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布鵬
-
2 # 公務員面試思維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當你思前想後,猶豫不決,那就去幹吧。與其浪費時間,也無濟於事,那就去嘗試。
焦慮往往是因為高估了自己的思考力,你以為世界會如你想的那樣發展嗎?太天真,你不去嘗試,就提前預設結果,然後焦慮。你這不是自視甚高,是什麼?
所以,還年輕,嘗試的代價你還可以承受,這也是年輕的好處。焦慮也是年輕的一體兩面,因此,正常對待。
所以,多做,少說。
-
3 # 葉志良8
這是因為你的自信心不夠,才會感到焦慮,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自信,自信不是天生的,要不斷挑戰難的事,信心才會形成!
-
4 # 路上言語
越學習,越感到焦慮,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懷疑自己學這個到底有沒有用?想考研究生或者是公務員,你可能只是覺得這兩個方式途徑是有利於你的未來職場工作。
但是,這個只是你覺得而已。可能是因為你看到很多人都往這兩條路上走,所以你也覺得你也可以,所以才想要去考研,考公務員。
關鍵是你對這兩個沒有信心,不確定自己做得對不對,也不知道這樣到底對自己有沒有用。所以這時候的你,越學習越覺得焦慮那就是必然的。
二、結果的不確定性,導致焦慮恐慌考研和公務員都是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最明顯的就是第一,你要擠出很多時間去看書,去學習相關的知識。第二,結果不明確。你是付出時間去備考了,但是你並沒有把握,也沒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考上。
因為結果是不明確的,不可預測的,所以你會感到焦慮。
三、決心和目的性不夠強烈人一旦下定決心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慾望和目的不夠強烈,一遇到點挫折,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懷疑自己的選擇有沒有錯,進而容易一邊坐一邊感到恐慌和焦慮。
而越學習越感到焦慮,就類似於這樣子的情況。學習的目的和決心不強,越學習,越懷疑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
要想解決這個焦慮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你自己得想好要走的路和方向,確定好以後,就要堅定不移地去做,去學習,不要給自己留後路。這樣子,你才可以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全力以赴。
-
5 # 楮墨書屋
希望的個人經歷對你能有借鑑意義(分享我的案例,只是想告訴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要盲從,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不要被這些步驟搞得你更焦慮;讀書吧,認識自己,再重建)
先介紹一下背景:2016年我的債務還有100萬,負債的情況已經持續了3年。在愛人的勸說下,我放棄了二次創業的想法,踏踏實實找了工作勤勤懇懇做上班族,雖然工資對還債就是杯水車薪,但我知道如果不上班我連翻身都沒機會。這是最現實的問題。活下去是第一步。
3年內基本上每天都是焦慮中度過,脾氣暴躁孤僻不社交脆弱易哭。幸運的是我愛人一直陪著我,用微薄的工資支撐著我們的日常開支,我的所有收入全部用來還債。最難的時候,我們兩人對著一碗泡麵互相推讓。5元錢的菜我們可以吃兩頓,3個月如果幸運的話能吃一頓大餐,平時都是自己做飯帶飯。這種狀況持續到2016年,這時公司倒閉,給我賠了2個月薪資,我就失業了。
2016年是我最焦慮的一年,整夜失眠狀態極差。也是在這一年裡我讀了144本書,飢不擇食沒有目標計劃硬塞,上洗手間擠地鐵都在刷電子書,只為了不讓自己閒下來胡思亂想。這段盲目讀書的經歷讓我開始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從容應對焦慮。2017年學會了“過好每一天”工作生活都向好的方向發展了,2018年學會了“事以密成”逐步走上正軌,債務不在成為負擔,2019年關閉了朋友圈,還清了債務,有了我們的第一套房;2020年開始認清“人至察則無徒”繼續努力活著。
我應對焦慮的方法2016年讀書
2017年至今有目標的讀書,按照以下開始進行(每年都會進行調整)
1、拆解焦慮
當時我的焦慮主要來源於債務。要還清債務,有2個途徑,創業或者繼續上班。當時沒有家人支援我創業,我也沒有資金來源。所以繼續上班是我唯一的選擇。上班,薪資高低就是主要焦慮源。薪資高低取決於個人在公司創造的價值高低。那勢必要提升個人學習能力。
個人學習的焦慮主要有以下症狀:
收集乾貨,追捧大神,積極參加社群類學習→焦慮,熱熱鬧鬧收穫甚少;對微信群群友分享檔案,習慣性一鍵收藏→焦慮,資料太多先看哪個,糾結;將各類乾貨下載,在規定時間內學完→焦慮,對收入無直接影響;朋友圈裡的人長得美收入高家庭幸福→焦慮,我怎麼這麼慘;每天忙忙碌碌,睡覺前一刻發現一無所獲→焦慮,浪費人生一文不值。分解對抗焦慮:
第1-3點焦慮對抗策略:1、視覺化目標,讓努力有跡可循
追求技能提升是我的目標,但是目標盲目沒有自我檢索標準。
制定技能清單:一般包括技能,時間、事項、目標、總結等一系列事項(配圖是我當時做計劃,每一天都有任務和收穫,每一天都很充實)
為了避免工作時焦慮再次侵擾,我把工作時段也計劃進去了,比如每工作一小時休息5分鐘讀小說/技能類書(Excel、ppt等可以學一兩個技巧立即使用在工作中)
第1-3點焦慮對抗策略:2、用手抄寫,靜心
每天下班後,抄寫英語小說,剛開始抄寫的時候很沒有耐心,還是很焦慮,但是強迫自己一星期後就慢慢享受這個時光了。
第1-3點焦慮對抗策略:減少內耗
焦慮讓我排斥與人交流。所以大部分時間窩在家裡,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是全世界。工作中除了必要的溝通外,基本不做多餘交際。常期熬夜,面色蠟黃經常感覺全身不舒服。長期給人印象“疲憊”。心累大於身累,我的能量被內心消耗了。
這時候要學會,不抱怨,不自我否定,這一點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讓家人多鼓勵誇獎自己;自己也要養成讚美別人的習慣。感恩生活中的一切。一餐一飯都值得我們感恩。走出自我的封閉圈,正視自己的交往需求,把個人的能量釋放於有用之處。當變得快樂與輕鬆,整個世界都會擁抱你。
人的身體和心靈是一個反脆弱系統。你越是不使用它們,它們就越脆弱。但如果你挑戰它們、給它們壓力、捶打它們,它們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用精神分析理論的攻擊性來解釋內耗,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攻擊。
第1-3點焦慮對抗策略:注重質而非量
適當的保持鈍感力也是一種能力。,盲目追尋社群乾貨被問及收穫除了高大上的術語和雞湯,其他更是無從說起。熱鬧之下,是一個人的惶恐,斷舍離,從知識為中心的學習轉變以自我為導向的學習,從被知識支配變成掌控知識。
第5點焦慮對抗策略:輸出
“把自己弄的很忙,結果仍舊一無所獲”每天都寫點什麼吧,哪怕是100字。
高效的學習是輸入+加工+輸出。這是一個將知識系統內化的過程。沒有目標的學習也只是自嗨,只是在學習中尋求安全感和快樂。學習新知識時,先明確為什麼要學,想透過它來解決具體的哪個問題,帶著此類問題開始學習。學習過程中可以打破以往劃線標重點的習慣,改為關聯知識點的想象。最後能夠將學習內容組織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增加觀點和看法。
-
6 # 馬丁的隨想隨談
我來提出一個標新立異的觀點:
不學習就不會感到焦慮
先別急著往下滑,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不學習才能真的感到不焦慮。
看到這個問題,一般人的正常思維都是:我要提高我的學習能力,我要提高我的專注度,我要更加自律……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會有這樣的行動,於是一大堆課程,影片就安排起來了,今天看點學習能力的書,明天看點專注度的書,深信某一天自己會脫胎換骨,無人能比。
然而人們總是會高估十年後的自己,也總是會低估一年後的自己。如果你真的能這麼簡單的提升上述的能力,市面上還會有這麼多書籍和課程來收割韭菜嗎?當然我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能夠做到,然而這個回答針對大多數人。
因此,按照這種思維來行事的人,99%都會感到焦慮,這就是為啥你看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課,依舊焦慮的原因。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人的自制力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資源追求無限的知識,就像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所以我們不妨用逆向思維來考慮這個問題。這麼多知識我都要去學習嗎?要學習的話該什麼時候學呢?
首先第一個問題,我想這個觀點我不用說大多數人也知道,一個學會計的人大機率不會去學化學上的反應方程式。但即使有了學科的劃分,社會上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通用知識如演講,情商等課程。於是大多數人的思維迴路就是這樣的:我以後一定會步入社會,我一定得提前佈局,所以先學起來吧,技多不壓身嘛。
事實上,技多不壓身是最大的一句謊言,是那些知識付費者營造知識焦慮經常使用的一句口號。學技術,耗費的是我的時間,精力與金錢。而且學習完了之後,如果用不上,會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極速遞減。到時候,就是技越多,越焦慮,越焦慮,越學技,陷入恐怖的惡性迴圈。
其實以上思維是由於不瞭解我們時代知識的特性所致的,我們這個時代,知識有兩個特點:1.學習渠道極其豐富,學習條件極其方便,一句話,隨時隨地都能學。2.知識浮於表面,細節涉及較少。
根據這兩個特點我們就可以推斷出,我們有大量的知識可以學,但是學完之後,就會浮於表面,如果真正的實踐,無法抓住細節,這些知識就都不是你的。這就是很多人學習了python後,依舊在笨重的用excel處理資料的原因。
基於以上特點,“不學習方法”就非常適合當前這個時代。所謂不學習,不是指什麼知識也不學,而是一年內用不到的知識不進行學習。比如我後年才畢業,那我就先不用學職場上的溝通技巧等等課程,那我該學什麼呢?學一年內能用到的,假設6個月後有場比賽,我就專注學這個比賽的知識,其他一概不想。
然後,在我學習的時候,我要先用思維導圖把這個領域的知識先畫一個大概框架,最重要的是,我要在執行中去完善這些知識的一個個細節,只有內化到腦子裡的知識才叫知識,浮於表面的知識對我們沒有任何益處。
此外,對於那些暫時用不到的知識,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把這些知識先暫時儲存到電腦中,現在電子儲存介質如此方便,相信這不是什麼難事。等我進入到了要使用這些知識的階段,提前3-6個月進行學習佈局,再用思維導圖等方法逐步完善細節,最終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這一方法尤其適用於當代的商業知識,因為商界社會,最大的不變是變化,市場環境在變,與你打交道的人也在變,今天適用的知識明天就過時了。所以如果你提前好幾年學習,恐怕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最後總結一下步驟:
1.列出自己一年內要用到的知識。
2.提前佈局,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構造知識的大框架。
3.實踐中逐步完善知識細節。
4.對於用不到的知識先儲存在手機電腦上。
相信我,用了這樣的方法,知識焦慮。
回覆列表
還是在於對學習的態度,學習本身是一種比較枯燥的事情,但是也可以透過改變自己對學習的態度和想法來讓學習變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