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說心情
-
2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毋庸置疑,所有的所謂“問題孩子”的德育教育的途徑最終都應當迴歸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上來,這四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怎麼做的!
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四塊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擔任某小學校長時,看到班上一位男生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他立即制止了,並要求該男生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以後這位男生如約到達辦公室,陶行知因為有事耽擱了,進到辦公室以後他從抽屜裡拿出第一塊糖獎勵給這個男孩,理由是:他遵守時間;而後他又遞給這位男生第二塊糖,理由是:男孩聽到制止立刻停止了手上的動作,說明他尊重老師;男孩驚訝之餘,他又遞過來第三塊糖,理由是:他打同學的原因是為了制止對方欺負女生的做法,說明他很有正義感!
聽到這,男生已經激動到不行,哭著要求校長打自己幾下,後悔不該對同學使用暴力,陶行知先生這個時候掏出了第四塊糖遞給了孩子,理由是: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善莫大焉!四塊糖遞完,陶先生的教育過程也隨之結束!
故事很簡單,教育的過程也不復雜,沒有對學生進行囉裡囉嗦的所謂思想教育,但是效果出奇的好,陶行知先生的這個案例就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經典呈現,簡單明瞭、實用有效!
看完了陶行知先生的經典示範,那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針對問題孩子,我們如何有效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一、曉之以理,就是避免情緒化的說教,以理服人,簡單明瞭,通俗有效!很多時候當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容易出現很多誤區,比如:
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痛斥一頓;
當著眾人的面,翻學生歷史舊賬;不問任何緣由,阻止學生的辯解;這樣的一些做法都只能是於事無補,畢竟做教育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要能做到換位思考,才能有效果,否則的話,只是一時氣頭上的情緒發洩,根本於事無補!正確的做法,遇到問題,曉之以理一定要準確到位:
第一步:先平復自己的心情:想要學生能聽得進去,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心平氣和,心靜才能更理智的對待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才能更有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遇到問題,第一步就是要嘗試進行初步的判斷或者進行外圍的瞭解!
第二步:在初步瞭解清楚的前提下,把學生帶離事發現場:為什麼要帶離,而不是當著眾人的面去解決呢?很簡單,孩子都是有尊嚴的,誰也不想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老師教訓,這是我們能做到讓孩子心服口服的基礎要素!
第三步:直接切入主題:既然是曉之以理,建議不要動不動就搬出什麼學生守則,校規校紀,作為學生來講,這些他都懂,有效的做法就是直接切入正題,直接警示學生這樣做的惡劣後果是什麼,引起了惡劣後果以後,家人也要受到牽連,這是不是家長和自己想要看到的?如果能心平氣和的解決自己碰到的問題,跟目前的處理方式相比,哪種會更好?引發學生反思才是最佳的“曉之以理”!
二、動之以情是決定學生內心能否有所觸動以及後續能否改變行為的關鍵!人都是有感情的,正因為真情實感的存在,才進而促成了人的理智行為,我們往往說一個人的行為失去理智,實際上多半都是因為這樣的人平時所接受到的外界的真情實感太少,或者他只是活在一個自我認知的世界裡,對於學生來講,由於學業負擔的不斷加重,很多時候就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維繫!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敏銳的觀察到這一點,並且細緻入微的做好“動之以情”的工作:
1、不管內心多麼的生氣,不要動輒帶出怒不可遏的表情,要知道害怕只是一種情緒,他不會對孩子後續行為的改變有什麼根本性的影響;
2、孩子就是孩子,尤其未成年以前,作為老師實際上我們不光是傳授知識,還要身兼“解惑”的職責,站到一個家長的角度去感化他,是改變孩子行為的最有效手段;3、動之以情的具體要求就是:說話的語氣柔中帶剛;臉上的表情溫和而堅定;肢體語言豐富具體到位,比如跟孩子交談的同時,用手輕拍他的肩膀,既是一種提醒,又代表了成人的期望與愛;交流的內容要簡單、明瞭,並且要有互動!三、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就是不能只是反思,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今後的正確行為導向,並且勤加督促,好的態度促成好習慣的形成!很多時候,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習慣於拖泥帶水,一直糾結事情本身為什麼不對,為什麼是錯的,錯在哪裡,但是到最後也沒有給學生指出來今後該怎麼做,具體的正確的對待類似問題的合理方式是什麼,於是就會出現思想工作天天做,相同問題時時出的窘境!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做到正確的“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第一就是要明確的給學生說今後該如何做:
要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讓學生明白,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該如何做,比方說我要“三步走”、“五步曲”等等,讓學生能有個明確的指標;
第二就是引導學生要將自己的正確認識落到實處:
要從每個細節做起,要從每一天做起,對於自己採取合理方式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跟大家共同分享,反過來又能促使學生正向行為的持續養成!
第三就是要不斷的督促和觀察:
如果我們的思想工作結束以後,沒有後續有效的跟進觀察與督促,孩子是不可能透過一次兩次的思想工作就能有根本改變的,尤其問題比較嚴重的孩子,指望透過一次的說教就有效果,也不現實!
最好的方法就是能有針對個別學生的跟進督促專項表格,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我們都給他記錄下來,並且讓他明白自己的提升在什麼地方,如果過程中有反覆,也要給他記錄下來,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透過這種不間斷的指引,讓學生最終能實現脫胎換骨!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實際上反過來也是一種“動之以情”!
每個孩子身上都會有不足,但是另一方面也都會有他各自的閃光點,實際上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揚長避短的過程,不斷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且進行放大,同時幫助學生找到他自身的不足,幫助他進行矯正,因此能否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很有可能會由此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教育不易,把每一個孩子都能教育成才就更加之困難,然而正是這樣的困難的存在,也才讓我們在看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刻更有成就感,更有自豪感!
-
3 # uhgdsedfgyuiio
報道里有學生在廿年後報復老師的現象,是由於學生以前屢教不改,若禍不斷引起的,我認為是家長和老師以前沒有認真的重視改造好學生,留下禍患,把他推向反面道路走,最後導致報復老師危害社會治安的惡果,其實,多頏烈學生也完全可以改造好的,參巧如下:
掐蛇要掐七寸,打虎要擊要害,凡是人也有他的弱點,所以針對這種屢教不改,惹禍不斷的學生,如果再去正面教育的話,那就是梁山泊軍師一一無用。必須透過深入觀察瞭解,我們要抓住他的弱點,瓦解他的頑固鬥志,徹底使他放棄對抗思想,然後循序漸進地誘導他走上正軌上來,以致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材。
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去抓住這種頑烈學生的弱點呢?
首先,從他最傷心最痛苦的方面入手。這種地方最容易觸動他的靈魂,透過多方瞭解,我們會發現他有最傷心的地方,如果是家㝚問題,我們就關心愛護他,盡最大能力幫他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如果是與學生之間的糾紛而留下的創傷的方面,我們更應調整解決好這種糾紛,徹底撫平這種傷感,使他內心裡從根本上得到安慰,感恩老師,寬容他人;如果是社會上發生的傷心故事,我要透過有關部門或者公安去幫助解決,使他治癒傷痛,放棄對抗思想。當然要解決以上問題,必須要有耐心。
其次,從頏烈學生的愛好入手。凡是頏固不改的學生都有他的癖好,我們要抓住這一點,就可以融化他的對抗情緒,一步一步地改正過來。如果是良好的癖好,不但要滿足他,而且還要鼓勵他,幫助他,然後再引導他接受教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如果不是良性癖好,我們就要透過要脅承諾,關愛幫助,從而誘導他努力改正錯誤。總之,從癖好入手,我們透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可以達到改造頏皮學生的目的。
再次,從頑烈學生最懼怕和最喜歡的人去入手。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怕和最喜愛的人,頑皮生也不例外,我們可透過多方的瞭解,找出這種人對他們進行多方面的說服,配合我們對頑固不化的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用愛心慢慢地感化他,使他徹底改正,成為有上進心的學生。
最後,在頑烈學生思想慢慢轉變的同時,作為老師還要多點關心他的學習,額外輔導,多方鼓勵和表揚,讓他對學習有興趣,從而愛上學習,以致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變成有道德有理想的新人。
綜上所述,針對屢教不改,惹禍不斷的學生,只要透過一系列的方法去改造,用多一點耐心,多一份愛心,多管齊下,我相信這種學生也可以轉變成為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四有”新人。
回覆列表
屢教不改的孩子可以說是我們最頭疼的問題,如何教育好孩子們,也是我們老師和家長迫切關心的事情。我覺得教育就是要進入到孩子的內心裡,從心出發做好教育。
第一,對孩子要有敬重之心。無論家長和孩子,都要對孩子有敬重之心。不把孩子當作一個單獨、獨立的個體,他也不會在乎你說的。
我們對孩子有敬重心,一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不會被老師或家長輕視。任何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被重視,我們對他們重視,他們才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意義和價值。我們對他們認可,他們才會對我們認可。這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非常簡單的一個道理,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需要認真去練習、修心的地方。
二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獲得最大的收益。對孩子敬重了,我們還最受益,這是什麼道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美國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經過實驗統計,發現我們的情緒是有能量級別的:當我們的能量在愧疚、羞愧的時候,能量也就20、30的狀態,跟沒有能量差不了多少了。但是當我們在對人敬重的狀態時,能量居然高達500。都說要讓我們處於高能量的狀態,敬重就是讓自己處於高能量狀態最好的辦法。
第二,講正確的道理,做正確的事。我們在給孩子們講道理的時候,一定要說正確的道理,做正確的事。我們在說、在做的時候,內心是一種坦蕩光明的狀態,不要以為孩子小不知道,他們的內心是敏感的,他們是能感受到我們說話時內心的狀態的。而且我們說的和做的,如果前後不一致,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裡的,心裡就會去琢磨這些。我們違背了原則,孩子們會快速地感受到,如果不指出來,他們就會不在乎我們所說的規則。
所以,一個人做到知行合一,對孩子做出正確的示範,比其他任何辦法都有效。
第三,對於孩子錯誤的苗頭,要果斷掐斷。當孩子犯錯時,要抓住根源,快速、果斷地指出問題,而且一定要從內心上來解決問題。之所以從內心來做,我們的目的是要把孩子的心矯正過來,把心矯正,問題就能快速解決。
很多時候,孩子都不會犯什麼錯,往往都是一些錯誤的苗頭,及時給孩子糾正,對孩子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我們真不能等到孩子犯了大錯,才去指責、責備,那時教育的時機就晚了一些,糾正的過程就比較難了。
結束語教育孩子不要想得太難,實際就和我們人與人相處那麼簡單,從心上做起,敬重每一個人 是我們應有的基本品質,用在孩子身上是一樣有效的。當然,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和家長也不要急,要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時間。祝願我們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幸福成長,也祝願我們每個老師和家長都能開心、快樂!