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此李小龍非彼李小龍

    1860年8月,因第二次鴉片戰爭而北逃的咸豐皇帝病死熱河,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繼位。

    由於載淳過小,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即東太后,是咸豐之皇后。

    咸豐死後,她晉封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可是,年僅45歲的慈安突然暴斃宮中,兩宮並列垂簾聽政一下子變成了慈禧的一人獨裁。

    慈安太后怎麼會突然死亡的呢?

    慈禧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這一點咸豐皇帝早就覺察到了。

    因此,他在臨終之前,密授硃諭於慈安太后,並囑咐,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為,就讓慈安拿出密諭,按祖宗之法治罪於她。

    咸豐死後,為了告誡慈禧,慈安曾把密諭拿給慈禧看。慈禧對密諭感到驚懼不安,因此辦事謹小慎微,不敢胡作非為。

    對慈安更是言聽計從,關懷備至。時間長了,慈禧“安分守己”的外衣矇蔽了慈安,開始對她放鬆了警惕。

    慈禧為討好慈安可謂煞費苦心,有一次,慈安患病,吃了太醫所開的各種藥,無奈都見效甚微。

    一氣之下,拒絕吃藥。

    沒想到,幾天之後,她的病居然奇蹟般的痊癒了。大病初癒後的慈安興高采烈地到御花園散步,恰巧遇見慈禧,只見其左臂纏著白紗。

    十分驚異的慈安太后就上前詢問慈禧原因。

    慈禧回答道:“前幾天,我見你病臥床榻,面色蒼白,心裡很難過,因此就從我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讓人煮湯為你滋養身子,以表我的一片誠意。”

    這一席話,讓慈安聽了大為感動。

    慈安感謝萬分地說:“想不到你竟然是這樣一位好心人,先皇不應該對你有什麼不放心的地方。”

    說罷,便回宮中,當著慈禧的面,燒了咸豐皇帝的臨終密諭。

    慈禧心上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她感到輕鬆多了,因為再也沒什麼值得她擔驚受怕的了。

    沒有了密諭糾纏的慈禧從此也一改常態,開始對慈安出言不遜,以前她的那種畢恭畢敬也蕩然無存。

    朝中政事更是無論鉅細,都是一人獨攬,根本不把慈安放在眼裡。知道自己上當的慈安,叫苦不迭,但後悔晚矣。

    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十日戌時,這位比慈禧還小2歲的仁愛忠厚的皇太后突然暴斃宮中,朝野上下更是議論紛紛。

    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將她的猝死與慈禧聯絡起來。

    對於這段歷史,歷來說法不一。那麼慈禧究竟殺沒殺慈安呢?

    一種觀點認為,慈安死於疾病,而非謀殺。

    就此事《德宗實錄》這樣記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但這本書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很有可能慈禧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記載的真實性。

    另一種觀點認定慈安就是被慈禧毒死的。

    這一說法基於《崇陵傳信錄》的記載:咸豐帝在彌留之際,曾密授一份遺詔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

    密詔中授意,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不諳世事的慈安卻將此事告訴慈禧,並當著慈禧的面,將此遺詔燒掉。

    陰險毒辣的慈禧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

    遂借向慈安進獻點心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慈安的死與慈禧有莫大關聯,但認為她不是被慈禧親手殺死的,而是被逼死的。

    據《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之時,慈禧權欲極重,相反慈安卻倦怠少聞外事,並不與之爭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

    光緒七年(1881年)初,患血崩劇疾的慈禧臥病在床,不能總理政事。

    這段時間慈安獨掌朝政,也因此招致慈禧的嫉恨。

    事後慈禧誣陷慈安“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言辭激烈以致慈安氣憤異常。

    但慈安為人木訥,又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以上幾種原因基本上是現在關於對慈安太后死因的主流說法,但往事如煙,具體是何原因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清楚了,而歷史正是因為其未解之謎而令人著迷,引無數學者競相探索矣……

  • 2 # 半杯

    在清朝有一個女人比慈禧還出名,她的死可以說影響了整個個清王朝,她的一生做過五位皇帝的太后,不得不說讓慈禧看了都會眼紅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慈安太后。下面我們來看看慈安的一生!為何會突然猝死!

    清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奕詝登極前,便是側福晉。嫡福晉薩克達氏在咸豐登極前去世。咸豐帝登極,先將側福晉鈕祜祿氏封為貞嬪,後晉為貞貴妃,咸豐二年(1852年)冊封為皇后。慈安太后從受冊封為皇后起,雖然曾短暫居住在西六宮區的長春宮,但從同治親政,到光緒七年(1881年)暴崩,鍾粹宮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宮院。同治帝曾到鍾粹宮慈安太后前,陪侍午膳。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初二,同治帝又到鍾粹宮問慈安皇太后安,隨後奉慈安和慈禧到漱芳齋,侍午膳。

    慈安皇后在咸豐十年(1860年),隨帝逃往避暑山莊。轉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死,她為未亡人,年二十五歲。載淳繼位,就是同治帝,兩宮並尊:尊慈安為“母后皇太后”、慈禧為“聖母皇太后”,加以區別。因慈安太后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

    第一件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同治帝繼位年的十一月初一日,明清政治史上發生一件大事:“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這不僅是改變清朝祖制,而且是明清皇朝史上的空前之舉。第二件是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大太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其捉拿,慈安太后立命誅之。第三件是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后在鍾粹宮突然崩逝,年四十五。安得海的死和慈安的死,兩者之間,有關聯嗎?有人、有書說有。

    先說安得海的死。《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同治八年,內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慈安)太后立命誅之。”從此慈禧同慈安結下嫌怨。事情經過是:慈禧貼身太監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樓船南下,行至山東泰安,山東巡撫丁寶楨密派人跟蹤追捕抓獲,將其送到濟南。安得海言:“我奉皇太后命,織龍衣廣東!”丁寶楨上奏朝廷,慈安太后問:“法當如何?”諸臣叩頭奏:“祖制太監不得出都門,擅出者,死無赦!”巡撫丁寶楨“棄安得海於市”,丁寶楨殺了安得海,暴屍三天。慈禧當時沒有怨恨、報復,反而讓他升為總督。為什麼?有人分析道:慈禧年輕守寡,傳聞同安得海“有一腿”。安得海暴屍三天,公示安得海確是一個太監,從而為慈禧太后洗刷了不白之傳言。

    再說慈安太后的死。慈安的死,死得突然。《清史稿·德宗本紀》記載: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於鍾粹宮”。人們傳說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害了一場大病,據說是患“蓐(r)勞”,《王力古漢語字典》說:“蓐,孕婦生產。”醫生薛福辰“說假病、下真方”,用補藥,效果好。慈禧病癒,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儲存咸豐臨終前給她的手諭——內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諭誅之。慈安把這份手諭給慈禧看了,又當著慈禧面燒了。慈禧對慈安的舉動既驚訝又感動。數日後,慈禧請慈安到長春宮,拿出點心招待慈安。慈安有午睡醒後吃點心的習慣,就吃了點心,連說:“好,好!”慈禧說這是她孃家送來的。

    過了幾天,慈禧派人送點心給慈安。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來的點心後,腹痛惡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慈安死後,沒等孃家人來就入殮,更加引起人們的猜疑。然而,慈安得的是什麼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儲存咸豐帝手諭,宮廷詭秘,沒有確證。這正給戲曲小說和影視創作留下想象空間,也成為學者難以解開的歷史懸案。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慈安太后死因懸案,給後人留下點思考。

    慈安太后到底是如何死的,現在已經是一個懸案了,但慈禧的私生活也確實有很多問題,包括她的狠毒我們素有耳聞,她的死與慈禧肯定是有莫大關係的

  • 3 # 一葉小安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慈安太后突然就去了!左宗棠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驚訝的說:"昨早奏對時,何嘗有病,暴疾何之速也!"根據宮中起居錄記載,慈安太后在去世的前一天確實照常辦公,除了兩頰微赤之外,並沒有發生任何異常。直到三月初十這一天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便在這一天安排了休息,沒想到晚上就去世了,死時年僅四十五歲。這種突發情況讓民間疑慮叢生,究竟是誰害了慈安皇太后呢?會是慈溪太后下的手嗎?根據《清代野史》記載,咸豐皇帝在臨終之際,曾給慈安皇太后留了一道手諭,授權她全權處置驕縱不法,恃子為帝之徒,這也讓慈禧太后的小命都被她一手掌控。尤其是慈禧太后在多年前的一場大病,更是讓人猜想不斷,有人說之所以患了這場大病,是因為血崩!

    據說當時李蓮英經常帶著一位宮外的小夥計到皇宮中游玩,此人長得面容俊美,深受慈禧太后喜歡,並將其藏在宮內,夜夜宣淫,沒多久就生下了光緒,還因此得了血崩之疾,慈安太后看她鬧得實在不像話,便將咸豐留下的手諭給她看,慈禧太后當場嚇得臉色發白,從此再也不敢違背慈安太后的意願。  不過這件事也成了慈禧太后的心頭刺,猶如懸在頭頂的利刃一樣不得心安,在她的精心謀劃之下,將宮外遊醫提供的毒藥藏在月餅當中,慈安太后吃過之後便被毒死了。

    根據擔任過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的翁同龢日記中透露出的訊息顯示,慈安皇太后是死於中風。發病時神志不清,牙關緊閉,伴隨著屎尿失禁,其去世前一天面色赤紅,就是即將發病的徵兆。這還不是慈安太后第一次發病,早在同治二年,慈安太后就有過一次發病史,只不過因為年輕,很快就恢復了;七年後的第二次發病也因為治療及時,沒有產生什麼嚴重後果。

    不過宮闈中的秘史很難用常理解釋,相信以當時的情況,即使明知是慈禧太后出的手,翁同龢只怕也未必敢出聲吧!慈安太后死後,清朝從此進入了慈禧太后一手遮天的時代。

    以我個人看法,慈溪毒害的可能也是有的。

  • 4 # 小六姑娘

    傳說光緒七年的一天,慈安到慈禧宮裡說,先皇臨死之前留下一道手諭,我對任何人都沒說,現在你可以看看了。慈禧一看驚出一身冷汗,手諭中寫到,在慈禧違制的時候,慈安可以動用手諭將她誅殺。慈安接著說,現在,這道手諭也不需要了,就當著慈禧的面將手諭燒掉。慈禧當然當然表現的感激涕零,過了幾天,慈禧派人到鍾粹宮給慈安送點心,很快就傳出慈安暴斃的訊息。

    慈安之死不無蹊蹺,因為前一天她還在垂簾聽政,精神很好,另外,既然是因病而死,就該留有太醫診脈的醫案,這些,在事後都沒有找到。

    因此,有人懷疑,慈安是吃了慈禧送的點心被毒死的,但因為沒有證據,慈安之死也就只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懸案了!

  • 5 # 奇佳說歷史

    1881年4月8日,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兩百多年來人們一直都有懷疑與猜測。

    第一種說法是“正常病死說”。

    第二種說法是慈禧逼迫慈安太后自殺說。據《清稗類鈔》記載,1881年初,慈禧誣衊慈安太后,說其收受賄賂,干預朝政,而且言語相當過激。以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第三種說法則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慈禧進藥毒死說。據《慈禧外記》載:咸豐皇帝臨終時給慈安留下了一份密詔,如慈禧不能安分守己則除之。對此,慈禧一直耿耿於懷。趁慈安進藥之際,暗下毒藥,謀殺了慈安太后。

  • 6 # 此李小龍非彼李小龍

    1860年8月,因第二次鴉片戰爭而北逃的咸豐皇帝病死熱河,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繼位。

    由於載淳過小,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即東太后,是咸豐之皇后。

    咸豐死後,她晉封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可是,年僅45歲的慈安突然暴斃宮中,兩宮並列垂簾聽政一下子變成了慈禧的一人獨裁。

    慈安太后怎麼會突然死亡的呢?

    慈禧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這一點咸豐皇帝早就覺察到了。

    因此,他在臨終之前,密授硃諭於慈安太后,並囑咐,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為,就讓慈安拿出密諭,按祖宗之法治罪於她。

    咸豐死後,為了告誡慈禧,慈安曾把密諭拿給慈禧看。慈禧對密諭感到驚懼不安,因此辦事謹小慎微,不敢胡作非為。

    對慈安更是言聽計從,關懷備至。時間長了,慈禧“安分守己”的外衣矇蔽了慈安,開始對她放鬆了警惕。

    慈禧為討好慈安可謂煞費苦心,有一次,慈安患病,吃了太醫所開的各種藥,無奈都見效甚微。

    一氣之下,拒絕吃藥。

    沒想到,幾天之後,她的病居然奇蹟般的痊癒了。大病初癒後的慈安興高采烈地到御花園散步,恰巧遇見慈禧,只見其左臂纏著白紗。

    十分驚異的慈安太后就上前詢問慈禧原因。

    慈禧回答道:“前幾天,我見你病臥床榻,面色蒼白,心裡很難過,因此就從我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讓人煮湯為你滋養身子,以表我的一片誠意。”

    這一席話,讓慈安聽了大為感動。

    慈安感謝萬分地說:“想不到你竟然是這樣一位好心人,先皇不應該對你有什麼不放心的地方。”

    說罷,便回宮中,當著慈禧的面,燒了咸豐皇帝的臨終密諭。

    慈禧心上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她感到輕鬆多了,因為再也沒什麼值得她擔驚受怕的了。

    沒有了密諭糾纏的慈禧從此也一改常態,開始對慈安出言不遜,以前她的那種畢恭畢敬也蕩然無存。

    朝中政事更是無論鉅細,都是一人獨攬,根本不把慈安放在眼裡。知道自己上當的慈安,叫苦不迭,但後悔晚矣。

    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十日戌時,這位比慈禧還小2歲的仁愛忠厚的皇太后突然暴斃宮中,朝野上下更是議論紛紛。

    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將她的猝死與慈禧聯絡起來。

    對於這段歷史,歷來說法不一。那麼慈禧究竟殺沒殺慈安呢?

    一種觀點認為,慈安死於疾病,而非謀殺。

    就此事《德宗實錄》這樣記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但這本書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很有可能慈禧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記載的真實性。

    另一種觀點認定慈安就是被慈禧毒死的。

    這一說法基於《崇陵傳信錄》的記載:咸豐帝在彌留之際,曾密授一份遺詔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

    密詔中授意,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不諳世事的慈安卻將此事告訴慈禧,並當著慈禧的面,將此遺詔燒掉。

    陰險毒辣的慈禧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

    遂借向慈安進獻點心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慈安的死與慈禧有莫大關聯,但認為她不是被慈禧親手殺死的,而是被逼死的。

    據《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之時,慈禧權欲極重,相反慈安卻倦怠少聞外事,並不與之爭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

    光緒七年(1881年)初,患血崩劇疾的慈禧臥病在床,不能總理政事。

    這段時間慈安獨掌朝政,也因此招致慈禧的嫉恨。

    事後慈禧誣陷慈安“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言辭激烈以致慈安氣憤異常。

    但慈安為人木訥,又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以上幾種原因基本上是現在關於對慈安太后死因的主流說法,但往事如煙,具體是何原因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清楚了,而歷史正是因為其未解之謎而令人著迷,引無數學者競相探索矣……

  • 7 # 半杯

    在清朝有一個女人比慈禧還出名,她的死可以說影響了整個個清王朝,她的一生做過五位皇帝的太后,不得不說讓慈禧看了都會眼紅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慈安太后。下面我們來看看慈安的一生!為何會突然猝死!

    清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奕詝登極前,便是側福晉。嫡福晉薩克達氏在咸豐登極前去世。咸豐帝登極,先將側福晉鈕祜祿氏封為貞嬪,後晉為貞貴妃,咸豐二年(1852年)冊封為皇后。慈安太后從受冊封為皇后起,雖然曾短暫居住在西六宮區的長春宮,但從同治親政,到光緒七年(1881年)暴崩,鍾粹宮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宮院。同治帝曾到鍾粹宮慈安太后前,陪侍午膳。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初二,同治帝又到鍾粹宮問慈安皇太后安,隨後奉慈安和慈禧到漱芳齋,侍午膳。

    慈安皇后在咸豐十年(1860年),隨帝逃往避暑山莊。轉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死,她為未亡人,年二十五歲。載淳繼位,就是同治帝,兩宮並尊:尊慈安為“母后皇太后”、慈禧為“聖母皇太后”,加以區別。因慈安太后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

    第一件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同治帝繼位年的十一月初一日,明清政治史上發生一件大事:“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這不僅是改變清朝祖制,而且是明清皇朝史上的空前之舉。第二件是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大太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其捉拿,慈安太后立命誅之。第三件是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后在鍾粹宮突然崩逝,年四十五。安得海的死和慈安的死,兩者之間,有關聯嗎?有人、有書說有。

    先說安得海的死。《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同治八年,內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慈安)太后立命誅之。”從此慈禧同慈安結下嫌怨。事情經過是:慈禧貼身太監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樓船南下,行至山東泰安,山東巡撫丁寶楨密派人跟蹤追捕抓獲,將其送到濟南。安得海言:“我奉皇太后命,織龍衣廣東!”丁寶楨上奏朝廷,慈安太后問:“法當如何?”諸臣叩頭奏:“祖制太監不得出都門,擅出者,死無赦!”巡撫丁寶楨“棄安得海於市”,丁寶楨殺了安得海,暴屍三天。慈禧當時沒有怨恨、報復,反而讓他升為總督。為什麼?有人分析道:慈禧年輕守寡,傳聞同安得海“有一腿”。安得海暴屍三天,公示安得海確是一個太監,從而為慈禧太后洗刷了不白之傳言。

    再說慈安太后的死。慈安的死,死得突然。《清史稿·德宗本紀》記載: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於鍾粹宮”。人們傳說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害了一場大病,據說是患“蓐(r)勞”,《王力古漢語字典》說:“蓐,孕婦生產。”醫生薛福辰“說假病、下真方”,用補藥,效果好。慈禧病癒,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儲存咸豐臨終前給她的手諭——內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諭誅之。慈安把這份手諭給慈禧看了,又當著慈禧面燒了。慈禧對慈安的舉動既驚訝又感動。數日後,慈禧請慈安到長春宮,拿出點心招待慈安。慈安有午睡醒後吃點心的習慣,就吃了點心,連說:“好,好!”慈禧說這是她孃家送來的。

    過了幾天,慈禧派人送點心給慈安。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來的點心後,腹痛惡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慈安死後,沒等孃家人來就入殮,更加引起人們的猜疑。然而,慈安得的是什麼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儲存咸豐帝手諭,宮廷詭秘,沒有確證。這正給戲曲小說和影視創作留下想象空間,也成為學者難以解開的歷史懸案。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慈安太后死因懸案,給後人留下點思考。

    慈安太后到底是如何死的,現在已經是一個懸案了,但慈禧的私生活也確實有很多問題,包括她的狠毒我們素有耳聞,她的死與慈禧肯定是有莫大關係的

  • 8 # 一葉小安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慈安太后突然就去了!左宗棠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驚訝的說:"昨早奏對時,何嘗有病,暴疾何之速也!"根據宮中起居錄記載,慈安太后在去世的前一天確實照常辦公,除了兩頰微赤之外,並沒有發生任何異常。直到三月初十這一天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便在這一天安排了休息,沒想到晚上就去世了,死時年僅四十五歲。這種突發情況讓民間疑慮叢生,究竟是誰害了慈安皇太后呢?會是慈溪太后下的手嗎?根據《清代野史》記載,咸豐皇帝在臨終之際,曾給慈安皇太后留了一道手諭,授權她全權處置驕縱不法,恃子為帝之徒,這也讓慈禧太后的小命都被她一手掌控。尤其是慈禧太后在多年前的一場大病,更是讓人猜想不斷,有人說之所以患了這場大病,是因為血崩!

    據說當時李蓮英經常帶著一位宮外的小夥計到皇宮中游玩,此人長得面容俊美,深受慈禧太后喜歡,並將其藏在宮內,夜夜宣淫,沒多久就生下了光緒,還因此得了血崩之疾,慈安太后看她鬧得實在不像話,便將咸豐留下的手諭給她看,慈禧太后當場嚇得臉色發白,從此再也不敢違背慈安太后的意願。  不過這件事也成了慈禧太后的心頭刺,猶如懸在頭頂的利刃一樣不得心安,在她的精心謀劃之下,將宮外遊醫提供的毒藥藏在月餅當中,慈安太后吃過之後便被毒死了。

    根據擔任過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的翁同龢日記中透露出的訊息顯示,慈安皇太后是死於中風。發病時神志不清,牙關緊閉,伴隨著屎尿失禁,其去世前一天面色赤紅,就是即將發病的徵兆。這還不是慈安太后第一次發病,早在同治二年,慈安太后就有過一次發病史,只不過因為年輕,很快就恢復了;七年後的第二次發病也因為治療及時,沒有產生什麼嚴重後果。

    不過宮闈中的秘史很難用常理解釋,相信以當時的情況,即使明知是慈禧太后出的手,翁同龢只怕也未必敢出聲吧!慈安太后死後,清朝從此進入了慈禧太后一手遮天的時代。

    以我個人看法,慈溪毒害的可能也是有的。

  • 9 # 小六姑娘

    傳說光緒七年的一天,慈安到慈禧宮裡說,先皇臨死之前留下一道手諭,我對任何人都沒說,現在你可以看看了。慈禧一看驚出一身冷汗,手諭中寫到,在慈禧違制的時候,慈安可以動用手諭將她誅殺。慈安接著說,現在,這道手諭也不需要了,就當著慈禧的面將手諭燒掉。慈禧當然當然表現的感激涕零,過了幾天,慈禧派人到鍾粹宮給慈安送點心,很快就傳出慈安暴斃的訊息。

    慈安之死不無蹊蹺,因為前一天她還在垂簾聽政,精神很好,另外,既然是因病而死,就該留有太醫診脈的醫案,這些,在事後都沒有找到。

    因此,有人懷疑,慈安是吃了慈禧送的點心被毒死的,但因為沒有證據,慈安之死也就只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懸案了!

  • 10 # 奇佳說歷史

    1881年4月8日,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兩百多年來人們一直都有懷疑與猜測。

    第一種說法是“正常病死說”。

    第二種說法是慈禧逼迫慈安太后自殺說。據《清稗類鈔》記載,1881年初,慈禧誣衊慈安太后,說其收受賄賂,干預朝政,而且言語相當過激。以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第三種說法則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慈禧進藥毒死說。據《慈禧外記》載:咸豐皇帝臨終時給慈安留下了一份密詔,如慈禧不能安分守己則除之。對此,慈禧一直耿耿於懷。趁慈安進藥之際,暗下毒藥,謀殺了慈安太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格里芬為何又叫“傻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