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手由韁

    我自己結婚的時候,因為我的她是一直以來的校友,大學三年,工作四年,當時就說,第七年沒什麼事情就結婚。因為怕七年之癢嘛。我呢個人比較敏感一點,她卻是個遲鈍的人,有時候,自己生完氣了,她才發覺哦,剛剛你不高興啊!讓人哭笑不得。也許是她在裝傻安慰我吧,所以無驚無險就結婚了。說完全不怕,不可能總有點不真實的感覺吧。很熟悉的兩個人,牽手就像左手牽右手一樣。有時候覺得媽媽說的對,兩個人一起別太聰明,傻傻的不知不覺孩子都有了。也確實是這樣。

    不過周圍的兄弟倒是有一個,應該有點恐懼症的跡象吧,經常反覆提到各自的缺點,見面的聊天總是確定般問著其他人他的選擇對還是不對,未來生活,生小孩啊!帶小孩啊!諸如此類的事情,幫他籌備婚宴的時候這種情況尤為密集。那時候覺得,這貨不會得神經分裂症了吧。只好一次次勸說,拉他老婆確認,各種分析。現在想想也挺扯淡的,人家鞋子舒服不舒服,我們旁人能說什麼,只有他自個知道啊!瞎摻和啥嘛。還好人家結婚之後順順利利。

    其實婚前的恐懼症多數是來自於對未來生活的迷茫,和對將來兩個人一起生活可能存在摩擦想的太多了。如果真的是自己選擇的,一起磨合吧。一定要抱著這就是你最好的結果的信念生活下去。生活糊塗點挺好的。

  • 2 # 國學關老師

    以我的經驗來看,一般有結婚恐懼症的人,無論男女,一言以蔽之,曰:沒長大。

    分開來說,恐怕有以下幾點原因:

    1、你結婚的物件不是那麼的令你滿意,還在猶豫徘徊

    既然你的心裡不是那麼滿意,一想到婚姻的意義就在於相守一生,你就內心發慌,你怕自己做不到——你對這份感情的長久性心懷疑慮。

    2、你對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在心理上沒有準備

    你長期處於父母的卵翼之下,生活中需要自己去面對的事情不多,一旦結婚,意味著獨立,意味著要與另一個人共同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意味著你將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對這一點,你在心理上準備不足,你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

    3、你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結婚這件事不是出於你的主動選擇

    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上,你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這個社會里大多數人都要結婚,否則親戚朋友會說閒話,壓力受不了,我的心理不夠強大,所以,我也肯定是要結婚的”——很可能是這樣的想法推動了你去結婚。

    所以,在選擇結婚的過程中,你是很被動的,你的參與度很低。所以,你對結婚以後的日子沒有規劃,更沒有憧憬,有的只是焦慮、恐慌。

    這些在禪者看來,都是極清楚明白的,只是當局者迷。
  • 3 # docter曹的心理課堂

    以我的經驗來看,一般有結婚恐懼症的人,無論男女,一言以蔽之,曰:沒長大。

    分開來說,恐怕有以下幾點原因:

    1、你結婚的物件不是那麼的令你滿意,還在猶豫徘徊

    既然你的心裡不是那麼滿意,一想到婚姻的意義就在於相守一生,你就內心發慌,你怕自己做不到——你對這份感情的長久性心懷疑慮。

    2、你對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在心理上沒有準備

    你長期處於父母的卵翼之下,生活中需要自己去面對的事情不多,一旦結婚,意味著獨立,意味著要與另一個人共同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意味著你將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對這一點,你在心理上準備不足,你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

    3、你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結婚這件事不是出於你的主動選擇

    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上,你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這個社會里大多數人都要結婚,否則親戚朋友會說閒話,壓力受不了,我的心理不夠強大,所以,我也肯定是要結婚的”——很可能是這樣的想法推動了你去結婚。

    所以,在選擇結婚的過程中,你是很被動的,你的參與度很低。所以,你對結婚以後的日子沒有規劃,更沒有憧憬,有的只是焦慮、恐慌。

    這些在禪者看來,都是極清楚明白的,只是當局者迷。

  • 4 # 獵戶座心雲

    你好,結婚恐懼症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社會群體心理障礙,我在接觸瞭解的很多個案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恐婚族”,他們的內心世界一旦充分地被開啟,暴露,並且受到關注,那麼“恐婚”心理的嚴重性才有可能被社會認知。

    恐婚的嚴重性按照不同的層次的,我做一個劃分:

    第一:對兩性關係充滿敵對,性別分裂,深刻地影響了個體的幸福體驗

    原本,異性相吸是自然本能,古往今來關關雎鳩,所謂英雄美人,才子佳人,風花雪月、洞房花燭,這些美好的場景是人生的閃亮時光。但是恐婚一族恐怕無法感受到這種幸福和甜蜜。在ta們眼裡,兩性之間是敵對和博弈的關係。尤其是恐婚大齡剩女,對男人更是心懷芥蒂、心存厭惡,她們眼裡男人要麼是低等動物,要麼就是沒有擔當、沒有品味、沒有人品的渣男,她們試圖爭奪女權,對抗傳統社會女性壓迫;而剩男同樣對女性懷有成見。當他們一次次被厭婚、恐婚的剩女唾棄之後,本身也變成恐婚族,他們認為女性都是膚淺、物質化和勢力的,他們報復性地將女性看成戰利品,認為只要有錢,就能買來性愛——這種強烈的兩性對抗情緒,目前普遍存在,這是一種割裂,是社會緊張情緒的根源之一,心懷憤怒、怨憤的女人和男人們,她們生活在仇恨與懷疑中,無法體驗到人生的美好幸福。

    第二、恐婚一族逃避社會責任、拒絕心智成長,不婚生活導致心理疾病

    不婚一族沒有在合適的年齡進入婚姻,於是他們被生活邊緣、成為婚戀生活的另類非主流者。當然他們並不願意承認結婚才是主流,他們在為自己尋找自由生活的空間,所以他們推崇所謂的多元化的婚姻觀。因為沒有結婚,而經濟條件在中年之後越來越好,大把時間和金錢用來悅己,大量的旅行、大把的消費、吃喝玩樂、今朝有酒圖一醉,在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獨身主義交至的生活中,他們沒有責任、也不需要擔當,只要滿足自己就可以。但是代價是:心智發展停滯了,因為沒有責任倒逼成長,所以他們無論是四十歲甚至五十歲,依然幼稚、不成熟、不穩定,難以承擔社會和生活的重任。

    但是他們確實會遇到生老病死,比如父母的老去,自身職業競爭力的下降,直面衰老和死亡等等,他們的心理建設完全沒有能夠適應人生的變化,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不婚族會越來越彷徨、迷惘、無聊、甚至悲觀、驚恐和無助。30歲前的不婚族無法體會,35歲後這種蒼涼感和生命的失重感就會加劇。我遇到的很多個案中,60多歲的單身人士,因為缺乏情感照顧、生活孤獨而產生抑鬱、焦慮、人格障礙等諸多心理疾病。這就是代價。

    第三、恐婚一族的盛行,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構成巨大的潛在風險

    中國社會的繁榮離不開人口帶來的紅利,既有生產的因素、也有消費的因素,因為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消費群體足夠廣闊,所以才會有今天的經濟繁榮。這是國家人丁興旺來帶的福祉,也是中國的發展優勢。但是不婚族則拒接結婚、拒絕生育,他們自身自滅,不承擔社會責任,國家因為不婚族的存在,而面臨人口凋零、人口老化、整體活力下降。目前中國的結婚率已經連年下降,生育率還不如日本,人口老齡化遠比想象嚴重,有人預計到2100年,華人口或將少於美國——不婚族的自生自滅不僅僅是自身的毀滅,更是對民族和國家未來的極端不負責。

    我曾經到過歐洲義大利等國的一些小城市,那裡寂靜、沉默、缺乏生機,年輕勞動力不充足、到處是老年人,商場里門可羅雀,走在空曠的街道上,感到無比空曠和寂寥。歐洲的沒落就是從人口的沒落開始的,日本的衰落也因為人口老化、年輕人不婚而加速。

    中國的人均收入尚未達第一、民族復興還在努力,不婚不育一族自我毀滅的富貴心理疾病卻已經在廣泛蔓延,這不得不令人警惕!

    再來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些恐婚者的心理,他們到底怎麼想、他們為什麼恐婚?

    首先澄清:沒錢,肯定不是不婚的根本理由,而是不婚族用來不婚的藉口。他們把責任推給生活壓力和物質匱乏,這是很荒謬的理由,因為古往今來,越窮越生育,結婚生育是維持窮人生存的基本方式,而現在的不婚族他們拒絕結婚真實的原因只是和心理問題有關。

    我把不婚族的心理問題分成以下幾類:

    第一類:對婚姻沒有嚮往

    不憧憬、不向往——對於婚姻的恐懼來自於對原生家庭的失望。原生家庭父母的疏離、爭吵不和、冷暴力、家暴、以及長期分居等,造成孩子對家庭生活產生抗拒心理。他們認為家庭就是一個無休止爭吵、消耗的地方,沒有絲毫美好可言。所以他們拒絕婚姻。害怕重複原生家庭的命運。

    第二類:對異性親密的恐懼

    異性恐懼大多來自於過分嚴厲的童年管束。有些家庭把早戀看成天大的禁忌,不可越雷池半步,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孩子從小就沒有機會與異性進行健康正常的接觸,長大後,異性對他們而言是可怕的、骯髒的、充滿危險的,這種錯誤的認知會影響這些孩子今後的婚姻觀。他們或者遇到異性時格外害羞,不知道說什麼好,或者充滿疑慮,認為他們“別有所圖”,他們談性色變,認為兩性之間的親密舉止是道德敗壞的表現。我曾經遇到過實際的案例,將近四十歲的女性,至今恐懼男性對她的示好,凡是男性主動對她獻殷勤,都被認為“非奸即盜”。

    第三類:無性戀(Asexuality)

    無性戀必須引起重視!這是異性戀、同性戀、跨性戀之外的又一種特殊的性取向麼或者說是無性取向。無性戀有四個分類:

    同性浪漫無性戀者

    異性浪漫無性戀者

    雙性浪漫無性戀者

    無浪漫情節無性者

    無性戀就是對異性或者同性都缺乏生理上的性慾,也沒有絲毫性衝動,但是他們可能有心理上的浪漫情結。但是總而言之,他們在婚姻上缺乏性動力,而通常情況下,婚姻標誌合法性生活,夫妻之間的身體互動不可避免,這對無性戀者而言是巨大的壓力,因此他們恐婚。

    第四類:巨嬰型不婚者

    巨嬰型不婚者人到四十之後依然感覺自己內心是少年(女)。在他們成熟甚至逐漸衰老的肉體下,是一顆不成熟的兒童的心臟。他們的內心自我印象長期停留在兒童階段,內心沒有斷奶。所以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已經應當承擔家庭延續、社會繁衍的重任,而是心安理得地享受長輩的呵護,以及自我疼愛。這些人心智幼稚(但不代表工作能力差、智商低),人格不穩定,情緒起伏不穩定。婚姻對他們意味自己將由被照顧的角色成為一個照顧者,從一個不擔責任的孩子,到全面負責的成年人。他們自私自利自我,只想享受權利,而不願承擔義務,所以他們恐懼婚姻,不願為了家庭做出犧牲和付出。

    第五類:內心創傷性不婚者

    這類人原本大多是堅定的愛情信仰者,他們曾經相信愛情、渴望建立家庭,具有傳統的婚姻和生育觀。但是不幸遇到糟糕的愛情,或者被遺棄、或者遭到背叛,或者深受暴力和欺騙之苦,最終被愛情遺忘,他們內心遭受嚴重打擊,進而對愛情、對婚姻產生了質疑和逆反,他們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為不婚主義者。

    第六類:志向高遠型

    志向高遠者所佔數量極少,他們之所以不婚是因為忙於偉大的事業,或者從事極其有趣的興趣愛好,或者是獻身給了宗教。除了宗教,事業、工作都不是不婚的理由,以為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偉大人物,包括國家領袖、商界精英,大科學家,都有婚姻,只有宗教界的極少數人,才會為了信仰而放棄婚姻。

    恐婚族是心理問題的集中爆發,而不是社會價值多元的選擇結果。我們決不能把不婚簡單的認為是人的生活自由和個人選擇,而是應當在病態心理的基礎上進行考量,只有幫助他們把內心的陰影處理乾淨,剩下的才是合理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學校裡因為長相被排擠變得越來越自卑,應該怎麼克服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