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聊史論今
-
2 # 黑眼歷史觀
最大的區別就是唐朝的宦官是有兵權的。
是唐德宗時期發生一次兵變被宦官平息後建立的神策軍,之後甚至唐朝皇位傳承,都是由宦官擁立【有7位】。甚至有好幾個皇帝都死的不明不白,被懷疑是宦官殺死。
而且唐朝科舉制才剛剛起步,還不完善。所以還沒有那麼多民間人才維護皇權。
明朝的宦官其實都是皇帝扶持對抗一家獨大的文官集團。
因為明朝是前所未有的皇權高度集中,洪武到崇禎,哪個不是掌控實權?明朝宦官的哪個不是皇帝一句話就廢掉的?
就連大名鼎鼎的九千歲,也不是被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突然從王爺變成皇帝不到一年的崇禎幹掉。
-
3 # 絕塵的時光
唐朝和明朝歷史上都出現了宦官專政的現象,但是都是出現在朝代的中後期,那麼唐朝的宦官專政和明朝又有什麼不同呢?
一、宦官職責不同。唐朝的宦官多數只作為皇帝的家奴,管理皇帝及家屬的起居飲食等生活方面。而明朝的宦官不僅管理皇帝及其親屬的生活方面的事務,同時還參與政事,明朝宦官管理二十四監,宦官頭子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東廠的廠督,對奏摺有直接批示之權,且東廠有稽查,刑訊,監察百官的權力,所以唐朝和明朝的宦官職責不同。
二、宦官專政權力大小不同。唐朝的宦官專政始於高力士,但是高力士算的上是個忠心耿耿的宦官,從高力士以後的唐肅宗時代的宦官就真的算是禍國殃民了,直接對皇帝有廢立的權力,唐朝後期,有七八個皇帝都是宦官廢立的,宦官權勢滔天,權力凌駕於皇權之上。而明朝的宦官雖然有參與政事的權力,但是權力都是皇帝給的,雖然權力相對於百官較大,但是始終在皇權之下,依據皇帝的喜好而h權力大小不同。
三、宦官專政時間不同。唐朝的宦官專政從唐朝中後期才出現,時間較短,而明朝宦官專政自明成祖朱棣之後就開始了,先後有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宦官專政歷時整個大明朝。
宦官專政不在乎是沒有平衡好皇親國戚、朝中大臣、宦官三者之間的權力制約,但是各朝宦官專政的情況又有不同,但是,宦官始終是宦官,即使權力再大,也並不能改朝換代,只能靠著權力享受人間富貴而已。
-
4 # 站有站相
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多數時候宦官地位低下,但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們也會不同程度的佔據政治舞臺,甚至忤逆弄權,禍亂朝政。宦官這個詞說出來,便大都帶著貶義色彩。
朝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至於唐朝和明朝,宦官專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總結一下大概兩個方面:產生背景不同,造成影響不同。
1、唐朝宦官產生背景:
唐玄宗時期,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招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收買籠絡,盤根錯節。同時設立節度使制度,在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各地藩鎮節度使勢力逐漸增大,中央一開始還能利用藩鎮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彼此牽制,慢慢也無力制止,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
叛亂雖最終被平息,但皇帝對體制內將領卻變得極為不信任,再加上平叛過程中宦官多有護駕之功,於是,宦官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並逐步掌握軍權,至德宗時宦官已經完全掌控神策軍,和地方藩鎮軍閥分庭抗禮,尾大不掉。
2、唐朝宦官造成影響:
唐朝的宦官弄權,不是簡單的代為批閱奏章,或者透過身份便利來影響皇帝的意見和決策,而是直接擔任朝中要職,甚至手握重兵,掌控皇帝生死和廢立大權。
宦官李輔國,支援太子李豫登基,與擁立越王的張皇后意見不合,互為反目,後帶兵衝進皇宮抓住張皇后,連越王及其參與者一併斬首,可憐重兵臥床的唐肅宗受到驚嚇,竟一命嗚呼。
宦官俱文珍,因不滿唐順宗推行弊政改革,竟與太子李純合謀,日夜聚集在順宗周圍,氣勢洶洶變相逼宮,又逼迫翰林學士在金鑾殿起草詔書由太子即位,在位僅七個月的唐順宗無奈只好退位。
宦官王守澄,為謀求政治資本,聯合其他宦官密謀將唐憲宗悶死在中和殿,然後擁立太子李恆即位,是為唐穆宗。穆宗是昏庸無能、耽於享樂,軍政大權悉交於王守澄及其親信。
宦官仇士良,“挾帝有術”,歷經六朝,專權達二十餘年。文宗時,寵臣李訓與鄭注密謀,在皇帝率文武百官欣賞甘露之時把仇士良集團一網打盡,但事情敗露,仇士良趁亂劫持了文宗,並展開了血腥的報復,皇宮內血流成河,李訓、鄭注等官吏被殺者千餘人。丞相王涯等人也被無故處死,整個長安雞犬不寧,史稱“甘露之變”。
宦官田令孜,唐末時期大權獨攬,專權跋扈,連皇帝也“父”相稱,玩弄僖宗於鼓掌之間,禍亂唐朝達15年之久,唐昭宗時終被處死。然而此時唐朝的統治也名存實亡了。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整個中後期,自唐穆宗後的九位皇帝,有七位是宦官所立,一批批宦官禍亂皇宮,專權橫行,殘害百姓,無惡不作,諸多罪行駭人聽聞,實為大唐之殤。
3、明朝宦官產生背景:
明朝初年,朱元璋為防止相權過大,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朝政大權皆取決於皇帝。廢除丞相後,全國重大政務都由朱元璋自己決斷。據說他曾在八天之內,平均每天批閱奏章兩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內閣大學士替皇帝預覽奏摺,並將處理建議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票擬”。然後皇帝再看奏摺與票擬,用紅字做最終批示,是為“批紅”。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並無決策權。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才日益受尊崇,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更加顯赫,到張居正任首輔時,六部更是幾乎成了內閣的下屬機構。
所以,一方面為了限制內閣,另一方面皇帝一人精力有限,便將內閣呈遞的票擬交由宦官代為批紅。之後,經過內書堂訓練,代替皇帝批紅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應運而生。明朝有名的宦官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都曾任司禮監秉筆太監。
由此司禮監的宦官獲得了牽制內閣的權力,從明武宗一朝宦官劉瑾專權開始,司禮監專掌機密,實權甚至已經超過內閣首輔。
4、明朝宦官造成影響:
跟唐朝的前輩們比起來,明朝的宦官弄權,其實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明代宦官雖然也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尤其是先後設立的東廠西廠,太監生殺予奪,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利也極大,但東西廠是完全聽命於皇上的,像司禮監也只是代為執行奏章批紅,皇帝還是至高無上的,批紅之人可以隨時收回或改換他人,大事決策權還在皇帝手中。臭名昭著的魏忠賢,也只是玩弄權術,聚斂錢財,也無法像唐朝那樣,敢對皇帝行廢立之事。說句不好聽的,宦官有多大權力,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心情。
(順便推薦《大明王朝1566》,個人覺得中國產歷史正劇中,排名第一)
實際上明朝的宦官要比前輩聰明的多。他們瞭解自己的處境,他們知道自己唯一的靠山就是朝廷和皇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在明朝末年,除了皇帝本人和忠心為國的仁人志士,最不希望明朝滅亡的就是宦官了。崇禎皇帝煤山自縊身亡時,文武大臣無一陪伴左右,只有太監王承恩。
後話:
除了唐朝和明朝,東漢時期宦官也極為猖獗,故吸取前人教訓,到了清朝,無論哪一任皇帝自始至終也對宦官採用高壓態勢。
首先嚴格控制數量,乾隆時期最多,整個宮廷也才3000人左右;然後限制權利,雍正時期不僅對宦官職權作了規定,對於宦官家屬也進行了有限管理;同時提升皇權的統治力和話語權。正是因為採取了強硬政策和手段,清代終其一朝,都沒有出現類似前朝那樣宦官干政弄權的現象。
-
5 # 葉之秋
唐朝與明朝的宦官專政有什麼不同和區別嗎?
這是個大問題,宦官作為和皇帝有密切關係的一種特殊職業,每個人都可能是一本書,咱們非專家,也可以簡單地說幾句,權當複習一下。
唐朝和明朝的宦官都有專政的現象,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就是兩朝的大宦權宦都很恣(小宦官可以無視),相當自由,但如果二者要跨越時空來對比的話,唐朝的宦官完勝,唐朝的宦官把皇帝當成狗,而明朝的宦官被皇帝當成狗——這麼說似乎有點粗俗了,對不住某些人了。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唐朝的中後期,一批又一批的皇帝們前仆後繼,宦官們起了什麼作用呢?除了侍候皇帝之外,他們或逼宮,或下毒,或劫持,或殺死,或被逼著做宦官的兒子,只要是宦官們不滿意,皇帝們別說寶座,就是性命都保不住,唐順宗,唐憲宗,唐敬宗,唐文宗,唐僖宗……個個活得極憋屈,死得不甘心啊。
唐朝的著名宦官有不少,自號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皇帝之父田令孜,從高力士開始(高還算忠心),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竇文場,霍仙鳴,王守澄,陳鴻志,劉克明,仇士良,田令孜,劉季述,閃亮登場,一生顯赫……
為什麼他們能這麼囂張?他們不應該是皇帝的奴僕嗎?因為他們手裡有兵。比如說李輔國,他是大唐判元帥府司馬,“侍直帷幄,宣傳詔命,四方文奏,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一切政令,由他掌握,長安光復以後,李輔國專掌禁兵,節制百官,所有政務都由他掌握,封王拜相,比皇帝風光!此後歷任皇帝身邊的權宦,都有軍權,皇帝不聽話,換一個就好了,敢反抗?滅殺,再立一個,反正李唐王室不缺人。
明代宦官也有專權。早在洪武時代,是沒有敢禍禍皇帝的太監,只是明成祖後,宦官們地位就提高了,所設的東廠也由宦官主持,後來宦官們也有了出使專征分鎮的權力,從英宗時的王振開始太監就不得了。但是,咱們也不能忘記,他們再怎麼能蹦達,也全都是皇帝用來打壓朝臣的棋子,他們手裡沒禁軍,皇帝提拔宦官,不過是為和朝臣們鬥法,宦官們的權力,都來自於皇帝。雖說太監有批紅的時候,但是內閣可以擋,六科廊封駁,朝臣可能不執行。皇帝再怎麼無能,宦官再怎麼牛,只要一道旨意,厲害如馮保魏忠賢也得乖乖地去死,死無葬身之地的,多的很。
回覆列表
概括起來說,唐朝的宦官權力是獨立存在,而明朝的宦官權力是依附於皇權存在。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從自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這些宦官權力極大,他們根本就不用依附皇權來存在,大到可以隨意廢立皇帝,因此對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這也是唐朝後期迅速走向末路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明朝的宦官專政就不一樣了,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而存在,簡單點說,明朝的宦官只是皇帝統治的一種工具,他們更大的作用還是皇帝用來制衡閣權坐大,遇到稍微強勢一點的皇帝,比如朱元璋、朱棣、嘉靖等,宦官根本就沒有多大的權力,這也導致了這幾朝沒出現過知名的宦官,只有在皇帝軟弱或者不管事時候,宦官專政才得以實現,像英宗軟弱,出現了王振,武宗貪玩,出現了劉瑾,神宗不上朝、熹宗沉迷於木工,出現了魏忠賢。但即便是宦官權力再大,依然威脅不到皇權,武宗要滅劉瑾,一個命令就搞定,思宗要滅魏忠賢,幾天就逼得魏忠賢上吊自殺。
綜上所述,唐朝宦官專權是足以威脅皇權的獨立存在,而明朝宦官專權,是一種依附於皇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