹操的用人制度,其求賢若渇,維才是舉,不論出身。只要有才能即使出身低下,也注重提拔任用。他曾三次版發“求賢令”,讓各郡縣選拔推薦人才,其麾下湧現出一大批文武能臣。如郭嘉、張遼等。
二是曹操打擊豪強,加強中央集權。廢除東漢以來的繁重稅賦,建立新稅制,減輕百姓負擔,保護農民利益。他曾號令軍隊愛護農田作物,違者處斬。一次自己的坐騎被飛鳥所驚踏毀麥苗,曹操割發代罰,以此警誡全軍。
三是實行“屯田制”,在各地設定田官,以國家投資的方式開墾新田,保障國家和軍隊的物資供給。同時大力新修水利,並以新的“戶調製”安撫流民,鼓勵農業生產。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四是,曹操不僅治軍嚴整,法令嚴明而且個人生活節儉,不事修飾。同時注重國家的開源節流,推行自上而下的全國節儉風氣,使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換然一新,民風也隨之改變。
五是,曹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對內逐步消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韓遂等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最終實現了中國北方統一。正如曹操感言:“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六是,曹操少年時便酷愛讀書,行軍作戰之餘也手不釋卷。經史典籍廣泛涉獵,猶其是兵書更是細心研讀。其所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對二軍對壘,及後世對軍事的研究,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思想;其所作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冬十月》等篇,在抒發個人的政治報負,體現東漢末年人民的疾苦,胸懷國家前途命運等諸多層面,境界高遠,大氣磅礴,慷慨悲涼。他的文學作品史稱具有建安風骨,開啟了建安文學的先河,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曹操雄才偉略,功高蓋世,手下大臣勸其廢掉漢獻帝自己稱帝,被曹操阻止。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矣。”
謀臣郭嘉曾贊曹操有十大美譽:“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
劉備、孫權則不然,劉備稱漢中王時“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揮霍勞民;孫權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優柔寡斷造成君臣失和,黨爭不巳。正如南朝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所言“廢無罪之子,為亂兆。”
因此,三位相比較,我更加敬佩曹操的文韜武略。
毛主席也曾對曹操讚不絕口:“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穩定、恢復、發展。”
魯迅也曾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
5 # 乾元宏光
首先要說一句,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抑孫的一部作品,但在我眼中,三位都很了不起,各有各的不同!首先說曹操吧,奸雄一個,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而且曹操他也是個崇尚節儉之人,這是他的優點。再說劉備,仁義君子,重情重義,尤其視兄弟如手足,而且對人才也是求賢若渴,後來得了諸葛亮之後感嘆說:吾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這也是成語如魚得水的典故,並且基本上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最後說說孫權,三國演義上說他是,碧眼,紫鬍鬚,生就一副異相,其人剛毅果斷,在曹操領百萬之師攻打東吳時,聯合劉備,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但三位又各有缺餡,曹操好色如命,疑心病特重,喜歡屠城!劉備,為了兄弟之情,罔顧大局,貿然起兵,攻打孫權,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一把火燒得逃回了白帝城!也廢棄了連孫抗曹的基本國策,孫權,這個人,善守,是個守城之主,但主動攻打曹操,都是已失敗告終的!尤其到了晚期,聽信讒言,犯了致命錯誤,使得東吳政權陷入內訌之中,大大損耗了東吳國力!所以如果依情感上來說,個人比較推崇劉備,但理智來說,個人比較喜歡曹操!
-
6 # 山東Z先生
先表明態度,個人比較推崇孫權。
背景:
1、孫權政權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天生不具備合法性,既不能打漢室宗親旗號,又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孫氏政權是武德立國,得罪了江南計程車族階層。
2、孫權是幼主,但孫權擔的起孫家滿門英豪的地位,9歲獨見劉表議和,榮辱不驚,可謂少年英雄。
歷史評價: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然而其父孫堅死的過早,孫策之能尚未成形,後續成長乏力,性格有其缺陷。但是仍然擔的起英雄二字。三國是個浪花淘盡英雄的年代,孫權是天才卻非奇才。可惜晚年搞了大清洗,不能善終。
-
7 # Double豆科技
必須曹操的。
曹操殺馬騰打馬超,打擊了西部邊疆的分裂勢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北征烏桓,一方面穩定了北方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宣揚國威。赤壁一戰,乃是其為保證國家統一的決定性戰役,可惜輸了,這導致後面中原分裂,後期甚至遭到異族入侵,差點亡國滅種!
劉備的行為與其說是延續漢室正統,還不如說是分裂國家,就目前的國情,必須嚴厲禁止並予以打擊!而且劉備分裂國家的行為導致了中原幾十年的戰火,生靈塗炭,後來的五胡亂中華,劉備應該有一定的責任!
至於孫權,跟風狗,牆頭草,不過其見風使舵,永遠站在風口,總能最後獲利的能力,縱觀整個三國,無人能出其右。其大局觀和風險管控做得可以說是出神入化。
就是這樣!
-
8 # 懷冰先生
曹操是最值得我推崇的,雖然他被很多人稱呼為梟雄。可是我依然喜歡他。天下還沒有大亂時候,曹操的志願是成為大將軍,可是時勢造英雄。曹操晚年曾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也可能是他早年的心理。曹操在政治上,軍事上,文化上都有一番很大的作為。
他的政治上三次下達“求賢令”,不論出身,強調“唯才是舉”。推行屯田,新修水利等等一系列措施讓百姓安居樂業。
他在軍事上遠征烏桓,平定涼州,不讓少數民族南下禍害百姓。
文化上更不用說了,他自己就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短歌行》等等。那些膾炙人口的句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等。
-
9 # 小劇彌
三人各有特點。
1.曹操其人,文武全才,作得了詩文,打得了硬仗,玩得了權術,躬得下身份,不可多得。
但在小說中被定義為奸雄,只怪他行事大開大合,不內斂所致。
2.孫權其人,年歲最幼,能臨危大勇,但不能一展宏圖,守業之主耳。
在小說中,著墨不多,是一位愛收漁翁之利的主公。
3.劉備其人,兄弟起家,禮賢下士,賺仁德之名,一生幾嘗其利,亦為聲名所累,是一位傳統意義上認可的君王形象。
古人常尊劉貶曹,今人卻褒曹罵劉。
在我看來,曹操是太聰明,孫權太穩重,劉備太道德。
要是三人能結合結合,或許,三國早就一統了。
-
10 # Ray徐徐
三國演義當然是劉備,被黑得最慘的是曹操,孫權偶爾冒個泡,一路醬油打過來。
建國後慢慢的對曹操開始重新評價了,我個人還是很推崇他的。
首先,小曹年代就是個熊孩子,裝羊癲瘋陰叔父,和袁紹兩人看到人家結婚,對新娘子長啥樣很好奇,唆使袁紹去廚房放火,自己溜到洞房搶了人就跑,為了不讓人發現,一出門就大喊有人在廚房幹壞事,逼得袁紹只能鑽荊棘叢逃跑。
青年曹操正義感爆棚,他祖父曹騰是漢代名聲很好的少數宦官之一,因此曹操的仕途還比較順。但出身於反動階級的他毅然對這個腐朽墮落的階級宣戰。他的第一個官是洛陽北門的公安局長,經常有豪門貴族不守法令,尤其那些宮中大宦官的親屬。他的第一個開刀物件就是握有軍權十常侍中的蹇家,直接把蔑視法令的蹇碩叔叔打死,洛陽的治安立刻好轉。只是這個事鬧太大,他被調職了。
隔了幾年又回來了,這次好像升為大將軍府秘書長,繼續出謀劃策剷除那些毒瘤。這裡面可以看出曹操辦事風格直接凌厲,不喜歡複雜化。何進想引入董卓來威懾十常侍,曹操反對,只要派個獄卒就行了,哪來的那麼麻煩。何進不聽,結果事敗被謀殺。而袁紹曹操直接殺進宮去把反動派咔嚓個乾淨。徹底到沒鬍子的也被誤殺不少,弄得很多人嚇得脫褲子表示自己是有小雞雞的。
最大的得利者董卓進京後折騰得更厲害,宮中一些大官們每天只有借酒澆愁,唉聲嘆氣。革命憤青小曹這時候又站出來了,主動要求去刺殺董卓。其實曹操五短身材,本身也並不以武力值見長,而董卓是關西大漢,常年與蠻族作戰,單挑的話曹操基本歇菜,但小曹還是去了,只是因為董卓戒備心重,沒法下手。
失敗後曹操第一時間跑了,其實他不心虛的話董卓還沒有懷疑,畢竟老董還是很看重曹操的能力的,但曹操年輕啊,神經還沒那麼大條,於是被全國通緝,接下來就發生了著名的負人負我的故事,這件事上有很多爭議,我就不多說了,免得被噴。
回到老家後曹操乾的第一件事就毀家紆難,把家產全賣了招兵買馬聯合各大勢力討伐董卓。漢代還是個論資排輩的時期,曹操年輕,雖然有些背景但比不上袁紹,只能噹噹打手。十幾路諸侯其實都各懷鬼胎,大家都在保全實力,真正賣命的就是孫堅和曹操。前者真的是戰神,華雄其實是他殺的,呂布在他面前也沒討好,打得董卓想和他聯姻,後來第一個攻進洛陽的還是他。
董卓實在撐不住了,開始跑路。各位諸侯們這時候覺得跑就跑了,大夥散了吧,只有曹操堅定的決定除惡務盡,也是追擊的大好時候。可惜的是中了優勢兵力的埋伏,損失慘重,曹操本身都差點殉國。
因此從前期看,曹操確實是個熱血青年。但他最被詬病的就是殺人太多,徐州戰役時他屠了不少城,本來就因為黃巾起義漢末人口大減,他又殺了10萬多。後來袁紹官渡戰敗,他又坑殺投降計程車兵大幾萬,這對南北方生產力破壞極大,這些事做得非常噁心,但他前些年做的蒿里行這首詩又對百姓在軍閥戰爭中受到的痛苦表示非常同情。這裡面我估計他在性格上有些分裂。
曹操在當時名聲不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對於人才的態度非常明確,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子弟,只要有才能,不論出身,即使道德上有瑕疵也照用不誤。這實在得罪了大量的貴族階層。後來他的繼承人曹丕沒他這膽識,妥協後搞了個九品中正制,開了歷史的倒車。
曹操在當時被罵為漢賊除了把持朝政,架空皇帝外,他早年為了籌集軍餉,居然把漢朝的皇陵給掘了,這裡可以看出這傢伙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簡單粗暴的風格。這個馬蜂窩捅的有點大,估計曹操自己心裡也很清楚,所以沒人敢提。官渡之戰前袁紹的秘書陳琳揭了這個傷疤,洋洋灑灑的寫了篇檄文,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的典故就此誕生。有興趣的話大夥百度一下,文采真的沒得說,應該與駱賓王的討武則天檄文並列兩大戰爭宣言。據說把曹操的偏頭痛都嚇好了。
曹操這輩子度量其實不算太小,就是這個陳琳被俘後曹操見到他就火大了,指責道你這傢伙罵我就算了,還把我家祖宗十八代全罵了個遍。陳琳畏畏縮縮的回答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覺得這傢伙文章寫得確實好,還是放了他並給了個官。
還是在官渡之戰,袁紹跑得太急,很多機密檔案沒來得及銷燬,被曹操繳獲後發現自己手底下很多人私通袁紹,有人建議嚴查。曹操說那時候我否沒信心打勝,何況別人,於是一把火燒了。
當然張繡的案例更著名,殺子仇人第二次投降後曹操也大度的原諒了。
老曹最著名的還有他的人妻控性格,前面的張繡就是因為曹操勾搭他嬸嬸,一怒之下反叛,曹操大兒子,侄兒,頭號保鏢全掛了,損失慘重。
滅呂布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有趣的事,關羽迷們可能不高興,但應該是事實。呂布手下有個姓秦的將領妻子很漂亮,現在很多人說應該就是貂蟬的原型。關羽知道這事後要求曹操把這個女人給他,老曹腦袋一熱答應了。沒想到檢查俘虜的時候發現這個女的實在太漂亮了,立刻反悔,自己笑納。我猜關羽的內心是崩潰的,是不是就此埋下過五關斬六將的刺不得而知。這位美女還帶了個拖油瓶的,曹操也幫忙扶養,後來做到了魏國的高官。
由於曹操的人妻控實在太有名了,諸葛亮就造他的謠,硬生生的把銅雀臺賦和大小喬聯絡起來,雄姿英發的周瑜哪受得了這氣啊,於是把曹操按在地上狠揍,赤壁之戰由此爆發,天下三分。我估計曹操是有這個賊心的,諸葛亮沒太冤枉他,只是發貼子的時候故意複製貼上些敏感詞語。
蔡文姬的遭遇也能說明曹操對美女是博愛的,年輕的時候曹操肯定在蔡邕家裡見過這個小美眉。只是小美女身世悽慘,被抓到匈奴成了左賢王的太太,還生了兩孩子。曹操後來知道夢中情人下落後逼著左賢王放人,人到了許昌曹操發現當年的小美女如今成了中年大媽,北方風沙大日照長,又沒有什麼防曬霜保溼水的,慘不忍睹啊,性趣大減,文姬逃過一劫。
奇怪的是有些時候曹操還能忍得住,劉備的老婆被他俘虜過,甘夫人的美貌是有名的。晚年的時候劉備最愛乾的事就是左邊擺個羊脂白玉女人雕像,右邊就是甘夫人,然後樂滋滋的說你比白玉還柔滑啊,要知道那時候甘夫人估計都40多了。可曹操居然沒有傳出緋聞,看來對大老劉他還是表示了足夠的尊重。
破鄴城後曹丕知道老爹的德行,第一時間趕到袁紹家收羅美女,袁熙的老婆甄氏被曹丕看到後,立刻走不動路了,這個甄氏就是大名鼎鼎的洛神,曹植yy的物件。這其實犯了曹操的大忌,袁家的政治影響力在北方非常大,如果曹操做了對袁家不敬的事,後果很嚴重。曹操準備懲罰曹丕,曹丕這時候估計精蟲都被嚇回去了,立刻把甄氏推出來頂缸,沒想到曹操看到後居然說了一句真是我的兒媳啊,於是曹丕美人到手。曹操在這方面還能顧及到曹丕的面子,沒有搶女人,但曹丕就生冷不忌了,曹操死後,銅雀臺上的女人算包圓了,氣得他媽大罵他豬狗不如。
曹操的故事很多,以上的有些出處存疑,但大多數都有依據。
-
11 # 文史商途
或許很多人比較推崇曹操或孫權,但本人更推崇劉備。
1、織蓆販履之家,一個草根階層的奮起之路。
雖然劉皇叔也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傳到他這一代,這個耀眼的稱號也只能是個稱號而已了,王族的榮耀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質上的幫助,如果說這個稱號能有所政治上資本的話,那也只是在日後的天下他能稍微站住腳跟之後,之前,是沒有的。
那麼當時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呢?那只是在一個根本沒有人會注意更不會有人去在乎的社會角落裡面,一對孤兒寡母,在那裡艱難度日。
但少年劉備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這裡,他並沒有因為社會地位的低下就自甘於平凡,也沒有隨著周圍絕大多數人一樣上下沉浮,更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所擊垮!反而,他一直保持著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應有的一股英氣,這對於在當時那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劉備來說,的確很不容易。
而反觀日後成為他兩大對手的曹操和孫權來說,他所選的這個劇本,其難度係數,是要比其他兩位高太多了。
所以日後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孟德由衷地說出了那句聞名後世的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番話,不也正是曹孟德自己的由衷之言嗎?
2、流離失所,轉戰四方,其志不敗!
相比於劉備,曹操和孫權的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本就有家族積累下的雄厚資本,不論是政治上、地域上、將臣還是兵員上等等各方面,可劉備呢?他啥也沒有。
他唯一擁有的是什麼呢?從人員上來說就只有雲長、翼德兩位肝膽相照的好兄弟,當然後來又加上了子龍、諸葛孔明等幾位,雖然這些都是當時能力超一流的人物,但無奈自己毫無根基啊!連塊能立足的根據地都沒有,反而還被每個時期的各類敵人打的滿地圖跑。兵眾的話,也一直保持在幾千到幾萬的水平,倒是很穩定,但也是時多時少,打了敗仗的時候就少點,少了就再補充,補充之後又被打敗,然後兵員再少,再補充,如此迴圈往復。
這要放在普通人,肯定早被這種無休止的折磨給逼瘋崩潰掉了!可劉備呢?他沒有,他反而是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其鬥志煥發出來愈發昂揚,大有不在天地之間立足誓不罷休的架勢!就單憑這股毅力,天下又有幾人能及呢?
一個人一時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鬥志也給打垮了,可是劉備,他雖然有時也會迷茫,但他的鬥志,從未被擊垮!
3、真仁義,而非假慈悲。
有些人說“劉皇叔的江山都是哭出來的”,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天下人都非傻子,從心而發的哭和虛偽做作的哭,難道旁人看不出來麼?或者說我們自己身旁有個虛偽做作的領導,我們自己難道會看不出來?那麼看出之後難道我們還會一直願為其誓死效命麼?
劉皇叔身邊都是什麼人?那些名臣武將,哪一個不是當時之世的一流之選?又哪一個不是人中之精?如果這些兄弟看到這位老大真是虛情假意做作之人的話,別的不說,單就耿介忠義的關二爺而言,又豈會赤膽忠心對其終生跟隨?甚至至死不休?當然還更有軍師諸葛孔明、趙雲趙子龍、三弟張翼德等等,皆是同理。
劉皇叔憑啥在當時豪傑並起的天下能夠在西川佔有一席之地?甚至一度有併吞天下之勢?無他,單憑敗走漢津,他能不忍將那十幾萬百姓舍下,併發出“生亦同生,死亦同死”的誓言,即便是當時連諸葛亮也對此大加反對,可他還是要一定堅持,就單憑這一點,這份王者之氣,他都應該足以得盡人心,得以在當時紛亂的天下割據一方,成就蜀漢之霸業!
-
12 # 無宇倫比cy
曹操,一代梟雄不是白給的!首先曹操的治世才能是有史為鑑的,他雖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確實是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其次知人善用,能很好的把麾下各色人等都靈活為我所用;再者能籠絡人心,麾下大將和謀士幾多,沒有幾個叛變的,足見其愛才惜才的一面;還有就是賞罰分明,該獎的獎,該罰的罰,天子與庶民同罪,雖說他只是割了頭髮示之於眾,可古來今往又有幾個帝王將相能如此作為?
-
13 # 新視窗01
喜歡曹操,可愛的奸雄,易中天老師的說法我很贊同:
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麼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複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我覺得曹操身上有一種不從庸眾,不拘一格的格調,尤其是他在臨終之前的一番所謂分香販履,留戀妾婦的遺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覺得他身為一世梟雄,臨終遺言不應該如此不堪,蘇東坡批曹操:平生奸偽,死見真性。但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格局正是從不屑於做什麼開始的。正如詞中所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亂世之中,群雄並起,我曹操能在滄海橫流之中博得一世功名,錯過,對過,勝過,敗過,哭過,笑過,但求無愧於心,至於後世評說,功過是非,無非庸人自擾罷了。我覺得從這種無所謂之中,傳遞出的是一種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這是曹操身上很閃光的一點,相比於劉備的苦情,孫權的逢源,曹操無論是從亂世諸侯還是人生大家,都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格局。
回覆列表
一部《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主線來寫的,當然也就把劉備描寫得很深刻。至於說到喜歡他們三人之中的哪一個?那就要說他們身上的哪一個點能夠吸引我?對於我個人來講還是比較喜歡劉備的。至於為什麼?主要是他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
從一開始桃園三結義到最後關張兩位兄弟相繼離他而去,他們三兄弟的感情始終沒變過,一直是不離不棄。就這份兄弟之情是很值得稱讚的。還有就是對百姓的仁慈之心,即使逃難也是要帶著百姓的,這對於一位當權者來說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還有劉備的謀略也是可圈可點的,在當初不得已投奔曹操之時,他知道曹操在提防著自己,只要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被曹操殺掉,所以他平日裡什麼都不做,也不練武功,以免曹操起疑心。劉備只在自己的院子裡澆花種菜,做起了農夫,掩蓋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做韜晦之計,迷惑曹操。
我之所以喜歡劉備是因為他那顆仁慈愛民之心,顧惜手足之情。無論放在什麼時代他擁有的這些品格都不會過時,我們即使達不到劉備那樣的高度,最起碼在生活中我們也不會招人不待見,您說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