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級景區工作者華宇

    據傳,嵩山乃黃帝所命名,堯時稱為外方,舜時稱為中嶽嵩高,夏禹時期稱為崇山、嵩高、少室和泰室,商代稱為嵩高中嶽,周朝稱嵩中嶽、黃室,秦稱太室嵩高,漢稱中嶽太室、崇高、嵩高(以上引自河南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出版的《嵩山志》)。並且,《詩經》“大雅”中錄有西周末年尹吉甫所著“崧①高”古詩,也有“崧高維嶽,駿②極於天;唯嶽降神,生甫及申”的詩句。所以,後人多認為嵩山、中嶽早有其名。但是,現在的學者認為嵩山的名字來源於《詩經》中這一段文字,而並不是《詩經》來描述當時的嵩山。中國古代的辭海《爾雅》曰“山大而高,曰崧……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高為中嶽”,也就是說崧高指的是高大的山,並非專指嵩山;並且,古代書籍都沒有提及峻極峰,多說為中峰,一直到清朝景日昣所著《嵩書》才提到峻極峰,這似乎也能證明《詩經》並非是在描述嵩山;還有,《春秋左氏傳》記載有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司馬侯說給晉平公的話“四嶽、三塗、陽城、大③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也證明了春秋時期並沒有嵩山和中嶽的說法。直到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巡遊嵩山,因聽到山呼萬歲,大為高興,下令增建太室祠,改太室山為嵩高山(簡稱嵩山),並命為中嶽;《史記》中也有記載“中嶽,嵩高也”。所以,嵩山及中嶽的命名來源於西漢武帝時期,或者說最晚於此時。

  • 2 # 地理指南

    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回答:

    一:地質運動的歷史

    首先我們看一下地質專家對嵩山的評語:

    “在不到20平方公里範圍內,清晰地儲存著發生在距今23億年、18.5億年、5.7億年的三次前寒武紀全球性地殼運動所形成的沉積間斷和角度不整合遺蹟,是世界前寒武紀構造典型發育區之一,這三次構造運動是嵩山獨一無二的,在中國其它地區在小範圍內沒有,世界上在小範圍內也同樣沒有。”

    在嵩山不足400平方公里範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變質岩、沉積岩地層層序。專家說,像這樣“五世同堂”的地質奇觀,目前在世界上是唯一被發現的,因此嵩山也被稱作“地質博物館”、“地學百科全書”。

    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是在四十六億年前以熔岩和金屬形式生成的,而熔岩冷卻到足以形成大陸和水需要大約七億年的時間,而水更是地球產生生命的最重要因素。美國、英格蘭和澳洲的科學家對澳洲西北山區岩石層中發現的一粒古老結晶鋯石做了詳細的分析,研判這粒鋯石距今已有四十四億年,是迄今所發現最古老的礦物質。

    目前,科學家在地球共發現了六個地球成陸初期的古陸塊,而嵩山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六個古陸塊之一。

    1988年,為了探求嵩山形成的奧秘,由中、德科學家合作,取嵩山中太古代酸性火山岩的鋯石,測得其年齡約為30億年。考慮到嵩山陸核或小陸塊形成有一個過程,故加上了5億年的推斷量,所以,說嵩山的年齡30億或35億年,都屬於科學的說法。不過前者是實測年齡,後者為推斷年齡。這樣,嵩山的年齡幾乎可以與地球成陸的起始時間相近,如此古老,人們據此稱之為“萬山之祖”。

    在距今約46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表面被海水包裹著的星球。約36億年前,由於地球深部能量的釋放,催生了地球新的活力。地球的地幔層以其灼熱的岩漿衝破堅硬的地殼噴湧而出,遇地球表層的海水而凝固。嵩山,就是在這次地球運動中,成為地球上最早的陸塊之一的。嵩山以及其它古陸塊的出現,宣示了地球成陸時代的來臨。

    在約36億年前,由於地球深部能量的釋放,催生了地球新的活力。地球的地幔層以其灼熱的岩漿衝破堅硬的地殼噴湧而出,遇地球表層的海水而凝固,遂冒出波濤洶湧的茫茫大海,形成陸核或小陸塊,從而誕生了最初的嵩山。嵩山以及其它古陸塊的出現,宣示了地球成陸時代的來臨。

    在距今23億年前後,地球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地質學家稱它為“嵩陽運動”。嵩陽運動的結果,使海底沉積的花崗綠巖系發生褶皺隆起,慢慢露出崢嶸。後來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嵩山漸漸被夷平了,加上地殼不斷下降,夷平的嵩山又被淹沒在海水之下,形成海濱和淺海環境,於是接受了碎屑物質、泥質及鈣等物質的沉積。

    到了距今18億年前後,地球發生了被稱為“中嶽運動”的全球性地殼運動,使海底地層慢慢隆起成山,露出海面,嵩山第二次屹立於大地之上。

    “中嶽運動”後,嵩山再次被慢慢的風化、剝蝕、夷平、下降,逐漸被海水吞噬,形成濱海、淺海、山間盆地等環境。

    到了距今5.43億年前後,又發生了被稱為“少林運動”的地殼運動,嵩山一帶大範圍地升出海面,形成嵩山系,結束了地球生命大爆發前的元古宙演化歷史。後來雖然發生了古生代廣泛的海浸,但嵩山山系的主要山峰始終未被海水淹沒,嵩山從此揚眉吐氣。

    在距今2億~6500萬年的中生代晚期,強烈的“燕山運動”使嵩山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剪應力,在剪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唐窯一中嶽廟斷裂和五指嶺斷裂帶攔腰將嵩山山系截為三截,並使峻極峰及五指嶺依次向北西方向推移了3公里和7公里,形成了巨大的構造斷裂帶,形成了太室山、少室山和五指嶺等嵩山峰嶺的基本地貌特徵,也就是今天嵩山的基本形態。

    65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嵩山進一步隆升並遭受風化剝蝕,歷經滄桑的嵩山終於顯現出當今的面貌。

    地球在進入新生代以後,嵩山地區氣候逐漸溼潤炎熱,但時有乾冷氣候的交替,這樣的氣候特徵,使這個地區的古菱齒象、安氏鴕鳥、軟體殼類生物十分繁盛。在進入全新世後,嵩山開始出現了人類,從此拉開了人類的文明史。

    嵩山地區在不到20平方公里範圍內,有地殼演化早期階段的三次全球性構造運動,這三次構造運動是嵩山獨一無二的。不僅如此,在嵩山不足400平方公里範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6億年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所有的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專家們認為,這種地質遺蹟在全球絕無僅有,是一部活生生的地學百科全書,是研究地殼演化規律、追溯地球演化歷史的理想場所。

    二:歷史文化底蘊:

    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對三教的形成和傳播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佛教文化嵩山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豐富而燦爛。法王寺,創建於東漢,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僅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年,據《說嵩》記載,白馬寺原為招待四夷賓客之所,因此可以說法王寺是中國佛寺建立之始。

    少林寺為北魏孝文帝元宏敕建,印度僧人跋跎在此落跡傳教。由於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在這裡首傳禪宗,後來禪宗發展成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所以,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祖庭。禪宗祖師達摩在傳教過程中留下了“一葦渡江”、“面壁九年”的故事,確立了“明心見性,一切皆空”的修道禪法。

    其他佛寺有北魏會善寺、嵩嶽寺、永泰寺、金清涼寺等等。道教文化

    嵩山也是道教名山。中嶽廟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曾有“飛薨映日,傑閣聯雲”之美稱。中嶽廟是道教聖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稱,中軸線建築共十一進,全長1.3華里,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五嶽中現存規模宏大,儲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中嶽廟的四嶽殿臺在五嶽中獨樹一幟,滲透著“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崇福宮前身太乙觀建於漢武帝元封元年,原為萬歲觀,距今有兩千年曆史。宋真宗時道教盛極,把太乙觀提升為崇福宮,它不但是名儒雲集之地,也是歷代著名道學方士棲身傳教之所。如北魏寇謙之,唐朝劉道合、宋朝董道紳,金代邱長春等,都在道教史上留有盛名,均在崇福宮主持過道場。

    嵩山道教建築、石闕等有很高的價值。中嶽廟中嶽大殿增修於宋真大中祥符六年,歷代均有重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大雄偉、十分壯觀,是中嶽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古建築。另有東漢建的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其上都雕刻各種圖畫,或刻記歌功頌德的銘文。儒學文化

    嵩山是儒家文化影響很大的地方,在中國國內名山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儒家文化在漫長的歲月裡,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先秦原始儒學、西漢神化儒學、宋明理學、現代新儒學。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南麓,它與當今河南商丘“睢陽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宋初四大書院。嵩陽書院是宋明理學教育中心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旁不遠處的崇福宮,是宋代安排不合時務的名儒的宮觀,范仲淹、司馬光、程頤、程顥、李綱的等均在此授過“管勾、提舉”之職。

    嵩陽書院、崇福宮是宋明理學創始人程頤、程顥等著名儒學大家活動過的地方。由二程建立的宋明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佔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所以歷代官吏與名儒都對嵩陽書院有過修復之舉。至清代康熙年間,名儒耿介傾其資產,大規模的修復和擴建了嵩陽書院,使她成為清代洛派理學的傳播中心。到嵩陽書院一遊,就可以對儒家文化尤其是宋明理學,有比較深切的認識。

    與觀星臺景區有關的周公、隱居於箕山的許由、巢父、伯益,雖然生活年代早在儒學誕生以前,但是都是儒家尊崇的先賢,有關他們的記載和傳說,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就文化內涵而言,儒家文化在嵩山足以和佛教、道教鼎足而立。

    包括嵩山流傳的各種神話傳說:太室山巔“睡女媧”、九龍聖母的傳說、二郎擔山趕太陽、堯舜禹三帝與嵩山都為嵩山的文化底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 3 # 陸建華攝影

    各位中午好,今天來回答一下關於河南嵩山、雞公山和王屋山的問題。

    嵩山,位於河南鄭州登封市,名列五嶽之一,稱為中嶽。網友提問,為什麼中嶽是嵩山,而不是河南的其他山,比如雞公山或者王屋山,我想除了本身風景的問題,更多是嵩山文化上的意義。

    當然首先介紹一下嵩山,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兩組山峰組成,東為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為少室山,是少林寺的所在地。整個嵩山共72峰,群峰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這裡自古就是文人薈萃之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學土、高僧名道、拳豪義俠留下了大量名勝古蹟。目前分為三個景區,少林景區、中嶽景區和嵩陽景區。

    而說到,為什麼嵩山是中嶽,這就要說到嵩山的文化名勝了。據說,中國五嶽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8處,其中中嶽嵩山就佔了16處。尤其嵩山的中嶽景區,是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歷史價值非常大,甚至影響了其它四嶽祭祀建築形制的形成。

    再有著名的少林寺也是嵩山最廣為人知的一張名片。位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而在少室山腳下,還有一片中國最大的塔林。這片塔林南臨少溪,背依龍虎嶺,林木鬱鬱蔥蔥,環境秀美幽雅,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它是少林歷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寢,不僅是國家5A級景區,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此外,嵩山的嵩陽書院還是嵩山地區儒家文化的代表,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楊時都在這裡執教過,嵩陽書院與河南應天府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並稱中國四大書院。也難怪登封人自豪,他們認為追溯儒、佛、道三教文化,脈在黃河,而根無不源於嵩山。

    當然,河南以“雲中公園”而聞名中外的雞公山風景區,也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山上的萬國建築別墅群,被稱為世界建築高山集萃,萬國建築博物館。雖然風景名勝也是一流的,但是這裡沒有薈萃儒佛道三教的文化,相比嵩山缺少歷史宗教文化上的厚重,對於上下五千年的中國也沒有那麼深遠的影響力。王屋山,同樣如此,雖然道教文化曾在此繁榮興盛,但是相比嵩山融合三教,並在祭祀建築形制能影響泰山等其他四嶽,還是遜色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有些人評為二戰中最好的“獵豹”坦克殲擊車,為何在戰後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