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中學語文王老師

    《三字經》中有“子不教,父之過”,也就是說,孩子如果沒有教好,是父親的責任。但實際情況是,孩子往往不喜歡接受父親的教導,就是俗語裡面的“父不教子”的原因。為什麼呢?因為許多家長要麼在孩子面前保持著一份威嚴,要麼是表現出來一種溺愛的態度。如果孩子在家長輔導的過程中,學不會或是不想學,家長要麼很難壓抑著生氣的情緒,大發雷霆;要麼是搖頭嘆息,自認無奈。而帶著情緒化的教學和指導,很難會有好的效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家長慈愛有加,孩子就會在家長面前恃寵而驕;家長威嚴的,孩子就會戰戰兢兢。這兩種情況下,孩子都不會學好的。這也許就是家長教不好自己孩子的原因。

  • 2 # 金豆心語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

    一、家長的角度

    1.家長的能力

    如果家長是老師或者輔導機構老師之類的,從事相關職業的,那給孩子補課是可行的,至於孩子為什麼不聽,那肯定是兩人之間溝通的問題。

    如果在補課這件事,孩子是不聽你的,那就單獨的好好溝通。

    如果平時孩子就不聽你的,那我認為你首要的問題是解決你們兩人之間的溝通問題。

    假如家長本身能力有限,那幫助孩子補課,孩子不聽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2.家長的職責

    老師有老師的責任,家長有家長的責任。

    家長想越俎代庖,那就是跨越了邊界,孩子如果平時跟進有很好的相處,那還能聽得進去,但假如相處的不太好,那不聽也是自然的。

    家長是出於好心,想讓孩子多學一點,但孩子內心是不認可的。

    二、孩子的角度

    1.孩子的認知

    一般孩子認為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家庭是生活的地方,最多家裡是可以做作業的。

    那孩子在學校的老師教育夠了,回到家,還要在聽另一位“老師”的教導,這樣家庭也變成了學校,孩子當然難以接受,也就會不聽你的了。

    2.孩子的習慣

    如果家長從孩子小就給孩子補課,那估計孩子習慣了,會聽你的。

    但如果從小沒有這個習慣,家長突然的插入,自然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應,反抗不聽也是自然的。

    三、綜合分析

    即使是專業授課的家長,也不建議強加給孩子補課,最多能作出相關的指引,對有些難題可以做以解答。

    那不專業的家長,可以尋找相關輔導機構,時下很流行的手機APP輔導,也有不少,可以引導孩子適量選擇。

    家長要更多的培養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功課問題的能力,相信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長。

  • 3 # 福爾摩卡

    你跟孩子的關係如何?

    孩子本身是否對學習這件事有興趣?

    需要你來補課還是他更需要掌控主動?

    問題好籠統,在具體一下就好了

  • 4 # 讀心大叔

    對於給孩子補課,孩子不願聽這個話題,在生活當中發生的頻率還是很高的。其實原因或許很簡單。

    第一:家長補課時是不是帶有情緒,當你有情緒時,孩子就會有壓力。

    第二:既然是補課,就意味著孩子在這一科目上是短板,往往也是源於根本就沒有興趣。我們一直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興趣,肯定會學得很好,就不會需要家長來補課了。

    第三點:孩子有畏難心理。當父母在給孩子補課的時候,肯定補的是孩子的弱項或者是做錯的題,在這些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方面孩子沒有信心的。沒有信心的事情,往往就不願做。

    所以當父母在給孩子補課的時候,一定要放下情緒,不能夠給她孩子壓力,同時可以改變學習方式,讓孩子提起興趣了,同時給予多鼓勵和讚賞。另外,當孩子表示自己明白了的時候,讓孩子給父母講一遍,家長要做學生,最好的學習就是教別人一遍。

  • 5 # 月眉彎0829

    這個問題下面幾個答案分析得很全面了,我想大家其實最終想要的還是解決辦法,那麼回到最初——孩子為什麼這一科沒學好要補課,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分享一下心得吧:

    我家兒子偏科——小學時不明顯,初中有了英語發現他文科實在不行,最極端時數理化前幾名,語文英語倒數幾名——鑑於姥姥姥爺以前都是數學老師管不了文科,於是媽媽負責他的語文;我妹讀過清華的國際MBA,英語屬於能直接看英文原著的水平,所以由小姨負責他的英語!我大學也是學的理工,工作後做IT的,不過一向喜歡古漢語,我一直以為語文這種東西是不用特意學的,母語嗎,天天說話,後來發現孩子語文成績很差——有一次我家兒子給我“委婉”地描述了一下他的語文成績,說的是“我這次語文考得比英語還差”,由此可見一斑了。

    我當時冷眼旁觀了一下,發現孩子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從小跟著姥姥姥爺長大,姥姥姥爺退休了喜歡看電視,孩子也喜歡看電視——我小時候好歹不學習了還喜歡看小說的,可是我們那一牆書架上的書我家兒子基本連翻都不翻!不愛閱讀怎麼可能學好語文呢?我想也難怪孩子,我自己也習慣用手機看電子書,很少讀紙質書了!也沒做個好榜樣!不過孩子上了初中就把我們的舊手機給他用——當時我是用熊貓閱讀看電子書,於是我就教他怎麼找電子書,存成txt格式導到熊貓閱讀器裡去看!

    孩子的學習力是大人無法想象的,後來他就開始瘋狂地去下載各種玄幻小說,什麼《斗羅大陸》《鬥破蒼穹》,反正那幾年他幾乎把唐家三少、江南那幾個有名的玄幻作家的幾乎所有小說都下載來看,內容我雖沒看過,可是一看檔案大小就能算出來,每一部都是幾十萬上百萬字的大部頭,而他那幾年看了應該不下百部。

    因為我有個基本的信念,語文英語這類,只要你肯閱讀,哪怕讀的書質量一般(他就愛看玄幻小說,文學名著他不愛看),總比不看強——閱讀可以促進人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比只看電視好得多;(二)是我本身偏愛古詩詞,兒子長這麼大我唯一陪他學習的就是他需要背一些古文古詩詞的時候,他就愛拎著課本來讓我給他看著,因為大部分文章我都熟悉,就經常跟他一起背;我給他買的《弟子規》《千字文》《龍文鞭影》《幼學瓊林》之類,他後來自己也不時翻一翻,說是用來找作文素材的;(三)大概就是我自己看書比較駁雜,有空時會跟他海聊,比如歐洲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為什麼他們分成幾十個小國而我們中國始終大一統等等,還有各種有趣的文史典故也時不時給他說一些,兒子很喜歡跟我聊天。

    現在說回他的語文成績,孩子中考考進了我們區三個市重點之一——我兒子據說中考時數理化成績加起來在區裡排名前幾位,可是語文英語都很一般,所以高一按成績他是在3班;到高二文理分科的時候,他就考進了2班;到高三又考進了小特班——小特班是由年級前20名組成的(升高三的成績佔60%,平時月考的成績佔40%)——也就是說他中考入學時年級第60名左右,到高三就考進了前20名——而他的語文成績在他們理特班居然成了前幾名,當然這也跟文科好的學生大都去了文科班有關吧,哈哈。

    不過他的英語始終不行,雖然我妹也時不時給他補習一下;我妹是清華的IMBA,看英文原著/跟歐美教授直接英語交流的水平,可是教孩子畢竟缺乏系統化——所以兒子考進小特班時還是英語墊底,成績比班裡平均分低了近20分,以至於英語老師一下子記住了他——英語這麼差怎麼考進小特班的?於是英語老師就讓他做了英語課代表,還介紹了他們上一屆英語考了147分考進清華的一個師姐給他補習,我家兒子在老師和師姐的輔助下,現在開始努力學英語了,跟我說他高考時的目標是英語考130分。

    綜上,家長給孩子補課,竊以為(1)知識的系統化,(2)情緒化孩子能否接受,(3)孩子為什麼學不好這一科——竊以為調動孩子自己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是最重要的,真想學了再去找方法,要不然家長辛苦準備,孩子心裡牴觸,那還是南轅北轍:)

  • 6 # 師雲風馬牛

    哈哈,這個問題很複雜,我是老師,具有天然優勢。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可否反過來看這個問題:老師的話為什麼學生都聽?

    一、學習環境決定的。學校特有的學習氛圍,這是家庭沒有的,老師是學校的制度的執行者。班級“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說裁判,還知識豐富(至少孩子是這麼看的,哈哈!)所以家長就是家長,不能替代孩子心目中老師的作用。

    二、身份角色決定的。教師在教學中掌握各種教育的專業方法和手段,學生處在一個班集體當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大夥看見,誰都不想被老師批評。而恰恰老師手裡掌握著對學生該批評還是該表揚的“生殺大權”,他們時而表揚激勵,時而批評處罰,學生既愛老師又敬畏老師。而家長則不然!

    三、心理距離決定的。家長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對爸爸媽媽的世界無比熟悉,沒有了神秘感,比如:爸爸媽媽平時表現出來的缺點,還有平時表現出來的問這也不懂問那也不明,淡化了孩子對家長的權威感!

    大家看了,覺得有幾分道理?您也說說看!

  • 7 # 魯米呀

    任何時候做決定之前都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想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到底是個什麼形象?

    再來從幾點分析

    一,也許在他看來老師的話更具有權威性而你沒有學校那種場域的權威。

    二,也許家長自己也文化不高,孩子覺得瞧不上。這點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使他產生自信。

    三,也許孩子覺得老師同學的關係阻力抑或家長太過嚴厲又或者平日裡總是愛比較嘮嘮叨叨,孩子不想聽。同歸都是各種關係的問題。

    人是社會影響的,孩子也許不喜歡老師,那麼儘量選擇他喜歡的老師去上課。如果是不喜歡家長,從改善關係入手。

    如果只是單純不愛學,那麼找到孩子愛學習的加以引導,發揮擅長的,不刻意強調不愛的學科,只是平日裡默默將他不愛的學科相關的內容融入在生活裡引發他的興趣和好奇,當有一天他問你的時候,告訴他,他所討厭的學科裡可以瞭解,轉變就開始了。

  • 8 # 我是杜佩玉

    中國古代也出現過這樣的很多的案例,即使自己是一個大文學家大家,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卻不一定可以成功。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上面這一段話已經說的幾乎差不多的古文閱讀的話如果有困難,那麼我給翻譯一下,其實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道理。

    簡單的講就是言傳身教,不要求太高,不生氣。真實的翻譯在下面。

    公孫丑說:“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呢?”孟子說:“因為情理上行不通。(父親)教育(兒子)必然要用正確的道理;用正確的道理行不通,接著便會動怒。一動怒,就反而傷了感情了。(兒子會說:)‘你用正確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確。’這樣,父子之間就傷了感情。父子之間傷了感情,就壞事了。古時候相互交換兒子進行教育,父子之間不求全責備。相互求全責備,會使父子關係疏遠,父子疏遠,那就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了。

    西方人喜歡從心理學以及行為學方面來分析我們華人就說了這麼一個簡單的關係,就是求全責備,造成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反感。

    僅僅是家庭成員在教育上的對待問題,也包含了家庭成員的所有事情的對待。

  • 9 # 笑看舒捲

    我認為,問題有以下幾點,一與學校老師講題思路不一致,一個問題有多種思路去解決,耍儘量與老師思路一致。這個好辦,去買教師用書。二,大人對問題概念熟識,想當然孩子也知道,可偏偏孩子不知道。所以才要補課。三多用實物,圖表來顯示摡念,並弄清孩子問題出在哪裡,針對性補。以上是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絕地求生中的消音器和消焰器哪個好,快速彈夾和擴充彈夾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