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這是蕭何獨具慧眼,如果你把這個事情的過程前後都瞭解清楚了的話,這個事件就是蕭何策劃的陰謀,他的目的就是推舉劉邦為首領。

    首先蕭何本人是不看好縣令的,當時陳勝吳廣起事,各地紛紛起義。縣令也想響應起義,首先要和蕭何商量啊。因為起事首先要有士兵啊,而蕭何是縣尉,縣尉就是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掌管著一個縣的武裝。這時蕭何告訴縣令:“你是統治階層啊,自己反自己,還要別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你,別人會信你嗎?別人會認為你不夠堅決呢,搞不好別人還以為你是釣魚執法呢。”

    縣令一聽有道理啊,那怎麼才能讓人覺得我是真的要起義呢?蕭何這時已經明白魚已經上鉤了,因為下一步才是蕭何的真正目的。蕭何告訴縣令你只要把逃亡在外的沛縣豪傑都赦免了,即能增大自己的實力,又能表明自己的態度。縣令一聽在理,那就把他們招回來吧。

    乍一聽確實有道理。但是仔細一想,不對啊,哪有敢拿造反開玩笑的,這是沒有回頭路的,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的。哪能還有不堅決的?跟隨陳勝吳廣起事的秦朝官吏不在少數,否則陳勝吳廣也不會發展那麼快的。

    如果說前面還不好說蕭哥就何策劃的陰謀,但是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就是蕭何的陰謀了。劉邦回來後帶了一大幫人,縣令覺得不得了啊,這麼多人,劉邦要進來不是壯大自己,他是要吞了自己啊。所以他關閉城門,並且逮捕了蕭何。後來著印證了縣令的看法,劉邦帶著人往城裡投了一些宣傳單,沛縣就被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縣令本人也被城裡人殺了。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兩點,第一,百姓確實對秦吏不信任,第二,蕭何確實要把劉邦招回來,推舉他為首領,因為蕭何對劉邦來說實力一清二楚。他一直都和劉邦有聯絡,劉邦回來帶那麼多人,放誰那也不放心啊。

    後來蕭何做的事就更明顯了,劉邦入城後,大家推舉首領。大家讓蕭何主持,透過抓鬮來確定人選。在抓鬮的時候,第一個被拆開的是劉邦。蕭何迅速把其他的都放進嘴裡,咬碎毀掉了。其實蕭何寫的每一個都是劉邦,蕭何的目的就是推舉劉邦為首領。

    事實證明劉邦確實沒有讓蕭何失望,而歷史也一次次的證明蕭何眼光獨到。無論是對於劉邦還是韓信,他都曾用性命擔保過。這是一個可怕的人啊。

  • 2 # 如是史社

    及陳涉起,沛令欲以沛應之。掾、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遺沛父老,為陳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門迎劉季,立以為沛公。蕭、曹等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應諸侯。

    說這話的時候,蕭何他們就是有心坑縣令,把劉邦推舉出來做老大。蕭何、曹參都在縣裡任職,劉邦只是小小的泗水亭長,這會還只是藉著斬白蛇才騙了身邊那一票人留著跟他幹革命的。但劉邦與他們早就有交往,而且在蕭何,曹參這些朋友的眼裡,是可以不計身份,成為好友的,可見劉邦一定是有他人格魅力的。

    那麼蕭何、曹參為什麼不自己挑頭?史書記載:“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就是說:萬一事情沒成功,挑頭的肯定人頭不保,株連九族。所以秀才造反,前瞻後顧,三年不成,他們自己心裡很清楚。

    劉邦心裡也清楚:“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領頭人選不好,這事就一敗塗地,我只怕我做不好對不起你們啊。但最後,劉邦還是受了“沛公”,做了這支義軍頭領。所以說,劉邦之所以總被人說“痞子”,但結交的人個個不差,跟他這等心胸是跟有關係的。我是專注歷史原創的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 3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這段話出《史記.高祖本紀》,本來是蕭何、曹參說的,為什麼司馬遷把它寫在了《高祖本紀》裡?可見這話直接關係到高祖成為沛公進而起事成就大業的基礎。那麼蕭何、曹參為什麼勸沛縣令不帶頭起事而讓他去請劉邦等人?原因很簡單,蕭、曹二人沒看好沛縣令!蕭、曹二人過去和劉邦關係一直很好,對劉邦有深刻地瞭解,知道他是能成大事的人物。於是,面對沛縣令想參加陳涉起義的行動就當了一次“假洋鬼子”――你也想革命?去球吧!果然沛縣令上當,革命沒革成,反而成了革命者的刀下鬼。可以說,蕭、曹的這段話從好的方面說是慧眼識人,看準了沛縣令不是成大事的人物,而劉邦才是“真龍天子”。從差的方面說就是“假洋鬼子”!

  • 4 # 大飛熊騎士

    其實這句話裡,已經點出蕭何和曹參為什麼不擁護沛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沛令確實不適合作為起義的“領袖之人”,這和當時秦末的背景有著重大的關係。換句話說,秦末的背景是一種趨勢,而且沛令要響應,主要是為了“保命”,再加上蕭,曹等人的“私心”,於是才擁護劉邦。

    (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度量衡等等,但是文化卻沒有統一,這是時代無奈和隱患。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各地也紛紛起義,最先響應和劇烈的就是原來戰國中,文化比較強的楚國,齊國,趙國,於是六國紛紛復國。即使是首義的陳涉,也要先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雙管齊下,可見楚文化和項燕的影響力有多大。正是這個背景下,屬於原楚國的沛縣,適合讓由秦國任命的沛縣縣令,來當起義軍“領袖”嗎?這是最關鍵的因素,沛令在“義軍”中不能“名正言順”。

    其次,沛令的個人能力,魅力是有問題的,比如和沛令關係很好的呂公,許諾把女兒嫁給劉邦,呂媼(呂后之母)生氣質問呂公:“沛令關係和你那麼好,求女不嫁,為何卻嫁劉季?”呂公說:“你們女人不懂。”可見,呂公不看好沛令。陳涉起義,已經到了陳地,附近都殺了各地的官吏響應,沛令是因為恐懼被殺才想迎合的。起義的“動機”不純。這點在官府中的蕭何,曹參可以說洞若觀火,怎麼可能把身家性命交給沛令呢?

    (劉邦和蕭何)

    再說劉邦,劉邦在縣中是小混混,但是很講義氣。當時,亭長劉邦因為押送驪山徒不利,帶著幾十個或者上百人落草為寇,有人馬。蕭何和曹參知道劉邦“講義氣”,於是勸說讓劉邦當“帶頭大哥”,這麼做對蕭,曹來說“好進退”。如果,起義成功,蕭何和曹參不但可以保命,還可能得到一些好處。如果起義失敗,作為秦朝官吏的蕭,曹,可以把責任推給本來就相當“一無所有”的劉邦。(《高祖本紀》蕭,曹本文吏,自愛,恐事不就......)

    (劉邦)

    不料,沛令反悔叫劉邦回來當“大哥”了,這裡也說明了沛令的“起義之心”和動機不純,不能成大事。沛令閉城,想殺蕭何和曹參,結果沛令反被父老百姓所殺,開城迎接劉邦。可以看出,秦末天下的趨勢,特別是在“楚地”,是讓劉邦成為“領袖”的關鍵因素,其次是劉邦的資本和蕭何,曹參的擁護,這三大要素構成了劉邦起義事業上的“第一桶金”。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天下苦秦久矣,百姓把仇恨之箭射向大秦政府、各級官吏。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天下本該清靜無為,讓百姓休養生息,癒合長年戰爭留下的創傷。可秦始皇一刻也沒消停:修秦、趙、燕之間的萬里長城、修驪山大墓、修阿房宮,還出動幾十萬大軍在南越開疆拓土,百姓服兵役、服傜役,苦不堪言,仇恨的種子在心中偷偷地發芽!而始皇、二世離得太遠,所有的這些苦差都由各縣去具體實施,沛縣百姓對他們的父母官也恨之入骨,每天都想問候縣太爺他媽,他哪有什麼號召力?蕭何這等能吏人精,後來能成為漢初三傑之一,豈會不知?

    二、劉邦極有領頭大哥的潛質。

    A、他有稱孤道寡的野心。《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劉亭長曾到咸陽服徭役,看到秦始皇,他感嘆道:唉,大丈夫就應當像這樣!

    B、劉邦沒有多少文化,但有膽有識。

    這一點很重要,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好多在吃事業飯拿死工資或憑技術給老闆打工,而他們的老闆往往就是當年頑皮的、成績較差的同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那些較差的學生皮厚、膽大,容易放手一搏!劉亭長負責遣送本縣去修驪山墓的徒隸,徒隸們有許多中途逃亡,高祖審時度勢,看也看不住,看得太緊說不定被他們聯手咔嚓了,一天夜間乾脆把徒隸們放光了,他說:你們都逃走吧,我也從此遠走高飛!結果有十餘位壯士願跟從高祖,劉邦有了最初的死黨。

    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陳勝在陳地稱王,國號張楚。天下許多郡縣殺死他們的官長響應。沛縣縣令怕被幹掉,也被迫反秦,蕭何、曹參慫恿他召集逃亡在外的劉邦。樊噲陪劉亭長前來,縣令怕劉亭長來會有變故,改變主意,立馬變卦,關了城門,準備誅殺蕭、曹,蕭曹越過城池來輔保劉季(劉邦排行老四),劉亭長射帛書到城中,城中父老率子弟們群起響應,殺死縣令,迎接劉季。蕭何、曹參等人地位遠高於劉季,但顧惜自身,惟恐事敗後被滅族,紛紛推舉劉邦為首,劉邦當仁不讓,被扶立為沛公。

    C、劉邦天生會忽悠,亂世忽悠能力也給他當領頭大哥加分。

    他年輕時,不務正業,又好飲酒,經常從王媼、武負兩家酒店賒酒,怎麼還債呢?忽悠!他高鼻樑,自吹面有龍相,左腿有七十二顆痣。在武負家喝酒醉後,經常自吹:醉後他上面會有龍出現,幾回一說,加上他腿上痣多,一次同樣醉酒的武負朦朧中看到了他上面的龍,從此武負、王媼家的酒以高出幾倍的價格出售,居然還供不應求,他們涉嫌團伙詐騙哪!從此高祖喝酒再不需要付錢。

    劉亭長還靠忽悠抱得呂雉這個富家美人歸。呂后的父親呂公和沛縣縣令友善,為避仇跟著縣令來到沛縣定居。沛縣豪傑、官吏都來祝賀,縣吏蕭何對賓客說:送禮不足千錢的,在堂下坐。大忽悠劉亭長在禮單上假稱賀錢一萬,其實沒帶一文,呂公起身相迎,劉邦旁若無人,一頓胡吃海喝、胡吹海侃,呂公居然把女兒嫁給劉亭長。

    他知道沒錢的自己,要想搞定老婆大人,只有靠不斷忽悠,給她畫一隻很好吃的燒餅。呂雉生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因家窮丈夫懶,只好帶著兒女到田間勞動。這時一位老父路過討水喝(太巧,有和劉邦合夥欺騙的嫌疑),那時的呂雉還很善良,除了給水還給飯,老父審視了呂后相貌說:夫人是天下的貴人。呂后一臉桃花,又開心地叫給兒女算命,老父說:夫人成為貴人,主要靠你兒子。又說魯元公主也貴不可言,老父前腳走,劉邦後腳從一旁田舍走來!(文友你有沒有覺得這太巧了!)

    一次,劉邦喝醉酒,命一同夥開道。那人說前面有大蛇一條,劉邦醉了,膽也大了:壯士前行,何懼之有!前行,斬殺大蛇。走了幾里,劉邦醉臥地上,後面的人來到有蛇的地方,見一老婦人深夜哭泣,說:我兒子是白帝的兒子,變蛇擋在路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劉邦酒醒(裝作不知),隨從告訴他,後又告訴其他的壯士,從此對劉邦更加敬畏!(深夜來的婦人極為蹊蹺,兩種可能:一是大忽悠和心腹隨從聯合詐騙,一是和老婦人搭當聯合詐騙,蒼茫大地鑑定完畢!)

    三、權衡利弊,蕭何也會選擇劉邦。

    劉邦原本地位低於蕭、曹,一旦劉邦失敗,自然由劉邦頂罪;一旦成功,這屬於屌絲逆襲,他們擁立之功,自然封賞豐厚。而縣令無膽無識,極難成功。(他要有見識,應該偷偷地帶著一家老小、金銀細軟,開溜!才是惟一的生路!)即便萬一成功了,蕭、曹固有封賞,但要大打折扣!後來,劉邦登基,蕭何在劉邦押差時比別人多送一個大錢,也多封二千戶。蕭何功封第一,封侯拜相,蕭死後曹參也因蕭何的推薦,做了丞相,蕭規曹隨成了歷史佳話。

    四、劉邦還算重情重義,一旦起義失敗,他比沛縣縣令更可能頂缸。

    望斧正!

  • 6 # 成成說史

    上面的意思是說蕭何為秦朝的官吏,現在卻要造反,沛縣的人民恐怕不會聽你的指揮。

    天下苦秦久已,肯定也是非常痛恨縣令了,再說本來秦朝就以嚴酷的法律來治理天下,這套法律制度早就在縣令心裡根深蒂固了,蕭何即使想擁護縣令,他也不敢反,估計沛縣的子民也不會真心為他賣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這個國家真的很強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