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anyzag

    嘉靖登基時已屬明朝中後期,朱明王朝已經獲得中國包括地主階層和士農工商階層的認可,皇權已得到穩固,嘉靖以旁系入主大統,是在當時朝廷絕大多數大臣的認可和支援下達成的;所以說到後來嘉靖以“大禮儀”之名和官員、內閣奪權,實際上是對“皇權”獨裁的鞏固和對“君於士大夫共天下”的背叛,但是對士農工商的影響在短時期內不甚明顯;所以沒有激化當時社會主要矛盾,就算官員不滿,也不可能造反,只能辭官、退隱等方式表達不滿和抗議,其效果略等於無。而嘉靖也透過扶持嚴嵩和使用廷杖和錦衣衛等更加鞏固了皇權...

  • 2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嘉靖皇帝能夠在朝中沒有根基的情況下奪得朝政大權,不是因為他個人有多麼聰明和多麼厲害的政治手腕。其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的祖宗朱元璋和朱棣二人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之上,建立的一套有利於皇帝專制的政治制度。有了這個制度的保證,就是智力平平之人在位,也可以保證皇位的安穩。在體制內篡位或是專權的可能性,被制度阻斷。除了才能特別平庸的如天啟皇帝之流會被權臣架空之外,一般智力或是熱心政事的人在位,皇權旁落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

    嘉靖皇帝因為能把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許多文學作品中,被塑造成智力超群的人物。但《明史》對他的評價,不過是“要亦中材之主也與”,換成白話是說,“不過中等材能罷了。”而《明史》對他肯定的方面,是他繼位之初的成績,看過歷史的人都明白,嘉靖上位之初的成績,完全是楊廷和的功勞。而嘉靖掌權之後的功能,卻是乏善可陳的。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為他自己的爹媽爭得了皇帝皇后的名份。其次是崇通道教“享祀非經”,搞得天怒人怨。史家認為他中後期唯一的長處就是“威柄在御”,也就是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威柄在御”的原因與他登基前期能夠奪得政權的的原因是一樣的。用左思的話來說就是: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攝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下面我們簡單的說一下。

    朱元璋開國之後,感覺到歷代宰相的權力很大。擔心宰相威脅到皇帝的地位,於是,取消了宰相的位置。除消宰相後,原來宰相的權力重新收到皇帝的手中,這樣,皇帝在權力加大的同時,事務也多了起來。為了幫助處理政務。皇帝建立了一個秘書班子。這就是後來的內閣。內閣中,有一批人幫助處理檔案。開始的時候,這些人之間分份是一致的。地位也不高,第一批入閣的七人中,品級最高的解縉,當時只是四品官。

    後來,內閣之中,形成高下之分,有了首輔。明中後期,內閣首輔的權力也很大了。入閣在民間直接就和拜相聯絡在一起。但是,內閣首輔權利最大,也無法和前朝的宰相比。其不同在於,宰相是六部的首長,相當於現在的政府首腦,他對國家政策既有建議權,同時又有現實的行政權利。有事的時候,宰相可以奏而行之。或者是先斬後奏,都是允許的。這樣,就使的宰相的權利很大。

    而內閣首輔在國家政治體制中,只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他們只有建議權,而沒有現實的行政權。這樣,內閣的權利就比歷代宰相少了很多。只有建議權,也就幹不成什麼事了。當然也就篡不了權。

    我們以漢初海昏候劉賀繼位與明朝嘉靖皇帝繼位來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這種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劉賀繼位的時候,大漢朝的宰相是霍光。大家都知道一個歷史事實:劉賀繼位沒幾天,因為昏庸無道,就被大將軍霍光給廢掉了。霍光廢劉賀,當然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當然要徵得皇太后的同意。只要霍光和皇太后同意了。劉賀也就被廢了。

    歷史上的劉賀真的是昏庸無道之君嗎?這個問題很值得商榷。劉賀入朝之後,當然是帶了自己的人事班底的。假如他把權利完全接收過去,任用自己信得過的人執政。那麼以霍光為代表的漢朝原來的大臣們的權利肯定會受損。包括原來的皇族。於是,劉賀便被廢了。

    嘉靖的情況和個人表現,完全是劉賀的翻版。可是,當時做為大明王朝實際主事人的楊廷和對他毫無辦法。原因很簡單,楊廷和做為首輔,手中只有建議權,沒有行政權,是他面對嘉靖的無賴毫無辦法的重要原因。

    明武宗死了之後,沒有兒子。對於大明朝的皇室來說,武宗在後宮中有做為母親的太后,和做為妻子的皇后。歷朝歷代內部改朝換代之際。後宮的意見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在明代,朱元璋和朱棣立下規矩,不準後宮干政,所以,後宮的話語權比之歷代明顯減弱。

    楊廷和在選擇嘉靖做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是報告過皇太后,也就是武宗的母親知道的。因為對外廷和楊廷和的信任,皇太后也同意了。按楊廷和皇太后的本意,是讓嘉靖過繼給明孝宗當兒子,給武宗當兄弟,然後按這個身份繼位。這樣,是保護了武宗母親和妻子的權益。這種安排,在今天來看,都是合理的。億萬富翁沒有後代,必須先過繼了兒子,才能繼承家產。楊廷和與皇太后絕對沒有想到,嘉靖皇帝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叫他來繼位,他當然高興,可是過繼兒子的事,他堅決不幹。他的想法,堅決要把自己的爹媽封為皇帝,也就是說,他繼位之後,明武宗的母親和老婆就沒什麼事了。這樣的想法,當然是自私自利的。楊廷和當然不幹。所以,嘉靖到北京之後,就開始每一個步驟上都鬧矛盾。

    到這個時候,楊廷和完全處於騎虎難下的劣勢地位。因為已經下旨讓嘉靖繼位,這時,群臣名分己定。如果後宮有話語權的話,皇太后可以下旨,廢除嘉靖繼位的資格。可是,明朝體制不允許這樣做,楊廷和自己也無法這樣做。因為他這樣做了,必然會被認為是個人攬權。謀取私利。當時十六歲的嘉靖,不可謂不聰明。正是因為明白了這一點,所以,許多事情上,只要不按我說的辦,我就不同意。楊廷和只能步步退讓。

    明朝政治制度,除了無宰相,內閣無行政權之外,還建立了各部門相互牽制的制度。政策實行方面,皇帝、司禮監、內閣三方牽制。行政方面,在原來六部的基礎上,又建立了六科做為六部的監督機構,六科的給事中,他們的品級雖然不高,大約只有六品,但他們可以彈劾六部尚書,大學士等。這就是所謂的“言官”。

    言官們行使監察權力的時候,不是完全按正義的原則行事,更多是出於功利的目的。怎樣說話能夠給我帶來好處,我就怎樣說。

    在嘉靖初年,楊廷和為首的廷臣和嘉靖皇帝發生矛盾的時候,群臣們會站在誰的一邊呢?是維護已經死去丈夫的明武宗的母親和妻子和利益,還是維護嘉靖有利益呢?答案不言自明,幫助嘉靖,可以保證飛黃騰達。維護明武宗一家的利益。能得到什麼好處呢?最終,楊廷和一方的失敗,而嘉靖有勝利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楊慎這些為了一個所謂的秩序,拋開個人利益,堅持正義的做法,還是令人敬仰的。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說。明武宗時期, 由於皇帝個人的任性,胡做非為。寵幸了許多小人。提拔了許多無聊的人幹著無聊的事,浪費著國家糧食。在武宗死後,到嘉靖皇帝來京前的四十多天時間裡,是楊廷和掌握朝政。在這期間,楊廷和聯和內廷拿下了明武宗信任的江彬。並遣散了大量的無用人員。迅速穩定了朝局,結束了武宗朝的混亂政治局面。

    在嘉靖登基的初期,朝政是楊廷和把握著。國家大政方針,楊廷和為之維持,使得嘉靖可以把精力放在“議大禮”上,一心一意為自己家裡謀利益。楊廷和為他幹了七年。這七年當中,“議大禮”成為嘉靖朝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拍馬屁的大臣們在每朝每代都會有。孝順是儒家的大議題,大帽子,嘉靖當了皇帝,怎麼能忘了自己的爹媽呢。這樣的話,不是不孝嗎?張熜、桂萼等人一大批人幫著嘉靖尋找理論上的根據。經過多年的爭論,楊廷和等人終於敗下陣來。楊廷和被迫致仕,第二年去世。

    楊廷和的致仕,標誌著嘉靖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權。嘉靖朝開始了激烈的黨爭。張熜

    等人整倒楊廷和,靠拍皇帝的馬屁以“議禮”上位,最後,張熜被別一位議禮的大臣夏言以禮制的話題鬥倒。夏言上位之後,與嚴嵩進行了幾十年的惡鬥,最後,嚴嵩把夏言整死,自己上位。嚴嵩幹了十五年後,被徐階拿下。徐階又被高拱拿下,高拱又被張居正拿下,這已經不是嘉靖朝的事了。

    許多人說,明朝的黨爭給國家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皇帝為什麼不制止黨爭呢?這就是不瞭解所謂的帝王心術了。楊廷和、夏言、嚴嵩、徐階、高拱等等,都是人中之傑,如果一對一的和嘉靖鬥,嘉靖真的能鬥過這些人嗎?但讓他們之間互鬥,皇帝就可以坐收漁利了。這就是嘉靖能夠“威柄在御”的秘密。

    總之,能讓臣下們鬥得你死我活,並不是嘉靖有多大本事,更重要的是他的祖宗為他建立的這一套政治制度。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明白張居正為什麼要勾結司禮監馮寶,而且要和李太后搞好關係了。因為在明朝的體制之下,任何人,無論是什麼位置上。想做任何一件超出常規的事,都是做不成的。所以,只有皇帝、司禮監和內閣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才能辦成事。張居正與馮保、李太后結盟,正是因此。後來崇禎朝那麼多大臣都做不成事,其原因也與此有關。

  • 3 # 小南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模糊,能分成二個問題來看。

    第一、嘉靖是如何以堂弟的身份登上皇帝位。

    第二、嘉靖長時間不上朝是如何控制朝政。

    嘉靖是如何登上帝位?

    嘉靖(朱厚熜)能夠登上帝位這完全是大運氣,嘉靖上一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出生於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時,在命理上稱為“貫如連珠”,正德皇帝朱厚照,在當了16年皇帝就過完了豐富多彩一生。正德皇帝這一輩子都是豐富多彩,他是一個獨苗,所以養成了無法無天的性格,他愛打仗還真就成了應州大捷,還曾彈指間出掉了劉瑾,平定了安化王、寧王的叛亂,打敗了蒙古小王子,這裡就先不說正德皇帝英雄(荒唐)事蹟了。

    正德皇帝的一生雖然豐富多彩,而且國家也國泰民安,但是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兒子,雖然收了很多義子,但是這畢竟不是親生的,所以為了江山不旁落,皇位繼承者只能從正德皇帝仍在世的叔伯兄弟中尋找,這是朱厚熜能被選擇的關鍵因素。

    正德皇帝朱厚照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後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找到了最適合繼位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朱厚熜是正德皇帝的堂弟,這也符合繼承祖訓。

    就這樣,大運氣之下的朱厚熜成功當上了皇帝,所以說當皇帝這事,也很需要運氣,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宋仁宗趙禎就是出生時間很對。

    嘉靖是如何在不上朝的情況仍然控制朝政?

    我們都知道,明代是中國皇帝極權的頂峰時代,從明初的朱元璋起就有計劃的削弱官員的權力,主要是針對的宰相的權力也就是相權,經過對李善長等人的清洗,相權大大削弱了,甚至沒有宰相這一職位,但是在明太宗朱棣這一朝時期組建了內閣制度,但這個內閣制度也不是一人說了算,所以不會出現一言九鼎的人物。

    明英宗土木堡之戰後勳貴武官階層也大大削弱了,明代皇帝選妃時有嚴格規定不能選高官家的女孩,也就沒了外戚之憂,明代的王爺雖然分封到國內各地,但是要在當地地方官和錦衣衛的嚴格監視下,基本上一年都出不了幾次王府,且不掌握軍事力量,歷代皇朝滅亡的幾個重要因素,明朝皇帝都注意到了。

    明代的太監設立有司禮監,主要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班子,每日對下面報來的奏摺進行批閱,然後草擬出處理意見,稱為“票擬”,皇帝不必事事親為,對奏摺只需要看大概的意思,然後多數都是以司禮監的意見為準。所以司禮監大太監又稱“內相”,意為大內之中的另一個宰相,也是制衡文官的一個辦法。

    其實明朝皇帝對國家的掌握力沒有因為不上朝而減少,人事任免、官員升遷的大權都還在皇帝手中。只是自己沒有直接出面,而是透過宦官來進行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得罪老師,老師為難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