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夫山人

    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能力,不能混為一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創造性思維不是空中樓閣,天馬行空,而是在強大的解決能力基礎上的創新。一方面要強調腳踏實地,養成實幹能幹,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工作學習中要強調敢於敢為天下先,先行先試的魄力,逢山開路,逢水搭橋的勇氣,推陳出新,另闢蹊徑的創造性思維。

  • 2 # 使用者4027364901

    為什麼說以色列的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之一,都應該看看。(摘抄)

    以色列的義務教育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教育之一”。

    自1948年宣佈建國後,以色列的800多萬人口中走出了十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和他們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特殊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

    4月12日,在2019年小學英語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研討會上,原瑞典及瑞典大使館教育參贊孫玲老師在主題報告“核心素養與歐洲教育”中指出,以創造性學習為主的以色列的義務教育有四個特點:

    1、敢於懷疑

    2、好奇精神

    3、崇尚創新

    4、重視智慧

    會後,很多教師對以色列的義務教育產生了好奇:

    今天,就為大家揭秘一下以色列的義務教育。

    以色列的義務教育以“玩”為主

    以色列的義務教育從5歲-18歲。在18歲以前,學習環境是非常自由與開放的。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是遊戲就是玩耍,小學生沒有太多功課,每天下午1點半就放學回家。中學生也是三四點放學,沒有補習班可去。

    其實,以色列的學生課外活動很多,去旅遊或參觀各種博物館和展覽等,著重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即知即行。希伯來文中,學習(Learn)和教導(Teach)是同一個字,引申的含義是“得到知識後,要分享出去”,或是“有了點子,就要做出來” 。

    在以色列,每天不提出新問題的人沒有資格睡覺。

    以色列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拉比(I. I. Rabi),有人問他你是如何獲得諾貝爾獎的,他說是因為他的母親,他說:“每天我放學回家時,媽媽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兒子,今天你在學校裡有沒有提一個好問題?”不斷地問問題,追求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鼓勵學生踴躍提問,這是教育至關重要的一點。

    在以色列,教師總是教導孩子們要“跳出思維定式”(think out of the box) ,課堂常常使用提問式、互答式的方式, 例如“自然賞析課堂”,教師會讓學生兩人一組,去尋找去發現未知的東西,隨時向外教提出問題,大家一起去討論和學習,探索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教師會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問“誰同意這個觀點,誰反對這個觀點”,同意觀點的孩子要列出理由清單,反對觀點的孩子要反駁也必須列出清單,然後,支援方再對反駁方就清單逐條給出回覆。這種思辨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育孩子時要多問why和how,這才是創新思維和學習的關鍵

    在很多教育系統中,孩子們光會“學習”, 在以色列強調“學會學習” (to learn how to learn) ,要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誰 (who) 、什麼地方 (where) 、什麼時候 (when) 、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 (why) 、哪個 (which),在這7個W問題中,哪兩個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的考試和測驗中,常常問的兩個問題是what和when,而以色列的教師教育孩子時,常常問的是why和how,這才是創新思維的關鍵、改變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關鍵。

    以色列教師值得我們學習的五個優秀品質

    以色列前總理梅厄夫人說,教育投資是最有遠見的投資。

    以色列人不僅重視知識,也很尊重老師和學者——尊師如敬上帝,教師重於父親。

    有時候教師的地位甚至比父母還要高,因為“父母只是把孩子帶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師則把他帶入來世的生活”。

    以色列教育部前部長夏依·皮隆認為好老師要具備5項素質。

    ① 優秀教師首先要愛學生,會傾聽他們的感受,尊重他們的想法。

    ② 好的教師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天才,想方設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加以提升。如果教師眼裡看不到天才,只能說明他能力不足。

    ④ 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一個“關聯者”, 是一個導體,能引導學生連線歷史、現在與未來,激發他們的思想。

    ⑤ 給每個學生話語權,讓他們可以開誠佈公地發表看法,提出質疑和見解。

  • 3 # 仙茗居創意空間

    第一讓孩子學會更多的字詞

    您是否曾有過心裡特別想表達但就是沒有合適的詞語能把它表達出來的狀態?

    問這個問題是想回答很多家長問為什麼我的小孩總是大聲叫和滿地打滾,甚至莫名其妙的打人? 原因是你沒有教會小孩更多表達情感的字詞,沒有讓他有更多的選擇和表達方式,而小孩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因此就出現了你認為的叛逆結果。

    其實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想要具備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首要具備的是選擇的能力,在選擇之前必須要讓小孩知道他是有可選項的,而不是很多小孩表現出來的:我就要、我必須要、我一定要......。一個沒有選擇的大人,可以試想下他的口頭禪是什麼:我沒辦法、我只能這樣、我別無選擇......,相信這樣的人生是痛苦的,相信你不願讓你的小孩這樣過完一生吧!

    為了讓小孩有更多的選擇,我們應該教他:

    是/不是,和/或者, 一些/所有,之前/之後, 現在/以後,相同/不同,如果/那麼,為什麼/因為,可能/也許......

    開心,傷心,幸福,愉快,專注,守時,自律,勇敢,探索,合作,分享,一般,優秀,堅持,耐心......

    第二讓孩子學會理解感受,而不是忽略

    小孩跑著跑著不小心摔倒了,大人馬上走過來說:不痛不痛......,

    我想請問下這位家長,你怎麼知道不痛呢?

    這就是典型的忽略孩子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過太多種這樣的例子了,可以很肯定的說,一個不能被理解感受的孩子同樣他也不會去理解別人的感受,終將導致永遠是大人在幫小孩解決問題,而不是小孩自己去解決問題。

    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問題時養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是ICPS(I can problem solve)的關鍵一步,那怎麼學會理解感受呢?

    1、在陪孩子看電視,看圖片的時候經常問孩子,這個人現在是什麼感覺?那個人現在是什麼心情?

    2、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別人的感受,看到別的小朋友哭了,就可以問小孩,他怎麼了? 他為什麼會哭呢?(答案正確不正確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

    第三讓孩子學習練習ICPS

    透過以下簡單的步驟就能慢慢熟悉和學會ICPS了:

    1、發生了什麼

    2、反應出小孩的感受(切記不要評判)

    3、給小孩更多的選擇,讓其自己做出決定

    4、行為過後讓小孩知道並學會這叫什麼

    F的例子:

    小區裡阿姨在剪樹枝,F聽到了聲音問我

    F:爸爸,什麼聲音?

    爸:是阿姨在剪樹枝,你看, 你是不是覺得好玩?

    F:嗯

    爸: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和阿姨打個招呼哦!

    F:......

    爸:你也可以不打招呼,和爸爸回家(我正準備牽他手往回走,他突然走過去說)

    F:阿姨,你在幹什麼?

    阿姨:我在剪樹枝,你叫什麼?

    F:我叫Family,我兩歲了

    阿姨:你真乖

    F:笑著跑到我身邊

    我蹲下來問他:看見你和阿姨說話爸爸很開心,知道為什麼嗎?

    F:為什麼

    我說,因為你學會了和人溝通。

    雖然這次只有簡單的幾句話溝通,但從此以後,當F淘氣任性撒嬌的時候,只要我說溝通,他馬上就能用很正常的語氣說話,可見小孩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遠遠超出大人的想象。回首過往歲月,沒有任何一件事在付出和回報上能比得了您對小孩的付出所獲得的回報,因為他能帶給您的回報超乎想象!

    最後幾點提醒:

    1、你不要成為孩子人生的主角,而應該讓孩子成為主角

    2、經常去理解但不要評判孩子的感受

    3、一定要讓孩子做決定,讓孩子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你替孩子解決問題

  • 4 # 九十號汽油

    只需要極少數人創新!多數人學會按各種各樣的工業規範技術流程來生產產品即可!多數人恰恰需要日本人那種高度負責,高度精細的高度,依規的精神!絕大多數人能做到按規則辦事,我們國家就很不錯了!

  • 5 # 靳秋平

    老師自己沒有的東西是不可能培養學生的,老師有,則不言而教。這種提問題的方式基於妄念的假設,真相是學生天生就有創造力,老師的創造力反而更弱,個別優秀老師出外。

  • 6 # 基礎數學教研

    這是2個很重要的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創造性思維”這個問題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但是我為什麼又說它是很重要的問題呢?因為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反面典型問題”,首先只要你一談到“創造性思維”這個“字眼”就代表了你的“動機落於下乘”了,就好像“古代兩位修道之人鬥法”!一伸手,就知道誰的功夫更深一層!首先你先別生氣,聽我給你細細講講為什麼你的這個問題“不但不會起到好作用”反而起到“絆腳石”作用?首先,一個孩子,她學習的動力是來源於“好奇”!而不是來源於“壓力”!這個經典的哲學上的觀點是我在很多年前提出來,作為一名哲學家和思想家應有的素養,就是給世俗的人提出“哲理性名言”的時候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才是認真負責。我們來看你的這個“創造性思維”,首先你把“思維”分成“創造性”和“非創造性”2種型號,這本身就帶有3種很不好的“心態”,第一種心態“急功近利”,第二種心態“給孩子造成極大提前性心理壓力”,這是孩子焦慮症的伏筆,第三種“極端勢利眼”的價值觀,導致了社會輿論導向被你錯誤引導而形成一股洪流,造成社會風氣極端功利化思維,並且這種所謂的“創造性思維”完全是你自己從“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出發,從“結果”出發“反過來”對孩子“要求前因”的“因果關係逆轉化的思維引導”。我們姑且不談這種思維的“危害”,即便是短期內你的這種“高壓政策”給社會表面造成一種“管用”的假象,從長期角度看,不利於孩子“可持續性發展”,所以,所謂“創造性思維”完全是站在以第一人稱(你)的角度,逆反過來要求孩子,這本身違背了“自然法則”。所以才會導致《錢學森之問》的出現!所以,創造性,應該這樣來“看”,先有孩子“無意識的思想”,然後在大機率條件下,某一群或者某一個孩子的思維脫穎而出,表現出“超世拔俗”的創造性結果。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今天,你看看我們華人在幹些啥?幹些多麼愚蠢的舉動?居然反過來要求孩子“創造性思維”,那麼造成什麼局面,孩子心裡有壓力,或者聽到老師嘴邊口頭禪總提到“創造性思維”這句話,就往這方面靠,總想一鳴驚人,或者想出奇制勝,結果呢?在沒有堅實的科學素養前提下,想出來的東西只能是“畸形怪胎思想”,所以我把這種“口號”稱呼為“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不可取,如果今天的中國,不論學術界,還是教育界,都是這樣來引導社會輿論?我們這個民族就完了。

  • 7 # 金童希瑞

    教學過程不能脫離實踐活動!

    學生的學習要親近大自然,因為任何一個學科都是與大自然有著密切聯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西漢七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有何影響和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