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甫長吟

    凡事都要看內因 秦國滅亡跟秦二世有關係 但不是主要原因

    秦王朝倏然而亡,不是生產關係桎梏生產力的結果。秦王朝的生產關係是完全適應生產力的,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秦王朝倏然而亡,也不是上層建築完全不適應經濟基礎的結果。秦王朝的國家機器有力地保護著封建的生產關係。 秦王朝之所以由浡然而興到忽然而亡,這種大起大落的過程的出現,主要原因是君王不能罪己而罪人,錯誤的判斷自己的能力,錯誤的判斷客觀實際,放縱自己的慾望,某些殘暴政策的雷厲推行及個別陰謀家篡權導致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內興攻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發閶左之戍”,提高賦稅,稅率高達50%;加重徭役,股勞役之人佔居民半數以上。為了確保賦稅收入及勞役到位,秦朝還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以之督催。例如,在《徭律》中明文規定: “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意思是出徭役的人遲到三至五天,要依法遭到痛斥;遲到六至十天,依法罰一隻盾牌;遲到超過十天以上,要罰一副鎧甲。而到了秦二世時,對遲到的服役者加重處罰,依法處以極刑。高賦稅,重徭役,嚴刑峻法,嚴重地破壞了生產,“貧者避賦役而逃逸,富者務兼併而自若”,流民大增,土地兼併嚴重,“男子力耕,不足糧鑲;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終致“海內愁怨,遂用潰畔”,強大的秦王朝很快便陷入衰落的困境,土崩瓦解了。 以秦始皇的精明,他的小兒子秦二世卻十分昏憒。有名的典故“指鹿為馬”,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日:‘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前段時間中央10臺播出了介紹秦軍的記錄片《復活的軍團》。系統介紹了秦軍由崛起到滅亡的歷程。但遺憾的是對於秦國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卻只是略微介紹了一下並沒有作深入的探討。秦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很多文章都有講述,主要是嚴刑峻法,過分勞役人民等,在此不再論述,但帝國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卻沒見過有相關的文章披露。秦帝國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秦軍南北兩支精銳的主力部隊在帝國生死存亡的時刻置之事外,根本無參與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戰鬥。根據史書記載當起義軍逼近都城咸陽時,即位的秦二世根本無正規的主力部隊去抵擋,只好赦免了修建秦始皇陵的囚犯,命令他們拿起武器,鎮壓反叛。保衛都城的任務只能託付給那支由囚犯臨時組成的秦軍。出人意料的是,這支軍隊體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戰鬥力,他們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幾十萬農民起義軍,滿目創痍的帝國似乎看到了希望。雖然這支部隊最終被項羽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擊敗,但不要忘記這支部隊未經訓練也沒傑出的將軍領導,但依然能在第一次戰鬥中擊敗起義軍,可見當時的農民起義軍戰鬥力並不強,如果有正規的秦軍主力部隊參加戰鬥,秦帝國不可能這麼快覆滅。問題在於,秦軍的主力部隊都跑到哪兒呢? vq|O 小隱線上歷史論壇 :凡人有庸俗的快樂;智者有高尚的痛苦。 -- 小隱線上歷史論壇 3tE 在帝國的北疆,由大將軍蒙恬率領的30萬精銳秦軍在打敗了曉勇善戰的匈奴騎兵以後並沒有南撤,而是鎮守在長城沿線。當都城告急的時候,這支秦軍開始南下。但是,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它的行動為什麼異常緩慢。雖然長城沿線離都城較遠,但利用當時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幾天之內就可到達咸陽城(這也是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主要原因)。他們絕對有足夠的時間回師勤皇。雖然此時大將軍蒙恬已被趙高逼害之死,軍心不穩,將士也不會真心為趙高把持的朝廷賣命。但軍隊中中層以上將領的眷屬應該都在都城咸陽,他們不可能不知道一旦城破將意味著什麼後果,他們一定會拼命率領士兵趕回咸陽。奇怪的是他們根本沒有南下參與戰鬥。如果有的話戰局一定會改寫,想想連曉勇善戰、行蹤不定的匈奴騎兵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農民起義軍更不在話下。xZI .c~ 在帝國的南方,秦統一以後,秦始皇透過修建靈渠打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確保了糧食運輸的暢通無阻後,派遣50萬秦軍南下與南越土著人作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統一了嶺南。當起義突然爆發的時候,這部分秦軍正在戍守剛剛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國存亡的關頭,他們選擇了沉默。司馬遷記載,當地的最高長官下令,堵塞南北之間所有的通道,軍隊嚴禁北上作戰。南部秦軍就這樣徹底拋棄了自己親手建立的大帝國。當地的最高長官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戍守南方,離都城幾千公里,又沒有可以賓士的秦直道,要想在短時間之內跨過千山萬水趕回起勤皇根本不可能。當時秦軍的最高長官有兩種選擇,一是割據一方自立為國,一是擁立幼主伺機北伐。對於剛剛平定南疆的他們戰鬥力不容置疑,唯一需要解決的是糧草問題。無論選擇那種方案都會導致其後的漢軍無法在短期內統一中國。但奇怪的是他們兩種方案都無選擇,似乎是就地解散了。偉大的秦帝國就這樣在無正規主力部隊參戰的情況下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了。他的滅亡與以往及以後的歷朝歷代都不同,歷朝歷代的腐敗乃至滅亡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絕不會一蹴而就,到最後都是因為軍隊戰鬥力低下而被農民起義軍推翻或被外敵入侵。而秦帝國在統一六國後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在仍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情況下被推翻了,他的覆滅很像一瞬間就完成了。

    在我看來秦國滅亡的重要原因有三

    秦的暴政——秦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1、社會矛盾產生:秦統一後,百姓渴望社會安寧。秦朝統治者卻忘乎所以,十餘年間,不斷動用民力:築長城、修馳道、戍五嶺、造阿房宮、建驪山墓等,徵用勞力數百萬人。丁男不足,就徵發女子承擔轉輸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誅罰苛刻,一人犯法,親戚鄰里都要連坐。秦朝統治者的橫徵暴斂已遠遠超出社會所能承受的限度。

    2、社會矛盾激化:秦朝統治者是大一統的勝利者,在長期群雄角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並不完全適合統一後社會發展的需要。秦朝統治者不能審時度勢,改弦易轍,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終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騰的局面。

    3、統治階級內部:秦始皇死後,少子胡亥受親信趙高的唆使,夥同城鄉里斯,篡改遺詔,奪取妄為,是為秦二世。秦二世繼位後,各地的反抗起義已風起雲湧,然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爭鬥,大肆誅殺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滅。

  • 2 # 文刀小業

    1

    秦始皇滅六國,完成中原統一的大業,建立了秦朝,開創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時代。然而令人非常遺憾的是,秦朝卻在二世之後逐步走向滅亡了。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秦朝兩任皇帝的暴政統治。

    秦始皇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君主國家,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因為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需要國家實行統一集權。在位期間,秦始皇頒佈了不少有利於國家穩定發展的措施,例如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創立郡縣制等等。但是在作出不少貢獻的同時,秦始皇也犯了不少過失。他大肆花費人力物力修築宮殿陵園、長城以及尋找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實行嚴酷的刑罰,焚書坑儒等,做了不少錯事,而在他的暴政下,全國百姓長期生活痛苦。

    而到了秦二世胡亥時期,一開始就為了皇位殺害了不少兄弟姐妹,設計逼死長兄公子扶蘇。即位後,胡亥又錯信奸臣趙高,聽信趙高的讒言,殺害朝廷忠臣,只顧享樂之事,不顧朝廷政事,使得趙高在秦朝朝廷呼風喚雨,為非作歹,加重了秦王朝統治的殘暴程度,甚至比之秦始皇時期,更為殘酷,使天下百姓日夜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國上下民不聊生,哀聲遍地,促使全國各地為求生存的起義戰爭的爆發。這些現象都加快了秦王朝滅亡的速度。

  • 3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其實並非只是如此,秦二世不過加劇了秦朝滅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秦朝的滅亡不能說是秦二世一個人的責任,他當皇帝時秦朝已經千瘡百孔,大廈將傾,如果秦朝強大,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再怎麼昏庸無能也不會那麼快滅亡的,下面我來說下秦朝覆滅的幾個原因吧。

    第一點:秦朝滅亡時已經距離商鞅變法一百年之久,沒有什麼法律能夠永遠正確,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治理國家,經過上百年不變的法律已經不能很好的作為治理國家的工具了,陳勝吳廣起義就是一個例子,下雨耽誤了戌期,就要全部問斬,本省就是因為不可抗因素耽誤的時間,卻還要依據法律問斬,這就說明法律依據出問題了。

    第二點是官吏執法太過嚴厲,和一些苛刻的政策使民不聊生,徭役過於嚴重第三點是秦朝到了秦始皇時代只知道征服,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不懂得施仁政與民生息,這也導致了秦朝覆滅。第四點是秦二世的個人能力較差,根本治理不好那麼大的國家,大家都知道公子扶蘇能力較強,但卻被害死,秦二世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他當皇帝時國家已經很亂,再加上無能人治理,怎會不滅亡。秦始皇從親政到統一六國用了十六年時間,而同統一到滅亡才經歷了十四年,其實天下雖然統一,但卻沒有真正穩固過,大興土木以及大規模的開發(嶺南地區)大大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秦始皇死後留給秦二世胡亥的是一個看似強大,卻危機四伏的帝國。

    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幫助下,奪取皇位,他上臺後有三件事,足以證明他的殘暴,如果說為了除掉後患,那麼將公子扶蘇除掉就好了,但是胡亥卻把事做絕,一個不留,從這件事就能看出胡亥本性的殘暴,對待手足兄弟尚且如此。這位曾統領三十萬大軍位秦朝出生入死幾十年的功臣被殺,讓其他將領寒了心就連曾經幫助胡亥繼位的李斯也沒能逃過一劫,在趙高的陷害下,李斯被以及其殘忍的方式處死。胡亥當皇帝的目的是為了享受,而不是造福百姓,他繼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秦始皇雖然也用民力,但是起碼還給錢管飯。到了秦二世時期,徭役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要求自己攜帶糧食。長期積壓的矛盾終於隨著陳勝吳廣起義而爆發,最終成為燎原之火。即使在秦始皇時期,秦朝統治也算不上穩固,僅僅史書記載的叛亂就爆發了數次,而針對秦始皇本人的行刺也有數次,只不過是在秦始皇個人和秦軍強大戰鬥力的威懾下,維持著脆弱的和平罷了。春秋戰國長達數百年的分裂,想要完全統一談何而已,百姓們或許期盼著久違的和平,對新政和新君還抱有希望,但六國舊貴族由於統一之後利益受到損害最大,他們對秦國這個新生國家簡直就是看哪哪不順。而由於秦文化與六國文化的難以調和,六國知識階層更是對秦國的一系列列政策都保持著敵意,對秦國法家治國的理念更是不滿。秦始皇時期的秦法雖然並不殘暴,但他極為嚴苛。

    商鞅變法雖然很成功,但秦法是為戰爭服務的,它並不適合統一的和平時期。秦法之下,百姓只是秦國這輛戰車的一個個零件而已,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秦法的限制,例如種地什麼時候種,土翻多深,什麼時候澆水等等都有秦法嚴格限制。在秦法下的老百姓,沒有人性可言,更像是工具罷了。這一點,才是真正讓人對秦法無法接受的。在我看來,秦國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秦二世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罷了。

  • 4 # 你也早點回來吃飯嗎

    秦朝的滅亡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始皇帝掃六合,一統天下後積累的大量矛盾沒有被及時化解,且加上後期的暴政撼動了帝國的統治根基。秦統一之前,各個國家各自為政,有自己的國家和文化意識,民眾生活也相對安穩,秦在統一過程用的是簡單粗暴的戰爭手段,這是強加的各華人民頭上統一意願,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民眾流血犧牲,雖然秦表面上是統一了六國,但是六國民眾的內心還是分化的,這就導致了廣大人民與這個表面統一國家的貌合神離,而一旦矛盾積聚,無法釋放,那麼爆發的力量也可想而知了,這也是為什麼在秦統一不久,爆發陳勝吳廣起義的短時間內,天下群雄並起,六國貴族乘勢瓜分昔日地盤的原因所在,二世故而昏庸,但是經歷了春秋戰國長期發展的秦國並不能因為一個人而短時間內就分崩離析,因為一個可以統一六國橫掃天下的帝國必然有其卓越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才是國家機器正常工作的最重要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提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