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佛山車神
-
2 # 風間琉璃mjh
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是美日歐三足鼎立,可見日本當時的經濟強勢。 在製造業方面日本搶了歐美的很多生意,逼得很多美國的公司破產停工,還引起了美國工人的暴動,抵制日貨,哈哈哈。
在金融方面,我聽過這麼個段子,當時的美國總統睡醒過來後問旁邊的國務卿,現在國際上一個麵包多少錢,國務卿垂頭喪氣的說522日元,美國總統聽後差點昏到在地。哈哈哈,當時的日本在金融方面操縱著很多美國銀行,影響著華爾街,大有挑戰美元霸權之勢。
可惜最後被美國痛剪羊毛,簽訂廣場協議,導致製造業破產,最終泡沫經濟破裂,在失落的漩渦中一蹶不振。。。。
-
3 # 澹奕
當時東京的房價總值,能夠買下整個美國的土地。二戰結束以後,日本長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增速超過10%。
70年代就算受到了石油危機的打擊,仍舊有8%左右的經濟增速,而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二戰結束以後,憑藉明治維新以來積攢的根本與美國的扶持,日本經濟在戰後迅速崛起,1968年超越了聯邦德國成為資本主義第二、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1979年,又超越了蘇聯,直到2010年被中國超越之前,日本一直保持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1982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71%,要知道蘇聯最鼎盛時代,經濟總量也只相當於蘇聯的60%。
80年代,僅僅東京的房價總值,就能夠買下整個美國的土地,當時的日本企業瘋狂進行海外併購。日本作為島國,經濟以“進口——加工——出口”模式為主,80年代,日本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佔比高達18%,而當時的美國也僅僅佔據15.3%而已。
強悍至今的日本經濟雖然在《廣場協議》簽訂,日本被西方各國套路以後,日本泡沫經濟破碎,經濟數十年一蹶不振,然而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直到2010年才讓出。
日本經濟具體強悍到什麼地步呢?以日本農村為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擁有了農業機械,而冰箱、洗衣機之類的家用電器也是家家都有。
直到如今,日本仍舊是全球僅次於美、中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與人類發展指數都位居全球前列。
-
4 # 光的影子ty
80年代末,日本經濟達到了頂峰。
有多恐怖?
在當時,
日本的GDP相當於中國的10倍。
由於華人口是日本的大概10倍,也就是說,大概100個華人創造的GDP,才和1個日本人相當。
日本GDP相當於美國的60~70%,但考慮到兩國的增長速度(二戰結束時,日本僅相當於美國的5%),當時世界普遍認為,日本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也就是分分鐘的事。
日本GDP相當於世界第三、四、五經濟大國(德、法、英)之和。以至於歐洲國家在政治上面臨著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擠壓,經濟上也面臨著美、日的競爭,從而促成了歐洲國家抱團取暖,推動了歐盟的形成與發展。
日本GDP超過了蘇聯。一個區區30多萬平方公里的二戰戰敗國,居然超過了2200萬平方公里的超級大國,這給社會XX陣營帶來巨大的心理衝擊,間接促成後來的蘇聯解體、東歐鉅變。
世界10大企業,日本就佔了8家並囊括前三。
世界500強,日本一家就佔了近一半(口徑和統計單位不同,結果也不同,這裡選取最有利日本的說法。)
東京是世界上五百強總部最多的城市。
日本首富是世界首富。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東京是世界GDP最高的城市,是紐約的近三倍,超過中國全國(直到2003年左右,中國的GDP才超過東京,改變了“一國不如一市”的尷尬),而東京的地價可以買下美國全國。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國。
聯合國的經費份額是按各國GDP高低來繳納的,日本的份額僅次於美國。但由於美國拖欠聯合國經費,日本事實上是繳納聯合國經費最多的國家,如果停止繳納,足以讓聯合國癱瘓。這也是後來日本申請入常最大的砝碼。
日本汽車業嚴重衝擊美國,豐田超過通用,成為全球第一汽車集團,造成底特律汽車城的衰落。為此,汽車業的日本三巨頭,跟美國三巨頭召開會議,會後,美華人抱怨“日本人就像對待叫花子一樣對待我們。”
日本科技先進,曾有日本政客叫囂,只要日本把幾個零件出口給蘇聯,就能改變冷戰結局。
日本在全球展開“金元外交”,發揮了堪比“五常”的政治大國的作用。
世界呈現“政治兩極”(美蘇),“經濟三極”,歐共體十幾個國家一極,美加墨構成的北美一極,日本單獨一極。
人類歷史上,迄今只有四個國家成為“世界工廠”:英國、美國、日本和後來的中國。當時,甚至非洲國家的垃圾箱都是日本造的。
面對日本經濟崛起如此迅速,人們做了許多解讀,其中包括,因為日本人愛吃魚,所以智商高。
自信心爆棚的日本人,寫了本《日本可以說不》,中心思想是,日本已經如此強大了,不必像二戰結束時那樣對美國唯唯諾諾,可以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
……
但凡事盛極必衰!何況,還是個被佔領、沒有自主權的政治侏儒。
日本的崛起,主要是美國出於遏制社會XX陣營的需要,而扶持起來的。
當日本過於強大,甚至威脅美國時,日本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廣場協定》的簽訂,讓日本經濟最後瘋狂了一把後,立刻衰退。
此後,美國掀起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開始新一輪科技革命,可惜,這一次日本明顯反應遲鈍,沒有搭上。
隨著美國經濟復甦,歐盟成立,中國崛起…日本由“坐二望一”的經濟大國,變得只能當“小四”,話語權大大降低。
如今,日本的GDP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半,美國的四分之一。
東京GDP也被紐約反超,
豐田也被大眾超越。
在當今最火的智慧化領域,日本廠商集體缺席,並頻頻爆出破產傳聞。
網際網路,日本一家著名企業都沒有。
並且日本已經步入老齡化,再想翻盤已經不可能了,今後的國際地位只會越來越低。
日本由“西方經濟的優等生”變成了“差生”
……
日本開創了人類史上的兩個“之最”
一個是,用最短的時間崛起,進入世界權力核心的國家。
另一個是,用最快的速度,從世界權力核心衰落的國家。
-
5 # 洪鐘財經
日本經濟起飛於50年代,透過大力發展汽車、電子、紡織、鋼鐵、化工等產業,日本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20多年時間裡,日本經濟增長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水平。僅僅用了20多年,日本就從二戰後的一片廢墟,到1968年首次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對整個西方發達國家都產生了不小的衝擊。但這個危機卻為日本的汽車產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日本汽車產業十分注重節能技術,汽車的油耗量比歐洲和美國的汽車小得多。因此,日本的汽車銷量猛增,迅速走向世界。
到了80年代,日本的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1985年,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對外淨資產達到了1300億美元。整個80年代日本經濟走勢平穩,由汽車、電子、積體電路、化工等行業帶動,實力逐漸增強,至80年代末,日本汽車已稱霸全世界,日本的產業在西歐、拉美遍地開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逼伏在日本強大的經濟實力之下。
1985年,《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出現了大幅度升值,購買力逐漸走強。因此,大量的日本企業進行了海外擴張,大手筆買買買。當時,美國的象徵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收購。 86年,日本在美國購買不動產金額高達 5589.16億日元,佔日本全世界不動產總投資的64.8%。比如日本人買下了夏威夷2/3的商業資產。大量的美國媒體高呼,日本的經濟侵略來了。
日本國內,股票、地產等資產價格開始迅速上漲。日經指數(圖示)由1985年的12000點持續上升,在1987年10月17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風暴中,短期下沉後率先"復活",從而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以後,股價一直呈強勢上升。並在1989年12 月19 日達到38915 點,較1985 年最低點上漲了3 倍多。
1989年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
但是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流下了一地雞毛和無數破產的中產階級,至今陷入經濟增長乏力的泥潭而不能自拔。1994-2017年的23年間,日本經濟僅僅增長了30%左右,年化約1%,和七八十年代的5%乃至8%的增長水平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6 # 科技文化鄭軍
僅舉一例:1988年我的一位大學老師作為訪問學者到日本長住。他租下房子,前一個租房戶是日本人,離開後把各種電器都扔在屋子裡。我的老師問房東這是為什麼,房東說這些東西在日本不值錢,你願意可以拿走。
當時在中國,一臺電視相當於一個國家幹部全年工資,不吃不喝才夠,還不能隨便買,要發“電視票”憑證供應。一個電視票在黑市上倒賣也值幾百塊錢,或者小半年的工資。我那位老師將這些電器打包運回中國。當時在學校引起轟動,也讓我們親身知道日本和中國差距有多大。當然,只是當時的差距。現在在中國,普通電視也就是個把月工資。
回覆列表
日本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在上世紀60-80年代是其最輝煌的階段。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經濟走上告訴增長之路。
從60年代起,日本經濟開始了持續長達30年的高度增長,被譽為“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目前日本絕大多數跨國巨頭都誕生於這一時期。
1960年代日本經濟增速平均達到10%,70年代雖然遇到石油危機的襲擊,但平均增長率仍有8%,到了80年代還是有6%的曾長,和今天的中國增長率差不多。(日本經濟增長圖)
日本GDP總量1967年超越英國和法國,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到了1979年又超過蘇聯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並將這一殊榮一直保持的2010年,才被中國所超越。
(1982年,繁華的東京街頭)
巔峰時期的日本經濟體量達到美國的71%,而巔峰時期的蘇聯GDP也不過只佔到了美國的60%左右。
即便是在經濟蕭條的90年代,在1995年日本有149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僅比當時的美國少2家。要知道當時日本的人口僅為美國的一半,國土面積更是隻有美國的1/25。
80年代的日本東京房價的市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企業在這一階段瘋狂的在海外兼併購買。1989年日本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坐落在紐約曼哈頓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廈,這座大廈可是美國財富的象徵。同年,索尼公司用34億美元買下了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之後更名為索尼影像娛樂公司。
日本在這一段時間裡可謂是春風得意,直到1985年的《廣場協定》的簽署。不管日本經濟在90年的下滑是不是《廣場協定》造成的,但這個協定確實是一個時間節點,標誌著日本經濟的輝煌時期一區不復返了。(2017年各國GDP佔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