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生活笑不停

    《銀河補習班》讓很多人默默流淚,尤其是廣大女性朋友們。

    然而,更為讓媽媽們流淚的是:輔導孩子那麼苦,可老公從來不管,坊間是這麼說的:報班問老公,一問全劇終……

    當然,我們希望老公可以並肩作戰,可以這麼溫馨:

    當然,最好的結果還可以是:

    我們希望遇見一位陪伴孩子寫作業的爸爸!

    《銀河補習班》中的馬浩文,就是這麼一位好爸爸!他對孩子的愛與陪伴,最是觸動女性們的淚腺,她活成了輔導作業們的女神。

    整部電影的大概劇情是這樣的:

    主人公馬浩文是一名工程師,他因為自己親手設計的大橋崩塌,而幫單位背鍋入獄七年。

    入獄沒多久,他妻子就和他離婚了,嫁給了鐵路局的領導。也是為了讓兒子馬飛能夠上市裡最好的學校。

    就這樣馬浩文與他的兒子,暫時斷了幾年聯絡。

    後來馬皓文出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兒子馬飛,在學校裡見到了他兒子,但是卻看到了教導主任開除他兒子學籍的一幕。

    在馬飛媽媽哀求教導主任不要開除無果之後,馬浩文和教導主任打了賭,他保證到了期末考試時,兒子能從班級倒數第一,考到全年級前十。

    最終在各種不相信、被質疑的磨難當中,他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兒子從一個被人嫌棄的學渣,成功逆襲為一名年級前十的學霸。

    並且還找到了人生理想,成為了一名航天員。

    影片真正觸動人的地方在於,對於許多女性而言,孩子他爸,在管孩子這一塊兒,基本就是一個隱形人。

    缺失的父愛,不但讓媽媽身心疲憊,更讓孩子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各種問題。

    而這部電影就給了我們一個指導方向。

    所以這部電影不僅要拉著老公看,而且還要把它看明白,看透徹。

    而整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馬浩文這位父親,他至始至終都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充滿愛的、支撐的、包容性的環境。

    這種環境在心理學上叫做:抱持性環境。

    這也是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經過研究數以萬計的母嬰之後,得出來的一個概念。

    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向觀眾展現了,這樣的一種抱持性環境,對孩子的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抱持性環境是什麼?

    有位國內的著名心理諮詢師曾奇峰老師是這樣定義的:

    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

    給他搞不定的事情給予幫助。

    以及不貶低,不評價,不限制孩子。

    在這樣的環境中父母會給孩子一種感覺:

    無論你是好是壞,我都穩穩當當的相信你。

    而在你最慘的時候。我也願意承接與幫助你。

    放在生活當中,就是不會再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乖,媽媽就不愛你。”

    “你要是不聽話,媽媽就不愛。”

    “你要是考得不好。媽媽就不愛。”

    等等類似的話。

    要讓她感覺你對她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

    如果考試考得不好,就與他站在一起,去幫助他找到原因所在。

    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想考出好成績的,

    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做,

    家長也不知道怎麼幫助他。

    在電影中馬浩文處處都在幫助孩子,努力給他營造出抱持性環境。

    當兒子抱怨被老師說“缺根弦”時,馬浩文說:“老師胡說八道,記住,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給兒子肯定和信心)

    “你的腦子要一直想你就永遠不會缺根弦。”(給兒子幫助)

    當兒子被困洪水時,他冒險拿著擴音器衝到前面大喊著:

    “馬飛,我是爸爸,如果你能聽見,看看你的周圍有什麼。(給兒子幫助)想辦法動動你的腦子,你能出來的。”(給兒子肯定)

    最後,本來還在無助的叫著爸爸名字的兒子,真的就不再只顧著喊爸爸,而是開始想辦法,讓自己出來。

    而馬飛能夠逆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爸給他營造的這個環境。

    也只有這樣的環境,才可以使孩子變得有安全感、變得自信。因為他知道那個最親的人是相信自己的。

    而在自己做不好的時候,還會有人來幫助自己。

    也是因為這份信任這份幫助,才讓馬飛能夠有底氣和勇氣,去大膽的追逐自己的夢想。從而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考和有探索精神的成年人。

    當然電影中的情節,過於誇張與理想化。

    但是我們哪怕做到一半,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因為哪怕我們現在,還是有很多父母。提供的環境,是馬飛媽媽那樣的焦慮式環境。

    與馬浩文的教育恰恰相反。電影當中馬飛媽媽她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焦慮性的環境。

    而在現在很多的家庭當中都有這種環境的影子。

    馬飛媽媽的每一個鏡頭都充滿了對孩子的否定不尊重。

    當學校開除馬飛時,他卻這樣求主任收留他。他說:“孩子已經不行了,如果我和學校都不幫他,就更完蛋了。”

    這說明在他心裡。他認為他兒子是很差很差的。

    電影中還有一個鏡頭,他還當面對兒子說:“你就這樣(墮落)吧,你不用好好學,我看你也沒什麼自尊心。”

    相信許多女性看到這個畫面,都會很心疼被罵的馬飛。

    有時候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不知道你有沒有罵過孩子呢!

    有時不從旁觀者的視角看,還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好媽媽。

    其實馬飛媽媽她是愛馬飛的。他做的一切也都為了馬飛。

    只是這種愛孩子半分也沒有感受到,他感受到的都是媽媽對她的否定、笨蛋和成績的逼迫。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師。

    你說孩子笨,那他就真的慢慢會變笨。

    當你認為孩子不行時,孩子也會認為自己不行。

    把這兩種環境放在一部電影中,很清晰的就對比出抱持性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

    邏輯思維的羅振宇曾經說過:

    孩子只是我們生命當中的過客,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

    我們只是陪著她、幫助他去尋找和成為他自己。

    而不是讓他變成我們想讓他變成的那個樣子。

    因為這樣到他長大之後,他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

    馬浩然還對兒子說: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靶子。

    如果沒有靶子,那每天拉弓還有什麼意義?

    不過想要帶孩子找到自己的夢想,並把它堅持下去,這也是不容易的。

    因為在孩子早年期間,很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困難也容易自我懷疑。

    就像一個孩子跌倒了,在幫助下站起來,他會搖搖晃晃地繼續向前走。

    可惜我們日常做的否定和挑剔,打擊了孩子的興趣與信心。把他本就不堅定的心,徹底給壓抑下去了。

    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孩子的夢想是考清華北大。

    在電影中馬浩文第一次問馬飛夢想是什麼?

    馬飛毫不猶豫的說:“媽媽說考清華北大。”

    這就是孩子沒有自我的結果。

    不過好在後來,在爸爸的幫助下。

    馬飛找到了自己驕傲的夢想,也有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方向。

    他告訴兒子:“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讓馬飛去思考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最後馬飛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遵從內心的航天員之路。

    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就是肯定和幫助嘛!這很容易呀!。

    但是真正想要給孩子營造抱持性環境並不容易。

    他首先就要求父母自己要活的不焦慮、不勢利,自己的世界要有信念做支撐,對自己的能力專業,和人格品質都堅定不移的相信。

    這種對自己深深的自信與肯定,也會在無形當中影響到孩子。

    當然想要營造這樣一個環境,不光光只靠家裡的某個人。

  • 2 # 小依話娛樂

    這個片子,看得我真是一言難盡。一個字假,兩個字太假,三個字真是假。

    其實電影這種東西拍些假的東西也無所謂,但要假的講邏輯啊。從這個電影裡面可以明顯看出,主創團隊刻奇式地搞出了一個父子形象。為了所謂的素質教育強行素質教育,始終用力過度。

    以我個人和各類學霸的交往來看,學習這個東西,真要到學霸這個地步,是一看天分,二看運氣,三看自我努力,其他影響不大。能成為學霸的,基本上家庭各有不同,成長環境各異,我見過家庭關係糟糕控制要死的,見過根本不管完全放羊的,見過家庭和睦美滿幸福的,甚至見過家長邊打麻將孩子在一旁邊寫作業考上清華的。

    這個東西就是,要麼你真基因變異理解能力超群,要麼你稍微弱一點點,但習慣很好刻苦自律。第二種還不能弱太多,否則刻苦也補不回來。在分數這個東西面前,就只有這兩個路子,因為學習或者說考試,本身確實就是那麼回事,不斷加深熟練度增強理解的過程,沒太多捷徑。

    但我從未見過一直沒顯示出什麼天分,然後老爹一來,帶著玩了一學期,就成績突飛猛進衝進重點學校年級前十的故事。灌頂都沒有這麼有效啊,根本不科學,深刻侮辱了其他學生的智商。

    除非你開篇就說,這是個玄幻世界,那我就接受了。可打著現實主義的旗號,那事情就必須科學。要麼一開始暗示你就暗示馬天是個天才,只是故意不學習,要麼你就說馬天是個人才,老爹來了給他制定了更有效更刻苦的刷題方式,否則只要是考試分數判定的東西,就不太可能發生馬天式的奇蹟。

    最不科學的就是那個每天零點一釐米的雞湯,可把我給逗笑了。大家都是經歷過上學的人,如果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就不會有那麼多拼命都學不好的學生了。

    尤其讓我覺得無語的是,馬皓文在電影裡面雞湯段子張口就來,所有的道理都被他一張嘴說盡了,可整個電影故事推進和視聽語言一直雪崩,我現在真的回想不起來,電影裡有什麼特別能記得住的鏡頭。

    而且空間站線和回憶故事線之間的聯絡完全失衡,給人一種特別生搬硬湊的感覺,真的不如老老實實拍兩部電影,興許節奏不會這麼混亂。

    所以,這個電影啊,確實太慘了。劇本失控,導演雪崩,節奏要命,也就演員演技都線上,拼命煽情湊熱點還是能搬回一點,個人感官很糟

    這部電影片長147分鐘,所以元素很雜糅,什麼都拍了,但又什麼都沒拍好。明明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去掉,一點都不懂得取捨。

    既探討了父愛,又探討了教育,可是無論是對父愛還是教育的探討都存在很大問題。

    電影很顯然是在批判應試教育制度,可是探討得根本不深入,力度太小了,太淺薄,太浮於表面,講的全是大家早就知道的道理,什麼素質教育啊,什麼不要放棄差生啊,什麼不要用分數衡量一個學生啊,什麼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啊,等等等等。

    說的全是陳詞濫調,真正的重點卻一個沒說到。

    旁白太滿了,臺詞也太生硬,一會兒一句心靈雞湯,一會兒一句大道理,太說教,太直白。一部電影講了什麼道理應該由觀眾自己悟出來,而不是你用講道理的方式強行灌輸給觀眾。

    我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聽你說教的。

    當然,《銀河補習班》問題再多也比《分手大師》《惡棍天使》強太多了,鄧超不再裝瘋賣傻轉而開始拍嚴肅題材電影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

    拍不拍得好是能力問題,用不用心拍是態度問題。態度端正了,提高能力是早晚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強國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