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rr

    上網開店啊!淘寶拼多多之類的,然後請人開始做美工設計雜七雜八的,最後找東西來賣,重要是開始刷單刷單一定的程度或者開直通車。燒錢一直燒到有生意了,總之難做啊!有時候你產品質量好都不夠那些會打廣告的,我就遇見過很多次,同樣的水果我家的比別家好,別家的發的次果差果都不夠人家賣,所以啊!直通車跟刷單好評那種非常重要,記得一定要請個好一點的美工

  • 2 # Ci茶桑

    首先你要有穩定的貨源,而且最好一手的貨源。這樣利潤大。

    其次,你要弄一個合適的平臺,而且消費者多的,比較合理的平臺。知名度也要有的,夠能力自己也可以弄一個平臺。

    再而之,你可以用家裡當個臨時倉庫,沒有實體店,你這樣就選擇附近的發貨,最好送貨上門,因為這樣才有優勢!而且你要準備好幾個冰櫃為好。服務要周到!

    假如自己覺得自己能力不夠那麼你可以充當做一箇中間商吧……也可以掙錢

  • 3 # 上玄月裡上玄人

    首先我們來了解、水果實體門店運營成本到底包括有哪些呢?

    水果店和水果超市的日均運營成本=固定成本(房租成本+物業管理費+裝修成本+人工成本)+變動成本(再裝修和門店維修成本+日常物資耗損成本+裝置維修成本+水電成本+物流採購成本)/365天

    某個80平方米的水果店裝飾和固定資產投入成本約20萬,房租5000元/月,5年房租不變,裝修不變,商業用電1.1元/度,水費8元/噸,物業管理費3.2元/平方米/月,3個員工,人均工資3000元/月。那這個水果店每天固定平均開支是多少呢?需要多少營業額才能保本不虧呢?估計很多水果店老闆只有一個大概的數目,並沒有一個很精確的數值?特別是夫妻店很少有這個成本概念。那小編給大家算下這筆賬吧。

    1)門店總投資額固定成本(按照5年計算),日均投入成本=200000元/365/5天=109.6元/天;

    2)租賃成本=5000元X12月/365天=164.4元/天

    3)物業管理費用=80㎡X3.2元/㎡/月X12月/365天=8.4元/天

    4)房租水費,秋冬按照平均1500元/月,春夏按照2500元/月,平均日均電費=(1500元X8個月+2500元X4個月)/12月/365天X1.1元/度=5.5元/天

    5)房租水費按照10噸/月,日均門店水費=15噸/月X12月/365天X8元/噸=0.9元/天=4元/天

    6)人工成本(按照3人計算)=3000元/月/人X3人X12月/365天=295.9元/天

    7)每天平均日常用品損耗值(塑膠盒+數量袋+塑膠叉+贈送用品包裝盒),按照日均消費者200個計算,日均需要消耗3個購物袋,0.5個塑膠盒,2根塑膠叉,每月另贈送贈品150元計算=200個x(0.2元/個(塑膠袋)X3+0.8元/個(塑膠盒)X0.5)X12/365天+15O元/天X12/365天=11.5元/天

    8)裝置維護成本(冷櫃維護保養成本和收銀系統收銀紙張損耗),計300元/次,一年2次,日均維護成本=600元/365天=1.6元/天

    9)每月1次的活動物資成本約為200元,平均每天的開支為6.6元/天

    綜上所述水果店或水果超市的日均運營成本(不計採購和物流成本)約為610元/天。目前水果平均毛利率在18%(這比早幾年的毛利潤30%下滑了一倍不止),水果損耗控制得好,才能達到20%的毛利潤,就意味著需要每天營業額平均在3400元/天才能保本,夫妻店如不算人工成本,也得需要1800元/天的營業額才能維持下去,這還是比較低的運營成本。如果是高房租的水果門店,要達到1000元/天以上甚至3000元/天的運營成本,就意味著每天必須要有5000元-15000元/天的營業額才能支撐得起門店的生存,可見很多水果門店今年面臨的經營壓力有多大。那目前有很多夫妻店和水果超市這個標準還是達不到的,所以今年水果店轉讓和水果從業者轉行的特別多,史無前例的多(小編周邊5公里水果門店一年內關門或轉讓的,我所知道的就達到了18家之多)。以往年份房租成本為現在的一半,那盈利很容易,所以現在很多水果店老闆都是在感嘆辛苦一年全都給房東打工了。也不排斥運營的好的,能盈利的門店這個機率在多少呢?全國統計粗略的估算今年應該只有25%。比起生鮮電商1%的盈利可觀多了。

    大家看到以上的分析,絕對知道如何進行水果零售價的定價了。你如果只簡單加個30%的利潤,絕對的虧死你?生鮮水電商都需要加個50%以上的定價,水果實體店比生鮮電商運營成本絕對的低,也得加個40-45%?這樣你才有一點資金入小金庫的。再來看看生鮮電商一個單品的定價吧。

    其次我們要知道實體和電商的運營成本區別再哪裡?

    有記者連續多日走訪獼猴桃原產地周至發現,從地頭到倉庫,透過網上銷售再到消費者手裡,獼猴桃價格的確翻了跟頭。以徐香獼猴桃為例,在周至的地頭價位3.8元/斤,淘寶網上其每單(5斤裝)包郵價在39.8—55元之間。消費者拿到的價格要比地頭價格高出4.2元—7.2元不等。大家都知道網路推廣流量成本高,具體有多少呢?淘寶刷單成本是5元-10元/單,就意味著,真實的售價比這個價格還要高個1元/斤的成本以上。

    從地頭到餐桌價錢漲哪兒了

    以畝產3000斤的2畝亞特獼猴桃為例,果農地頭銷售價為2.5元,6000斤獼猴桃鮮果的採摘需要2名男工和6名女工一天勞作,以現下工價男工每天120元,女工每天70元計算,那麼獼猴桃出地成本就是0.11元/斤,所以獼猴桃出地價就達到了2.61元/斤。

    因為受到田間地頭等諸多條件的限制,採摘的獼猴桃從地頭到倉庫的運輸一般由小型農用車來完成,運輸成本為0.03元/斤,即獼猴桃的入庫價格應該為2.64元/斤。

    如果不需要進入冷藏庫,6000斤獼猴桃鮮果經過的分揀、包裝、裝箱、稱重、封箱等程式還需要3名男工和16名女工來完成,同樣以當地工價計算,經過包裝封箱後獼猴桃的勞務成本達到0.21元/斤;其使用的包裝盒、發泡膜、膠帶及場地執行等達到5元/件,即5斤裝獼猴桃快遞商品件的包裝和勞務成本位已經達到了6.05元。

    此時,獼猴桃的待售成本已經達到了5.49元/斤。

    對早已習慣了網上購物市民來說,要走上消費者餐桌還有最後一道工序——快遞。不同快遞公司快遞費不同。在周至,郵政快遞公司一類地區實際收費標準是3公斤8元、5公斤11元;圓通收費標準3公斤8元,5公斤10-12元;申通公司收費標準3公斤15元;中通公司實際收費標準3公斤7元、5公斤13元;韻達公司收費標準3公斤6-8元、5公斤8-13元。拿相對便宜的3公斤7元計算,獼猴桃快遞成本也要到1.4元/斤,即一類地區的消費者要網購周至亞特獼猴桃,除過獼猴桃鮮果的2.5元/斤,其附加的包裝、運營、運輸等成本也要在4.39元/斤。5斤裝獼猴桃快遞商品件成本已經達到34元。

    這其中,還不含分揀果品中的3%—5%鮮果殘次率,以及快遞運輸中破損。還是以亞特為例,如果不是相關網店刷量做活動,低於34元的銷售價格出售5斤裝亞特獼猴桃肯定會賠錢。同樣,如果5斤裝一單商品出現破損,消費者要求照單全賠的話,電商至少要損失34元,拿淘寶上相對居中的36.9元銷售價來說,需要順暢銷售17單才能彌補損失。

    電商:每斤只賺了四五毛錢

    當地有種植戶分析說,周至縣獼猴桃價格今年一路走高的原因之一來自於獼猴桃電商的迅猛發展,極大帶動了獼猴桃產業線上銷售。市場拓寬了,需求量大了,價錢自然就上去了。僅在今年中秋前夕,周至獼猴桃電商一天發單超過40萬單(每單3-6公斤)。據當地有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周至縣註冊電商企業200餘家,個體網店1000餘戶,物流企業10餘家,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

    “今年的獼猴桃價錢是很好,但我們現在都不敢大量存貨,就是擔心一旦價有變就可能賠錢。”在集網上線下銷售為一體的周至某線下體驗店負責人說:“周至縣是全國最大獼猴桃生產基地,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41萬畝,掛果面積35萬畝,主栽品種有翠香、海沃德、秦美、啞特、華優、紅陽、徐香、黃金果等,不同品種的售價差異較大,比如早熟品種翠香地頭銷售價是6.8元,當前出庫價已是8元以上了;而市民熟知的秦美,地頭價也較以往有所上揚,一斤在2.2元左右;就連用來做深加工的非商品果的收購價格近期也連續上揚,目前在1元以上,比往年高出50%。”

    面對不少消費者猜測電商有意推高獼猴桃價的質疑,既是周至獼猴桃電商的領軍人物,也是周至獼猴桃種植戶的朱先生說,以近期集中出貨的亞特獼猴桃鮮果網上銷售為例,每斤價格也就是四五毛錢利潤。以亞特為例,當前的地頭價格2.5元/斤,到消費者手裡7元/斤才能包住本,原因很簡單:一是鮮果營銷程式多,二是鮮果運輸損耗不可避免。“一天發50件貨,如果有兩件出現破損,就肯定要賠錢!”

    家住周至縣司竹鎮駱駝營村的劉先生是有著多年經驗的獼猴桃營銷商。據他說,自己從果農手裡收購獼猴桃,需要採摘、運輸、分揀、包裝、裝箱等多道程式,而這些基本上都要靠人工完成,只有裝上外銷車輛才算完事,每斤獼猴桃也就掙幾毛錢辛苦錢,但承擔風險很大,到底是賠了錢還是賺了錢,得到了收購的果品銷售完才敢說。

    市場競爭機制已趨完善暴利時代不復存在

    對於果農地頭價不高而市民吃價高的誤解,周至縣電商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相對趨於完善的今天,所謂的暴利時代早已不復存在,誤解的背後更多的是資訊不對稱。

    據該負責人稱,作為全國最大獼猴桃生產基地周至縣,周至人不只是研究獼猴桃的種桃人,更是研究獼猴桃的賣桃人。而對大多數網購獼猴桃的消費者而言,只管吃桃,對獼猴桃的品種分類和營銷過程很少關注,單純做價格比較,意義不大。

    有個別的獼猴桃種植大戶表示,與紐西蘭奇異果相比,周至的名優品種獼猴桃品質並不遜色,但事實上紐西蘭的單個高價銷售卻沒有過多地引發消費歧義。從這一點上來說,擁有獼猴桃主導產業的周至,要想真正做大獼猴桃,賣好獼猴桃,相關部門及獼猴桃的電商們值得深思。

    才賺幾毛錢幾斤,哪怕就是擺地攤的都不止這個數,真的是賺的苦力錢,你還會從事水果電商嗎?一撥撥的人退出了就意味著這並不是個高利潤的行當。話又說回來,沒有這一批批的網際網路精英,現在的水果現狀不會任何得到改善,不能根據便利的給消費者提供多渠道體驗。反觀實體店,雖然價格的透明,導致暴利不再,但也藉助網際網路得到了一些實惠和便利。

    最直接的就是支付寶的口碑線上引流至線下實體門店消費,帶動了一部分不太可能入店的消費人群。再就是微信平臺,成為了水果商家一個免費的廣告投放平臺,降低了實體門店廣告投入成本;外賣平臺的入駐,擴大了門店消費半徑,做的好的門店,甚至可以全國性拉客發水果,無形中為水果實體門店增加了很多銷售渠道。不再是以前的單一的門店線下口碑渠道了,變成了全渠道實體銷售,是不是為目前的水果經營者帶來了一次紅利呢。所以小編還是看好未來的水果實體,有可能水果實體能逆襲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也說不準。但依照現在近幾年的趨勢來看,水果電商再逃離,實體經營者也在轉行,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總之一句話:高價意味著受眾群體為小眾,利潤空間大,營業額低,服務能力高,客戶粘度大,可品牌化運營;低價意味著消費群體更廣,利潤空間小,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大,服務能力差,客戶粘度低,可走大眾路線,難造品牌;大家可以合理取捨。現在不流行市場佔有率,流行粉絲活躍度;現在流行單品經營,也流行小而美品牌,關鍵還在我們自身的定位和市場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2019年國考,如何複習申論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